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岭南大学 (广州)

历史上中国广州的大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岭南大学 (广州)
Remove ads

岭南大学是在美国美北长老会海外差会同意下,1888年于中国广州创立的一所不隶属于任何教派的基督教大学[注释 1],为民初时期十三所中国基督教大学之一。

事实速览 岭南大学, 校训 ...

1949年国府迁台后,校董会联合全部十三所基督教大学,南迁至香港,合并为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1967年,“岭南教育扩展会”以“岭南书院”的名义在香港复校,并在1999年将其复名为岭南大学

经1952年的中国高校院系调整,广州校区以及设施与原国立中山大学合并组成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主校区迁至原岭南大学康乐园校址。1988年,中山大学在岭南大学原校区设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Remove ads

历史[1]

格致书院时期

Thumb
格致书院1900年全体学生合照,前排中坐者为日后的首任华人校长锺荣光。
Thumb
1918年康乐园校址设计全图
  • 1885年,美国美北长老会海外差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接纳以牧师香便文(Rev. Benjamin C.Henry)为代表的长老会广州布道团的建议,同意于中国广东地区建立一所基督教书院。
  • 1886年至1887年间,长老会牧师哈巴安德(Rev. Andrew P. Happer, DD)与6名友人于美国纽约成立“岭南基金会”。基金会选出哈巴为书院监督(President),并授权他来华筹办开校事宜。
  • 格致书院(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于1888年3月28日开始授课,校址设于广州沙基金利埠(今六二三路)。3年后因哈巴夫妇双双病重回国,学校于1890年8月20日关闭。
  • 香便文于1893年3月10日接任监督,重开书院,并一度与培英学校合并,迁到广州花棣。1896年那夏礼出任监督,至1899年3月14日由尹士嘉接任,与培英学校分柝,培英专注神学,格致集中办科学教育。格致书院迁到广州四牌楼(现解放中路)福音堂。初期根据清代科举考试和美国中学的课程标准开设四年制“广学班”,程度相当于大学预科。此年聘请钟荣光为汉文总教习协办校务。
  • 因发生排外事件及庚子事变,而格致书院与美国及教会关系密切,为避免滋扰,于1900年7月迁校澳门荷兰园
Remove ads

岭南学堂、大学时期

Thumb
珠江边的码头
Thumb
格兰堂正面
Thumb
格兰堂背面
  • 1903年5月更名岭南学堂(英文名称改为Canton Christian College)。同年,钟荣光在广州河南康乐村购置200亩地,搭起板房作为临时校舍,开始招生上课。后经其不懈努力,在此后数年为岭南学堂筹得120万元,兴建校舍,增添设备,同时开办大学预科,设附属小学和华侨学堂。
  • 1904年迁回广州,随后于河南岛(现位于海珠区)康乐村一带建设永久校园。1906年成为中国第一所准许男女同校上课的学校。1907年由晏文士(Dr. Charles K.Edmunds)继任监督,仍由钟荣光协理校务。
  • 1912年9月,辛亥革命后,中文名称改为“岭南学校”,英文名称则仍用Canton Christian College。1916年开设文理科大学,1918年首届学士生毕业。
  • 1923年12月21日, 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岭南大学学生欢迎会演讲, 讲题“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 是极有影响力的一场演讲。
  • 1924年7月3日至9日,中化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会议着重讨论收回教育权问题,同时通过了收回教育权的三大提案。岭南大学内部也出现学生运动,要求华人自办。1926年4月,岭南大学董事会在纽约召开。钟荣光正在墨西哥募款,也赶赴纽约出席。他在会议上发表谈话:“董事局创本校初意,原为扶助中国发展教育。待中国人得有办学之经验与能力,便将学校主权还诸中国人。现在时机,恰好成熟。”[2]岭南大学同学会也致函董事局,要求改组董事局,将学校归还华人自主。同年11月,国民政府颁布私立学校立案规程,规定大学必须由中国人办理,外人不得在中国设立大学。此后校董事局派人来华协商,决定在华成立董事局。
  • 1927年7月1日正名为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推举锺荣光为首任华人校长和校董会主席,李应林为首任常务副校长。
  • 1934年开始进行海外学生交换计划,以美国学生为主。
Thumb
1938年,私立岭南大学孙逸仙博士医学院前面,现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博济楼。
  • 1934年私立夏葛医学院(原夏葛女子医学院,The Hackett Medical College for Women)与博济医学院合并,博济医学院此前已于1930年由岭南大学接办,于是在两院基础上成立私立岭南大学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Dr. Sun Yat-sen Medical College of Lingnan University),改为6年制医学教育。至1936年所有设备移交与学生转籍完成。
  • 1938年二次大战其间,10月广州沦陷,岭南大学迁往香港,并借用香港大学部分校舍办公、授课、住宿;农学院则于香港新界复课。1940年农学院迁往粤北坪石,另建校舍。
  • 1937至1939年,岭南大学校董会董事,旅居上海的潮商郑馥如捐资16万元,协助农学院建立柑橘研究所,并在潮阳县等地设立柑橘试验场。研究所设立郑雨泉(郑家先人)奖学金,代缴一部分学生学费,并支助部分学生在美国留学的费用。后这一计划细分为果树园艺、留美果树园艺及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植物病理三项,试验场也进一步发展为柑橘实验站。
  •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岭南大学因而停课。1942年于韶关仙人庙大村复课。
  • 二次大战结束后,岭南大学迁回广州康乐校园,1945年10月31日复课。战后至国共内战期间,岭南大学在校长陈序经先生主持下一方面重整院系,另一方面吸纳因战乱南下的著名学者,如陈寅恪王力姜立夫梁方仲等,促进岭南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发展。中共于1949年建政后推行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于1952年被并入中山大学

