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地理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湾地理区划是指依照人文地理及主要都会区的分布,对台湾进行分区的方式。大致上有二种主要的划分方式:一、参考清治末期三府一直隶州的四大区域:北台湾中台湾南台湾东台湾[1][2];二、参考日治末期五州三厅的六大区域:北北基宜桃竹苗中彰投云嘉南高屏澎花东[3]。另外官方、民间各单位为符合其需求,常在文件中对分区进行微调。

四大分区

1979年之前的区域计划,将台湾分为北区、宜兰区、新苗区、台中区、嘉云区、高雄台南区、东部等七个区域。1979年之后,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现国家发展委员会)制定《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划》,以位置、人口、资源和经济活动等因素做为划分指标,将台湾调整为北、中、南、东四大区域[4],延用至2018年内政部主管之《全国国土计划》[5]

更多信息 No., - ...

某些县市会因为不同单位的需求而被划分至不同的分区,这些县市包括:

  • 苗栗县:行政院国发会将该县划归为中部区域;而交通部中央气象署则将该县划归为北部区域[7]
  • 宜兰县:行政院国发会将该县划归为北部区域;而交通部中央气象署则将该县划归为东部区域[7]
  • 嘉义县嘉义市:行政院国发会将该县划归为南部区域;而交通部中央气象署则将该县市划归为中部区域[7]

除传统四大分区外,官方、民间为符合实际需求,尚有二分区、六(七)分区等不同划分方式。

Remove ads

六大分区

六大分区的划分,是由台湾日治时期五州三厅制演变而来。若加上福建省的金马地区则为七大地区。

更多信息 No., – ...
Remove ads

实际应用

尽管六大分区法已非台湾现行行政区划,但部分官方机构的分区方式仍以其为基础。

Thumb
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业务组分区地图
  • 1972年1986年增额立法委员选举采用大选区制,除了院辖市台北市、高雄市(1979年升格)与福建省的金马地区外,台湾省被划分成六个选区(北(县)基宜、桃竹竹苗、中彰投、云嘉嘉南、高屏澎、花东)[9]
  • 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下辖北基宜花金马桃竹苗中彰投云嘉南、高屏澎东五个分署[10]。较为不同的是东部的花、东两县非独立成区,而是分别纳入北北基宜与高屏的服务范围。
  • 台湾高等法院及各分院辖区:台湾高等法院(本院,辖基北宜桃竹)、台中分院(苗中彰投)、台南分院(云嘉南)、高雄分院(高屏澎)、花莲分院(花东)。除桃竹苗分属在两个不同的高等法院(或分院)管辖下,也近似六大分区。过往也有在桃竹地区成立以桃竹苗为辖区的高分院之呼声[11][12]
  • 公路局监理机关,下辖台北市区监理所(辖台北市、基隆市及金马)、台北区监理所(辖新北市、宜兰、花莲)、新竹区监理所(辖桃竹苗)、台中区监理所(辖中彰投)、嘉义区监理所(辖云嘉南)、高雄区监理所(辖屏东、台东、澎湖,部分高雄市)、高雄市区监理所(辖部分高雄市)。即除花、东分别划为台北及高雄监理所外,其余大致与六大分区近似。另,原公路局属台湾省政府,台北市及高雄市之独立设置该市的监理处,后于2012年起改由中华民国交通部统一管理,2018年调整辖区至今。

二大分区

  • 东、西台湾
中央山脉为界,以东的宜花东地区为东台湾,以西其他县市以及内陆为西台湾
  • 北、南台湾
浊水溪为界,以北为北台湾,以南为南台湾;或以大安溪为界,以南通称为中南部。此划分方式多不包含宜花东。

地方生活圈

六年国建计划中,除去金马地区,将台湾划分为18个地方生活圈,并将这些地方生活圈分为都会生活圈、一般生活圈(含发展迟缓的生活圈)等2大类。

参考资料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