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戴克里先
284年到305年的羅馬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戴克里先努斯(/ˌdaɪ.əˈkliːʃən/ DY-ə-KLEE-shən;古希腊语:Διοκλητιανός,罗马化:Diokletianós; 242/245年-311/312年),本名戴克里先[5],昵称乔维斯,全名盖乌斯·奥列里乌斯·瓦列里乌斯·戴克里先努斯(拉丁语: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是一位罗马帝国皇帝,于284年至305年在位。戴克里先在284年至286年独自执政,后于286年创立四帝共治制任命自己为帝国东部奥古斯都(主皇帝),直到他在305年和西部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安一同退位,由他们的凯撒(副皇帝)伽列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继位。
戴克里先出生于帝国达尔马提亚行省一个地位低微的家庭。戴克里先与当时其他伊利里亚士兵一样,戴克里先早年军旅生涯便一路晋升,先后在皇帝奥勒良和普罗布斯麾下服役,最终成为皇帝卡鲁斯军队的骑兵指挥官。卡鲁斯及其子努梅里安在萨珊波斯帝国的战役中阵亡后,戴克里先被军队拥立为皇帝,并改名为“戴克里先努斯”。卡鲁斯幸存的儿子卡里努斯也曾称帝,但他在玛古斯战役中被戴克里先击败。
他的统治稳定了帝国,结束了三世纪危机。他开启了罗马帝国的东西分治进程,并于286年任命同僚马克西米安为奥古斯都,即共治皇帝。戴克里先统治帝国东部,马克西米安统治西罗马帝国西部。293年3月1日,戴克里先进一步授权,任命伽列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为凯撒(副皇帝),分别隶属于他和马克西米安。在四帝共治制下,每位四帝共治的皇帝将统治帝国四分之一的土地。戴克里先巩固了帝国的边界,并清除了所有威胁其权力的势力。他在285年至299年间的几次战役中击败了萨尔马提亚人和卡尔皮人,288年击败了阿勒曼尼人,297年至298年又击败了埃及行省的篡位者。在戴克里先的协助下,伽列里乌斯成功地击败了帝国的传统宿敌波斯帝国,并于299年攻陷了波斯首都泰西封。戴克里先领导了随后的谈判,并最终达成了持久且有利的和平。
戴克里先拆分并扩充了帝国的民事和军事部门,并重组了帝国的行省划分,建立了帝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官僚主义最严重的政府。他在尼科米底亚、梅蒂奥拉努、锡尔米乌姆和特雷沃伦建立了新的行政中心,这些地方比传统的首都罗马更靠近帝国边界。他以公元三世纪专制主义的趋势为基础,自诩为独裁者,以气势恢宏的宫廷仪式和建筑形式凌驾于帝国民众之上。官僚和军事的成长、持续不断的竞选活动以及建设项目增加了国家的支出,并促使全面的税收改革成为必要。至少从公元297年起,帝国的税收制度更加标准化,更加公平,税率也普遍更高。
戴克里先的计划并非全部成功:他试图透过价格控制抑制通货膨胀的《限制最高价格法》(301年)适得其反,很快被忽视。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虽然在他统治期间有效,但在戴克里先退位、马克西米安和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和君士坦丁内战后,便崩溃了。戴克里先迫害(303-312年)是罗马帝国最后一次、规模最大、最血腥的基督教迫害,但未能将基督教从帝国中根除。尽管有这些失败和挑战,戴克里先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罗马帝国政府结构,并帮助稳定了帝国的经济和军事,使帝国在戴克里先年轻时濒临崩溃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150年里基本保持完整。戴克里先因病体衰,于305年5月1日辞去皇帝职务,成为第一位主动退位的罗马皇帝。他在达尔马提亚海岸的宫殿里度过了退休生活,悉心照料著自己的菜园。他的宫殿最终成为了如今克罗地亚斯普利特市的核心。