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尖沙咀支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尖沙咀支线(英语:Tsim Sha Tsui Spur Line)现在是港铁屯马线一部分,全长约1.1公里,线路由红磡站沿梳士巴利道地底连接至尖东站,是香港少数相当接近海旁的铁路路段。
Remove ads
计划及工程
随着九广铁路-英段在1975年由尖沙咀缩短至红磡,往返两区的市民只能依赖路面交通,如巴士、小巴等。而尖沙咀亦于1970-1980年代起迅速发展为商业及旅游中心,区内交通日渐繁忙。早在1989年,由新世界发展、长江实业牵头成立的财团建议兴建“九龙高架铁路”(Kowloon Sky Rail)[1][2],连接中港码头、尖沙咀码头、尖沙咀东、红磡站与红磡湾填海区,可算是尖沙咀支线及九龙南线的雏形。该财团拟斥资30亿兴建这条全长约4.7公里、途经漆咸道南、梳士巴利道及九龙公园径的高架铁路,沿途设有9站,长远可延伸至西九龙及启德一带[3][4][5]。惟因铁路会认为会破坏尖沙咀海傍景观及影响红磡湾发展规划,故无法取得市政局及港府青睐[6][7],环保署于1992年更因噪音问题否决环评报告[8]。最终行政局在1993年上旬否决方案,但为九广铁路日后重返尖沙咀埋下伏线[9]。
于1993年,港英政府委托顾问进行《香港铁路发展研究》,当时九广铁路尖沙咀支线被列入东九龙线的其中一部分;而于1994年末的运输科发表《铁路发展策略》,将东九龙线分拆为“大围至马鞍山线”(即后来的“马鞍山铁路”,现为的屯马线一部分)、“钻石山至红磡线”(今沙中线九龙部分)以及“九广铁路-英段(即今东铁线)延线”;并且建议将大围至马鞍山线与九广铁路延线中的红磡至尖沙咀一段(尖沙咀支线)优先兴建[10],两个项目合称为东铁延线(英语:East Rail Extensions)。为配合工程,原有的中间道儿童游乐场连接新世界中心的行人天桥须被拆除,而工程期间中间道儿童游乐场、弥敦道、么地道等多处亦须一度封闭。
整个项目耗资约41亿港元,并于2001年3月起动工,工程将九广东铁由红磡站沿梳士巴利道地底延长至尖沙咀东部,并兴建全新南面终点站-尖东站;由九广铁路公司负责兴建及日后营运。虽然尖沙咀支线有“支线”之名,但无支线之实,纯粹只是由红磡站伸延至尖东站。支线于2004年10月17日开放举行试乘日,并于同月24日正式启用[11]。为九广东铁于相隔29年后再以尖沙咀为终点站,但位置有明显里程,步行至前九龙车站原址的香港文化中心需时约10分钟。
2007年12月2日两铁合并,九广东铁连同尖沙咀支线并入港铁,并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营运。
2009年8月16日,九龙南线通车,尖沙咀支线改为西铁线路段,故尖东站成为西铁线的一部分,并伸延至红磡站为终点站;而东铁线亦改回以红磡站为南端终点站,而红磡站并成为两线的转乘站,
Remove ads
尖沙咀支线启用后,红磡站1、4号站台成为备用站台;而2号站台为北行站台(往罗湖站/落马洲站方向);3号站台则为南行站台前往尖东站。
自屯马线(由西铁线与屯马线一期合并)2021年6月27日全线通车后,现存大部分路段继续由屯马线使用;但红磡站相应站台及轨道(至隧道口附近)则改道至原红磡货场,而原有隧道口及站台则已停用。在屯马线(启德至红磡段)通车前7日,西铁线率先改行驶至新尖沙咀支线隧道口及新红磡站站台。
创举
车站及接驳线路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