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港铁屯马线中国制列车
港鐵的交流電通勤型電動列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港铁屯马线中国长春制列车(英语:Tuen Ma Line C-Train,简称:TML C-Train,俗称“假千九”),又称“港铁中车长客电力动车组”,是港铁公司所购置的通勤列车。
Remove ads
概要
本列车是为屯马线通车而购置的列车,也是继市区线中国制列车和南港岛线中国制列车之后,港铁第三批购自中国大陆的列车,同时是港铁首次在前九铁线路中使用中国制列车,以及首次使用由港铁购入的载客列车。
列车合同已于2013年12月11日批出予中国中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招标编号为1141A,合同总值港币13.8亿($1,384,231,600)[1]。随后于2017年2月8日港铁向立法会提交的文件表示,将会增购多3列中国制列车。中国制列车的总数将会由14列增至17列,以扩大屯马线车队数目,应付日后所需。
首列列车于2016年5月25日至6月7日间从辽宁营口港直接运抵香港[2][3]。并于2017年3月12日率先在马鞍山线上投入服务,其后延伸至屯马线一期及投放三列在西铁线行走,在屯马线全线通车后继续行走全线。
虽然本列车在投入服务前,都会先在西铁线进行调试,但直到2020年3月7日才于西铁线提供载客服务。
2020年2月13日,编组(D413/D414)获安排为马鞍山线前往大围站的最后一班列车。
2020年2月14日,屯马线一期正式通车,第1以及8编组列车(D397/D398编组,D413/D414编组)担当该线的首班列车,该两班列车分别由乌溪沙站及启德站开出。
2020年3月7日,第9编组列车(D415/D416编组)成为西铁线的首列投入服务的中国制列车。[4][5]但营运不足3小时后,列车驶到美孚站期间港铁就宣布列车暂停服务,要提早收车。港铁承认下午约2时55分,因荃湾西站附近发生信号故障,需要安排一列往屯门方向的西铁线列车乘客于美孚站下车,以便作出车务调动。[6]
2020年4月4日,第14编组列车(D421/D422编组)投入服务。
2020年5月2日,最后一架本型号列车,第15编组列车(D427/D428编组)投入服务,标志着所有此型号列车全数投入服务。
2021年4月18日,所有屯马线一期及西铁线的列车正式实施混合车队,重新装上已经拆除的铁链,直至同年6月20日红磡站新站台启用后再次拆除。
Remove ads
设计
这型号列车外形近似近畿川崎列车(IKK-Train),然而车身涂装采用“铁路愿景”标准,与南港岛线中国制列车、东铁线现代列车、市区线愿景列车和机场铁路愿景列车的车身涂装看齐。车身以哑光米白色为主色,并利用视觉效果将乘降门及车窗连成一体化之形态。车顶饰有红色线条。车头采用流线型设计的线条,车头灯组件采用蝌蚪形图案设计。
由于需迁就近畿川崎列车以及既有营运范围之西铁线车站高站台门布局(西铁线(现称屯马线)屯门站至尖东站)故沿用其乘降门布局(即原九铁规格的门距)。
驾驶室门采用同厂生产之深圳地铁中车长客A型电力动车组的一体化薄板门设计,而客用乘降门则由上海法维莱交通车辆设备制造,并采用线性电动机驱动,以减少开关门所需时间。是港铁第一款采用线性电动机乘降门驱动的列车。其后东铁线现代列车亦有采用。
此外,由于当时马鞍山线尚未完成安装低站台门,头批出厂的列车在车卡连接位之间装有红色铁链,2018年5月,因应所有马鞍山线车站均安装低站台门,港铁为该线路所有列车之驳位拆除铁链,而后续出厂的列车则不再安装铁链。然而由于其中三列本型号列车(D415/D416,D421/D422及D427/D428编组)属于前西铁线,及其他本型号列车于2021年4月18日至2021年6月19日期间,于前西铁线提供载客服务(前西铁线只剩下红磡站旧站台未设有高站台门或闸门),因此所有列车之驳位会重新加装铁链,直到2021年6月20日转用屯马线红磡站设有高站台门的新站台后,有关铁链才会拆除。
-
一列屯马线列车正于八乡车厂进行调试,左方为港铁近畿川崎列车
-
已拆去红色铁链的屯马线列车
列车的牵引系统为三菱电机制IGBT-C/I,型号与同期招标的港铁东铁线现代列车相似。
