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广州南站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高速铁路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广州南站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道,是一个大型现代化铁路客运站,于2010年1月30日开通。
广州南站目前是京广高速铁路、广深港高速铁路、贵广客运专线、南广铁路和广珠城际铁路的交汇点,为广州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乘客亦可换乘地铁、城际铁路、巴士、出租车等多种交通工具,是广州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车站距离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佛山市禅城区直线距离约10公里、番禺区约8公里。现为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直属车站,2024年累计到发旅客超1.7亿人次,日均到发近47万人次,是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4]。
Remove ads
历史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广州铁路枢纽的客货运量持续增长,枢纽中心车站广州站长期超负荷运作,而其被城市建成区包围,扩建条件受限,无法满足未来客流需求;加上国家规划将京广客运专线等新线引入广州枢纽,铁道部亦提出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规划,并将广州建成全国四大客运中心,因而建设新客运车站被提上议程[5][6][7]。
1992年,铁道部下达广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任务书,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后于1994年完成总图编制。该版规划在南海市里水镇新建里水站作为京广客运专线的终点站,并与广州站和广州东站并列为枢纽三个主要客运站[8]。1997年,铁道部批复《广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原里水站取消,改在东北联络线[注 1]白云区内设立嘉禾站作为主客站[9]。
2000年,番禺撤市设区,广州开始实施城市发展“南拓”战略。次年,铁路部门根据广州规划变动对广州枢纽规划进行调整,当中将新建主客站由嘉禾改为番禺,并将京广高铁延伸至该站,作为与广深港高铁的交汇站[10]。而根据广州市2002年的规划,番禺站定位仅为疏解西向和南向客流的车站;广州站仍作为全市中心车站,当局计划投资9.3亿人民币对其改造[11][12]。
广州新客站的设计单位铁四院最初提出沥滘、大石和市桥三种选址方案,但各自存在投资成本过高、用地规划受限、距离市区较远等问题;铁四院随后提出钟村石壁方案,因该地地势开阔平坦、易被发展,得到专家认可[13][14]。2003年11月,铁道部、广东省、广州市达成共识,初步选定在番禺石壁建设广州新客站[15];而原计划改造广州站的方案则被搁置[7]。
Remove ads
2004年8月,广州铁路枢纽新广州客运站及相关工程获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建设[10]。同年12月30日,新广州站工程奠基[16]。
2007年3月23日,车站主体工程正式动工[17];而车站南北咽喉区则因规划变动、征地拆迁等问题临时停工,延至2008年3月复工[18]。2008年12月,车站开始钢结构吊装施工[19]。
2009年12月,武广场通过安全评估,随后完成联调,满足运营条件[20]。
武广客专开通前夕,本站定名广州南站。2009年12月26日,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正式开通,惟本站仍未完工,所有武广高铁列车需以广州北站为终点[21]。
2010年1月30日即该年春运首日,广州南站正式启用[22]。初期仅开通京广场1-7道[23],8-19道于9月10日开通[20]。2011年1月7日,广珠城际首段开通,本站广珠场20-28道同步启用[24][25]。
车站结构
广州南站的总建筑面积为37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包括主站房、无柱雨棚、高架车场(站台)、停车场等,总投资130亿元人民币。车站总用钢量达7.9万吨,约为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的1.7倍,另外工程又使用混凝土150万立方米。
广州南站站房建筑面积约为168000平方米(仅计算候车大厅和售票大厅等铁路客运设施),车站建筑总高度为50多米,中部有一个64米的大跨拱形结构。目前站房采用线上高架候车结构,并在东西两侧设置站前高架下客平台。站房功能上有着特殊性,大跨度、大视角是广州南站最主要的空间设计要求,雄伟壮观的广州南站建筑外形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芭蕉叶”为设计意境,体现出它不仅是一个超大体量的铁路枢纽站,而且建筑结构本身很有艺术性。钢结构工程是广州南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南站的候车厅、屋顶及无站台柱雨棚均为大跨度预应力索拱索壳、三向张弦拱等新型刚结构体系。[27]而车站屋顶安装了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为电能后,直接为车站供电。