校歌

曲谱取材自美国民谣《安妮·莱尔》,由Henry S. Thompson于1857年作曲,葛理佩 (Henry Blair Garybill)填词(原文为英文),陈辑五译写中文歌词:[3]

散逐东风满穗城

除校歌外,当时亦有不少有关岭南校园生活的歌曲,如《岭南牛》[4]、《红灰狮子》[5]、《今我等在岭南》[6]、《高飘岭南旗》[7]等,于不同场合例如运动会、同学聚会中歌唱。后来由白序之、何安东编成《岭南歌谱》。

校徽

校徽于1911年(岭南学堂时期)由校友及老师司徒卫[8]设计。外形为圆形,图案呈现康乐校园怀士堂北望的景观:上半部是自珠江南岸可见的白云山,中间是珠江和珠江南岸的岭南名产荔枝树林,底部为通往校园的小径[9]。校徽为灰底红图,源于学生一次参加广东省运动会,啦啦队所用校旗以红色为底色,上面印有“岭南”两个灰色大字。“红、灰”(“殷红如血,深灰似铁”)遂成为其校代表色,学生亦往往自称“红灰儿女”。

校园

Thumb
1917年至1919年间的怀士堂。
Thumb
马丁堂,摄于1907年。
Thumb
惺亭,为纪念史坚如、区励周、许耀章三位师生而建。
Thumb
宿舍
Thumb
移动至岭南大学不久后的乙丑进士坊,原位于格兰堂西侧。

广州河南康乐校园位于珠江南岸,远眺可见白云山。校园面积约3000亩(不包括校外农场),全盛期建筑物约250余座,除主要教学、行政、宿舍建筑外,另有护养院、大运动场20亩、球场42所、游泳池等设施。院系特殊设备则有自然博物采集所、斐文气候观察所、柑橘试验场、博济医学院[注释 2]

由于校舍建筑经费多来自海内外筹款所得,因此校园建筑物多以捐款人名字命名。马丁堂是校园内建成的第一栋永久校舍。有关这些建筑物的现在用途及形态,请见中山大学#建筑

主要建筑物如下,部分以广州话音译:

