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和平溪

台灣河流,為東台灣與北台灣界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和平溪
Remove ads

和平溪(南澳群泰雅语llyung Turuw[1]太鲁阁语yayung Knlibu)又名大浊水溪,位于台湾东部,是花莲县宜兰县的界溪,也是北台湾东台湾的界溪,属于中央管河川

事实速览 别名, 国家 ...
Thumb
和平溪枯水期时,河床上满是砾石,是典型的荒溪型河川,右侧堤防外则是台泥的和平水泥专业区
Thumb
日治时期的临海道路(今苏花公路)是以铁线桥横跨大浊水溪,上题“大浊水铁线桥(苏澳郡蕃地)”等字样。
Remove ads

简介

大浊水溪(和平溪)最远源头为源发南湖大山北峰东北坡的大浊水北溪(南澳群泰雅语:llyung Pyahaw[1],汉名又称和平北溪),最主要支流为源发南湖大山东峰南坡的大浊水南溪(南澳群泰雅语:llyung Bayan[1],汉名又称和平南溪)。总长约有50.73公里[2],流域面积约为581.06平方公里[3]:4[4]。流经北侧宜兰县南澳乡与南侧花莲县秀林乡,出海口分为两处。下游建有大浊水桥。流域北侧为由匹亚南鞍部集散,先祖Lkmyaboh往东翻越南湖大山(南澳群泰雅语:rrgyax na Bayu ka Ttopuk)的一支,往大浊水流域迁徙的南澳群泰雅族传统领域,有比亚毫金洋等部落;流域南侧的上游为东迁的赛德克族陶赛群传统领域,下游为东迁的赛德克族德路固群太鲁阁族传统领域。

1874年牡丹社事件清廷推行开山抚番进军侵入后山之后,后山的“大浊水溪”一名开始标示在官方地图上:推定1875–1880年调制的《台湾前后山全图》[5]、《全台前后山舆图》[6]、《全台舆图》[7][8]有标示“大浊水溪”。日治战后初期沿续此名,到1957年的《联勤版二万五千分一地形图》上游的图幅标示“大浊水北溪”、下游及南侧图幅则标示“和平溪”、“和平南溪”。[9]

Remove ads

特色

Thumb
和平溪出海口的大扇型沙洲

和平溪的溪流主线在短短四、五十公里的距离内下降近三千米,在上游造成剧烈的侵蚀作用及崩塌,再加上此区在冬季是东北季风的迎风面,在夏季又常有台风侵袭,因此,雨量丰富,故河水的搬运作用极强,由于河水的沙石含量极大,造成溪水混浊,故称为大浊水溪

由于和平溪主干水系并不长,而高低落差大,因此,河水停留在水域内的时间并不长,造成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极大差异,甚至经常见底,是个典型的“荒溪型”河川。

和平溪最有名的就是出海口的大扇型沙洲,其位于和平溪下游出海口,当河水运砂量远大于海水沿岸流的搬运力量时,就会堆积出大型的河口三角洲,和平溪因主流和山脉逼近海洋的关系,所以砂砾从上游冲击的力道极强,因此到了出海口形成圆弧状突出外形的海口冲积平原,使海岸线呈现外凸的弧形,为标准的圆弧状三角洲(arcuate delta),整个三角洲冲积扇的扇顶位于宜兰县南澳乡澳花村,扇面向东横跨宜兰、花莲两县至出海口。

Remove ads

水系主要河川

  • 和平溪大浊水溪
    • 澳花溪 (枫溪)
    • 和平南溪(大浊水南溪)
      • 阔阔库溪
        • 乌来溪
    • 和平北溪大浊水北溪
      • 布萧丸溪
      • 莫很溪
      • 次考干溪
      • 拉巴丸溪

主要桥梁

以下由溪口至源头列出主流上之主要桥梁:

附近设施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