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攀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攀龙(1562年—1626年),字雲從,改字存之,號景逸,直隸無錫(今江苏)人,明朝政治人物,东林党领袖,同進士出身。
生平
二十一歲中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應天鄉試舉人,之後追随顧憲成講學。萬曆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進士[1],座师趙南星。丁嗣父憂,歸家守喪。除服後,萬曆二十年(1592年)授行人司行人[2]。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為趙用賢之事上疏指責首輔王錫爵,又與戶部郎中杨应宿互相攻擊,谪廣東揭阳县典史,回鄉家居近三十年。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与顾宪成等人于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
明熹宗即位,起用为光禄寺丞。高攀龍從家中抵達京師時,看見沿途「窮民赤體者徧滿街衢矣,每近日暮,皇城左右哀號之聲悲慘萬狀」,因而上奏《聖明亟垂軫恤疏》,請求暫借光祿寺庫銀和糧食賑濟災民,並得到天啓帝的允許[3]。歷升太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卿、刑部左侍郎,天啓四年(1624年)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在铲除外戚、權貴及浙党方从哲的斗争中发挥很大作用。又主张澄清吏治,反对恢复征商。天启四年(1624年),因为揭露魏忠賢黨人崔呈秀贪秽而被罢官,再归故里。
天启六年,魏忠賢命人偽造織造太監李實的奏本,誣告高攀龍、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李應升、周宗建、黃尊素七人貪污白銀十餘萬兩,高攀龍從容不迫,先去拜謁宋儒楊中立廟宇,而後跳水自沈而死,年六十五,其自盡之处即为今“高子止水”[4][5]。
Remove ads
身后
家族
曾祖高适,號雪樓。祖父高材,號静成,舉人、黄岩知县,祀名宦、乡贤。本生父高德徵,號继成。嫡母陸淑人,生母邵淑人。嗣父高校,號静逸;嗣母朱淑人。
元配王氏,長子高世儒;次子高世學(娶顧憲成女儿)、高世甯(娶劉本儒女)。侄孙高愈。
思想

嘉靖、萬曆年間,海內學者遵從王守仁,高攀龍不以為然,其與顧憲成同在東林書院講學,以靜為主。《明史》評價高攀龍「操履篤實,粹然一出於正,為一時儒者之宗[8]。」有遗著《高子遗书》。易学著述有《周易孔义》、《周易易简说》,另有《春秋孔义》、《二程节录》、《正蒙释》等。
墓葬
语录
- 天下不患无政事,但患无学术。
- 人不患无才,识进则才进;不患无量,见大则量大。
- 子弟若识名节之堤防,诗书之滋味,稼穑之艰难,便足为贤子弟矣。
- 人生不向道理上去,总是虚生;道理不向身心上去,总是虚语。
参考文献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