教学及行政建筑

  • 马丁堂(Martin Hall):又称东院,1906年落成,为纪念向岭南大学前身岭南学堂捐款的美国辛辛那提的亨利·马丁而命名。楼高三层,采用红砖钢筋水泥建造,由美国建筑师司徒敦设计;
  • 格兰堂(Grant Hall,行政楼):1915年兴建,1916年6月落成。捐资者为纪念新泽西州一位富商之子、自1896年起任岭南学堂前身的格致书院纽约董事局书记兼司库的格兰先生,将该楼命名为“格兰堂”。楼顶上面有一个大钟,为盖高利先生所赠。该楼一直是岭南大学的行政办公大楼;
  • 基督教青年会楼:建于1913年;
  • 怀士堂(Swasey Hall,青年会会所):建于1915年;
  • 迎宾楼(访客招待所):又称马应彪招待室,由先施百货创办人马应彪捐建,是三层房屋(包括地下室),1921年6月落成,作为招待和小聚会室,马应彪夫妇曾出席落成典礼;
  • 卡彭特楼(Carpentier Hall,医院楼):建于1911年,原为医院楼,1934和1935年成为博济医学堂附属护士学校(Canton Hospital Nursing School)的校舍,随后用作教师宿舍;
  • 亚德伍德(George Weidman)抽丝实验室(Silk Culture Building,蚕桑系实验室);
  • 张弼士堂(Chang Hall,华侨学校):建于1921年,由苏门答腊华侨张弼士之子张秩捃捐建;
  • 史达理堂(Willard Straight Memorial Science Building,科学馆):建于1928年;
  • 十友堂(Ten Alumni Hall/Ten Friends Hall,农科教学楼):1929年落成;由林护、蔡昌等十位岭南大学校友捐建,是四层(含地下室)的岭南风格建筑;
  • 陈嘉庚堂:1919年6月落成;由华侨领袖陈嘉庚捐资兴建的岭南大学附属小学礼堂;
  • 哲生堂(Chit Sang Hall,工学院):是孙中山之子孙科(字哲生)任铁道部长时,由中华民国铁道部拨款兴建的工学院大楼。虽然该楼并非私人捐款,但仍以个人名字命名。1931年落成。是中国古典式建筑,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
Remove ads

宿舍

Thumb
今天中山大学内的马应彪招待室,现为岭南(大学)学院中的博雅学院。
Thumb
荣光堂
Thumb
黑石屋

大学学生宿舍

  • 爪哇堂(Jawa Hall,男生宿舍):第一座学生宿舍;1919年,锺荣光赴印尼爪哇各地向华侨募捐建造大学宿舍经费,广大华侨热心教育事业,纷纷解囊捐助。为纪念爪哇华侨的赤诚,将该宿舍命名为“爪哇堂”。1920年兴建,1922年落成,为四层建筑,位于陆佑堂南侧;
  • 荣光堂(Wing Kwong Hall,男生宿舍):岭大建校初期,校舍多为西方人士捐建,锺荣光认为中国人教育,我华人亦应分力承担,故于民国初年,即奔走东西半球之间,呼吁侨胞大力捐资。后各方人士群相响应,兴建校舍凡数十座。岭南校友有感锺先生功在岭南,遂发起捐建大学学生宿舍一座,1924年落成,命名荣光堂,以记纪念。这是第二座学生宿舍,是四层(含地下室)建筑;
  • 陆佑堂(Loke Yew Hall):1931年落成,中国古典式建筑,由亨利·墨菲设计,是黄容康、黄容章兄弟等捐款兴建的学生宿舍,黄氏兄弟为纪念其先祖陆佑,故命名为陆佑堂
  • 第一女生宿舍(Women's Dormitory);
  • 广寒宫:第二座女生宿舍,建于1933年。

