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号风球 (澳门)
澳門熱帶氣旋信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九号风球(葡萄牙语:Sinal n.º 9[1]、英语:Signal No.9),为澳门第二高的热带气旋警告。普遍市民称它为“九号信号”或者“九号波”[注 1],高一级的信号为十号风球,低一级为八号风球[2]。

受台风韦帕即将正面吹袭澳门,最近一次九号风球于2025年7月20日上午11时正发出。
Remove ads
意义
热带气旋中心正进一步接近澳门,澳门的持续风速已达每小时63至117公里,且现正或预测将显著加强[2][3]。
有别于香港的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九号风球于澳门的定义经历多次改变,惟一共通点是保留像香港九号信号般的惯例,只在提升信号时悬挂,除下十号风球时会直接改挂八号风球而跳过九号风球。
历史
在2000年之前,当气象台悬挂九号风球时,大炮台即连续鸣笛约2分钟,并隔2分钟,再呜笛两次。[4]
九号风球的信号形状
日间
晚间
2017年或之前九号风球的定义为“当热带气旋中心继续逼近澳门,预料其强度足以使澳门受严重影响”。在1993年强热带风暴贝姬影响下,澳门持续吹飓风,气象局紧急悬挂九号风球,但未有把贝姬升为台风并进一步悬挂十号风球,成为历来惟一一次强热带风暴导致悬挂九号风球的案例,至今仍惹来极大争议。事隔多年,在2017年强热带风暴帕卡影响澳门时,时任气象局代局长梁嘉静却表示需以“台风”级别正面袭澳,才可悬挂九号风球。
另外九号风球当中定义的“严重影响”一词没有客观标准。在回归前,气象局台长会以进入100海里,其强度对澳门受严重影响的台风悬挂九号风球,但在回归后,悬挂九号风球标准变得甚为严格,在2008年台风鹦鹉影响澳门期间,气象局在悬挂八号风球时,首次提及悬挂九号风球需要直接趋向澳门[5];而在2009年9月台风巨爵正面吹袭澳门时即招来争议,巨爵在气象局总部之南偏西约70公里掠过,澳门多处风力大幅增强至暴风程度,然而气象局未有悬挂九号风球。事隔3年后气象局终为更接近澳门的2012年台风韦森特悬挂九号风球,但当时澳门3条大桥已受飓风影响,气象局迟挂九号风球和拒绝悬挂十号风球的做法再惹公愤。2017年天鸽风灾后,气象局作出多项改制,当中九号风球定义被再次修订,改为与香港的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一致。
澳门气象局一般会对预计或进入澳门50公里范围内的台风或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发出九号风球。但2023年超强台风小犬却是例外,气象局指,由于小犬风圈非常集中,环流相当细小,且移速较缓慢,因此虽然已相当接近澳门,但风力约等于三号风球[6],如采取更偏北的路径正面吹袭本澳,才将有需要发出九号风球。[7]
2023年9月2日起,由于东望洋灯塔位处高点,风势较为强烈,灯塔的风讯杆亦曾因台风天鸽损毁。而随着资讯科技发展,现时市民有多种多样的方式获取天气消息,因此,为保障台风期间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气象局发出九号或以上风球时,海事及水务局会暂停派员更换风讯杆实体的热带气旋信号。[8]
Remove ads
发出时间点
在2000年之前,澳门气象局若需改挂九号风球,其惯常做法是当气象局预测热带气旋将对澳门构成严重影响,在热带气旋移入澳门100海里时,方可发出九号风球。
在2000年至2017年,澳门气象局会根据澳门境内任意一个站点的每小时平均风速持续已达到110公里或以上,风势持续上升中,以及其强度达到台风等级,并且预测或已移入澳门约50公里范围内,风眼进一步靠近澳门才会改挂九号风球[9],气象局会提前约半小时作出预告在某个指定时间或称“在短时间内改挂九号风球”。[10]
在2018年之后,澳门气象局发出九号风球较以往更早生效,并且未必需要已达到烈风程度才发出九号风球。在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吹袭澳门期间,由于山竹对澳门构成严重威胁,气象局先在9月16日上午6时作出预告表示,“将于早上8时至10时改挂九号风球”[11],40分钟过后,明确表示上午9时改挂九号风球,[12]预告时间超过两小时,在发出九号风球时,山竹集结于澳门之东南约210公里,当时澳门境内风力只间中达到烈风程度下限。在2020年台风海高斯吹袭澳门期间,由于海高斯有机会在澳门50公里内掠过,气象局提前约一小时作出预告改挂九号风球[13],在改发九号风球时,澳门境内仍未有站点测得烈风程度。[14]
