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亚洲之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亞洲之春
Remove ads

自2020年代初以来,一系列主要由青年英语Youth activism领导的抗议运动起义席卷南亚东南亚,其中一些导致了大规模改革以至于政权更迭。这些抗议活动最初是对普遍存在的腐败裙带关系经济不平等管理不善英语Financial mismanagement威权主义民主倒退英语Democratic backsliding in Asia by country的回应[1][2]。这一系列事件因与阿拉伯之春相似,而非正式地被称为亚洲之春,另外还常被称作亚洲起义Z世代抗议Z世代革命。系列运动始于2021年缅甸抗议活动[3]斯里兰卡起义,随后蔓延到其他亚洲国家,包括孟加拉国尼泊尔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英语September 2025 Philippine protests东帝汶英语2025 Timor-Leste protests马尔代夫英语2025 Maldivian protests[4][5][6][7][8]

事实速览 亚洲之春, 日期 ...

抗议活动因Z世代,尤其是学生的主导作用而引人注目,同时社交媒体网络行动在组织抗议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9][10][11][12];因此,有几个受影响的政府颁布了社交媒体禁令[13][14][15]。亚洲各地的抗议者采用流行文化中的符号来支持他们的事业,例如日本漫画海贼王》中的草帽海贼团的海贼旗[16][17][18]。运动浪潮中,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的当任政府被推翻[19];而印度尼西亚东帝汶的抗议活动则推翻了不受欢迎的政策[20][21][22]菲律宾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仍在持续[23][24][25];而在缅甸,政府对民主示威活动的镇压导致了执政的军政府长期叛乱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之间内战的全面升级[26][27][28];由于政府军的高压反应和暴力镇压,造成了大规模逮捕英语Mass arrest和数千人死亡[29][30][31][32]

Remove ads

起因

经济压力

Thumb
戴镣铐的孟加拉国学生举著牌子,上面写着“打破这些配额英语Quota system of Bangladesh Civil Service的束缚”(孟加拉语ভেঙ্গে ফেল ঐ কোটার শিকল

亚洲爆发的许多Z世代抗议运动的共同起因在于经济困难和机会有限。一些国家的大量青年面临高失业率和就业不足英语Underemployment问题,同时生活成本不断上涨,这导致他们产生了一种不稳定感。学者认为年轻人处于“经济不稳定”的境地,难以获得稳定的工作或足够的工资。根据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2024年的一项六国研究,“失业和经济衰退”是东南亚青年最紧迫的问题,89%受访者对其表示担忧;其次是“社会经济差距扩大”,约85%受访者提到了这一点[33]。同时,持续的收入不平等与腐败强化了人们对不公正的反感。分析人士观察到,南亚兴起的青年起义主要是由物质困难驱动的。贫困、通货膨胀和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加剧了公众的沮丧情绪,并导致了更广泛的社会动荡[34]。2025年,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一项分析同样指出,贫富差距扩大和对黯淡经济前景的担忧是推动青年激进主义和要求缓解日益加深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因素[35]。例如,2022年斯里兰卡示威发生在严重的经济动荡之中,其特点是通货膨胀飙升、燃料和药品严重短缺以及经济危机导致的长时间停电。国民经济的崩溃严重扰乱了生计,给大部分人口带来了日常生活的困难[36]。许多以年轻人为主的抗议者认为这场危机是长期经济管理不善的结果;生存的基本担忧使得政治问题成为他们争取生存、尊严和表达权利的斗争[37]

持续的青年失业危机加剧了这些不满情绪。尽管一些国家的经济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后复苏,但对年轻人而言,稳定且薪资充足的工作机会仍然有限。许多Z世代成员表示,他们觉得自己被排除在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之外。在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经济扩张也未能使大量青年人口获得足够的就业机会,这使他们只能从事非正式、不安全和回报低的工作,沮丧情绪日益加剧[38]国际劳工组织2024年8月的报告指出,尽管疫情后整体失业率有所改善,但亚太地区青年人的经济焦虑持续加剧。报告中引用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失业、工作稳定性和更广泛的经济状况表示压力,对未来前景持续感到不确定[39]。普遍的经济不稳定,加上燃料、食品和住房等生活必需品成本的上涨,导致Z世代的不满日益高涨。在尼泊尔,一张部长之儿在经济低迷时期展示奢侈品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引发了年轻人的愤怒。这张照片被广泛解读为这个国家不平等现象的象征,该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1,500美元,约五分之四的劳动力在非正规部门就业[35]

社会经济压力使许多Z世代成员认为,在现有条件下,他们缺乏安全的未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和跨东南亚等地的年轻群体报告称,他们受到住房负担不起和优质就业机会有限的严重影响,这与前几代人的经历往往形成鲜明对比。公共机构常常被认为对青年失业问题反应迟钝,在应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方面也无能为力,这滋生了愤世嫉俗和不满情绪[40]。向上移动性的减弱让许多年轻人感到沮丧,而这种情况为抗议运动提供了沃土。当人们认为无法获得教育、稳定的工作和晋昇机会时,Z世代表现出更大的意愿参与示威活动,表达不满并要求变革[41][40]

Remove ads

腐败和信任缺失

Thumb
透明国际发布的2024年清廉指数地图。

Z世代抗议的一个重要动机在于对政治腐败裙带关系精英政治根深蒂固的不满。许多亚洲青年认为他们的政府由掌握财富与权力的精英主导,而一般公民则被迫面对经济挑战[42][43]。分析人士指出,对政客的丑闻和过分表演有着更大兴趣的Z世代青年对腐败的不满尤为显著[44][45]。这导致一些观察人士所描述的青年和公共部门之间的鸿沟,因为前者难以信任将个人财富放在公共利益之上的政治精英[46][41]

Thumb
东帝汶抗议者。左:“我虽因纹身而丑陋,却不像那65名议员一样是黑手党。”右:“彻底废除终身养老金制度!打倒贪婪议员!”