列车的转向架为中车长客制,拖车车厢采用CW6020型转向架,而动车车厢采用CW6020D型转向架。
受电弓由英国Brecknell Willis制造。
因为电气组件设计问题,列车驶经分相区时断路器(VCB)开合会造成较大且突然噪音(此现象与近畿川崎列车及东铁线现代列车相同)。
车卡连贯通道由德国厂商虎伯拉铰接系统(HÜBNER Group)提供。
列车首次采用广州中车轨道交通空调装备有限公司制造的空调系统,外型和港铁近畿川崎列车采用的东芝空调十分相似,但外壳手工较东芝制冷气机组为粗糙,其中有部分列车冷气机组投入服务不久,已出现锈渍,而焊接点亦未磨平,噪音亦较明显。
列车的控制台与近畿川崎电力动车组的布置大致相同(例如SelTrac信号系统界面及驾驶手掣,均设于左方,而驾驶手掣采用类似游戏机手掣的布局,但面板颜色由灰色改为黑色),而两者均有采用三菱电机制列车管理系统(TMS),驾驶室的闭路电视显示屏由新加坡电子工程公司(ST Engineering)提供。
另外,其中3列列车装有车载轨道检测系统(on-board rail inspection system, ORIS)以便检测轨道的状态[7]。
Remove ads
车厢则参考近年港铁列车车厢设计,例如在座位的上方设有港铁车厢电视液晶体显示屏,每节车厢设有6个电视机。在车厢的两端设有通道端屏幕以显示下一站的名称,而车厢内的客用乘降门上方亦设有动态线路图,为乘客提供信息及车务资料。车厢内设有榄形扶手,方便乘客紧握扶手。同时设有经改良的吊环,吊环将采用软物料制造,并采用人体工学设计。
另外,第3以及第6车厢设有1个多用途空间,该空间不设半座位。同时第1以及第8车厢均为静音车厢。
座位设计与近畿川崎列车的有所不同,例如每席座椅之间设有间隔,而且每卡列车的座椅数目相比近畿川崎列车每卡列车的座椅数目少,近畿川崎列车一排有3至5个座位,而这型号列车仅有3至4个座位,因此各侧窗阔度亦由近畿川崎列车约3至5座位阔(每列车的头窗及尾窗共4块为3座位阔,连贯通道附近的窗5座位阔,其它皆为4座位阔)改为统一约3座位阔使得窗户透光量亦较少。
另外,本型号列车投入服务初期车厢客灯采用白色LED灯,后来港铁在2019年上旬至2020年上旬为部分列车(例如:D397/D398,D403/D404,D405/D406,D417/D418)更换黄色LED灯,改善乘客眼部舒适度和乘车环境。
-
列车车厢内部
-
车卡连贯通道,上方装有报站显示屏,每张有五个坐位
-
列车每张长椅由四个减到三个(车卡连贯通道例外)
-
乘降门上方的动态线路图显示屏
-
除D3、U3乘降门外,列车乘降门不设手把,乘降门正前方位置不设垂直扶手
-
列车的D3、U3乘降门设有手把,同时为车厢的紧急出口
-
榄形设计的垂直扶手中央分叉成两截,与南港岛线列车分叉成三截不同
Remove ads
列车编组
列车每8卡为一组,编组方式为D-P-M-K+C-M-P-D。动拖比为5M3T,与近畿川崎列车8卡组合略有分别。另外,其中3列列车在出厂时已装有车载轨道检测系统(on-board rail inspection system, ORIS)以便检测轨道的状态,其后港铁将陆续在所有编组加装此设备。[8]
Remove ads
问题、批评及争议
由于本列车均比照近畿川崎列车(俗称千九,取自该批列车合同编号SP1900)而设计,铁路迷根据其外观称之为“假千九”、“伪千九公主”、“山寨千九”或“假九/狗”等。同时在车厢设计上,座椅编排由原本的一排四个缩减至一排三个,令座位数量进一步减少。列车噪音问题亦较为严重,与拥有同一个电动机单但较少有噪音问题的东铁线现代列车形成强烈对比。很多人认为中国制造列车品质及质量差劣。 [9][10]
此外在列车刚投入服务之时,有乘客发现车厢表面有轻微凹痕,质疑此批次列车的质量是否低于水平。同时有乘客投诉列车车厢内弥漫一阵塑胶气味,担心制造列车之物料对人体有害,并没有根据港铁近畿川崎列车进行改良。[11]。
到2018年2月,有乘客发现车厢的座椅表面出现疑似生锈痕迹,令人质疑新车物料质量大倒退,港铁未有回应[12]。2018年8月港铁将车厢座椅钢材由哑面更换为光面。
图片库
参见
- 港铁市区线中国制列车(同厂生产之列车,行驶于观塘线)
- 港铁近畿川崎列车(曾行驶于东铁线、西铁线、马鞍山线,现行驶于屯马线)
- 港铁南港岛线中国制列车(同厂生产之列车)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