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海级坦克登陆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海級戰車登陸艦
Remove ads

中海级坦克登陆舰,旧称为中字号坦克登陆舰[1],为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建造的LST二型坦克登陆舰。简称L.S.T,俗称“开口笑”。隶属海军一五一舰队。LST二型有LST-1级英语USS LST-1LST-491级英语USS LST-491奇兰郡级英语USS Chelan County (LST-542)三级,但外观上无明显区分。

事实速览 中海级坦克登陆舰, 概况 ...
Thumb
停泊于海军左营基地的中邦军舰(LST-230),旁为高雄号两栖指挥舰(LCC-1)

舰首装有两扇门,能左右张开,另设活动跳板,位于两门之后。舰体四周有双层夹壁,舰身中部成一统长方形大舱,无支柱,专供装运坦克、士兵之用。船舶航行时,两门紧闭,有水密装置;登陆时两门打开,跳板放平,坦克、汽车等可进出自如。二层甲板内有驻兵舱位。驾驶台和船员生活区均在艉部。该型轮长100米,宽15.3米,深5.3米;3,326总吨,2,286载重吨,满载吃水3.4米。柴油主机功率1,800匹马力,航速10节,日耗油量约7吨;吃水浅,船尾吃水差约0.21米;舰底平直,舰体钢板较薄,航行中稍有风浪,即摇晃振动剧烈,舰身易变形。美国船级社认为其不能列入船舶等级,无法获得国际载重证书。但此型有甲板3层,主甲板下间隔水密小舱甚多,破损浸水后不易沉没。[2]舰上有较先进的导航仪器,包括电罗经、测深仪、测向仪等。吃水虽浅,但破旧不堪,机器为高速柴油机,不如蒸汽机可靠,且设计单薄,修竣出厂后常航行至半途便机器失灵。

Remove ads

中华民国海军

美国第79届国会英语79th United States Congress于1946年7月16日通过援华海军法案《第512号法案》,并获得杜鲁门总统批准,允许总统可直接赠予中华民国最多271艘军舰,若是驱逐舰以上级别军舰则需国会先批准。[3]美国海军因此直接移交10艘LST给中华民国海军,该批军舰由美军开到中国青岛,美国海军在青岛对中央海军训练团官兵执行短期的转移训练后现地移交国民政府。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以往民间采购、同样撤到台湾的LST舰逐渐以军租或是征收等作法编入海军运用;后续因东南沿海一带各次战役耗损、以及设立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等因素,美军先后又补充给国民政府16艘本级舰。

中华民国海军除了上述10艘之外,众多单位获得民用LST。前后共有至少61艘LST在1949年以前在中华民国服务。

  • 招商局阳明海运前身)1946年5月接收第一批L.S.T.共5艘,分别定名为中101~105,计16633总吨。每艘船价12.5万美元。因陋就简加以改装后,可载货2000多吨,载客200余人。以后又陆续购进13艘,均以“中”字当首命名(“中字106号”至“中字118号”)。是时该型船几乎全部用作应付公差。1948年交通部接用善后事业保管委员会船舶223艘,以招商局的股票具函担保,招商局接用L.S.T.登陆舰有4艘,改船名为万富、万国、万利、万民,艇价共50万美元。1949年4月,中102号在装运国军伞兵第三团由上海开往福州途中,配合该团叛变,调头北上,驶抵连云港。上海战役时,招商局留在上海的L.S.T.登陆舰尚有中101、104、107、111、114、116等。原水运大队的万宏、万勤、万美、庆龄、万善、万恒、万慈、万勇等L.S.T.被共产党政府接收后分别改名为中119~126。1950年1月15日,中106舰在香港叛变,回到广州。同年所有中字号登陆舰,除中119外,全部归于解放军。[4]
  • 赠予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行总”)水上运输大队(简称“水运大队”)“万”字头船21艘,以刚、毅、慈、真、诚、善、美、恒、勤、俭、朴、敏、勇、敬、宏、庆、全、源等字序之,另有3艘名为乐怡、美龄和庆龄3艘。
  • 售予民生公司“远”字尾的4艘:分别定名为宁远、定远、怀远、绥远。后将艇艄“大开门”焊死封闭,在上甲板上开凿货舱口,安装起货吊杆,将登陆舰改成普通货轮。1949年初,民生公司将其海轮陆续集中香港。民生公司因财务困难,1950年3月24日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公私合营,怀远、宁远两轮于6月驶回上海,并移交解放军海军使用,定远、绥远轮亦于1951年回到广州。1950年后,原民生公司的怀远、宁远两轮由海军交给上海海运局,改名为中127(后为和平十五号)和中128(后为和平十六号),进行沿海货物运输。和平十六号轮于1954年调拨长江航运局。和平十五号轮于1964年调拨上海打捞局,是为沿海货轮中最后退役的一艘L.S.T。
  • 江南造船厂
  • 民航空运队飞机修理厂
  • 行政院物资供应局购买“供”字头船5艘,仁、义、礼、智、信等字序之。