抗议活动还由对政府部门信任的下降和对治理失败的挫折感推动。效率低下的政府,反应迟钝的官僚部门和严厉的镇压驱使青年认为现有政治体制无用,甚至已然崩溃。研究指出了一种亚洲青年间对政治经济部门及时、有效满足其诉求之能力的“集体信任缺失”[47][48]。官僚常被认为无法向除与其关系密切的群体之外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就业岗位与司法正义。政府对和平抗议回应以暴力镇压,进一步削弱了其合法性[49]。近期的南亚起义的过程表明,严厉镇压是一种“致命误判”,反而加速了青年的动员。例如,2022年斯里兰卡示威2024年孟加拉国示威在当局的反应被认为破坏了社会契约与对政府的残余信任后更为升级[50][51][48]。在东南亚部分国家,专制-半专制统治引起了青年领导的呼吁民主政治与公民自由的运动。观察人士指出,尽管前几代人或许容忍对政治自由的限制,如今的青年却拒绝危害他们自由的专制制度。[52]。Kadence International的一项调查指出,东南亚青年中只有49%信任他们的政府;其中一些国家的信任度更低(例如,马来西亚的政府信任度只有约42%)[53]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记录到东南亚的线上/线下青年活动与对政治制度的满意度存在明显的跨国差距:在东南亚各国中最不受欢迎的政府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不满意率71.5%)和菲律宾(不满意率61.4%),且对政府的乐观/信任程度与政府透明度/贪腐状况等问题有直接联系。[44]。研究将这些青年活动家抵制全地区寡头与专制统治的运动描绘为更广泛代际斗争的一部分[41]

许多国家的Z世代认为其政治领导层由与年轻一代脱节的老年精英主导,公共机构成为了“人脉广泛的内部人士的堡垒”,服务于维护统治者的权力而非解决青年的担忧[54][55]。这导致了分析人士所称的信任危机,亚洲青年纷纷认为其国家缺乏透明度与问责机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青年行动主义的崛起正是对这种信任缺失的回应,表现了青年对在制定影响其未来的政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要求。该署进一步指出,各国政府未能成功采纳青年的观点或对其不满加以回应,进一步使它们失去民众信任[56]。在政府治理无效、不公而且缺乏内部改进可能的情况下,抗议成为了Z世代要求改革的主要手段[56][55]

裙带关系和议员福利

2025年8月15日,在人民代表会议地方代表理事会休会期间,数名议员被拍到在议会中跳舞。此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故此举招致网民的强烈批评[57]

许多亚洲国家的Z世代抗议也被认为是反对根深蒂固的精英政治的起义,反映出青年对持续数十年的腐败,裙带关系寡头统治的不满。许多青年南亚抗议者明确针对他们认为的强大政治家族英语Political family与富有而声名狼藉的精英,并指责他们破坏了民主政治和经济机会[58][59]

斯里兰卡拉贾帕克萨家族英语Rajapaksa family的长期政治优势成为了2022年抗议运动的中心目标。多年以来,该家族一直占据着政府中的关键地位。两兄弟先后担任总统总理,另一个兄弟担任议长,另几位亲属担任其他要职;这引发了对家族裙带关系和腐败行为的广泛批评[60][61]。权力如此向该家族集中被认为与导致该国经济崩溃的政策失误关系匪浅[62][63]抗议运动因此不仅简单的要求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辞职,而更是对系统性腐败和精英政治的广泛反抗[64],使抗议者要求“系统性变革”,结束长期以来的任人唯亲和贪腐政治[65][66]

相似的事态在2024年的孟加拉国由青年领导的七月革命中发生。起初由政府对包括独立战争老兵后代等特定群体保留30%职位的配额系统英语Quota system of Bangladesh Civil Service引发的抗议,反映出抗议者对裙带关系和排他性统治的广泛不满。他们斥责贪腐、偏袒与他们眼中日益专制化、窃盗化的政治体制。他们的诉求很快从配额问题扩展到要求择优录用、自由选举和结束精英政治[59]。孟加拉学生在社交媒体与街头巷尾批评配额制度恢复带来的裙带关系,他们认为该制度过分偏袒执政党的忠诚分子,并在青年失业率高企时仍拒绝择优录用[67][68]

印度尼西亚,2025年8月下旬由青年学生领导的抗议瞄准了立法者补贴问题,主要集中在自2024年9月以来向全部580名人民代表会议议员发放的每月五千万印度尼西亚卢比的住房补贴。这引发了8月25日在雅加达议会前的冲突,昭示抗议者对经济困难、失业率高企时精英特权愈发膨胀的愤怒[69]。随着抗议者要求废除这笔住房补贴,人民代表会议2024年公布的一篇解释该补贴法律依据的信函成为了媒体与律师关注的焦点[70]。在阿凡·库尼亚万被杀英语Killing of Affan Kurniawan,一周的流血抗议与富有议员住宅遭到洗劫后,作为对不断上升的死亡人数与公众愤怒程度的回应,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延多撤销了住房补贴与限制出境的政策[71]

