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海号坦克登陆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海号坦克登陆舰(编号:LST-201),是一艘美国二型LST-542级坦克登陆舰[17][注 3],1944年8月3日编入美国海军服役,1946年移交中华民国海军后命名为“中海”号,经过重新分级,成为中海级坦克登陆舰的首舰[注 4]。
八二三炮战期间,中海舰于1958年8月24日在金门外海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鱼雷快艇围攻而被鱼雷击中,但其击沉一艘解放军海军鱼雷快艇。它是海战时中华民国海军服役最久的舰艇,更是中华民国海军现存唯一曾在海战中击沉敌舰的功勋舰。[20]
退役后,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于2020年7月召开的古物审查议会议决议将中华民国海军的“中海军舰及相关文物”指定为重要古物[20]。2021年8月由国防部海军司令部宣布点交给台南市政府[21],规划落脚于安平区1661台湾船园区[22],惟目前无处收留[23]。
Remove ads
设计
英国海军部根据1940年英国从敦克尔克大撤退的经验,提出同盟国需要能远洋航行的大型舰艇,在欧洲大陆的两栖作战中运送坦克等车辆靠岸。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阿真舍海军基地举行会议,同意了海军部的观点。1941年11月,海军部的代表团抵达美国,与美国海军舰船局合作开发,决定由舰船局负责设计舰艇。舰船局的初步设计处长约翰·尼德米尔几天内设计了坦克登陆舰的草图。英国海军部于1941年11月5日收到草图,立即同意,并要求美国根据租借法案为皇家海军建造200艘坦克登陆舰。草图经过修改后做成比例模型,于1942年1月在华盛顿特区的泰勒船模试验槽开始测试。第一批登陆舰于1942年6月10日动工,同年10月下水。[18]:569-571
该设计采用新的压载系统,在远洋航行时汲水压舱,增加舰身吃水,以保持航行稳定;在登陆时放水减少舰身吃水,以靠近滩头。它可以载重2,100长吨(2,134吨),舰艏有两扇宽14英尺(4.3米)的门向外打开,方便卸货。下甲板是坦克甲板,可以装载20辆谢尔曼坦克。较轻的车辆装载于上层甲板。[1]
英美将该设计称为“盟军二型坦克登陆舰”[注 5],由美国制造;英国设计的称为一型和三型坦克登陆舰,由英联邦制造[25]:827–828[5]。美国在二战期间建造了约1,052艘二型坦克登陆舰[注 6],设计大致相同,分成三级:LST-1级、LST-491级和LST-542级。[注 7][5]本舰属于LST-542级[10],由于本级的首舰LST-542后来命名为奇兰郡号[5][40],所以本级有时称为奇兰郡级[41][42],邓志忠称为LST-542郡级。[43][44][注 8]此级比前级(LST-491级)火力强,并加装了蒸馏水设备。[40]这些设计变更使此级远洋航行时载重降为1,900长吨(1,930吨)。[48][49]
Remove ads
建造
本舰由美国桥梁公司于1944年5月20日在宾夕法尼亚州安布里奇市动工;1944年7月11日下水,由L. W. Day夫人主持掷瓶仪式,舷号755。[14]二战期间的坦克登陆舰都只有舷号而无舰名,1955年7月1日起美国海军人事处才开始用美国的郡名当二型舰舰名,而当时本舰已经移交给中华民国。[18]:571
舰历
