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奥斯卡最佳影片剪辑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学院奖最佳剪辑奖(英语:Academy Award for Best Film Editing)是一个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年度奖项。多数情况下,能够得到该奖项提名的电影获最佳影片奖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从1981年起至今,任何一部最佳获得最佳影片奖的电影都得到了剪辑奖的提名,其中大部分也最终获得了这个奖项(有约三分之二)[1]总的来说,只有出现在影片主创人员名单上的剪辑师会得到提名(登记在提名名单上),其他的如后备剪辑师、监督剪辑师一般不会被提名。[2]提名名单的确定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剪辑分支进行,2008年时该分支拥有233名成员[1],任何成员可以投票选择最多5部电影,之后统计获得票数最多的5部电影将获得提名参加最终的角逐[2]确定提名影片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所有活动或终身会员都可以投票来决定最终胜出的电影。这一程序正好与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剪辑奖相反,后者是先由所有成员投票决定提名影片,再由剪辑分支投票决定最终胜出的作品。[3]
Remove ads
历史
剪辑奖延生于1934年,奖项的名称曾偶有改动。2008年,奖项定名为“学院奖电影剪辑成就奖”("Academy Award for Achievement in Film Editing")。至今共有四位剪辑师各拿下三次奖项:
- 拉尔弗·道森:《仲夏夜之梦》(1935年)、《风流世家》(1936年)、《罗宾汉冒险记》(1938年)
- 丹尼尔·梅登:《洋基的骄傲》(1942年)、《黄金时代》(1946年)、《公寓春光》(1960年)
- 迈克尔·卡恩:《夺宝奇兵》(1981年)、《辛德勒的名单》(1993年)、《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
- 塞尔玛·斯昆梅克:《愤怒的公牛》(1980年)、《飞行者》(2004年)、《无间道风云》(2006年)
此外共有两位导演曾经获颁奖座,分别为詹姆斯·卡梅隆(以《铁达尼号》获奖)和阿方索·卡隆(以《地心引力》获奖);曾身兼导演且获最佳影片剪辑奖提名的人包括:大卫·利恩(以《印度之行》获提名)、斯蒂夫·詹姆斯(以《篮球梦》获提名)、科恩兄弟(以《冰血暴》和《老无所依》获提名,且皆化名为罗德里克·杰恩斯)、米歇尔·阿扎纳维西于斯(以《大艺术家》获提名)、尚-马克·瓦利(以《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获提名)。
身兼影片剪辑和音效两项专业的沃尔特·默奇曾以《英国病人》拿下最佳影片剪辑奖和最佳音效奖;曾以《公民凯恩》入围最佳剪辑奖的罗伯特·怀斯后来则转行从事导演工作,包括《西区故事》、《音乐之声》皆为代表作。
Remove ads
熟面孔
以上数据来源于学院奖官方网站数据库。[4]
获奖与提名
获奖影片在最上方一行用加粗字体显示[5]。
- 1934 《爱斯基摩人》 – 康拉德·涅威戈
- 《埃及艳后》 – 安妮·鲍切恩斯
- 《蝴蝶美人》 – 吉恩·米尔福德
- 1935 《仲夏夜之梦》 – 拉尔弗·道森
- 《块肉余生记》 – 罗伯特·柯恩
- 《告密者》 – 乔治·海维里
- 《悲惨世界》 – 芭芭拉·麦克林
- 《抗敌英雄》 – 埃尔斯沃思·霍格兰
- 《叛舰喋血记》 – 玛格丽特·布兹