Remove ads
广州南站目前主体结构共5层,包括地上四层至地下一层。
车站出发层位于地上三层,为高架旅客候车厅,高架候车大厅面积达71722平方米,自东向西分别为京广、广深港高铁(A2-A19、B2-B19),贵广、南广高铁(A11-A27、B11-B27),广珠城际、江湛线(A20-A27、B20-B27)的检票口[28]。在候车厅南北两侧上方设有14694平方米的商业层。车站地上二层设站台层。
广州南站在地面层为出站大厅,设有2号、3号售票处、铁路到达口、地铁进出站、停车场等设施。2018年2月起,位于到达西北处、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广珠城际列车专用候车室(临近地铁广州南站L、C出口)启用,供搭乘广珠城际“C”字头列车旅客使用[29]。2020年12月起,地面层再次开始改造工程:到达通道南侧区域将被改造为中转候车室[30][31],2021年1月完工[32]。2024年1月,车站东侧的詹天佑广场开放[33]。
另外,地下一层及地下二层是地铁车站。
地上四层 | 食肆、吸烟区 | |
地上三层 | 高架候车层 | 高架层列车入站口、安检口 |
地上二层 | 高架站台层 | |
地面 | 中转换乘候车区 | 中转换乘列车检票口 |
地面层 | 高架层列车出站口、接驳巴士、客运站、出租车上客区 | |
地下一层 | 停车场 | 北一停车场、北二停车场、南一停车场、南二停车场 |
地铁车站 |
Remove ads


广州南站目前在地上二层设置站场,分为京广场(1-19道)和广珠场(20-28道)两个独立站场,设15站台28线(含4条正线),包括13个岛式站台和2个侧式站台。其中京广场有京广客运专线、广深港客运专线经过,北咽喉衔接广州北站、贵广及南广铁路盐步线路所,南咽喉衔接庆盛站、广珠城际联络线、广州动车段广州动车基地;广珠场主要有广珠城际铁路经过,北咽喉衔接南贵广盐步线路所、广珠动车所,南咽喉衔接碧江站[34]。
运用状况
目前,广州南站主要停靠、到发经由京广、广深港高铁,贵广、南广铁路以及广珠城际铁路的G字头/D字头列车,以及广珠城际铁路区间的C字头列车。
广州南站经停车次长期位列中国大陆各铁路车站首位[35]。截至2025年7月1日全国铁路季度调图,广州南站计划开行营业列车495对[36]。
广州南站自开通以来,客流量便逐年增长。在2019年,车站日均到发量为51.94万人次;而该站的设计最高运能为每日50万人次,意味着车站已处于超负荷运作之中[37]。车站发送旅客的最高纪录为2021年10月1日的46.6万人次[38],到达旅客的最高纪录则为2023年10月6日的45.4万人次[39]。2023年,广州白云站启用,分流了部分长途客流,本站客运压力稍有舒缓[40]。2024年全年,广州南站日均到发量约47万人次[4]。
-
成都局CRH3A担当的D1801次列车停靠
Remove ads
交通配套
地铁广州南站站台
广州南站设有配套的地铁车站,于2010年9月25日投入使用。目前2号线、7号线、22号线和佛山地铁2号线停靠本站。其中,佛山2号线车站建于广州南站西广场下方,广州2、7号线车站设于站房下方,广州22号线车站设于东广场下方。
珠三角城际的广肇城际和广惠城际于广州南站东侧设有地下车站,名为番禺站[41]。
除了城市轨道交通外,广州南站在西侧设有出租车招呼站、公交车总站,东侧则设有长途客运车站。为了缓解车站周边出租车使用道路蓄车等候、影响通行的问题,广州南站于2019年10月18日启用出租车蓄车区。所有进入蓄车区的出租车需接到智能调度指令,按提示进入出租车场候客,其余路段或未接到智能调度指令的出租车禁止上客。同时,车站附近的石山大道南恢复10车道双向通行。另外,车站地下一层设有8个停车场,共约4,100个停车位,而P10、P11、P12、P13、P14停车场则在建设中,建成后广州南站将会提供6,540个停车位[42]。
陆路交通方面,东新高速公路在车站附近设有新客站立交连接汉溪大道,以方便通过驾车前往广州市区[43],未来亦会有东晓南路高架南延及海珠湾隧道连接车站,建成后通过该段驾车前往广州市区的车程有望缩短至15分钟[44]。同时车站西北侧有海怡大桥连接至佛山地区[45],位于佛山禅城旅客亦可经由三龙湾大道(原魁奇路东延线)与番海大桥前往本站[46]。
事件
在2016年春运期间,由于广州火车站客流密集,广铁集团决定启动“普铁换乘高铁”的措施。其措施为:部分在广州火车站乘坐普速列车的乘客,可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免费乘坐地铁专列到广州南站换乘高铁,无需加价换票[47]。
2024年2月6日,据上游新闻报道,在广州南站售票处有“黄牛”称可以先上车后补票,旅客仅需向黄牛支付200元的“手续费”即可闯闸进入站台[48]。2月7日,广州南站表示,已联合铁路公安成立专项工作组,对相关违规行为进行处理。[49]
未来发展
本条目或章节是关于正在建设或详细规划中的公共运输计划。 |
广州南站在京广场北端预留了两个北咽喉出口,用于修建荔南联络线,从而将到达广州南站的高速列车接入到广州站及广州白云站[50]。该联络线于2023年9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51]。
注释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