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街道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吳淞街道中國上海市寶山區下頭個一隻街道,來勒區境東面,東面是長江黃浦江吳淞口,南起長江路延伸到東海船廠南圍牆,西到泗塘河,北到雙城路,面積7.52平方公里[1][2],戶籍人口74,948人(2014年)[2]。街道辦事處來勒淞濱路385號[2]

歷史

吳淞來勒明末成型,伊個辰光是長江口主要個海防要塞,有兵營建制。鴉片戰爭里向陳化成個犧牲地搭兩次淞滬抗戰個主戰場儕來勒吳淞,乃朝還保留有古炮台、淞滬鐵路炮台灣終點站遺址等歷史人文遺蹟。

吳淞街道來勒清乾隆年間叫胡巷橋鎮。道光三年(1823年),為咾賑災方便,劃出寶山縣城廠胡巷橋搭周邊個吳淞口地區,設立吳淞廠。宣統二年(1910年),吳淞廠改叫吳淞鄉。民國17年(1928年),劃畀上海特別市,屬吳淞區,是區公所駐地。民國27年(1938年)8月,設吳淞鎮[3]

1949年5月份,吳淞集鎮設第一辦事處,1955年3月份,來垃境域薀藻浜以南部分設第二辦事處,後來改叫吳淞鎮辦事處薀藻浜辦事處。1956年1月份,吳淞區撤銷,劃畀北郊區,同年3月份,吳淞鎮辦事處、薀藻浜辦事處合併成立吳淞鎮。1958年9月份,分屬紅旗人民公社先鋒人民公社。1959年3月份,變成寶山縣直屬鎮。1960年初,重建吳淞區,是淞興路辦事處。同年4月份,是吳淞城市人民公社薀藻浜分社。同年10月份,恢復街道建制。1962年3月份,成立薀藻浜街道,同年4月份,改叫吳淞鎮街道。1964年5月份,吳淞區撤銷,劃畀楊浦區,1980年1月份,劃畀寶鋼地區辦事處。1981年,又繞仔一圈劃畀重建個吳淞區[4]。1981年8月份,吳淞鎮泰和路以北地區拆分成海濱街道[4][5]。1988年,海濱街道改名海濱新村街道

2006年5月8號,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吳淞鎮街道、海濱新村街道[6],合併建立吳淞街道[1][6]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吳淞街道下頭個箇些居民委員會:和豐居委會、淞新居委會、泗東居委會、李金居委會、八棉一紡居委會、八棉二紡居委會、桃園居委會、淞西居委會、長征居委會、吳淞三村居委會、吳淞新城居委會、海濱新村居委會、海濱二村一居委會、海濱二村二居委會、海濱三村居委會、海濱四村居委會、海濱八村居委會、牡丹江路居委會、西朱新村居委會、三營房居委會、永清新村居委會、永清二村居委會、海江二村居委會、海江新村居委會。

另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