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戴克里先出生于达尔马提亚行省,可能位于萨罗纳镇(今克罗地亚索林)或其附近,晚年退居此地。他原名戴克里先(Diocles),全名盖乌斯·瓦莱里乌斯·狄奥克勒斯(Gaius Valerius Diocles)[6],可能源自他母亲的名字“Dioclea”,也是她假定的出生地。[7]戴克里先的官方生日是12月22日,根据他去世时68岁的说法(具体年份也不确定),他的出生年份估计在242年至245年之间。[8] 他的父母地位低下;历史学家欧特罗皮乌斯记载:“大多数作家认为他是一位抄写员的儿子,但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位名叫阿努利努斯(Anulinus)的元老院议员的自由民。”他人生的前四十年大多不为人知。[9]戴克里先是一位伊利里西亚人,曾在皇帝奥勒良和普罗布斯麾下任职。[10]一些学者认为,戴克里先是由奥勒良[10][11]和普罗布斯[11]培养和提拔的。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没有关于戴克里先早期职业生涯的可靠证据。[12][13]12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历史学家编年史家约翰·佐纳拉斯称他为默西亚都督[14],是多瑙河下游部队的指挥官。[15]通常不可靠的《罗马帝王纪》称他曾在高卢行省服役,但这并未得到其他资料的证实,也被现代历史学家忽略。[16]戴克里先的行踪第一次被准确确定是在282年,当时皇帝卡鲁斯任命他为护国骑兵的指挥官,这是一支直属于皇帝的精锐骑兵部队。这一职位使他在283年获得了执政官的荣誉。[17]
Remove ads
卡鲁斯在与波斯的战争中胜利,却在神秘的情况下去世[18]——人们认为他被闪电击中或被波斯士兵杀害[19][20]——他的儿子努米里安和卡里努斯成为了新的奥古斯都。卡里努斯迅速地从高卢的岗位前往罗马,并于284年1月抵达,成为帝国西方的合法皇帝。努米里安则在东方徘徊。[21]罗马军队有序地从波斯撤退,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22]萨珊王朝国王巴赫拉姆二世无法派遣军队对抗他们,因为他仍在努力确立自己的权威。到了284年3月,努米里安只到达叙利亚的埃梅萨(霍姆斯);到11月,只到达了小亚细亚。[21][23]在埃梅萨,他似乎仍然健在,而且身体健康:他在那里颁布了唯一一份以他的名义颁布的诏书。[24]但在他离开这座城市后,他的幕僚,包括长官阿佩尔(努梅里安的岳父,也是他随行人员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25]报告说,他患有眼部发炎。从那时起,他就一直乘坐封闭的马车出行。[23]当军队到比提尼亚[21],有些士兵闻到马车散发出的气味。[22]他们拉开马车的窗帘,发现努梅里安已经死了。[21][26]欧特罗皮乌斯和维克多都将努梅里安的死描述为暗杀。[27]
阿佩尔于11月在尼科米底亚正式公布了这一消息。[28]努米里安的将军和保民官们召开了继承会议,尽管阿佩尔试图争取支持[28],但还是推选狄戴克里先为皇帝。[21][29]284年11月20日,帝国东军在尼科米底亚城外5公里(3.1英哩)的一座小山上集结。军队一致向戴克里先致敬,并接受了紫色的帝皇礼服。他举起宝剑,对着阳光宣誓,否认对努米里安的死负有责任。他声称是阿佩尔杀死了努米里安并将其藏匿起来。[30]在众目睽睽之下,戴克里先拔剑杀死了阿佩尔。[31]阿佩尔死后不久,戴克里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更拉丁化的“戴克里先努斯”[32]——全名为盖乌斯·瓦列里乌斯·戴克里先努斯。[6]
Remove ads
戴克里先即位后,他和卢修斯·卡索尼乌斯·巴苏斯被任命为执政官,并接替卡里努斯和努梅里安担任法西斯。[33]巴苏斯出身于坎帕尼亚的一个元老院家族,曾担任阿非利加行省的执政官和总督,因其杰出成就被普罗布斯皇帝选中。[34]他在戴克里先可能没有经验的政府领域经验丰富。[28]戴克里先提拔巴苏斯象征他拒绝卡里努斯在罗马的统治,拒绝接受屈居于任何其他皇帝之下的地位[34],以及他愿意继续帝国元老院和军事贵族之间的长期合作。[28]这也使他的成功与元老院的帮助紧密相连,因他进军罗马需要元老院的支持。[34]