- 1936 《风流世家》 – 拉尔夫·道森
- 《月缺难圆》 – 爱德华·柯帝斯
- 《歌舞大王齐格飞》 – 威廉·格雷
- 《伦敦劳埃德》 – 芭芭拉·麦克林
- 《双城记》 – 康拉德·涅维格
- 《孽海狂涛》 – 奥托·梅耶
- 1937 《消失的地平线》 – 吉恩·哈夫里克和吉恩·米尔福德
- 1938 《罗宾汉冒险记》 – 拉尔夫·道森
- 《亚历山大的爵士乐队》 – 芭芭拉·麦克林
- 《翠堤春晓》 – 汤姆·海尔德
- 《试飞员》 – 汤姆·海尔德
- 《浮生若梦》 – 吉恩·哈夫里克
- 1939 《乱世佳人》 – 哈尔·C·克恩和詹姆斯·E·纽康
Remove ads
- 1940 《骑军血战史》 – 安妮·鲍切恩斯
- 1941 《约克军曹》 – 威廉·荷姆斯
- 1942 《洋基的骄傲》 – 丹尼尔·梅登
- 1943 《空军》 – 乔治·艾米
- 1944 《威尔逊总统传》 – 芭芭拉·麦克林
- 《与我同行》 – 勒罗伊·史东
- 《简妮》 – 欧文·马克斯
- 《寂寞芳心》 – 罗兰·格罗斯
- 《自君别后》 – 哈尔·C·克恩和詹姆斯·E·纽康
- 1945 《玉女神驹》 – 罗伯特·柯恩
- 《失去的周末》 – 杜恩·哈里森
- 《圣玛丽的钟声》 – 哈里·马克
- 《反攻缅甸》 – 乔治·艾米
- 《一曲难忘》 – 查尔斯·尼尔森
- 1946 《黄金时代》 – 丹尼尔·梅登
- 《风云人物》 – 威廉·霍恩贝克
- 《一代歌王》 – 威廉·里昂
- 《绣巾蒙面盗》 – 亚瑟·希尔顿
- 《鹿苑长春》 – 哈洛·克里斯
- 1947 《灵与欲》 – 法兰西斯·D·里昂和罗勃·派瑞许
- 《仁慈天使》 – 莫妮卡·柯林伍德
- 《君子协定》 – 哈蒙·琼斯
- 《纽西兰地震记》 – 乔治·怀特
- 《虎胆忠魂》 – 弗格斯·麦克唐纳
- 1948 《不夜城》 – 保罗·韦瑟瓦克斯
- 《圣女贞德》 – 法兰克·苏利文
- 《心声泪影》 – 大卫·魏堡特
- 《红河谷》 – 克里斯汀·尼比
- 《红菱艳》 – 雷金纳·米尔斯
- 1949 《夺得锦标归》 – 哈里·W·格斯达德
Remove ads
- 1950 《所罗门王的宝藏》 – 拉尔夫·E·温特斯 和 康拉德·涅威戈
- 1951 《郎心似铁》 – 威廉·霍恩贝克
-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 阿德琳恩·法赞
- 《血战莱茵河》 – 多萝西·斯宾塞
- 《暴君焚城录》 – 拉尔夫·E·温特斯
- 《井》 – 切斯特·沙弗
- 1952 《正午》 – 艾尔摩·威廉斯和哈里·W·格斯达德
- 1953 《乱世忠魂》 – 威廉·里昂
- 1954 《码头风云》 – 吉恩·米尔福德
- 1955 《野餐》 – 查尔斯·尼尔森和威廉·里昂
- 1956 《环游世界八十天》 – 吉恩·鲁吉罗和保罗·韦瑟瓦克斯
- 1957 《桂河大桥》 – 比得·泰勒
- 1958 《金粉世界》 – 阿德琳恩·法赞
- 《欢乐梅姑》 – 威廉·齐格勒
- 《牛仔》 – 威廉·里昂和阿尔·克拉克
- 《逃狱惊魂》 – 弗雷德里克·克鲁特森
- 《我要活下去》 – 威廉·霍恩贝克
- 1959 《宾虚》 – 拉尔夫·E·温特斯和约翰·丹宁
Remove ads
- 1960 《公寓春光》 – 丹尼尔·梅登
- 《边城英烈传》 – 斯图亚特·吉尔莫尔
- 《风的传人》 – 弗雷德里克·克鲁特森
- 《小人物狂想曲》 – 维奥拉·劳伦斯和阿尔·克拉克
- 《斯巴达克斯》 – 罗伯·劳伦斯
- 1961 《西区故事》 – 汤玛斯·斯坦福
- 1962 《阿拉伯的劳伦斯》 – 安妮·V·科茨
- 1963 《西部开拓史》 – 哈洛·克里斯
- 1964 《欢乐满人间》 – 科顿·沃伯顿
- 《窈窕淑女》 – 威廉·齐格勒
- 《雄霸天下》 – 安妮·V·科茨
- 《呆鹅爸爸》 – 泰德·J·肯特
- 《最毒妇人心》 – 麦克·卢西亚诺