这种对“特权”政策的反弹也发生在2025年9月中旬的东帝汶。数千名抗议者,主要是大学生,在帝力集会英语2025 Timor-Leste protests反对为国会议员购买65辆丰田普拉多汽车(总价格约420万美元)的计划[72]。随后,抗议更要求废除议员与若干高官所享有的终身养老金特权[73]。青年东帝汶抗议者认为这些“自私自利”的议员正享受超越身份的奢华特权,举着“阻止盗贼/阻止贪官”的横幅游行,强调在该地区最贫困且面临严重的不平等、营养不良和失业问题的国家中议员享受特权的非法性[74][75][76]

尼泊尔,最近的青年抗议聚焦于所谓根深蒂固的政治精英与普遍的腐败与特权文化。抗议者批判官员享受过多的津贴与补助,抨击往往将职位分配给官僚亲属而非按照个人能力分配的任人唯亲现象[77][78]。在一名高官的青年女儿乘坐政府车辆时撞伤了一名女学生的报道发布后,公众愤怒进一步加剧。此事成为了精英子女肆意妄为的象征[79][80]。在加德满都,学生举起教科书示威,象征着教育在如此由裙带关系控制的社会中的徒劳与对政治关系之重要性超越个人能力与努力的愤怒。分析人士认为这场抗议与长期以来的精英垄断与包容性发展机会不足有关,而Z世代抗议者则认为他们正在反抗将权力与资源集中在少数特权阶层人士而牺牲公众利益的“常态政治”[81][82]

Remove ads

国际背景

Thumb
被描述为发生“Z世代抗议”的国家[83]
  抗议成功:抗议要求得到满足
  抗议成功:政府下台
  抗议进行中
  抗议失败

2020年代,除南亚东南亚以外,在中东欧非洲拉丁美洲等地亦发生了多起据称主要由Z世代领导的抗议活动。尽管各国抗议活动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专家和媒体指出了一些共同点,包括腐败不平等和生活水平下降。在各个国家,透过社交媒体进行的协调和行动都很普遍,一些抗议活动甚至导致了国家政府的倒台[84][85]。在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新闻网采访时,教授米歇尔·陈(英语:Michelle Chen)指出,“对治理不善、缺乏机会和不平等现象猖獗的不满”是世界各地抗议活动的共同点[86]。同样,政治学和传播学教授巴特·卡马茨(英语:Bart Cammaerts)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声称,Z世代感到“被欺骗了”,“他们的利益没有得到代表或考虑”,导致Z世代对自由代议制民主产生怀疑,尽管他们仍然重视民主原则和决策[87]。根据时代杂志在2025年10月报道,Z世代的抗议活动已经蔓延到亚洲非洲南美洲[44]。媒体学者莎娜·麦克唐纳德认为,2025年将被视为“抗议之年”[86]

Remove ads

前期抗议活动

缅甸

Thumb
2021年2月8日,仰光大学前的示威者举起全国民主联盟的旗帜,手比三指礼

缅甸的抗议活动在当地称为春季革命[88][89]缅甸语နွေဦးတော်လှန်ရေး),始于2021年初,反对缅军总司令英语Commander-in-Chief of Defence Services敏昂莱于2月1日发动的军事政变[90]。截至2022年6月23日 (2022-06-23),至少有2,000名抗议者被军政府杀害,14,000人被捕,700,000人流离失所[已过时]

抗议者大多采用和平、非暴力的抗议形式[91],包括公民抗命、罢工、抵制军队、敲锅打铁、系红丝带、公开集会,要求军方承认2020年缅甸议会选举结果。许多抗议者身穿象征全国民主联盟红色衣物[92]8888民主运动时期的著名歌曲《世界尚未灭亡》(缅甸语ကမ္ဘာမကြေဘူး)被公民抗命运动重新用作一首抗议歌曲[93][94][95]。起源于苏珊·柯林斯反乌托邦图书和电影系列《饥饿游戏》的三指礼被抗议者广泛用为抗议的象征[96]。 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抗议运动,政变军人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封锁互联网媒体英语Media blackout、逮捕并对抗议者施以刑事处罚、散布虚假信息,邀请反对党加入军政府掌控的国家管理委员会以取代民选政府、部署支持军队的抗议者和煽动者,以及使用暴力镇压抗议活动。

为抗议军政府对抗议活动的镇压,民族团结政府人民国防军缅甸全国范围内发动了武装叛乱

Remove ads

背景

2021年缅甸军事政变始于2021年2月1日上午,缅甸执政党全国民主联盟民选议员被缅甸军方罢免,后者将权力交给国家管理委员会。缅甸国防军宣布进入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并宣布国防军总司令英语Commander-in-Chief of Defence Services敏昂莱接管政权。政变恰好发生在2020年大选当选议员在缅甸议会宣誓就职的前一天,从而阻止了这一进程[97][98][99]总统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许多阁僚英语Cabinet of Win Myint和议会议员被捕[100][101]

此次政变发生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由于薄弱的卫生基础设施和持续的内部冲突,缅甸正努力应对东南亚最严重的疫情之一。该国在政变前几天才开始展开疫苗接种[102][103][104]。该国经济也受到疫情严重影响,2020年经济萎缩了5%[105]

后果

Thumb
截至2025年10月的军事局势:
   国家管理委员会
缅甸国防军同其盟友控制区)
   缅甸民族团结政府
人民防卫军同其盟友控制区)
  中立的武装组织