戴克里先并非唯一挑战卡里努斯统治的人;篡位者尤利安努斯,卡里努斯的纠察官维内提亚,在戴克里先即位后控制了意大利北部和潘诺尼亚。[35][36]尤利安努斯在西西亚(克罗地亚锡萨克)铸造硬币,自称皇帝并承诺给予自由。这有助于戴克里先将卡里努斯描绘成一个残酷压迫的暴君。[37]尤利安努斯的军队势单力薄,当卡里努斯的军队从不列颠行省移至意大利北部时,他们很容易就被击败了。作为帝国东部的领导人,戴克里先显然是更大的威胁。[35]在284年至285年的冬天,戴克里先向西穿越巴尔干半岛。大约在五月底之前[38],他的军队在默西亚的马尔古斯河(大摩拉瓦河)对岸与卡里努斯的军队相遇。根据现代记载,该遗址位于蒙斯·奥雷乌斯(斯梅代雷沃以西)和维米纳基乌姆之间[34],靠近今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39]
尽管卡里努斯拥有更强大、更强大的军队,但他的地位却较弱。他的统治不得人心,后来有人指控他虐待元老院,并勾引其军官的妻子。[40]达尔马提亚总督、戴克里先在禁卫军中的同僚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很可能在初春就叛逃到戴克里先麾下。[41]玛古斯战役爆发时,卡里努斯的长官阿里斯托布鲁斯也叛逃了。[28]在战斗中,卡里努斯被自己的士兵杀死。戴克里先胜利后,东西两军都拥立他为皇帝。[42]戴克里先要求战败的军队宣誓效忠,然后启程前往意大利。[43]
两帝共治
戴克里先可能在打败卡里努斯后立即卷入了与夸迪人和马科曼尼人的战争。他最终抵达意大利北部并建立了帝国政府,但尚不清楚他此时是否曾访问过罗马。[44]当时发行的硬币暗示了帝国对罗马的“adventus”(抵达)[45][46],但一些现代历史学家认为戴克里先避开了这座城市,以表明这座城市及其元老院在政治上与帝国事务不再相关。[47]戴克里先将其统治日期定为军队擢升,而非元老院批准[48],遵循了卡鲁斯确立的惯例,他曾宣称参议院的批准统治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形式。[49]戴克里先保留阿里斯托布鲁斯为执政官兼同僚,任期直到285年(这是帝国晚期皇帝承认私官为其同僚的少数案例之一),以此证明他对元老院的尊重。[50]他还任命资深元老维提乌斯·阿奎利努斯和尤尼乌斯·马克西姆斯为执政官,任期至次年——对马克西姆斯来说,这是他的第二次执政。[51]
如果戴克里先在即位后不久就进入了罗马,那么他并没有待太久[52];有证据表明,他于285年11月2日返回巴尔干半岛,参加了对萨尔马提亚人的战争。[53]
戴克里先用他的执政官同僚巴苏斯取代了罗马城市行政官。大多数曾在卡里努斯手下任职的官员在戴克里先时期都保留了他们的职位。[54]维克多的历史学家代表人物认为,戴克里先的“仁慈”行为不同寻常[55] ,他没有杀死或废黜卡里努斯的叛徒禁卫军长官兼执政官阿里斯托布鲁斯,而是确认了他两个职位。[56]后来,他任命阿里斯托布鲁斯为阿非利加行省总督,并在295年任命他为城市行政官。[57]其他保住职位的人物也可能背叛了卡里努斯。[58]
Remove ads

奥勒良和普罗布斯遇刺事件表明,独裁统治对帝国的稳定构成威胁。[28]从高卢到叙利亚,从埃及到多瑙河下游,每个省都爆发了冲突。一人难以掌控,因此戴克里先需要一位副手。[59]据欧特罗皮乌斯记载,戴克里先将他的同僚马克西米安擢升为凯撒,使他成为自己的继承人和实际的共同统治者。[60][61]
双重统治的概念在罗马帝国并不新鲜。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屋大维)名义上与他的同僚分享权力,而从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开始,正式的共治皇帝(共治奥古斯都)制度就一直存在。[62]时间再拉近一些,卡鲁斯和他的儿子们共同统治帝,尽管没有成功。将帝国一分为二也并非新鲜事。奥列里乌斯和他的兄弟卢基乌斯·维鲁斯首先尝试了一种非正式的分治,后者在位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波斯征战,尽管他在去世前不久返回了西方。瓦勒良/加里恩努斯和卡鲁斯/卡里努斯的联合统治则带来了更正式的分治。戴克里先继续在东西两边建立新的帝国首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两边逐渐独立,只有短暂的统一时期。[63]最后一位统治过环地中海全境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395年去世,他在帝国永久分裂之前,只独自统治了几个月。
