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亚路德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亚路德会(South Asian Lutheran Evangelical Mission, SALEM)是香港一间属基督新教的认信路德宗教会,一九七七年由美国母会威斯康辛州路德会(WELS)差派宣教士来港成立。
Remove ads
名称
一九七七年,美国威斯康辛州路德会重组香港的宣教工作,重新成立一个本地教会组织,命名为南亚路德会(South Asian Lutheran Evangelical Mission,简称SALEM),由施维德牧师出任主席。“南亚路德会”原称“东南亚路德会”(East South Asian Evangelical Lutheran Mission, ESAELM),后来把“东”字拿走,只剩下“南亚”,然后再将Evangelical Lutheran 改为Lutheran Evangelical。改变后,英文称为South Asian Lutheran Evangelical Mission,简称为SALEM,而SALEM这也是希伯来文“平安”的英文写法。[3]
组织
南亚路德会的最高决策权属于董事会,负责发展和推动本会福音圣工、神学教育和社会服务事工。
现时教会属下设有十间堂会,包括:
- 南亚路德会灵恩堂
- 南亚路德会深恩堂
- 南亚路德会以勒堂
- 南亚路德会沐恩堂
- 南亚路德会沐爱堂
- 南亚路德会元朗堂
- 南亚路德会三圣堂
- 南亚路德会友爱堂
- 南亚路德会永基堂
- 南亚路德会筲箕湾堂
- 南亚路德会圣经学院
- 南亚路德会神学院
- 南亚路德会沐恩中学
- 南亚路德会家庭网社会服务中心
- 南亚路德会荔景阅读中心
- 南亚路德会三圣阅读中心
- 南亚路德会朗屏阅读中心
- 南亚路德会友爱阅读中心
教义

南亚路德会为一“认信路德宗”(Confessional Lutheran)教会,“认信”是指教会宣认1580年《协同书》所包含的三大大公信经《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阿他拿修信经》,并多份路德宗认信文献,包括《奥斯堡信条》、《奥斯堡信条辩护论》、《施马加登信条》、《论教皇权与首位》、《马丁路德博士大问答》、《马丁路德博士小问答》及《协同式》。[5][6][2]除继承普世教会历史上许多传统教义,如“三位一体”、[7]《圣经》作为上帝的启示、[8]“原罪”[9]与“最后审判”等等外,[10]南亚路德会更强调“因信称义”、[2]“信徒皆祭司”,[11][12][13] 以圣经作为最高权威,[14]
教会根据圣经认为,上帝创世之先,世界是完美和圣洁的。然而,当亚当及夏娃不服从上帝的命令,屈服于撒旦引诱之后,他们便失去了原有圣洁的形象。教会认为上帝的审判临到他们:“你们必定死”(创世纪2:17)。路德宗神学指出,由于亚当及夏娃的原罪,从由那时起,所有的人都在罪孽受孕、出生(诗篇51:5),心里只有恶念(创世纪8:21),“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约翰福音3:6)。由于所有人均死在罪中与上帝隔绝(以弗所书2:1),他们不能藉自己的努力及行为与上帝和好[15]。教会相信耶稣基督是父上帝差来,为要把人类从罪恶与惩罚中买赎回来。根据圣经,上帝的儿子耶稣承担“我们众人的罪孽”(以赛亚书53:6),在十字架上把自己献上作赎罪的祭,成为众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因人类的罪的缘故而死,替代罪人死亡(哥林多后书5:21)。教会坚信耶稣复活,完全肯定了上帝已接纳基督为代罪羔羊的确据(罗马书4:25)。教会亦相信上帝已把所有罪人称为义(普世称义),宣告所有罪人因着基督的缘故称义,“因(耶稣)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罗马书5:18)。路德宗认同这是圣经的核心信息,正是教会存在的意义。南亚路德会相信每个人借着上帝所赐的信心领受这份礼物,而非借着人的好行为(以弗所书2:8,9)。路德信仰中所指称义的“信”就是信赖基督及祂救赎的伟大工作,这“信心”紧守上帝在基督里预备的救赎(罗马书3:28;4:5)。路德宗坚信,虽然基督为所有人死,不以信心接受上帝赦罪的人将失去基督为他们赢取的赎罪(约翰福音8:24),“不信的,必被定罪”(马可福音16:16)。[16][17]
