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吴忠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吴忠信(1884年3月15日—1959年12月16日),字礼卿,一字守坚,号恕庵。安徽合肥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政治人物。[2][3][4]
Remove ads
生平
1900年(光绪26年),吴忠信入南京的江南将弁学堂。1905年(光绪31年)毕业后,入陆军第九镇任官。1906年,经杨卓林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光绪34年),升为二等参谋官。1911年(宣统3年)辛亥革命爆发,吴忠信随陆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参加革命派的起义,在南京同张勋率领的清军交战。[2][3][4]
1912年(民国元年),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吴忠信被任命为警察总监。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后,吴忠信被任命为宁镇澄淞四路要塞司令。不久辞职,担任以上海为据点的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立报》的经理兼代理社长,辅佐社长于右任。[2][3][4]
1913年(民国2年)二次革命爆发,吴忠信参加革命派,黄兴任南京讨袁军总司令,吴忠信应邀再度出任南京警察总监,革命派败北后流亡日本。1914年(民国3年)孙中山(孙中山)创立中华革命党,吴忠信参加。1915年(民国4年),奉孙中山之命回到上海,辅佐陈其美策划反袁起义。[2][3][4]
Remove ads
1917年(民国6年),孙中山开始护法运动,吴忠信参加,任粤军的上校参谋。以后在各地转战。1921年(民国10年),任桂林卫戌司令兼大本营宪兵司令。1922年(民国11年),孙中山、张作霖、段祺瑞三角同盟结成,吴忠信为孙中山方面的全权军事代表。其后吴忠信病倒,在苏州疗养三年,其病方愈。[2][3][4]
1926年(民国15年)夏,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吴忠信应南昌的蒋介石邀请,出任其幕僚。1928年3月2日至1930年3月17日,任安徽省政府委员。1929年(民国18年)2月,吴忠信赴海外视察。1931年2月16日至1932年5月4日,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32年(民国21年)4月5日,被任命为安徽省政府主席,任内整备地方制度,削减财政支出。但是,他逐渐与安徽省内的官吏因财政问题发生对立,乃于1933年(民国22年)5月辞任。此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总参议。[2][3][4][5]
1935年(民国24年)4月,就任贵州省政府主席。任内努力严肃纲纪,振兴地方经济。此外,还与相邻的广西省的新桂系调整了关系。1935年1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2][3][4][5]

1936年(民国25年)8月,吴忠信就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为流亡中国内地的九世班禅返回西藏之事进行了努力。1937年(民国26年)九世班禅在青海玉树圆寂,吴忠信促成其灵柩返回西藏。此外,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还赴西康省致祭。[2][3][4][5]
1940年(民国29年)2月,十四世达赖坐床典礼在拉萨举行,吴忠信时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代表国民政府参加坐床典礼。[注 1]1941年(民国30年)9月,吴忠信被任命为甘宁青区党政工作考察团团长。
民国31年(1942年)赴新疆省同盛世才交涉。1942年12月,任中国边政学会理事长,创报月刊《边政公论》。[2][3][4]
1944年(民国33年)8月,吴忠信接替盛世才任新疆省政府主席(保安总司令由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代理)。吴忠信释放了被盛世才逮捕的包尔汉·沙希迪等各民族、各界人物,采取绥靖政策。同年11月,三区革命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吴忠信未能制止。结果,经过苏联同国民政府交涉,东突厥斯坦共和国问题暂时解决。1946年(民国35年)3月,吴忠信辞去新疆省政府主席职务。
1947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同年,在原籍安徽省合肥县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2][3][4][5]。1948年被蒋介石聘为首批总统府资政,同年12月24日,蒋介石特任吴忠信为总统府秘书长,原任吴鼎昌准免本职[8]:8759。
1949年3月3日,到溪口[9]:1643月10日,蒋介石送吴忠信“赴杭州”[9]:166后随中华民国播迁台湾,任总统府资政。1950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53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忠信曾获颁一等景星勋章、二等采玉大勋章[2][3][4]。

著作
吴忠信自1926年起写日记,从无间断,至1959年10月28日病泻加剧时始停,然犹逐日另纸略记要点,以备病愈补入,不意竟即终止于该日。吴忠信的主要著作有:
- 《西藏纪要》
注释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