注意事项
- 停止一切户外及海上活动
- 非必须外出的人士应逗留在安全的室内场所,并远离当风的门窗
- 热带气旋会为澳门带来严重的影响
- 当风力减弱或静止时,表示热带气旋的中心正经过澳门附近。风力在短暂时间内将会急速增强,原本不当风的位置可能会变为当风,公众切勿掉以轻心,密切注意热带气旋的最新消息
- 注意风暴潮警告的发布状态和最新消息
影响
信号历史及悬挂纪录
1912年8月31日[15],澳门港务局首次设立1至8号数字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系统(俗称风球),代表风暴已进入澳门约480公里范围内并将移至本地8个不同的方向。信号下方如同时悬有一白旗,表示热带气旋继续移近澳门,对澳门构成威胁,此乃九号风球的雏型。1920年8月7日港务局参考上海徐家汇天文台最新的中国沿海风暴信号[15],于澳门加入9至12号信号[15],其中9号信号取代先前1至8号风球下方悬白旗的作用,形状为[15],晚间亮红灯一枚,表示热带气旋会持续移近,且澳门风力有上升之趋势。1923年10月23日[15],1至12号信号简化为1至8号,其中六号风球表示澳门风势进一步增强,形状改为
并一直沿用至今,同时悬挂2至5号风球以告知风向,大炮台亦会鸣炮三响。1930年4月底至5月初[15],远东地区气象部门举办会议,会上统一了区内的热带气旋预警信号,为了跟随区内的热带气旋信号系统,澳门港务局于1931年6月11日将信号增订为1至10号[15],六号风球改为九号、晚间灯号转为绿绿绿
,两项改变沿用至今。1923至1930年期间,澳门已知曾悬挂六号信号1次;自1931年改制至今,已知当局悬挂九号信号30次,当中有26次在1946年或之后。九号信号及改制前之六号信号合计,一共悬挂31次。
下表为本信号列表,热带气旋套上黄色背景表示最终引致澳门悬挂十号风球,粗体名字表示香港天文台亦为该热带气旋发出九号或以上信号。最接近距离用罗盘方位及公里表示、最高平均风速及最高阵风以km/h计算、瞬时最低气压以百帕斯卡表示、雨量则以毫米量度,历年数据均以澳门气象总部所测得为准。【注︰1952-1965年风速及气压数据测量在东望洋山站;1966-1995年为大炮台山站,括号的数据为九澳;1996年后的数据于大潭山的气象局总部测得,括号的风速数据为全澳其它气象站之中测得的最大值(通常是跨海大桥或九澳等地),如没有括号或只有括号,即其它气象站的数据不详或大潭山的数据不详;# 1901-1952年风速只记载9、15及21点】
六号风球(1923-1930)/九号风球(1931年至今)发出纪录
Remove ads
九号风球之最
注:纪录由1952年开始计算。
1989年台风布伦达,于5月20日11时30分至21:00分发出,维持9小时30分钟。
1954年台风柏美娜,于11月6日09时25分至15:30分发出,维持5小时55分钟。
1973年台风黛蒂,于7月16日23:10至7月17日10:00发出,维持10小时50分钟。
2017年台风天鸽,于8月23日10时45分至11:30分发出,维持45分钟后紧急改挂十号风球。
1964年及1989年,共2次。
1964年台风艾黛与台风露比,两者相隔时间为25日12小时5分钟。
2000-2011年,12年10个月7日13小时45分钟没有发出九号风球。
1989年台风戈登,热带气旋中心最接近气象局总部时在南面约120公里掠过,亦是战后惟一一次非正面吹袭澳门的九号风球。
1993年强热带风暴贝姬,在九号风球生效期间,嘉乐庇总督大桥一小时平均风力一度测得124km/h,达到十号风球标准,同时亦是惟一以强热带风暴强度令气象台发出九号风球。
达到九号风球标准而没有发出九号风球的个案
下述只记载2000年或之后,达到九号风球标准但最终没有发出九号风球的个案:
- 上述只列出自2000年起强热带风暴或以上级别进入澳门100公里范围内,并且为澳门带来持续暴风;或以台风级别为澳门带来接近飓风程度的风力,但未发九号风球的例子。
- 背景颜色(风速)
- 清劲或以下风力(每小时41公里以下)不会配上任何背景颜色
- 蓝色为强风(每小时41至62.9公里)
- 黄色为烈风(每小时63至87.9公里)
- 橙色为暴风(每小时89至117.9公里)
- 红色为飓风(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