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岸信介

第56、57代日本內閣總理大臣(1896-1987)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岸信介
Remove ads

岸信介(日语:岸 信介きし のぶすけ Kishi Nobusuke,1896年11月13日—1987年8月7日),旧姓日语旧姓佐藤,日本政治人物,山口县吉敷郡山口町日语山口町(今山口县山口市)人,曾担任外务大臣外相)、内阁总理大臣首相)、自由民主党总裁,有“昭和的妖怪”(昭和の妖怪)、“满洲的妖怪”(満州の妖怪)之称[1][2]

事实速览 岸信介 佐藤信介, 日本第56、57任内阁总理大臣 ...
事实速览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

岸信介191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同年,进入农商省,在该省文书科、临时产业局等处任事务官。1925年后历任商工省工务、文书和统计科长,1935年升为工务局长。曾任满洲国实业部总务司司长、产业部次长和总务厅次长等职。同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满洲国总务厅长星野直树、满铁总裁松冈洋右、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会长鲶川义介日语鮎川義介四人,并称为“满洲五巨头”。岸信介后于1942年出任东条英机内阁商工大臣,并于在昭和天皇的对美宣战诏书上副署。[3]

1945年日本二战投降后,岸信介因其在满洲国的剥削政策及参与东条英机内阁职务,曾被由美国主导的驻日盟军总司令部(GHQ)列为“甲级战犯”嫌疑人监禁三年,但最终GHQ并未对其起诉,因此并无审判而将其释放;当时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势力蔓延远东,并与西方世界拉开了冷战序幕;日本则理所当然地成为围堵赤化意识形态的最前线,因岸信介强烈的亲美反共倾向,美国政府将其视为适合领导战后日本的人选。

岸信介在美国的支持下巩固右翼保守派阵营,以抵御日本社会党左翼思潮蔓延。他在1955年联合其他保守主义党派合并为自由民主党,是55年体制的缔造者,使保守派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中稳居日本政坛第一大党的位置。在1957年至1960年,岸信介担任首相期间,日本政府签署《美日安保条约》,后因其应对示威运动时失当,黯然辞职下台。

Remove ads

早年生活及其经历

岸信介1896年生于山口县[注 1]

岸信介为制酒业者佐藤秀助、佐藤茂世夫妇之子,其父原名“岸秀助”,由于秀助是被佐藤家招赘婿养子,改姓佐藤,即“佐藤秀助”。

秀助与茂世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名为佐藤市郎日语佐藤市郎,是日军将领,官拜日本海军中将。第二子佐藤信介在中学毕业时因过继其父本家而改姓“岸”,即岸信介,曾任总理大臣首相)。第三子佐藤荣作亦曾为总理大臣。岸信介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安倍晋三则在平成与令和年间两度担任总理大臣。岸信介、佐藤荣作、安倍晋三,有“一家三宰相[注 2][4][5]、“一门三首相”[6][7][8]的美称。

岸信介在中学时期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为日本当时最富盛名的高校之一。后就读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学系,于1920年以法学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创下了该校高分的历史记录。在大学期间,岸信介成为日本知名右翼学者上杉信吉的门生,并在后者的指导下学习德国大陆法系,相比于同时期倾向学习英美海洋法的同侪,岸信介更认可德国式的国家主义法学。岸信介完成学业后,进入农商省就职,这算是比较特别的选择;因在当时,最优秀的同僚一般会寻求内政部所赐予的一官半职,如被任命为县知事之类。岸信介的指导教授在得知前者欲进入商工省后,甚至批评他选择了一条埋没自己的道路。然而岸始终对行政工作兴致乏乏,更倾向直接参与国家经济发展。

1926年至1927年,岸信介周游世界,访学美国德国苏联等国家的工业政策。此次经历除使岸对苏联“五年规划”的计划主义经济深表认同外,美国经济学者弗雷德里克·泰勒的劳工管理论、德国卡特尔及技术工程师在德国的崇高地位,也为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述经历直接影响了岸的经济观念,使他成为“革新官僚中”的先锋人物,该官僚派系主张在日本引入计划经济与加强国家主义方针。

Remove ads

满洲国

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发动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夺取东北军张学良控制的中华民国东北地方,后立大清末代皇帝溥仪傀儡皇帝。满洲国正职的阁员汉人满人,但次长均由日本人担任,这些副手才是实质控制满洲的统治者,也因此,名义上满洲国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但实质上是日本殖民地。日本军部打算利用满洲的资源,将其变为工业地带以为母国日本输送成果,实施强制工业化政策。为迎合军部“国防业重心”的思想,满洲国的工业发展中心完全集中于重工业发展,例如以制造轻武器、重武器的钢铁产业。