戴克里先的处境比他的大多数前任都要艰难,因为他有一个女儿瓦莱里娅(Valeria),但没有儿子。他的共同统治者必须来自他的家族之外,这引发了信任问题。[64]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戴克里先继位后,便沿袭了前几任皇帝的先例,将马克西米安尊为他的“奥古斯都之子”(filius Augusti)。[65]但此说法并未被普遍接受。[66]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将姓氏(分别为“瓦列里乌斯”(Valerius)和“奥列里乌斯”(Aurelius))添加到自己的姓氏中,从而建立了一种人为的家族联系,并成为“奥列里乌斯·瓦列里乌斯”(Aurelius Valeriuser)家族的成员。[6]
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之间的关系很快就以宗教术语表达出来。大约在287年,戴克里先获得了“乔维斯”的称号,而马克西米安获得了“赫丘利”的称号。[67]这些头衔可能是为了反映他们各自领导人的某些特质。戴克里先将以乔维斯的风格,承担起策划和指挥的主导角色;马克西米安以赫丘利的模式,将充当古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朱庇特的英雄下属。[68]尽管皇帝们具有宗教意义,但他们并非帝国崇拜传统中的“神”——尽管在帝国的颂词中,他们可能被尊崇为神(帝皇崇拜)。相反,他们被视为罗马诸神的代表,在人间执行神的旨意。[69]君权神授的转变,意在将任命皇帝的权力从军队手中夺走。君权神授使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超越了潜在的竞争对手,而军事力量和王朝主张则无法做到这一点。[70]
Remove ads

马克西米安就任后,奉命讨伐高卢起义的农民。戴克里先返回东方,进展缓慢。[71]到11月2日,他才到达奇维塔斯伊奥维亚(斯洛文尼亚普图伊附近)。[72][73]285年秋,在巴尔干半岛他遇到了一个请求援助的萨尔马提亚部落。萨尔马提亚人请求戴克里先帮助他们收复失去的土地,或授予他们在帝国境内的放牧权。戴克里先拒绝了,并与他们进行了一场战争,但未能取得完全胜利。欧洲平原的游牧民族压力依然存在,无法透过一场战争来解决;很快,他们又要与萨尔马提亚人开战了。[74]
戴克里先在尼可米底亚过冬。[75]当时,东部各省可能爆发了叛乱,因为他从亚洲引进定居者,定居于色雷斯荒芜的农田。[76]隔年春天,他访问了叙利亚巴勒斯坦行省。 [77][78]他在东方的停留见证了与萨珊波斯帝国的外交冲突:公元287年,波斯君主巴赫拉姆二世赠予他珍贵的礼物,宣布与帝国建立公开的友谊,并邀请戴克里先来访。[79]罗马文献坚持认为,这一举动完全是自愿的。[80]
大约在同一时间,或许是在287年[81],波斯放弃了对亚美尼亚的主权,承认罗马对底格里斯河西岸和南岸领土的统治。亚美尼亚西部被并入帝国,成为一个省。梯里达底三世是阿尔萨息王朝亚美尼亚王国王位的觊觎者,也是罗马的附庸,在252-253年波斯征服后被剥夺继承权并被迫在罗马帝国避难。287年,他返回故土,宣称对其祖传领地东半部的所有权,并未遭遇任何抵抗。[82]戴克里先被誉为“永久和平的缔造者”。这些事件可能标志着卡鲁斯东征的正式结束,这场战役很可能以未达成公认的和平而告终。[83]在与波斯人谈判结束后,戴克里先重组了美索不达米亚边境,并在幼发拉底河畔的城市基凯西昂(现叙利亚布塞雷)加固了防御工事。[84]
Remove ads
马克西米安的战役进展并不顺利。高卢起义轻易被镇压,但据文献记载,马克西米安任命负责在撒克逊海岸打击撒克逊人和法兰克人海盗的卡劳修斯却开始将从海盗手中缴获的货物据为己有。马克西米安对他这个盗窃成性的下属下达了死刑。卡劳修斯逃离欧洲大陆,自立为皇帝,并煽动不列颠行省和西北高卢行省公开反抗马克西米安和戴克里先。[85]