中华民国海军的LST在武装上大致等同美国原厂,包括40快炮、20机炮(1990年代以T-75 20毫米机炮汰换)、7.62毫米机枪等。中字号平日主要执行外岛、离岛人员物资、车辆、油水等运补任务,但因时代变迁、外岛兵力撤防之故,当前人员运输仅需军租客轮运输即可满足,中字号主要担负军用物资运输业务。战时,LST可遂行两栖登陆作战、渗透运补、后勤物资运输及海上整补等任务。 [5][6]

2010年2月1日,海军中海号登陆舰(LST-201)除役。中海号于1958年八二三炮战[7]期间执行运补作业时,于8月24日与台生号一同在料罗湾外遭遇解放军东海舰队第六鱼雷艇支队共6艘,台生号被击沉,中海号尾部中雷严重受损;国军称中海号击沉2艘中共鱼雷快艇,是现今唯一留存的功勋舰;解放军称175号鱼雷艇被击沉,艇员12人里,艇长以下4人阵亡、3人被俘、5人获救。[8][9]

Remove ads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Thumb
青岛海军博物馆展出的大别山号原为USS LST-1008

国民政府迁台后,有17艘本级舰遗留或沉没在大陆,其中6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山”字尾命名的登陆舰。

1950年5月,所有中字号登陆舰,除“中119”外,全部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0]华东军区海军以10艘LST型坦克登陆舰组建第4舰队。1950年7月,除3艘(中116、120、125)性能较好的留用,其余艘归还给招商局;解放军海军将此级舰称为1511型,在1970年代末以新造的072型大型登陆舰汰换。

中南军区海军在华南获得了3艘该型军舰,除作为运输舰外,还有部分被改装为快艇母舰、修理舰等用途,至20世纪80年代末全部退役。

  • 原属招商局的“中基”号(后编号“3-182”,命名为“五四”),
  • “3-102”舰
  • “3-112”舰(“五一”号),1953年经黄埔修造船厂修复。
  • “3-122”舰
  • “3-132”舰,招商局购入,命名“中112”。后被国军征用,国军撤退时自沉(另一说:1946年6月运兵时被解放军击沉,还有一说:1949年被征用军运被炮火击毁),解放后在海南打捞出水,1953年经黄埔修造船厂修复。
Remove ads

同型舰列表

更多信息 美国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 ...
Remove ads

技术规格

  • 船总长99.97米
  • 型宽15.24米
  • 型深7.64米
  • 总吨位3,326.64吨位
  • 净吨位2,474.41吨位
  • 空载吃水,舰首0.67米,舰尾2.59米,排水量1,820吨
  • 满载吃水,舰首3.97米,舰尾3.97米,排水量4,850吨
  • 干舷3.68米
  • 载重2,286吨
  • 主机:GM12—278A型柴油机2台,每台定额功率662千瓦,转速每分钟744转,油耗(航行技术定额)每小时210千克
  • 航速10节,日耗油量约7吨
  • 4叶螺旋浆2只,直径2.13米,螺距1.45米,重量804千克/只。
  • 尾轴直径158毫米,长度6.46米。
  • 吊舵2只,舵面积2×3.35平方米,电动舵机,功率7.35千瓦。
  • 发电辅机:GM3—268A柴油机3台,每台功率111.47千瓦。
  • 船身中部成一统长方形大舱,无支柱,可载装甲车辆14台。
  • 二层甲板内有驻兵舱位100余个。
  • 驾驶台和船员生活区均在艉部。
  • 舰体钢板较薄,构造不坚,航行中稍有风浪,即摇晃振动剧烈,船身易变形
  • 有甲板3层,主甲板下间隔水密小舱甚多,破损浸水后不易沉没
  • 适航:A级航区,抗风等级9级(试行)。长江上能拖带2艘驳船3,000吨
  • 美国船级社认为不能登入船舶等级(Classity),无法获得国际载重证书。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