岸信介被认为是满洲国工业发展的主导者;他最初是作为农商省的一颗政治新星引起军部的关注。其公开主张在经济层面引入国家主义,呼吁应实施“工业合理化”消除资本竞争,由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这类论点广受军部的认可,因此在1935年,岸信介被任命为满洲国产业次长及总务次长。军部允诺,只要满洲国工业增长,岸便可拥有最大权限。

1936年,连同主要官僚起草仿照苏联,起草满洲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旨在促进重工业发展,以大幅提高煤炭、钢铁、电力和军事用途武器的生产。为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岸改变了其先前由国家完全主导工业发展的想法,说服军方允许私人资本进入满洲国,表示如果全由日本政府支出满洲国军工业,则对国家财政状况是一种负担。为更好的施行五年计划,满洲国同日本当局在1937年成立公私合营的满洲重工业开发(MIDC)吸引了惊人52亿日元的私人投资,该投资项目的综合超过日本国家财政收入的二十多亿,是迄今为止日本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岸信介于MIDC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人马班底,如日产集团的创始人鲇川义介,后者是他的远亲及同学。

Remove ads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二战投降后,岸信介被视为甲级战犯嫌疑犯,而被拘押于东京巢鸭监狱,调查长达3年半,但他未曾被东京军事法庭起诉。1948年在东条英机等七名甲级战犯处绞的翌日,获释。有说法称,因岸信介同意和美国政府合作,才换取了无罪释放。美国中央情报局承认他的释放是因为他能帮助美国打压日本的左派势力,和他反共亲美的强烈倾向,而且他是“创造一个服从美国的日本”的最佳人选[9][10][11][12][13]

1950年代,岸信介当选日本众议院议员。1954年任日本民主党干事长,1955年任新成立的自民党干事长。1956年任石桥湛山内阁外务大臣。

1957年2月,石桥因病辞职,岸信介以外务大臣身份署理总理大臣,成为在战争期间与战后从未离开日本政治权力中枢的政坛人物,亦成为自民党最具权势的政治人物。1957年6月2日,上台仅3个月的岸信介访问台湾,与蒋介石签署“共同声明”反攻大陆。岸信介大幅改组内阁,大量起用战前右翼分子和黑社会人物。岸信介努力缓和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之间的紧张局面,为了避免朝鲜战争的覆辙,他强调日美具有特殊关系。1958年6月,岸信介再次组阁,1960年1月19日,与美国签订新的美日安保条约(Trea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以取代1951年9月8日美国与吉田茂旧金山签署的(旧)美日安保条约。

安保斗争

岸信介为了与美国修订美日安保条约,激发了日本革新派(左派,以在野日本社会党为首)与保守派(右派,以执政自民党)两派的大斗争。安保斗争是日本战后最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并且是导致岸信介下台的主因。[14]

1960年5月19日,日本众议院要投票表决是否承认新的安保条约,但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一直没有共识,会议从早上一直开到了半夜。在国会的外头聚集多个抗争团体,包括全学连,群众越聚越多,抗议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岸信介所领导的执政党准备利用人数优势,在投票时强行通关。反对党的议员则占领了主席台,不让议长上台,尽全力抵制会议进行。当天晚上十点多,执政党议长清濑一郎,派出了五百名警察进入议场,强行赶走主要反对党的议员,并且在他们缺席的情况下,宣布开会并进行投票。凌晨十二点多,改后的安保条约没有经过辩论就通过口头表决快速通过,这时已经是5月20日。按照日本法律规定,对外签署的条约,只要众议院表决通过,就算上一级的日本参议院尚未表决,30天后也会自动产生效力。岸信介准备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日本时正式签署。艾森豪威尔原定6月21日到达东京,当天将在裕仁天皇的陪同下乘坐敞篷汽车进入市中心,日本政府计划动员1.8万名警察密集维安。[15]

岸信介的行为激怒了日本民众,甚至保守派报纸也呼吁他辞职,三名前首相石桥湛山东久迩稔彦片山哲公开呼吁岸信介下台,但岸本人没有理会。[16]愤怒的示威队伍日以继夜包围国会大厦、美国大使馆和东京首相官邸,日本各地的市心都出现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反对安保”、“打倒岸内阁”的口号声此伏彼起。6月15日,左派示威人群集结在国会议事堂外,在场的黑社会分子对他们大打出手,冲突中大批民众受伤,黑社会更是出动“机动队”攻击左派学生团体,结果东京大学左派学生领袖桦美智子死于这场冲突,三天之后,30万左派民众出现在东京街头,高举“为桦美智子报仇”的大标语牌,将反对和抗议运动更升一级。6月19日午夜,安保条约最终还是签署,自民党和华府都松了一口气,日本政府为了缓和内部混乱,只好请托艾森豪威尔推辞访问日本。[15]6月23日,岸信介在内阁会议上表明辞意以对混乱形势负责。