根据考古证据,更有可能的是,卡劳修斯曾在不列颠担任过一些重要的军事职务[87],并且已经在不列颠和北高卢拥有稳固的权力基础,并从中央政府缺乏合法性中获益。[88]卡劳修斯试图让戴克里先承认他作为次等皇帝的合法性:他在其铸币中颂扬自己与中央政权之间的“和睦”。一枚290年的铜币正面写着“PAX AVGGG”,意为“三位奥古斯都的和平”;背面则刻有卡劳修斯、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的肖像,并配以“CARAVSIVS ET FRATRES SVI”的标题。[89][90]戴克里先绝不能允许一个追随波斯图穆斯脚步的地区篡位者擅自进入帝国。[91]
受危机的刺激,马克西米安于286年4月1日[92]加冕为奥古斯都。[93]不寻常的是,戴克里先不可能亲临现场见证这一切。甚至有人认为马克西米安篡夺了头衔,后来才得到戴克里先的承认,希望避免内战。[94]这种说法并不受欢迎,因为戴克里先显然希望马克西米安拥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95]或许有人认为,戴克里先觉得有必要让马克西米安成为自己的授权助手,从而将他与自己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避免他与卡劳修斯达成某种交易。[96]
马克西米安意识到他无法立即镇压这位叛变的指挥官,因此在287年转而进攻莱茵河以外的部落。[97]由于卡劳修斯与法兰克人结盟,马克西米安的战役可以被视为是为了剥夺他在大陆上的支持基础。[98]隔年春天,马克西米安准备舰队远征卡劳西乌斯时,戴克里先从东方返回与马克西米安会面。两位皇帝同意联合攻击阿勒曼尼人。戴克里先经由雷蒂亚入侵日耳曼尼亚,而马克西米安则从美因茨推进。两人一路焚烧农作物和粮食,摧毁了日耳曼人的生存补给。[99][100]两人为帝国扩张了领土,也使得马克西米安能够继续准备对抗卡劳修斯,而不会受到进一步的干扰。[101]戴克里先返回东方后,又对卷土重来的萨尔马提亚人发动了一场快速的战役。细节不存,但现存的铭文表明,戴克里先在公元289年后获得了“萨尔马提亚征服者”的称号。 [102]
戴克里先于290年12月下旬或291年1月在梅蒂奥拉努(米兰)会见了马克西米安。[103]这次会晤在庄严的仪式中进行。两位皇帝大部分时间都出席公开活动。据推测,这些仪式是为了表明戴克里先对他这位摇摇欲坠的同僚的持续支持。[104]罗马元老院的代表团与皇帝会面,重新开启了与帝国办公室的罕见接触。[105][106]选择梅蒂奥拉努而非罗马,进一步挫伤了首都的自尊心。但当时,罗马本身只是礼仪性的首都,这早已是惯例,而帝国行政机构的实际所在地取决于国防需求。早在戴克里先之前,加里恩努斯(253年-268年在位)就已选择梅蒂奥拉努作为他的总部。[107]如果详细描述仪式的颂词暗示帝国的真正中心并非罗马,而是皇帝所在之处(“…帝国的首都似乎就在那里,两位皇帝在那里会面”)[108],那么这只不过是呼应了历史学家赫罗狄安在三世纪初的论述:“罗马是皇帝所在之处”。[107]在会议期间,有关政治和战争的决定很可能是秘密做出的。[109]两位皇帝直到303年才再次会面。[104]
Remove ads
四帝共治


回国后不久,在293年之前,戴克里先将对抗卡劳修斯的战争指挥权从马克西米安移交给了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后者于296年成功结束了这场战争。君士坦提乌斯曾任达尔马提亚行省总督,其军事经验可追溯至奥勒良击败割据政权帕米拉帝国女皇芝诺比娅(272-273年)的战役。他是马克西米安在高卢的禁卫军长官,也是马克西米安女儿狄奥多拉的丈夫。293年3月1日,马克西米安在梅蒂奥拉努授予君士坦提乌斯凯撒的头衔。[111]同一天,在菲利普波波利斯(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或色米姆,戴克里先也为伽列里乌斯做了同样的任命,伽列里乌斯是戴克里先女儿瓦莱里娅的丈夫,他可能也是戴克里先的禁卫军长官。[112][113]君士坦提乌斯被指派统治高卢行省和不列颠行省。伽列里乌斯最初被指派统治叙利亚巴勒斯坦行省、埃及行省以及东部边境地区。[114]