其他宿舍

  • 希伦高屋(教职员宿舍):建于1911年;
  • 麻金墨屋:美国麻金墨夫人为纪念其丈夫而于1911年捐建,是岭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理佩的寓所;
  • 美臣屋(教职员宿舍):建于1919年;
  • 伦敦会屋(教职员宿舍);
  • 黑石屋(Blackstone Lodge,钟荣光博士在校宿舍):1914年由美国芝加哥伊沙贝·布勒斯顿(Black Stone)夫人出资为当时担任岭南学堂(后为岭南大学)教务长锺荣光先生修建的寓所。1914年动工。后为纪念捐建者,称之为“黑石屋”。现主要用于学校接待贵宾之用。[注释 3]
  • 宾省校屋(宾夕法尼亚大学来华职员宿舍):建于1920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生捐建;
  • 同学屋(同学会所及校友教员住宅):建于1925年;
  • 仰光屋:建于1925年;
  • 九如屋:建于1925年;
  • 广庇屋:建于1925年;
  • 积臣屋(Jackson Lodge,宿舍):建于1912年,1924年及之前是晏文士的寓所。后来成为西方学校外籍教师的宿舍;
  • 高士屋(宿舍);
  • 哥德屋(宿舍)。
Remove ads

其他建筑

  • 八角亭(Eight-corner Pavilion):建于1919年,原由学生青年协会经营,主要销售熟食。1934年,大学决定将其翻新并改造,原有的绿色地砖被换成蓝色。
  • 惺亭(Xing Pavilion):由惺社同学于1928年捐建,用以纪念史坚如、区励周、许耀章三位师生,史是辛亥革命烈士,区和许为1925年沙基惨案烈士。亭子是中国古典式建筑,由亨利·墨菲设计;
  • 乙丑进士坊:原是中华中路四牌楼的其中一座,后因阻碍交通需迁移,岭南大学负责人认为该牌坊纪念的明代进士为官清正廉明,可激励学子上进,故接纳安置此牌坊。岭大把牌坊迁入校园落成之日定为大学的“励学日”,让学生学有目标。原位于格兰堂西侧,校园被中大吞并后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再于1999年由香港岭南大学校友捐资修复,至今历史已超过370年;
  • 水塔:位于校门内;
  • 风雨亭(The Wind and Rain Pavilion);
  • 岭南大学牌坊:位于珠江边;
  • 岭南大学墓园:始建于1905​​年至1912年间,由岭南学堂教会所设,墓园坐南朝​​北。所葬人士有教授、教士、学生、工人甚至是无名人士,大部分为岭南大学师生员工。其中包括:孙中山外孙戴永丰;岭大第一任华人校长锺荣光原配何翠屏;医学专家、岭大医学院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创办人李廷安;农学家、岭大农学院院长古桂芬、傅保光;总务长伍时昌和李沧萍、孔宪保;农学院教授兼院长Johu Howry Groff(美籍);数学教授WilfridEwart Mac Donald(美籍);化学系教授Selbry Pather Spencer(美籍);医学院院长Sara Nahaff Gadbury(美籍)的夫人;其他美籍人士还有Edmumd A. Gibbert、Willam Loyal Marshak等;岭南大学附属中学教务主任蔡辉甫等,岭南大学的部分美籍教师也安葬于此。几位无名人士(几块墓碑上写着“西童”、“未来麦师奶”、“此人曾在岭南大学医院就医”等字)。而光绪十五年(1889年)因沉船而遇难的1508名同胞的合葬墓(义冢),也位于墓园一角。

院系设置

Thumb
1937年6月22日,私立岭南大学孙逸仙博士医学院首届毕业生合影。

岭南大学自1916年开始完善大学学科体系起,曾先后设置6个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商学院;并有研究院2所:理科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室,开设研究生专修课程(理学硕士)。[注释 4]

  • 文学院
    • 主修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西洋语言文学系、历史政治系、社会学系
    • 辅修学系:教育(附心理)学、家政学、哲学(附宗教、现代文化)、宗教学、音乐(未设系)
  • 理工学院[注释 5]
    • 主修学系:生物学系、化学系、土木工程学系
    • 辅修学系:数学系、物理学系
  • 孙逸仙纪念医学院[注释 6]
    • 学系[注释 7]:解剖系(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物理学系(包括生物化学)、细菌学系(包括寄生虫学和病理学)、药理学系、公共医疗系
  • 农学院
    • 主修学系:农艺园艺学系、畜牧兽医学系、植物病理学系、蚕桑系[注释 8]
  • 商学院
    • 主修学系:商学系、经济学系
  • 理科研究所
    • 生物学部、化学部
  • 社会科学研究室
    • 教育学组、社会学组、商业经济学组