7月14日,岸信介参加自民党新任总裁池田勇人招待会时,被右翼团体“大化会日语大化会”成员荒牧退助刺伤。7月19日,岸信介内阁总辞,结束三年半执政。

Remove ads

跟台湾的关系

Thumb
1964年12月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参观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

岸信介与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关系密切,1954年秘密成立反共联盟,并在1957年就任首相三个月后访问台湾,并与蒋中正会谈组织了日华合作委员会。

1986年9月,为纪念蒋介石百岁冥诞,日本一批政治元老和工商巨头,由他牵头下,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蒋公遗德显彰会。初创成员高达6,000余人,包括岸信介、滩尾弘吉等人。10月下旬,遗德彰显会在日本名古屋举行首届纪念大会,名人政要云集,场面颇为壮观[17]。而岸信介更在“蒋公遗德显彰会”蒋中正画像前,高举酒杯祝“中日两国友谊永固”[18]

日本人古沢襄亦撰文称在越南战争之时,岸信介一个名片就能见到蒋中正和蒋经国二人。[19]

其实岸信介对蒋介石并不照单全收,根据安倍晋三在送别从1960年代开始长期在日本推动台湾独立的台湾学者许世楷时表示,其外祖父岸信介曾拒绝蒋介石提出将许世楷引渡到台湾的要求,若他外祖父当时答应,就不会有后来的许世楷。[20]

民主进步党创党元老黄信介,本名黄金龙,因仰慕岸信介而改名“信介”。

Remove ads

晚年

辞去首相职务后,岸信介定居在静冈县御殿场市的宅邸,因其政商界人脉广阔,在政界仍保持影响力。1967年为自己的女婿安倍晋太郎第31届日本众议院议员总选举的山口县选区助选,使其顺利当选。

1987年(昭和62年)8月7日于东京医大医院逝世,享耆寿90岁。身后葬于家乡山口县田布施町以及静冈县骏东郡小山町富士灵园

荣誉

位阶

日本勲章奖章

外国勋章奖章

著作

自著

  • 《日本战时经济的进程》(『日本戦時経済の進む途』)(研进社、1942年)
  • 《二十世纪的领导者们》(『二十世紀のリーダーたち』)(产经出版、1982年)
  • 《岸信介回顾录――保守合同与安保改定》(『岸信介回顧録――保守合同と安保改定』)(广济堂出版、1983年)、ISBN 433150171X
  • 《我的青春――成长之记·回忆之记》(『我が青春――生い立ちの記・思い出の記』)(广济堂出版、1983年)、ISBN 4331501728
  • 《保守政权的栋梁 我的履历书日语私の履歴書》(『保守政権の担い手 私の履歴書日语私の履歴書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日语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日経ビジネス人文库〉、2007年。新编再刊

共著・共编著

  • 矢次一夫日语矢次一夫伊藤隆. 岸信介の回想. 文艺春秋. 1981.文春学艺书库(文库版)、2014年10月
  • 原彬久日语原彬久. 岸信介証言録(岸信介証言録. 毎日新闻社. 2003. ISBN 978-4620316222.中公文库、2014年11月
  • 《岸信介 最后的回想 其生涯与60年安保》(『岸信介 最後の回想 その生涯と60年安保』) 记录加地悦子、加瀬英明日语加瀬英明监修、勉诚出版、2016年7月
  • 《耐雪―岸信介幽窗的诗歌集》(『耐雪―岸信介幽窗の詩歌集』)(山口県田布施町郷土馆 研究纪要别册 2001年

其他

  • 《展望青年》(『青年に望む』) - 自民党发行的小册子
  • 《日本的前途与安保条约》(『日本の進路と安保条約』) - 自民党发行的小册子
  • 《官场政界六十年——岸信介回忆录》,中文版1981商务印书馆
Remove ads

家族

系谱

佐藤信宽日语佐藤信寛岸要藏
岸要蔵
佐藤信彦
佐藤信彦
岸信祐
佐藤茂世佐藤秀助岸信政
佐藤荣作岸信介岸良子日语岸良子安倍宽
佐藤信二日语佐藤信二岸信和日语岸信和安倍洋子安倍晋太郎
岸信夫安倍晋三安倍宽信日语安倍寛信
岸智弘岸信千世安倍宽人
安倍寛人

脚注

参考资料

书籍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