- 1965 《音乐之声》 – 威廉·雷诺斯
- 1966 《霹雳神风》 – 弗雷德里奇·斯坦坎普 、亨利·博曼、斯图·林德和法兰克·桑提洛(Frank Santillo)
- 1967 《炎热的夜晚》 – 哈尔·阿什贝
- 1968 《布利特》 – 法兰克·P·凯勒
- 1969 《大风暴》 – 弗朗索瓦·博诺
Remove ads
- 1970 《巴顿将军》 – 休伊·S·福勒
- 1971 《法国贩毒网》 – 杰拉尔德·B·格林伯格
- 《人间大浩劫》 – 斯图亚特·吉尔莫尔(过世后获提名)和约翰·W·霍姆斯
- 《发条橙》 – 比尔·巴特勒
- 《吾父吾子》 – 拉尔夫·E·温特斯
- 《往事如烟》 – 福尔马·布朗斯泰德
- 1972 《酒店》 – 大卫·布雷瑟顿
- 1973 《刺激》 – 威廉·雷诺斯
- 1974 《火烧摩天楼》 – 哈洛·克里斯和卡尔·克里斯(Carl Kress)
- 1975 《大白鲨》 – 维娜·菲尔德斯
- 1976 《洛奇》– 理查德·哈尔西和斯科特·康拉德
- 1977 《星球大战IV:曙光乍现》 – 保罗·赫希、玛西亚·卢卡斯和理查德·周
- 1978 《猎鹿人》 – 彼得·齐纳
- 1979 《爵士春秋》 – 亚伦·海姆
Remove ads
Remove ads
- 1990 《与狼共舞》 – 尼尔·特拉维斯
- 1991 《刺杀肯尼迪》 – 乔·哈申和皮特罗·斯卡利亚
- 1992 《不可饶恕》 – 乔尔·考克斯
- 1993 《辛德勒的名单》 – 迈克尔·卡恩
- 1994 《阿甘正传》 – 亚瑟·施密特
- 《生死时速》 – 约翰·莱特
- 《篮球梦》 – 弗雷德里克·马克思、斯蒂夫·詹姆斯和威廉·豪格斯(William Haugse)
- 《低俗小说》 – 萨莉·门克
- 《肖申克的救赎》 – 理查德·弗朗西斯-布鲁斯
- 1995 《阿波罗13号》 – 迈克·希尔和丹尼尔·P·汉利
- 《七宗罪》 – 理查德·弗朗西斯-布鲁斯
- 《小猪宝贝》 – 马库斯·达西和杰伊·弗里德金
- 《勇敢的心》 – 史提芬·罗森布鲁姆
- 《红潮风暴》 – 克里斯·里本总
- 1996 《英国病人》 – 沃尔特·默奇
- 1997 《铁达尼号》 – 康拉德·巴夫、詹姆斯·卡梅隆和理查德·A·哈里斯
- 《空军一号》 – 理查德·弗朗西斯-布鲁斯
- 《尽善尽美》 – 理查德·马克斯
- 《心灵捕手》 – 皮特罗·斯卡利亚
- 《洛城机密》 – 彼得·霍内斯
- 1998 《拯救大兵瑞恩》 – 迈克尔·卡恩
- 1999 《黑客帝国》 – 扎克·斯坦伯格
Remove ads
Remove ads
- 2010 《社交网络》 – 柯克·巴克斯特和安格斯·瓦尔
- 2011 《龙纹身的女孩》 – 柯克·巴克斯特和安格斯·瓦尔
- 《大艺术家》 – 安苏菲·比安和米歇尔·阿扎纳维西于斯
- 《后人》 – 凯文·藤特
- 《雨果》 – 塞尔玛·斯昆梅克
- 《点球成金》 – 克里斯托夫·特里夫森
- 2012 《逃离德黑兰》 – 威廉·戈登伯格
- 2013 《地心引力》 – 阿方索·卡隆和马克·桑格
- 2014 《爆裂鼓手》 – 汤姆·克洛斯
- 2015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 – 玛格丽特·西赛尔
- 2016 《血战钢锯岭》 – 约翰·吉尔伯特
- 2017 《敦克尔克大行动》 – 李·史密斯
- 2018 《波西米亚狂想曲》 – 约翰·奥特曼
- 《黑色党徒》 – 巴里·亚历山大·布朗
- 《宠儿》 – 尤格·马夫罗帕萨里迪斯
- 《绿皮书》 – 帕特里克·J·唐维托(Patrick J. Don Vito)
- 《副总统》 – 汉克·考文
- 2019 《极速车王》 – 迈克尔·麦卡斯克和安德鲁·巴克兰(Andrew Buckland)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