政变后的几个月里,反对派开始在民族团结政府周围联合起来,向军政府发起进攻。到2022年,反对派控制了大片人口稀少的领土。[106][107][108][109][110][111]军政府许多村庄和城镇的袭击导致数万人被驱逐。2023年2月,政变两周年之际,国家行政委员会主席敏昂莱承认失去了对“超过三分之一”镇区的稳定控制。独立观察员指出,实际数字可能要高得多,330个镇区中只有72个仍在缅军控制之下,尽管这些镇区包括所有主要人口中心。[112][113][114]

2023年下半年,钦邦的钦兰国防军英语Chinland Defense Force占领了该邦的大部分地区,仅在城市地区和印缅边境沿线有少数顽固分子。2023年10月,缅军开始面临人力问题,开小差和士气低落的情况极为普遍,恰逢人民防卫军(PDF)和三兄弟联盟在该国西部发动大规模叛军攻势,即1027行动;在2023年11月28日之前,该行动成功占领了80个基地、220个军政府阵地和几个城镇。[115]

2023年10月和11月发生了一系列反攻,包括围困州首府垒固1111行动,以及反军政府部队在若开邦钦邦北部重新爆发冲突。[116][117][118]2023年11月上旬,反军政府武装夺取了实皆地区县级城镇高林(后被军政府部队收复),并于2024年1月上旬占领了果敢自治区首府老街。1027行动在掸邦北部停火后继续进行,谬杭等地区于2024年2月落入若开军部队之手。

在致命的2025年缅甸地震之后,民族团结政府和国家管理委员会均宣布暂时停火[119],尽管后者继续对叛军展开空袭。2025年7月31日,缅军解散国家管理委员会,解除紧急状态并将权力移交予新成立的国家安全与和平委员会,由敏昂莱担任主席兼代总统[120][121]

2025年夏,军政府宣布计划于2025年12月28日举行全国大选[122][123][124][125],选出联邦议会两院——民族院与人民院的民选议员。这将是2021年军事政变后的首次选举。军方领导人敏昂莱最初曾承诺在2023年8月前举行选举,但因国内暴力冲突持续,选举时间多次被推迟[126][127][128]

此前,2023年1月,军方颁布新的选举法,收紧了政党登记的相关规定,并禁止包括昂山素季温敏在内的被定罪人士参选。该法还将选举制度由简单多数制改为比例代表制。分析普遍认为,这些调整有利于联邦巩固与发展党(USDP)的参选表现。该党在2020年的全国大选中表现不佳,而在新制度下,加上军方宪法保障的25%议会席位,其在获得约三分之一普选票的情况下即可维持执政地位[129][130][131]全国民主联盟(NLD)于2023年2月宣布不会依照新法登记参选,并于次月被选举委员会正式解散[132][133]。第二大反对党掸邦民主联盟(SNLD)也表示不会参加选举[134][135]

斯里兰卡

Thumb
2022年4月13日,民众在科伦坡总统府前示威

2022年斯里兰卡示威僧伽罗语ශ්‍රී ලාංකික විරෝධතා泰米尔语இலங்கையின் மக்கள் போராட்டம்),或称Aragalaya僧伽罗语අරගලය直译“抗争”),是2022年3月开始的一连串反对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和该国经济危机的示威活动。示威者不满政府对经济管理不善并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停电和燃料及必需品短缺,而爆发经济危机,并要求由拉贾帕克萨家族英语Rajapaksa family与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管理的政府立即辞职下台[136][137]。尽管许多反对党参与示威,但大多数示威者自称不关心政治,而且有些人亦对反对派不满[138]。抗议者高呼“回家吧,戈塔”,“回家吧,拉贾帕克萨英语Rajapaksa family[139][140]和“Aragalayata Jaya Wewa”(අරගලයට ජය වේවා,“抗争必胜”)[141]的口号。大多数抗议都是由普通群众组织的[142][143],其中的青年在加勒菲斯绿地抗议中扮演了关键角色[144][145][146][147]

而政府方面则以专制手段应对是次抗议活动,如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允许军队逮捕平民、实行宵禁以及限制访问社交网络。政府违反法律和宪法而试图镇压抗议活动[30][148][149]海外斯里兰卡人英语Sri Lankan diaspora也开始示威抗议该国对国内基本人权英语Human rights in Sri Lanka的压制[150][151]。4月,政府对社交媒体的禁令被认为适得其反;据信由一位名叫Pathum Kerner的活动人士于2021年12月创造的#GoHomeGota等标签开始在推特趋势上于国际流行开来。政府的禁令在当天稍晚解除。斯里兰卡人权委员会谴责政府的行为,并传唤了应对阻挠和虐待抗议者负责的官员[15][152]

4月3日,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第二届内阁英语Second Gotabaya Rajapaksa cabinet的26名成员(总理马欣达·拉贾帕克萨除外)全部辞职。批评人士称,他们的辞职无效,因为他们没有遵守宪法规定[153][154][155]。第二天,几位“辞职”的部长又在不同部会复职[156]。首席政府党鞭约翰斯顿·费尔南多英语Johnston Fernando坚称,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辞职[157]。然而,抗议活动导致包括拉贾帕克萨家族成员及其亲信在内的官员和部长被解职,并任命了更有资格和经验丰富的官员,并成立了多边参与和债务可持续性咨询小组[158]

