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喀喇沁中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喀喇沁中旗蒙古语Харчин дундад хошуу),俗称玛公旗喀喇沁贝子旗[1]:17,中国清代民国时期内蒙古旧名。

源于喀喇沁部喀喇沁右翼旗。《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记载:“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族属繁积三十八佐领,命增设一旗,授格埒勒扎萨克。”由此,从喀喇沁右翼旗划出喀喇沁中旗。此后处理相关的事务理藩院回文称,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派员划分牧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再度派员,未动两旗杂居者之房屋地亩,令照旧居住奏报事均已记档在案[2]:35。喀喇沁中旗扎萨克驻珠布格朗图巴彦喀喇山[1]:17(今河北省平泉县北蒙和乌苏)。属卓索图盟

乾隆年间,第三任王公齐齐克由扎萨克一等塔布囊,晋品级。第四任王公玛哈巴拉所任扎萨克一等塔布囊,诏令世袭罔替[1]:17道光年间,玛哈巴拉加恩赏贝子衔。喀喇沁中旗亦因玛哈巴拉,称玛公旗、马公旗[1]:17

北洋政府时期,旗长汉罗扎布晋升为多罗郡王。王府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西北大城子镇[3]。喀喇沁中旗属热河省蒙旗之一。1933年,热河省沦陷于日军后,属满洲国热河省。1949年,中共政权将之并入宁城县

Remove ads

历任旗长

清朝

  • 第一任,格埒勒,(1705年—?年)[1]:17
  • 第二任,喀宁阿,(1720年—1740年),格埒勒侄子,们都之子[1]:17
  • 第三任,齐齐克,(1740年—1774年)[2]:35,喀宁阿之子[1]:17
  • 第四任,玛哈巴拉,(1775年—1840年),齐齐克之子[1]:17
  • ……
  • 末任,汉罗扎布,(1891年—1912年)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