本舰进行整修后于7月26日出航。沿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而下,于1944年8月3日抵达新奥尔良,正式加入美国海军服役。8月11日抵达佛罗里达州圣安德鲁斯湾,霍雷萧·李道特(Horatio Ridout)中校出任坦克登陆舰64群指挥官,以此舰为旗舰。此舰于8月24日完成试航。[50]: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本舰被分配到亚太战区[14],9月11日到达巴拿马运河,之后进入太平洋,9月25日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10月16日到达瓦努阿图的主岛圣灵岛后停留三日,之后前往阿德默勒尔蒂群岛的主岛马努斯岛,于10月27日抵港卸货。之后前往新几内亚岛的荷兰迪亚,于11月10日抵达,进行两栖作战训练。1944年12月首次接到作战任务,在芬什港加入护航母队,1945年1月3日随队出航,10日遭到日机攻击,13日安抵菲律宾吕宋的仁牙因湾。[50]:6-7
Remove ads
本舰从1945年元旦到二战结束都在菲律宾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之间活动[50]:7-8。本舰于1945年1月13-18日参加了菲律宾的仁牙因湾登陆战(战役已于1月9日开始)。霍雷萧·李道特中校将坦克登陆舰64群的旗舰于1月28日移到LST-932号(本舰入坞修理到2月3日,之后作为防空训练舰到3月中旬),于3月25日移回本舰。本舰于1945年4月17-23日参加了棉兰老岛登陆战。本舰因此获颁两枚亚太战役奖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赢得了两枚战斗星章。[14][10][50]:7
二战后本舰在远东担任占领任务,在中国服役直到1946年5月下旬。[14]
本舰在莱特岛时听到日本投降,然后奉命前往冲绳,9月10日抵达。9月16日送美国陆军第24军一部前往仁川,于10月2日回到冲绳。1945年11月19日,本舰首度抵达中国,停靠青岛。1946年1月3日,霍雷萧·李道特上校将旗舰改为赫恩登号驱逐舰。1月9日到2月,本舰将日军战俘从上海遣送回日本佐世保,每趟运送超过千人。[50]:9-10
本舰因1945年9月至1946年5月29日的服役获得海军占领服役奖章“亚洲”横扣与中国服役奖章“延长”横扣。[10]
1946年5月29日,本舰从美国海军退役,在青岛移交给中华民国海军,1948年3月12日从美国海军除籍。[14]
![]() | ||
![]() |
![]() | |
![]() |
![]() |
中国服役奖章 “延长”横扣 | ||
美国战役奖章 | 亚太战役奖章 两枚战斗星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奖章 |
海军占领服役奖章 “亚洲”横扣 |
菲律宾总统部队嘉许奖 | 菲律宾解放奖章 两枚战斗星章 |
美国第79届国会于1946年7月16日通过援华海军法案《第512号法案》,并获得杜鲁门总统批准,允许总统可直接赠予中华民国最多271艘军舰,中海号是中华民国依该法案接受之第一批登陆舰艇,于青岛码头移交。[51][6]
1946年7月,中华民国海军成立“海军运输舰队”,驻地上海,辖有本舰等12艘美国援华舰艇。1947年7月,成立“海防第二舰队”,驻地上海,负责黄海与东海区域防务,旋重组所辖15艘美国援华舰艇为3个分队,本舰等4艘中海级隶属第一分队。1949年1月,“海军运输舰队”改编成“海军登陆舰队”,辖有大小29艘美国援华登陆舰艇,中海级隶属第七队,本舰等4艘为其下第十分队。1949年5月1日,登陆舰队改驻台湾左营,辖有本舰等23艘舰艇。[3]:91,951961年,登陆舰队更名海军登陆第一舰队。1966年4月,更名海军登陆第一舰队部。1985年10月1日,更名为海军一五一舰队,隶属两栖部队。1991年7月1日,两栖部队裁撤,更名两栖舰队。2001年3月28日,更名为海军一五一舰队。[52][2]