南亚路德会所接受的《施马加登信条》,当中清楚解释“称义”的概念,指出“因信称义”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这是第一条,亦是最重要的条款:耶稣基督是我们的上帝和主,他受死,是为我们的过犯;他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罗马书4:25)。唯独祂是上帝除去世人罪孽的羔羊(约翰福音1:29),上帝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以赛亚书53:6)。世人都犯了罪,却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的买赎,凭着耶稣的血,就白白地称义(罗马书5:23-25)。由于人必须相信这事,而不能以任何行为、律法或功劳获得它,所以唯独此信称人为义,这是明确的真理…… 即使天、地及今世的事物都要毁灭,在此条款上都不会有什么退让、妥协,更不会认同任何与此相违背的教导。[18]
Remove ads
南亚路德会认为,圣经已表明人得救的唯一途径是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主。 [22] “唯独信心”也可称为“因信称义”[注 1],是整个信仰的核心思想[25]。该会相信,上帝因着耶稣已替人类受罚而免去人的罪,[26][27]而人是单单以上帝所赐的信心,去接受这个赦罪。[28]一个人得拯救,完全是出于上帝的恩典,而不是出于人的善功、行为[29],这有别于东正教与天主教教义,即认为人除信心外亦必须加上善功才能得救[注 2][31][注 3][34][35]。
另一方面,教会亦认为,虽然耶稣基督为所有人死,不信者将失去耶稣基督为他们赢取的赦罪。[36]
Remove ads
教会认为,赦免、生命和救恩临到罪人身上,完全是上帝所赐的礼物,是上帝差遣圣灵进入人的心里作工,叫人改变心意(悔改)、认罪并信靠主耶稣基督[37][38]。借着信心所接受的,是上帝的恩典(礼物)。恩典与信心都是和“行为得救”、“行为称义”对立的:[39]
圣经也教导:
“唯独圣经”即是“唯独以圣经为依归”,教会相信圣经全都是上帝的默示及无误的真理,是上帝启示的唯一来源、教会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人或传统可以替代:[19][40]
教会认为圣经更是所有人在信仰和生活上的最高准则,“人当以训诲和法度为标准。”[41] 教会要作牧养及施行教会纪律只能依从圣经内的教导而行,亦不可以修改或曲解圣经任何字词内容来迎合属世的需要[19]:
南亚路德会相信圣经是上帝给所有人无误、完整的启示,[42]在对内牧养和对外宣教当中,教会都强调使用圣经所包含的两大信息,就是“律法”和“福音”,[43][44]信徒亦须清楚分辨两者。[45]
“律法”宣告在上帝眼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律法并警告上帝因为罪(意即违背律法[46])要施行惩罚:
律法的主要作用或力量,乃是将遗传罪及其各种后果表现出来,并指示人知道,他的本性如何堕落到极点及如何败坏。[47]
“福音”就是耶稣把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的好消息,上帝的拯救表明了祂的爱。教会相信整本圣经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指出在旧约圣经中上帝屡次应许一位把人从罪恶死亡拯救出来的神圣救赎者。另外上帝在新约圣经中宣告这应许的救赎者“道成肉身”,成为拿撒勒人耶稣:[48]
严格来说,福音的内容乃是:要从上帝获得赦罪,人应当相信上帝的儿子 - 我们的主基督 - 曾亲身担负律法的咒诅,补赎偿还我们一切的罪孽,以致唯独藉基督我们再领受上帝恩典,藉信心获得赦罪,脱离死亡及罪的一切刑罚而永享救恩。凡赐安慰和上帝慈悲及恩惠给违反律法者,可严格称为福音,即佳美欢乐的信息:上帝不愿意刑罚罪过,愿因基督的缘故赦免罪。[49]
“信徒皆祭司”,是指所有信徒都拥有祭司的职分,[50]传上帝的福音。[13]《彼得前书》二章9节向基督徒指出: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
南亚路德会和其他新教教会同样认为,所有信徒都可透过中保耶稣基督,直接地、没有等级地去到上帝的面前[11][51],他们都是福音的使者或仆人,而上帝的旨意就是要所有基督徒跟别人分享救恩的信息[52][13],即“福音”——上帝藉耶稣的牺牲赦免世人罪孽[28]的好消息[53]:
南亚路德会亦认为,基督耶稣再次降临世上的时候,要坐在宝座上审判全人类: [54][55]
使徒保罗亦指出,基督耶稣就是那位将来在“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里,“审判活人死人”的。[56]新教相信,在审判当日,耶稣基督要将众人(包括活着的和从死里复活的)分为两群。至于人被审判的标准,新教认为,耶稣已清楚指出非信徒因为弃绝祂和祂的福音,就会被定罪:[57]
