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宋泽莱

台灣作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宋泽莱(1952年2月15日—),本名廖伟竣,是台湾作家云林县二仑乡大义村诏安客家人[1][2]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学士、国立中兴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现为国立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博士生。宋泽莱曾任教于彰化县福兴国中[3],也曾获吴三连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时报文学奖小说推荐奖、联合报小说奖(今改称联合报文学大奖)等奖项[4]

生平[5]

宋泽莱于1952年生于云林县二仑乡,他的父亲与祖父皆以务农为生,宋泽莱的生长背景使他看到了家族受日本殖民统治、农村中的妇女困境、农村因工业化而衰败,并在后来的创作生涯中,将之投射入作品。

省立虎尾高中毕业后,宋泽莱进入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就读,此时期他开始阅读痖弦、洛夫、沈临彬的作品,并开始创作现代诗,第一首新诗作品〈丧葬之歌〉投稿到《中外文学》杂志并获得刊登。同时他也在课堂上接触到佛洛姆(Erich Fromm)的学说,并将佛洛姆的理论移植到小说〈婴孩〉中。此时期宋泽莱也广泛接触心理学、人类学、艺术等领域。

1975年大学毕业后,宋泽莱历经三个月的凤山步兵学校军官训练后,便被分发至屏东东港海防部队,这段在南台湾的经历,促使他完成了《打牛湳村》、《变迁的牛眺湾》等作品;服役期间他也看到了老兵问题,并写下了老兵的故事,收入《等待灯笼花开时》。

军旅生涯结束后,宋泽莱进入彰化福兴国中任教,此时他一面教书,一面写作,尤其在美丽岛事件后,他写了许多和台湾文化、文学相关的诗歌和评论,也发表了不少和宗教有相关的作品。并和朋友共同创办《台湾新文化杂志》、《台湾新文学杂志》、《台湾e文艺》等杂志,成为台湾本土意识及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推手[6][7]

2006年宋泽莱进入中兴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就读,2009年取得硕士学位,硕士论文《台湾存在主义文学的族群性研究:以外省人作家与本省人作家为例》硕士论文《台湾存在主义文学的族群性研究:以外省人作家与本省人作家为例》。2011年发表《台湾文学三百年》,2013年,获台湾国家文艺奖[4]

Remove ads

对宗教教义的研究

对佛教教义的研究

根据《国艺会线上志》所发表的一篇文章的内容,宋泽莱年轻时曾经受到幻象所困扰,于是他决定向宗教寻求协助,他首先接触基督信仰,却因不认可“上帝创造万物”这个说法一事而转而学禅并成为了圣严法师的弟子,他追求原始佛教,而小乘的佛法是直朴的[注 1],他透过学禅来处理“”,并且关注“无常”及“无我[8]

宋泽莱于1980年代开始参禅,他先后发表了《随喜》、《禅与文学体验》等作品。然而,宋泽莱后来在《被背叛的佛陀》等书的序文中声称,学禅只能使自己的烦忧暂时消解[9],直到接触了所谓的原始佛教,依其内容修行,发现忧愁得以被解决。在当时,宋泽莱表示他认为原始佛教与现今盛行的大乘佛教之间在教义上有许多差异,因而主张笃信原始佛教,此说法受到大乘佛教信奉者所反对。

对基督教教义的研究

根据《宇宙光杂志》所发表的一篇文章的内容,宋泽莱幼年时曾经接触基督教,他的三位姑姑是基督教徒,宋泽莱并不排斥基督教,反而对它有正面的看法,后来认为自己已经达到阿罗汉所达到的境界的宋泽莱觉得小乘佛教有其局限性,于是他停止研究原始佛教,转而研究基督教,有一天当他在学校导师室阅读《圣经》时,被“地方教会”的一名老师问到他是否相信耶稣死而复活,当宋泽莱表示他可以相信的时候,他看见了耶稣基督出现和活动的画面,于是他接受了信仰,在往后的十多年间,宋泽莱努力研读《圣经》,也阅读了许多教派的相关主要作品,他认为所有的教会都隶属于耶稣基督的管辖,他也接受了属于台中信义会的陈仁宗牧师所提出的为他施洗这个要求,在此之后,宋泽莱致力传教和为基督教撰写作品,他还经历了异象及异梦等等,宋泽莱曾经表示他认为,佛教在进入华人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但基督教在进入华人社会的过程中,直到现时仍然没有一部被人们广泛传诵的文学作品,信奉基督教的华人作家应该写出像《天路历程》、《失落园》、《纳尼亚传奇》及《魔戒》那样的大众化作品[10]

Remove ads

写作特色[11]

宋泽莱的创作以小说、论述为主,也有新诗散文问世。早期的小说受现代主义的洗礼,着重人物内心的描绘。他因《打牛湳村》系列乡土小说,成为70年代乡土文学论战末期的代表性作家[5]

1980年代宋泽莱开始参禅,小说创作锐减,但仍发表文学评论。他先出版《禅与文学体验》及《随喜》介绍禅宗,之后转向于批判以大乘佛教为主的中国佛教,出版《被背叛的佛陀》、《被背叛的佛陀续集》、《拯救佛陀:根本佛教教义精论》等书,提倡以《阿含经》传统为主的原始佛教,并且鼓励以台语来弘法以脱离中国佛教所带来的影响,成为台湾佛教批判文学的先驱。