本舰曾参与中华民国收复在南海诸岛的主权。1939年,日军从法军手中夺取东沙、西沙、南沙群岛的控制权。二战后,占领西沙、南沙群岛的日军向国军投降。[53]本舰于1948年3月从上海出发,经高雄、广州、榆林港,先送南沙群岛管理处主任彭运生少校与属下到太平岛,成为中华民国海军驻太平岛首任指挥官,再送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张君然上尉与属下到永兴岛。[54]本舰于1947年初及1949-1951年间曾运送补给品到东沙。[55][56]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本舰于1948年参加了舟山群岛围剿战役、辽西会战中锦州解围战的塔山战役,辽西会战国军西进兵团遭林彪击溃后,本舰掩护营口五十二军撤退。[6][57]
万山群岛战役期间,本舰于1950年5月25日在垃圾尾遭28吨的“解放”号炮艇击中数发起火,本舰与太和号护航驱逐舰还击,击毙解放军火力船队副队长林文虎,林文虎被中南军区追认为“海军战斗英雄”,解放号19名艇员有16名伤亡。[58][59]
1955年1月一江山岛战役前,中海舰从基隆送指挥战役的王生明上校到一江山,中途停在大陈岛时,10日遭解放军米格-15战斗机两枚炸弹击中,但这两枚炸弹都直接穿透主甲板,掉在坦克舱内所运载的煤堆里,没有爆炸。[60][61]


1958年8月4日,解放军鱼雷六支队第一大队9艘鱼雷快艇进驻厦门前线,发生了824海战。18时30分[注 9],解放军先以海岸炮兵轰击料罗湾,正在卸载的本舰当即被两发130毫米炮弹命中,遂掉头撤退。“台生”等舰只也撤离岸炮射程,至外海徘徊。19时10分,解放军6艘鱼雷快艇出击,接近到15链(300米)时,国军发现是解放军而开火,同时紧急规避。20时25分,解放军第二中队105、178、180艇攻击中海舰,180、105号艇朝中海号发射四枚鱼雷,其中一枚命中,将中海舰的舰艉炸出一个约10米见方的大洞,电机与雷达失效,8人当场阵亡、12人受伤,不过中海舰仍一面右转、一面全力射击。距离500米时,解放军第一中队184、175艇齐射,103艇单独发射,“台生”号中弹爆炸,五分钟后沉没。解放军鱼雷艇撤退途中,175号艇在月光下释放烟雾反而暴露行踪,遭国军巡逻舰湘江号(PC-103)、美颂号(LSM-347)中型登陆舰与中海号的炮火集中射击,命中11弹而沉没。[62][63]解放军被击沉的一艘鱼雷艇上有三人被俘送到台湾。[64]国军战史称中海舰此役击沉敌艇2艘、重伤1艘。国军一共击沉敌鱼雷快艇8艘。[65][63]但台湾的中央社等报导已采用本舰击沉敌艇1艘的说法。[66][67]解放军则承认鱼雷快艇175艇被击沉。[62]:240
824海战后,本舰被拖到菲律宾苏比克湾的美国海军基地进行修理,将舰艏换新,维修总费用为500,000美元。中华民国海军的“中新计划”将所有中海级都换成新的德国引擎,并扩建舰桥。本舰在中华民国海军服役期间航行了75,126小时,556,728海里(1,031,060千米)。[10][68]
影视形象
坦克登陆舰博物馆
2018年文化资产会议提议,把中海舰改当军舰博物馆。[68]
参酌他国先例,有三艘坦克登陆舰曾被当成博物馆展出:
- LST-1级的USS LST-325的母港是美国印第安纳州埃文斯维尔,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继续对外开放。[71]
- LST-1级的USS LST-393的母港是美国密歇根州马斯基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继续对外开放。[72]
- 与中海舰同级的USS LST-1008曾参加诺曼底登陆战,移交中华民国海军后被解放军俘获,改名“大别山”号,舷号改为926。[73]它于21世纪曾在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中国海军博物馆展出。[74]
美国公益团体原计划修复泰勒博恩堂区级的沃什特诺郡号 (LST-1166)后展出,但因偷窃破坏严重,修复计划被无限期搁置。[75]该舰文物于2011年起开始陈列于密歇根州沃什特诺郡[76],该舰模型也正在制作中。[77]
同级舰照片
参见
脚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