抗议行动持续数月后,2022年7月9日,抗议者占领了科伦坡总统府,导致拉贾帕克萨逃离前往新加坡。7月13日,抗议者占领总理府后,总理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宣布愿意辞职[159]。大约一周后,即7月20日,国会选举英语2022 Sri Lankan presidential election维克勒马辛哈为总统[160]。2022年11月,由于经济状况的改善,抗议活动已基本平息。虽然抗议活动基本上已经结束,但有人指出,2026年才能实现全面的经济复苏[161][162]

Remove ads

后果

Thumb
2024年斯里兰卡总统选举第一轮各投票区结果:
  纳迈勒·拉贾帕克萨英语Namal Rajapaksa
  巴吉亚塞尔瓦姆·阿里亚内特兰英语Pakkiyaselvam Ariyanethran

抗议导致政治危机英语2022 Sri Lankan political crisis席卷斯里兰卡[163]。4月3日,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第二届内阁英语Second Gotabaya Rajapaksa cabinet除总理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外全部辞职[164][165][155]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尝试组建包括统一人民力量人民解放阵线在内的大联合政府,但被后者拒绝[166]。第二天,几位“辞职”的部长又在不同部会复职[156],之后组建了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第三届内阁英语Third Gotabaya Rajapaksa cabinet。4月5日,先前作为政府盟友的全锡兰人民大会锡兰工人大会党英语Ceylon Workers' Congress斯里兰卡自由党与执政党斯里兰卡人民阵线的9名议员宣布退出政府后,政府陷入朝小野大的局面[167][168][169]。5月9日,在持续的抗议中,总理马欣达·拉贾帕克萨被迫辞职[170]。随着拉尼尔·维克拉马辛哈于5月12日被任命为总理,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第四届内阁英语Fourth Gotabaya Rajapaksa cabinet成立。这是此人第六次拜相,创下了世界纪录[171][172]

7月9日,示威者冲入斯里兰卡总统府拉尼尔·维克拉马辛哈宣布辞职,宣称将组建新的联合政府[173]。7月13日,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辞职并流亡英语Exile of Gotabaya Rajapaksa海外[174]。7月20日,维克拉马辛哈在议会举行的临时选举英语2022 Sri Lankan presidential election中当选为斯里兰卡总统,接替逃亡的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175],其后任命迪内什·古纳瓦德纳为新一任总理[176]。到11月初,抗议活动开始降温,经济情况也开始改善[177]。购买燃油与燃气不再需要大排长龙,停电频率亦有降低。许多人声称,自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下台以来,经济情况有了显著改善[177][178][179]

尽管如此,维克拉马辛哈的新政府仍不受欢迎[180]2024年斯里兰卡总统选举中,其连任尝试失败,左翼政党人民解放阵线领袖阿努拉·库马拉·迪萨纳亚克当选总统,并于9月23日正式就职[181]。此次选举标志着斯里兰卡政治的重大重组。迪萨纳亚克的胜利是首次有第三方候选人当选总统。这也是首次前两名候选人都未得到统一国民党斯里兰卡自由党的支持的选举[182]。工人家庭出身的迪桑纳亚克在第一轮一举囊括42.31%选票,应与选民惩罚建制派政党造成的经济崩溃,以及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纾困和撙节措施而来的艰难度日有关[183]。此次选举他力主反腐败与反贫困政见,但亦走向中间立场,强调扶助贸易与中小企业[184]。9月25日,迪萨纳亚克宣布解散议会,决定于11月14日举行提前选举[185]。最终,迪萨纳亚克率领国家人民力量获取压倒性胜利,赢得国会225席中的159席,以绝对多数执政。迪萨纳亚克强烈批评维克拉马辛哈政府英语Wickremesinghe cabinet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声称后者只想拯救腐败政权[186]。2025年8月22日,维克拉马辛哈因被指控挪用国家公款而被斯里兰卡警方逮捕[187]

Remove ads

孟加拉国

七月革命

七月革命孟加拉语জুলাই বিপ্লব罗马化Julāi Biplôb),也称为七月群众起义孟加拉语জুলাই গণ-অভ্যুত্থান罗马化Julāi Gono-Ôbhyutthān)、Z世代革命[188][189]学生-人民起义孟加拉语ছাত্র–জনতার অভ্যুত্থান罗马化Chātrô–Jônôtār Ôbhyutthān),是2024年孟加拉国发生的一场群众起义[190][191][192][193][194]。它始于孟加拉国最高法院英语Supreme Court of Bangladesh作出判决英语2024 Bangladesh quota reform case,推翻了政府在2018年孟加拉国公职配额改革运动英语2018 Bangladesh quota reform movement后做出的改革后,于2024年6月初开始的,由反歧视学生运动领导的配额改革运动。2025年8月5日,即谢赫·哈西娜辞职英语Resignation of Sheikh Hasina一周年时,随着《七月宣言》的公布,这场革命得到了法律承认,并被描述为世界上第一次Z世代革命[195][196][197]

7月底,孟加拉国政府对抗议者进行屠杀英语July massacre。此后,运动升级为全面的群众起义[198]国际特赦组织指责哈西娜政府的“高压应对”导致“学生、记者和旁观者”死亡,并要求哈西娜领导的孟加拉国政府“立即停止镇压”[199]人权观察组织呼吁外国政府敦促哈西娜“停止对抗议者过度使用武力,并追究军队侵犯人权的责任”[200]。人权观察亚洲区副主任强调“安全部队对任何反对谢赫·哈西娜政府的人都进行肆无忌惮的虐待”[200]