人若拒绝行上帝所喜悦的事,等于为“不信”提供证据。[57]
圣礼
南亚路德会承认洗礼和圣餐两圣礼[2][58]。因这两个圣礼是耶稣基督清楚吩咐信徒施行的:
南亚路德会认为圣礼是主耶稣基督亲自设立的。这个圣礼是上帝的“施恩具”(施予恩典的工具),藉主耶稣基督所作的事,洗礼使人有得救的信心(创造信心)或使人得救的信心被坚固(坚固信心)。 [59][60]
和其他路德宗教会一样,南亚路德会根据圣经《福音书》及《哥林多前书》的教导,相信耶稣基督真正临到圣餐当中(Real Presence),意思是指基督真真正正在“(没有改变的)饼与酒之内,与饼和酒同在,在饼和酒之下”(In, With and Under the bread and wine), [61][62] 是一种“圣礼的联合”。 [63][64][65] 凡参与圣餐的人在领受饼和酒时,都同时领受主的真身体及真宝血,所以路德宗的圣餐观也称为“同领说”:
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么?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么?(哥林多前书10:16)[66]
主设立圣礼时,祂清楚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马太福音26:26,28)。路德宗相信是耶稣基督这句话(而不是人的作为)让基督临在圣餐当中。当认罪悔改的信徒领受主的真身体和真宝血时,他们也同时领受罪的赦免(马太福音26:28),并受安慰及被认定他们是属于主的。非信徒和否认基督临在圣餐当中的信徒若领受基督的身体和宝血,只会令他们被定罪:[67][61]
因此,无论什么人若用不合适的态度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得罪主的身体、主的血了。所以人应当省察自己,然后才吃这饼,喝这杯。因为那吃喝的人,如果不辨明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定在自己的身上的罪了。(哥林多前书11:27-29)[68]
因此,教会既不认同“变质说”(Transubstantiation), [69][70][71][72][73][74] 亦不认同一些学者所指的“合质说”(Consubstantiation),又称“同质说”。 [75][76][77]
礼仪
除圣经教导的洗礼和圣餐外,南亚路德会的礼仪亦包括坚信礼和转会礼。
坚信礼是一个教会传统的礼仪,在已领洗的儿童至十多岁的时候,教会会为他们举行坚信礼,向教会会众表明信仰。而转会礼不是圣经所定的礼仪。一个已领洗的信徒,因着不同的原因,须要由原本所属的教会转往南亚路德会时,为了表达一致信仰,在传统习惯上便会举行一个转堂礼,使该信徒可以在会众面前表示他或她:(一)已接受洗礼;(二)与南亚路德会的信仰是一致的;(三)愿意成为南亚路德会会友。[78][59]
历史
- 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九七年是宣教士主理会务时期。
- 一九六三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福音路德会”(Minnesota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 简称ELS),差派一位在伯大尼路德会神学院(Bethany Lutheran Seminary)毕业的华人神学生回港成立“远东中华路德会”(Christian Chinese Lutheran Mission, 简称CCLM)。一九六四年,另一美国威斯康辛州路德会(Wisconsin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 WELS)加入支持远东中华路德会在港的宣教工作。
- 一九七七年,威斯康辛州路德会重组香港宣教工作,重新成立一个本地教会组织,命名为南亚路德会,由施维德牧师出任主席。南亚路德会亦是从年初开始以申办阅读中心(自修室)、补习社及学校的形式来建立教会。
- 一九八三年,属下以马内利中学(原由远东中华路德会创办)搬往大埔大元村的新校舍(并改名为沐恩中学)。以马内利中学的观塘校舍结束,以马内利堂迁到秀茂坪邨第二十八座的蒙恩阅读中心,一间由南亚路德会申办的学生自修室,继续教会的聚会活动。
- 一九九一年建立于屯门友爱邨友爱堂。
- 一九九七年,南亚路德会完成本地化。董事会的主席及两位副主席都全由本地华人出任。
参见
注释
参考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