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顺 (政权)

曾於16世紀短暫存在的中國地方政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順 (政權)
Remove ads

大顺(1643年—1646年)[1],或称李顺,是明朝末年民变领袖闯王李自成在推翻明朝之际建立的政权,但旋即被军击败,其残部最后归顺南明

事实速览 大顺, 地位 ...
更多信息 中国历史系列条目 ...
Remove ads

历史

大顺的建立

明朝末期,朝政腐败,加上连年的旱灾蝗灾和官府剥削,大量地区流民、饥民爆发民变,即所谓“流寇”。这些农民采取游击及分头进攻之战术,严重拖累明朝兵力。

1636年,民变领袖闯王高迎祥,被明军将领洪承畴孙传庭等围杀,其闯将李自成便继位为闯王,俗称“李闯”。

1641年,李自成陷洛阳,杀死洛阳福王朱常洵,并与诸将煮食朱常洵之尸体而分食之。抄没福王府邸后,李自成军队也得到了大批粮饷。

1643年十月,李自成攻破潼关,十一月占领西安

此外,张献忠领导的军队主要在南方发展,先控制湖广地区,之后又攻略四川,是为大西政权。但是,李自成与张献忠并未维持合作关系,而是互相斗争。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2],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以牛金星为天佑殿大学士,封三弟李自敬为王,号三千岁,功臣以五等爵,刘宗敏田见秀等十九人为侯。三月,李自成陷大同宣府居庸关,十七日兵临北京城下。十八日克北京外城。三月十九晨,李自成入紫禁城崇祯帝自缢于北京煤山,是为甲申之变,明朝灭亡。

Remove ads

衰败

吴三桂兵入关,合歼闯军。1644年四月廿一日,李自成亲征吴三桂,于一片石之战中,清军和山海关吴三桂军击败大顺军。四月廿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紫禁城武英殿匆匆即位再登基(此为显示正统之举,如同时期的清顺治帝先在盛京即皇帝位,入关后也在紫禁城再次举行登基大典),深夜便焚烧宫殿与九门城楼,接着向西撤退,闯军仅驻北京四十一日。

灭亡

之后,闯军战略决策失误,与清军交战时节节败退。1645年夏,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忠于明朝的地方武装杀害(一说自杀、失踪、遁入空门等)。李自成三弟李自敬被诸将拥立继位,并以李自成妻高氏为皇太后,但他在永昌三年(1646年)被清军杀害。李自成之侄李过继任统帅,和南明政权合作,但不奉诏;内部仍称李自成先帝、高氏皇太后,并继续使用“永昌”年号。后来李过驻守南宁,永昌六年(1649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病死。但大顺军余部仍坚持抵抗至康熙三年(1664年),结束的标志是李过的义子李来亨茅麓山战役失败后自焚。[1]

君主

李自成,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今陕西横山),顺建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以“大顺”为国号,称帝时追尊七代皆为帝后,李自成称皇帝后仅一年便亡国。大顺先以西安西京,随后又入主北京,领土一度囊括中原多省之范围,包括今日京津、河北山西长城以南地区、湖北大部、山东、河南、陕西、甘肃。

大顺初年武力较盛,曾于建国当年春(1644年)东入太原,攻克大同等地。1644年4月24日(旧历三月十八)攻陷北京,灭明朝。但于同年五月始,一片石战役后,清军入关,大顺败归西安后迅速走向衰亡。

1644年5月,兵攻克北京,李自成逃往西安。但由于大顺军在潼关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又延续了一年。

1645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去应对清军的进攻,经襄阳逃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途中病死。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为清军一击即溃。5月在江西再败,后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为明朝地方武装所杀(亦有说李自成自杀、下落不明或出家为僧等)。

更多信息 姓名, 在位时间 ...

李自成死后,其三弟李自敬继位为大顺皇帝。1646年,李自敬降清,旋即被杀,大顺余部推举李自成之侄李过为主,但未称帝。不久,李过归降南明隆武政权,去大顺国号,但仍使用永昌年号。近年有李过后人整理出大顺文书3543件。[4]

Remove ads

制度

官制上大体依照唐制,略加修订,改内阁为天佑殿、六部为六政府,设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地方改巡抚节度使巡按直指使,军事设前后左右中各营,权将军、制将军、威武将军、果毅将军等,其中权将军地位最高,入北京后规定:文官都受权将军刘宗敏节制,这与明朝显然不同。

另外还制定科举改革政策,认为八股文腐败,改采用散文考试,但未及遍行,政权即告灭亡。

从《大顺律》仅存卷十四来看,本卷为“刑律”,应沿用大明律。推之,《大顺律》应有十六卷。[5]

又让刘宗敏等设立比饷镇抚司,搜刮京城官员大户的财产。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前明旧臣大多无一幸免,国丈周奎、首辅魏藻德等皆因缴银不足被拷问致死。

国号

明朝中期以后,假托刘伯温所作的《烧饼歌》一书中,有“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的谶纬[6],故明末李自成取“大顺”为国号,张献忠取“大顺”为年号,清朝取“顺治”为年号。

五德

依据五德终始思想,以明朝为火德王。大顺取水灭火之义,规定以水德王,衣服尚蓝。

封爵

组织架构

文职

内阁改为天佑殿,翰林院改为弘文院,六部改为六政府,文选司改为文谕院,六科给事中改为谏议,十三道御史改为直指史太仆寺改为验马寺,尚宝司改为尚玺寺。废除詹事府,裁并太常寺鸿胪寺,所管事务归礼政府。

武职

五军都督府改为五军部,正总兵改为正总权,副总兵改为总制,守备改为守旅,把总改为总旗。

  • 将军:
    • 权将军:田见秀、刘宗敏[10]
    • 制将军:李岩、贺锦、刘希尧、刘芳亮、袁宗第、李过
    • 威武将军:张鼐、党守素、辛思忠、李友、刘汝魁
    • 果毅将军:谷可成、任维荣、吴汝义、马世耀、白鸠鹤、刘体纯、谢君友、田虎、张能、马重僖、贺兰、路应标、高一功

地方官职

巡抚改为节度使布政司改为统会,兵备改为防御使知府改为府尹知州改为州牧知县改为县令

参见

参考文献

研究书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