到8月初,这场运动演变成一场不合作运动,最终导致时任总理谢赫·哈西娜下台并逃往印度[201]。哈西娜的下台引发了一场宪政危机英语2024 Bangladesh constitutional crisis,最终导致由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担任首席顾问的临时政府英语Yunus ministry成立[202]

2024年孟加拉国公职配额改革运动

2024年孟加拉国公职配额改革运动是主要由孟加拉国大学英语Universities in Bangladesh学生领导的一系列反政府[203][204][205],要求民主化[206][207][208][209]的抗议活动。该运动最初侧重于要求改革政府招聘中的配额系统英语Quota system of Bangladesh Civil Service,但当军警在七月对抗议者、平民和学生发动屠杀英语July massacre后,运动扩大到反对当时执政的人民联盟政府[210][211][212][213],从学生运动升级为一场全面的群众起义,即所谓的七月革命

抗议活动始于2024年6月,抗议孟加拉国最高法院英语Supreme Court of Bangladesh作出判决英语2024 Bangladesh quota reform case,恢复对自由战士后裔30%的公职配额,推翻了政府在2018年孟加拉国公职配额改革运动英语2018 Bangladesh quota reform movement后做出的决定。学生们开始觉得他们基于个人能力获得的机会有限。由于政府对抗议的强硬反应以及公众对威权政府日益增长的不满,抗议活动迅速蔓延到整个国家。政府无力应对长期的经济衰退、缺乏进行改革的民主渠道、猖獗的腐败现象和侵犯人权行为等问题亦使局势更加复杂[214][215][216][217]

政府试图通过关闭所有教育机构来镇压抗议活动。他们还部署了学生组织恰特拉联盟英语Bangladesh Chhatra League以及人民联盟党的其他派系,使用枪支和利器对付示威者[218][219][220]。随后,他们部署了警察英语Bangladesh Police快速行动营英语Rapid Action Battalion步枪队和其他军队,并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宵禁[31][221][222]。与此同时,政府史无前例地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切断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将孟加拉国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离开来[223][224]。后来,政府还封锁了孟加拉国国内的社交媒体。政府军封锁了首都达卡的部分地区并展开突袭,随机抓捕任何他们怀疑与抗议活动有联系的人,导致城市居民开始恐慌[225]。到2024年8月2日,已有215人被确认死亡,超过20,000人受伤[226][227],超过11,000人被捕[228][229][230][231];非官方渠道公布的死亡人数在300至500人之间[232]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称,在7月份的抗议中,至少有32名儿童丧生,还有更多儿童受伤或被拘留[233][234]。确定确切的死亡人数一直很困难,因为据报道,政府在未经警方许可的情况下限制医院与媒体分享信息,医院的闭路电视录像被没收,许多受枪击的人未及确认身份就被埋葬[235][236][237]

总理谢赫·哈西娜领导的人民联盟政府暗示,他们的政治对手利用了这次抗议活动[238][239]。尽管遭到宵禁限制,但抗议仍在继续,而且扩大了诉求,要求追究暴力责任、禁止支持政府的学生组织恰特拉联盟英语Bangladesh Chhatra League以及要求部分政府官员,包括总理哈西娜辞职[240][241]。政府对公众广泛使用暴力,将学生抗议活动变成了被称为不合作运动的人民起义[242][243][244][245]

不合作运动

不合作运动孟加拉语অসহযোগ আন্দোলন罗马化Ôsôhôjōg Āndōlôn),也被称为一点运动(孟加拉语:এক দফা আন্দোলন罗马化:Ēk Dôphā Āndōlôn),是一场要求民主化的撤资英语Disinvestment运动,也是一场反对人民联盟领导的孟加拉国政府的大规模起义,是2024年孟加拉国配额改革运动的一部分。这场运动只有“一点”要求,即总理谢赫·哈西娜及其内阁英语Fifth Hasina ministry辞职[246][247]。这是被称为七月革命的广泛运动的最后阶段。虽然这场运动最初仅限于要求改革配额系统英语Quota system of Bangladesh Civil Service,但在大规模屠杀英语July massacre平民之后,它滚雪球般发展成为一场大规模的反政府起义。持续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也助长了这场运动,包括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管理不善、猖獗的官僚腐败、侵犯人权、对谢赫·哈西娜破坏国家主权的指控、以及日益严重的独裁主义英语Criticism of Awami League民主倒退[248][249][250]

2024年8月3日,反歧视学生运动的协调员宣布了要求总理及其内阁辞职的唯一要求,并呼吁“全面不合作”[247][251]。次日,暴力冲突爆发,造成包括学生在内的97人死亡。他还呼吁在8月5日发动长征,前往达卡,迫使哈西娜下台。当天,大批抗议者涌入首都[252]。下午3点左右(UTC+6),谢赫·哈西娜辞职英语Resignation of Sheikh Hasina并逃往其最大盟国印度[201]。她下台后,各地举行庆祝活动,但也发生了暴力事件。军方和总统穆罕默德·沙哈布丁宣布成立由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领导的临时政府英语Yunus ministry[202]

各国抗议运动

印度尼西亚

印尼媒体认为2025年当地发生的抗议活动属于亚洲之春的一部分,主要由年轻人(主要是Z世代) [253] [254] [255]和学生运动所带动。 [256] [257] [258]印尼的民主派和青年抗议者经常将起源归于2025年帕蒂示威活动英语2025 Pati demonstrations,称之为“革命的开始” [259] [260] [261] ,并认为它是引发2025年8月抗议活动的更大动力。同时,在大规模抗议活动中使用草帽海贼团旗帜的现象,最早出现于帕蒂示威活动期间。 [262] [263] [264]