此外,协和神学院于1929年归入岭南大学名下,1947年迁入岭南大学校园,但仍保留本身董事会。

Remove ads

历任校长

Thumb
格致书院首任监督哈巴安德

注:1888年 至 1927年期间的校长称为“监督”。

格致书院时期

  • 1888年 至 1890年 哈巴安德博士(Rev. Andrew P. Happer, DD)
  • 1891年 至 1893年 哈巴安德博士(Rev. Andrew P. Happer, DD)(代理)
  • 1893年 至 1895年 香便文博士(Rev. Benjamin C.Henry)
  • 1896年 至 1899年 那夏礼博士(Dr. Henry V.Noyes)
  • 1899年 至 1903年 尹士嘉博士(Dr. Oscar F.Wisner)

岭南学堂时期

  • 1903年 至 1907年 尹士嘉博士(Dr. Oscar F.Wisner)
  • 1908年 至 1924年 晏文士博士(Dr. Charles K.Edmunds)
  • 1924年 至 1927年 香雅各博士(Dr.James M.Henry)

岭南大学时期

  • 1927年 至 1937年 锺荣光博士
  • 1937年 至 1938年 李应林博士(代理)(原校长锺荣光博士休假)
  • 1938年 至 1948年 李应林博士 [注释 9]
  • 1948年 至 1949年 陈序经博士(代理)(原校长李应林博士休假)
  • 1949年 至 1952年 陈序经博士
Remove ads

著名校友

(按姓氏笔划排序)

更多信息 姓名, 毕业年份 ...

附属学校及海外分校

创立于1922年,为岭南大学委派司徒卫到香港开办的分校。设有小学部,1946年开办初中部(即日后的岭南中学)。
  • 上海:岭南小学
  • 岭南大学海南分校
岭南大学位于新加坡的分校。创立于1929年,校址位于新加坡乌节路40号,设有小学部及初中部。1945年因太平洋战争停办。
  • 岭南大学安南分校
岭南大学位于越南的分校。创立于1939年,校址位于堤岸孟劳苏街109号,设有小学部及中学(初中及高中)部。因越战爆发停办。

广州岭南

1952年因中国高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被并入新中山大学,所有外籍教员离开,原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博士后来被任命为中山大学副校长。原岭南大学校园成为中山大学的新校园(即现时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区),而原中山大学校园则划给新成立的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等。

原岭南大学文理科系并入中山大学各文理科系,原岭南大学农学院并入华南农学院。1953年8月,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与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合并,使用中山二路的原国立中大校舍教学(后来的中山医科大学)。

前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林家有教授透露,孙中山研究所曾倡议复办岭南大学,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否决。[11]而原有的“岭南大学”牌坊,至今仍然被堆放在中山大学新图书馆东北角的树丛里。

1988年,中山大学在岭南大学原校区设立岭南学院。2015年岭南学院通过了AACSB、AMBA和EQUIS国际认证,成为中国大陆第三家获得三认证的商学院。2020年前后,在中山大学的院系调整中,岭南学院的管理学科被拆分合并进管理学院。

香港岭南大学

“岭南中学校董会”联合“岭南大学香港同学会”及“岭南会所”于1967年组成“岭南教育扩展会”在香港筹办“岭南书院”,为岭南大学在香港复校而努力。“岭南教育扩展会”后来成为岭南教育机构。当时香港政府规定只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可提供学位课程,所以书院开办初期只提供大专文凭及大学预科课程。1972年升格为“岭南学院”,其后接受香港政府的资助条件,学院由政府提供经费支持,学院于1991年开办学士学位课程,同年接受教资会资助后改革管理架构,交由政府主导学院的行政,但岭南教育机构在岭大校董会中仍占一定席位。并于1994年迁往屯门前难民营新址。香港政府于1999年批准岭南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复名为岭南大学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