1985年宋泽莱以带有环保意识的科幻小说废墟台湾[11]重返文坛,并且获选为当年度最有影响力的书籍[12][13]。后来宋泽莱改信基督教,其所创作的魔幻写实小说《血色蝙蝠降临的城市》等作品将其关于自己的宗教体验的感受融入到小说内容中[14][15]

宋泽莱于2013年获得第17届国家文艺奖,他在得奖感言中提及了文学作品与预言之间的关系,他表示他认为《圣经》记载了大量预言,并且宣称:“《圣经》只是部分的例子。我认为在上古和中古的大半地球上,文学与来自神的预言密不可分,并不限于某个地域的某个民族,因为那时是个神权时代,大半的文学就是神的言语和行谊的记载。”他宣称,当时人们无条件地相信这些故事,形成了“苏美埃及犹太希腊、基督教、回教”等等的伦理文化,相反,现代人并不在意预言,在后现代,作家愈来愈难写预言文学作品,但文学的预言变得“更加耸动和不可漠视”,宋泽莱希望通过他的得奖作品《废墟台湾》所记载的预言向公众强调兴建核电厂一事的危险性[16]

Remove ads

作品列表

小说

  • 《废园》
  • 《蓬莱志异》
  • 《打牛湳村》
  • 《变迁的牛眺湾》
  • 废墟台湾
  • 《血色蝙蝠降临的城市》
  • 《抗暴的打猫市》
  • 《热带魔界》
  • 《变成盐柱的作家》

评述

  • 《禅与文学体验》
  • 《台湾人的自我追寻》
  • 《台湾人权文学论集》
  • 《被背叛的佛陀》(I、II集)
  • 《谁能当选总统》(共4集)
  • 《宋泽莱谈文学》

散文

  • 《随喜》

诗集

  • 《普世恋歌》
  • 《福尔摩莎颂歌》
  • 《一枝煎匙》[17]

刊物创办

  • 《台湾新文化》
  • 《台湾新文学》
  • 《台湾e文艺》
  • 《台文战线》

争议

关于其在宗教方面上的看法的争议

宋泽莱于1989年声称,自己曾经阅读星云大师的作品,通过修行进入了所谓的大光明心境,却发现自己逐渐变得麻木不仁,于是他开始审视星云大师所发表的言论,发现这些思想与奥义书思想相一致等等,他认为“在台湾的中国佛教” 与佛陀所给予的教诲相违悖,造成负面影响,因而主张对其作出批判并发展属于台湾的佛教[18]。宋泽莱所发表的关于星云大师的言论曾经引发争议,他也批驳了作为大乘佛教教义的一部分的某些玄学理论[注 2],并且声称:“这种佛魔同体论其实也就是印度奥义书﹑老庄思想﹑大乘思想的最深奥部分。”他也声称,大乘佛教的思想与国民党的思想都起源于亚洲大陆,后者是相当封建的大陆,两者的思想之间存在相似性或传承性[19]

1996年,宋泽莱出版了《血色蝙蝠降临的城市》一书,他在序言中声称,自己已经达到“无余涅槃境界”,然而,他发现原始佛教即使解决了自己内心的困扰,但仍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与家人的相关问题,此时他在因缘际会之下来到教堂,觉得冥冥之中有神灵之力召唤,于是改信基督教。宋泽莱在信仰方面上的转变与他描述对于信仰的见解的方式,引来宗教界人士的评议[20]

在某次访谈中,宋泽莱声称,他曾经勤于打坐,也曾开悟见性,又曾修习四禅八定,直到他出灭尽定并回到南洋佛教的《阿含经》系统中[注 3],他还声称:“在打坐的经验上,我比大乘佛教任何的法师都走得遥远。 ”又声称,自己的佛学底子比释星云、䆁印顺释昭慧的佛学底子更深,而且他对大乘佛教及根本佛教等等有深刻的了解,几十年来在不少国家国内,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宋泽莱也声称,大乘佛教讲论“法空”而小乘佛教讲论“人空”,他已经达到了那种境界,但他只得到了“苦、空、无我” ,在许多方面上仍然活得不愉快,因而改信基督教[21]。有大乘佛教僧徒谈及了像宋泽莱这样的一些学佛人从尊崇大乘佛教到信奉原始佛教再到改信耶教这种情况,有僧师批评了宋泽莱这种人,其声称这种人在性格方面上有缺点和对于佛法的了解不够深入等等[22]

关于提倡台罗拼音一事的争议

2006年,当宋泽莱任教育部国语推行会委员时,行政院教育部推出了“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但对此方案的推行引起部分学界人士反弹,例如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教授翁圣峰便认为,HoLo台语的教学应该考量与英语拼音习惯接轨,而非使用“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23]

参见

注释

  1. 这篇文章的作者在文中写到:“他所追求的是原始佛教(小乘),小乘的佛法是直朴的、平实的,是你我可以经验的。”故此作者或许认为小乘佛教即是原始佛教。
  2. 宋泽莱在文中列出的这些理论是: “反智论”“反经验”“形上论”“善恶是非难以辨别论”“佛同体论”“太一论”“梵天大我论”“唯心论”。
  3. 宋泽莱在文中声称:“我按照四禅八定,节节高升,最后出灭尽定,回到原始佛教﹝南洋佛教﹞的释迦牟尼的阿含经系统里。”故此宋泽莱或许认为所谓的南洋佛教即是原始佛教。在文中,南洋佛教一词可能被他用来指称南传佛教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