2025年8月10日示威活动的理由类似,源于当局将城乡土地税建筑税(Pajak Bumi dan Bangunan Perdesaan dan Perkotaan,或PBB-P2)提高 250%,这是当地14年来的首次上调。 [136]地方当局辩称,这是最高限额,许多房产的涨幅会较小(有些仅为50%)。然而,居民担心大幅加税会给社区带来负担,并抗议该政策是在没有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的情况下制定的。 [265]后来,当帕蒂县英语Pati Regency县长挑战异议者进行抗议时,公众的强烈抗议愈演愈烈。人们普遍认为,此举具有挑衅性和麻木不仁,在加税的压力下,强化了人们对领导层次结构傲慢的看法。 [266] [267] [268]虽然主要是农民抗议,但年轻人所倡导的社交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当地居民和印尼各地网友的支持。抗议活动本身主要由年轻人领导,他们组织并领导抗议活动,并采用了海贼王的绰号。 [137] [269]印尼政治观察家和学者在运动前很早就指出,反对不受欢迎的财政政策和政客行为的类似情绪可能会蔓延到该地区以外。 [270]

2025年8月抗议活动

2025年8月25日,在帕蒂示威活动两周后,当地再爆发抗议活动。该次示威属于2025年初经济困境和议员住房补粘贴调提议而引发的更大规模社会运动的一部分。抗议者最初要求众议院撤销补贴计划,惩罚发表不敏感言论的议员,并通过《没收资产法》,对被判犯有腐败罪的议员进行处罚。 [271]抗议活动爆发的起因是拟议的印度尼西亚卢比5,000万( 3,057美元)的议会成员每月住房补贴,是雅加达最低工资的十倍,是印尼最高的之一。加上现有的食品和交通津贴,这项补贴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因为食品和教育成本不断上涨,大规模裁员,以及由于中央资金削减而导致的房产税上调。 [272] [273]学生领导的抗议者扩大了他们的要求,包括全面改革印尼国家警察英语Indonesian National Police和警察局长利斯蒂奥·西吉特·普拉博沃英语Listyo Sigit Prabowo辞职。 [274]抗议活动主要集中在首都雅加达周边, [275] [276] [277]到该月28日时,在一次更大规模的针对民间异议人士的暴力镇压中,摩的司机阿凡·库尼亚万被Brimob英语Mobile Brigade Corps战术车碾压身亡,引致抗议活动强度不断增加并蔓延到全国。 [275]望加锡泗水等几个城市,多座政府大楼被焚烧。 [278] [279]与议员有关或属于议员的处所也遭到抢劫。 [280]

Thumb
2025年8月29日,学生们在对警察暴力镇压和不满之下,包围了雅加达的印尼国家警察英语Indonesian National Police总部。

BBC印尼通报估计,众议员的收入超过每月1亿印度尼西亚卢比( 6,062美元),其中包括5,000万印度尼西亚卢比的住房补贴、工资和其他津贴。 [281]非政府组织印尼预算透明度论坛(FITRA)声称,BBC忽视了众议院成员的实际工资,根据2023-2025年人民代表大会预算执行清单(DIPA),其达到印度尼西亚卢比2.3亿( 13,942.60美元)每月或印度尼西亚卢比28亿( 169,736美元)每年。2025年,580名人民代表大会成员的薪资和津贴预算将达到 1.6 万亿印度尼西亚卢比,高于2023年的1.2 万亿印度尼西亚卢比和 2024年的1.8万亿印度尼西亚卢比[282] [283]。然而,印尼宪法法院英语Constitutional Court of Indonesia前首席大法官、司法和人权部长英语Coordinating Ministry for Legal, Human Rights, Immigration, and Correction马福德反驳,指人民代表大会成员的薪水每月不会达到2.5亿印度尼西亚卢比,并声称他们的总收入每月可能达到数十亿印度尼西亚卢比。 [284]


一些国会议员的言论加剧了公众的愤怒,他们认为这些言论对印尼普通民众的困境麻木不仁,充耳不闻。国民民主党议员纳法·乌尔巴赫支持提高津贴,并表示众议院议员的通勤存有困难。 [285]她的言论引发公众强烈反对后,她随后在社交媒体上道歉,并承诺将津贴发放给她的选区。 [286]众议院第三委员会副主席艾哈迈德·萨赫罗尼将那些呼吁解散议会的人描述为“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后来又为自己的言论辩护。国民使命党英语National Mandate Party议员埃科·帕特里奥英语Eko Patrio发布了一段恶搞视频,被认为是在嘲讽公众的担忧。 [287]

尼泊尔

Thumb
2025年9月8日,尼泊尔抗议活动中的抗议标语。

2025年9月,尼泊尔各地爆发大规模反贪腐抗议和示威活动,主要由Z世代学生和青年所组织。 [288]也被称为Z世代抗议, [a] [289]它们是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后开始的,并将公众对政府官员及其家人的腐败英语Corruption in Nepal和炫富的不满,以及对公共资金管理不善的指控纳入其中。 [290] [291]这场运动进而扩大到涵盖政府治理、透明度和政治问责等更广泛的议题。 [292] [293]随着抗议活动不断升级,全国各地发生了针对公职人员的暴力事件以及对政府和政治建筑的破坏。

