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卓索图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卓索图盟蒙古语ᠵᠣᠰᠣᠲᠤ ᠶᠢᠨ
ᠴᠢᠭᠤᠯᠭᠠᠨ
西里尔字母Зостын чуулган[1])是清代内扎萨克蒙古之一。中华民国成立后渐成为该地蒙古族的一般行政区,设公署,沿用至1933年被日军占领,满洲国废除之;抗战胜利国民政府一度复设,后因内战失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热河后再次撤销。

历史沿革

17世纪初,后金征服察哈尔等蒙古部众之后,清廷漠南蒙古诸部建旗划界,牧地固定。在皇太极崇德年间亦出现会盟制度。日后成型的卓索图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即是最早举行盟会的三个盟。当时,喀喇沁、土默特两部三旗在迈赖滚俄罗木(mayilan-yin gūn olom)地方会盟[2]:133

康熙年间,内札萨克蒙古各旗会盟制度逐步成型。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二喀喇沁、二土默特(共四旗)于卓索图之地为一会”。其会盟地点固定,是为卓索图盟[2]:137—138。卓索图属土默特右翼旗,在今辽宁省北票市境。

在清代,卓索图盟与昭乌达盟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合称东四盟,清末称为东蒙古[3]:20。卓索图盟牧地北与昭乌达盟、西与直隶承德府、东北与哲里木盟为邻,东南沿盛京边墙与奉天为邻。进京主要通道和贡道是喜峰口。盟中除土默特右翼旗外,皆为成吉思汗重臣札儿赤兀歹之后裔。

清末因金丹道事件,喀喇沁蒙民大量逃往东蒙各地。民国初年,属热河特别区,后属热河省。1933年3月,日军攻占热河全省,归满洲国管辖。各旗直属于省,归满洲国国务院兴安局。蒙地奉上后卓索图盟实质消失。1946年初国民政府“蒙旗宣抚团”成员兼热河省教育厅长刘廉克(又名刘踪萍)主持卓盟战后复员。盟政府和唐古特喀尔喀王公(盟长及札萨克达克丹彭苏克)驻北票,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旋即沦陷,中共占领后废除。

Remove ads

所统各旗

卓索图盟包括喀喇沁部三旗,土默特部二旗,共二部五旗。喀尔喀闲散多罗贝勒巴勒布冰图部落地在土默特左翼旗境内,民国初年视为一旗。另有锡勒图库伦札萨克喇嘛不入盟。

民国时期包括满洲国划为七旗,尚包括以下旗:

  1. 锡埒图库伦旗喇嘛旗。札萨克罗布桑林沁。1934年被满洲国废除,改置库伦旗
  2. “唐古特喀尔喀”:附属土默特左翼旗境内游牧,亦称“闲散喀尔喀多罗贝勒”,有时视为一旗,即“唐古特喀尔喀旗”,康熙元年(1662年)由杭爱山来归,康熙四年(1665年)封多罗贝勒。后被满洲国废除,并入库伦旗。
  3. “土默特中旗”:1940年满洲国朝阳县复改为土默特右旗,又将朝阳县北部北票一带划出,建土默特中旗。
Remove ads

历任盟长

更多信息 姓名, 爵衔 ...

征引文献

参考书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