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
中華民國主管科學技術發展的最高機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简称国科会、新国科会)是中华民国有关科学及技术发展的最高主管机关,负责推动及协调国家科技发展、支援学术研究、发展科学园区、管理行政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以及技术审查各部会科技计划可行度,提供必要改善建议[1]。前身为1959年成立的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1967年更名为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2014年3月3日改制为科技部,2022年7月27日再改制为委员会并使用现名。[2]
Remove ads
历史
中国学者、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认为“学术是一个国家无形的财富”,在国立北京大学当校长时曾提出一个学术独立十年计划,但后来由于中国局势的影响未能实现。1958年胡适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后,根据此前方案,在吴大猷协助下编写了《国家发展科学培植人才的五年计划的纲领草案》。1959年2月1日,行政院师法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3],成立“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长科会),胡适担任主任委员,教育部部长梅贻琦兼任副主任委员。[4]
1967年8月,长科会更名为“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国科会)。国科会拥有稳定的经费,可不计产出的现实利益而专注于学术研究,对台湾学术影响深远。[4]
2010年2月3日,《行政院组织法》修正,增设科技部。
2014年1月7日,立法院三读通过《科技部组织法》和相关组织法[5];同年1月22日,总统令公布之[6]。2014年3月3日,“科技部”正式挂牌成立[1],使用蓝色篆体部徽。
2017年11月7日,科技部部徽改为蓝色“MOST”加黑色“科技部”三字。
2021年3月25日,行政院会议通过行政院组织调整法案,其中将科技部改为“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7]同年12月28日,立法院三读修正通过《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组织法》及相关组织法。[8]
2022年1月19日总统令修正公布《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组织法》及相关组织法,同年7月27日科技部改制为“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会徽改为蓝色“NSTC”加黑色“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十字。[9]
Remove ads
标志变迁
-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会徽(2014年3月2日前)
-
科技部第一代部徽(2014年3月3日-2017年11月6日)
-
科技部第二代部徽(2017年11月7日-2022年7月26日)
组织
主任委员由政务委员兼任,置副主任委员3人(政务2人、常务1人)、委员11-15人,由行政院院长就研究机构首长、中央相关机关首长及学者专家兼任。[10]
其中派兼委员八位,包含政务委员兼国家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经济部部长、教育部部长、农业部部长、卫生福利部部长、文化部部长、数位发展部部长、行政院主计总处主计长,随本职异动。
- 主任委员
- 政务副主任委员
- 常务副主任委员
- 主任秘书
- 综合规划处
- 自然科学及永续研究发展处
- 工程技术研究发展处
- 生命科学研究发展处
- 教育科学研究发展处
- 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处
- 前瞻及基础应用科技处
- 科教发展及国际合作处
- 产学及园区业务处
- 秘书处
- 人事处
- 政风处
- 主计处
- 资讯处
- 法规会
- 行政法人
- 行政法人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
- 行政法人国家太空中心
- 公设财团法人
- 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
- 财团法人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
历任首长
交通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