2025年9月9日,前国王贾南德拉·沙呼吁内部保持冷静并寻求解决方案。 [294]同一天,总理夏尔马·奥利和几位政府部长辞职,到12日9月,苏希拉·卡尔基被任命为尼泊尔临时总理。抗议活动后于13日平息。 [295] [296]

背景

2025年9月4日包括FacebookXYouTubeLinkedInRedditSignalSnapchat等26个社交媒体平台,被尼泊尔政府英语Government of Nepal以未根据通信部英语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Nepal)的新规定进行注册为由下令关闭。 [297]据指当时这项注册要求的部分动机,是为实施新的数字服务税,和对外国电子服务提供者实施更严格的增值税规则,以增加收入。 [298]然而,批评人士声称,关闭平台是由于当时社交媒体上流行一种强调裙带关系的趋势所致,当时这种趋势关注的是当地具有影响力的政治领导人的子女和亲属所享有的不当特权。 [299]

而媒体平台禁令的意义与尼泊尔的政治经济也息息相关。据计尼泊尔GDP的33%,来自与签发数十万份出境许可证相关系的汇款,再加上20%的青年失业率,这些汇款虽然可以维持家​​庭生计并支付进口费用,但也表明国内经济缺乏向就业优先模式的结构性转型,从而推动青年人进入网络空间工作。 [298]因此,禁止社交媒体威胁青年人的生计。

抗议活动发生前,尼泊尔人均年收入为1,400美元,而该国统治精英的家庭则在社交媒体上炫耀自己的财富。 [300]这种Nepo Kid趋势引发了公众的极大愤怒。 [301] [302]尼泊尔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5岁。由于这一点,加上该国大部分地区为农村、地形崎岖以及大量移民到海外,尼泊尔是南亚社交媒体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几乎每两个人就有一个社交媒体账户。 [303]

东帝汶

Thumb
2025年9月17日,东帝汶青年在帝力举行集会抗议。

2025年9月,东帝汶首都帝力爆发学生抗议活动,抗议国民议会决定斥资400万美元为议员购买SUV。示威者的诉求很快就扩大到要求取消前议员的终身退休金。经过三天的示威活动,学生领袖与议会达成协议,抗议活动结束。 [304]

2025年9月15日,超过1,000人聚集在议会大厦前示威,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帝力的大学生。 [305]一些抗议者向议会大厦抛出石块,警方则发射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造成 4 人受伤。 [306]当天晚些时候,执政联盟中的三个政党——东帝汶重建全国大会党民主党帝汶人民团结党共同宣布,他们将要求议会取消为议员购买汽车。

第二天,超过2000名示威者重返街头,他们的诉求扩大到要求取消向前议员提供的终身养老金。 [307]当天晚些时候,议会一致投票取消购买新车的项目。 9月17日,示威活动的第三天以抗议领导人与议会达成协议结束:取消前议员的退休金,作为交换,示威活动也将结束。 [308]

菲律宾

Thumb
2025年9月21日,一名抗议者在阿亚拉桥英语Ayala Bridge前挥舞著草帽海贼团的旗帜

自2024年以来,在总统小马科斯的领导下,菲律宾政府资助的洪水管理项目出现了一系列腐败、管理不善和违规行为的指控。争议的焦点是分配给洪水管理计划的数十亿比索幽灵项目英语Ghost project的报告、 [b]不合格的建筑以及一小群受青睐的承包商垄断合同。有关防洪项目异常情况英语Flood control projects controversy in the Philippines的报告,包括不完整或不合格的工作以及所谓的幽灵项目英语Ghost project,引发了对政府的广泛批评。 [310]在要求基础设施支出透明度和问责制的呼声中,民众的不满日益高涨。

集会日9月21日,恰逢1972年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正式宣布戒严[c]的周年纪念日,对于强调民主权利和政府问责制的团体来说,这是一个象征性的选择。 [313]

2025年9月抗议活动

2025年9月菲律宾发生一系列大规模抗议活动,主要在马尼拉大都会区黎刹公园奎松市桑托斯大道沿途的人民力量纪念碑英语People Power Monument举行。 [314]它涉及几场反腐败抗议活动,源自于对政府在防洪项目中腐败的调查,涉及菲律宾政府的行政和立法部门。 该日期恰逢菲律宾宣布戒严53周年。 不同省份的几个城市和直辖市也将在其所在地举行自己的抗议活动。

黎刹公园的抗议活动由各界团体组织,包括活动人士和学生,而在人民力量纪念碑于2025年9月21日进行的抗议活动被称为万亿比索大游行英语Trillion Peso March[315] 。抗议活动由教会团体(主要是天主教会新教教会英语Protestantism in the Philippines)、 [316]民间社会组织、工会和政治联盟组织,针对政府防洪基础设施项目中涉嫌腐败的问题英语Flood control projects controversy in the Philippines进行抗议。 [317] [310]据报导,示威活动的重点是是防洪项目中存在大量违规行为的指控,其中过去15年花费约1.9万亿比索(330 亿美元)有一半以上据称属于因为腐败而损失。 [318]

马尔代夫

参见

备注

  1. 尼泊尔语जेन-जे विरोध罗马化:Jēn-jē virōdha
  2. The Bureau of Internal Revenue (BIR) defines "ghost" projects as government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that are reported in government documents as "completed" and "fully paid," but never actually constructed.[309]
  3. The actual announcement was on September 23, 1972, but Proclamation No. 1081 was officially dated by Ferdinand Marcos Sr. to have been signed on September 21, 1972.[311][312]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