这种制度称为四帝共治制,源自希腊语,意为“四人统治”。[115]四帝在各自的领土上或多或少拥有主权,他们带着自己的朝廷、行政官员、大臣和军队四处奔走。[116]他们透过血缘和婚姻结为连理;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现在以兄弟相称,并正式收养伽列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为儿子。这些关系意味着一条继承线。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退休后,伽列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将成为奥古斯都(主皇帝)。马克西米安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的儿子君士坦丁将成为凯撒(副皇帝)。为了准备他们未来的角色,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被带到了尼科米底亚的戴克里先宫廷。[117]
镇压基督教
与萨珊波斯帝国签署尼西比斯和约后,主皇帝戴克里先和副皇帝伽列里乌斯返回安提阿。[118]299年的某个时候,皇帝们参加了一场祭祀和占卜的仪式,试图预测未来。占卜师无法解读祭祀动物的内脏,并将责任归咎于皇室内部的基督徒。皇帝下令所有宫廷成员举行祭祀,以净化宫殿。皇帝致函军事指挥部,要求全军执行所需的祭祀,否则将被开除。[119][120]戴克里先在宗教问题上持保守态度,忠于传统的罗马万神殿,并理解宗教净化的要求[121],但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拉克坦提乌斯和君士坦丁都表示,迫害基督教的主要支持者是伽列里乌斯,而不是戴克里先。[122][123]伽列里乌斯比戴克里先更虔诚和热情,他认为这场迫害具有政治利益。他愿意打破政府在这个议题上的不作为政策。[124]
安提阿是戴克里先在299年至302年的主要居所,而伽列里乌斯则与他的奥古斯都互换了在中多瑙河和下多瑙河的位置。[125]戴克里先在301-302年的冬天访问了埃及一次,并在亚历山大发放了粮食救济金。[124]在与摩尼教徒发生一些公开争执后,戴克里先下令将摩尼教的主要追随者连同他们的经文一起活活烧死。在302年3月31日从亚历山大发出的一道敕令中,他宣布地位低下的摩尼教徒必须被处以刀剑,地位高的摩尼教徒则必须被送往普罗科尼索斯(现今土耳其马尔马拉岛)的采石场或叙利亚巴勒斯坦行省南部的费诺矿场工作。所有摩尼教的财产将被没收并送入帝国国库。[126]戴克里先发现摩尼教有许多令人反感的地方:它的新奇性、它的外来起源、它对罗马道德的明显腐蚀,以及它对长期宗教传统的固有反对。[127]他反对摩尼教的理由也适用于他的下一个目标-基督教。[128]
Remove ads


戴克里先于302年秋返回安提阿。他下令割掉执事凯撒利亚的罗曼努斯的舌头,因为他违抗法庭命令并扰乱官方祭祀。罗曼努斯随后被关进监狱,并于303年11月17日被处死。冬天,戴克里先在伽列里乌斯的陪同下离开安提阿前往尼科米底亚。[129]据拉克坦提乌斯所述,戴克里先和伽列里乌斯于302年在尼科米底亚过冬期间,两人就帝国对基督徒的政策发生了争论。戴克里先认为禁止基督徒参与官僚机构和军队就足以安抚众神,但伽列里乌斯主张灭绝基督徒。两人前往蒂迪玛寻求太阳神阿波罗神谕。[130][131]神谕回应说,地球上的不虔诚者妨碍了阿波罗提供建议的能力。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以修辞手法记录了神谕:“世上的义人…”[132]戴克里先从宫廷成员处得知,这些不虔诚的人只能指帝国的基督徒。在宫廷的授意下,戴克里先同意了普遍迫害的要求。[133]
303年2月23日,戴克里先下令将新建的尼可米底亚教堂夷为平地。他要求焚烧教堂的圣经,并将其珍贵的收藏品没收,充公国库。[134]第二天,戴克里先颁布了他的第一道“反基督徒敕令”。[135]该敕令下令摧毁帝国各地的基督教经文和礼拜场所,并禁止基督徒集会礼拜。[136]2月底前,一场大火烧毁了皇宫的一部分。[137]伽列里乌斯说服戴克里先,罪犯是基督徒,是与宫廷太监合谋的阴谋家。调查已展开,但未找到任何责任方。最后还是处决了他们,宫廷太监多罗修斯和戈尔戈尼乌斯被处死。彼得·库比库拉里乌斯被剥光衣服,被施行鞭刑。他的伤口被浇上盐和醋,然后被放在明火上慢慢煮熟。处决至少持续到303年4月24日,包括主教安提穆斯在内的六人被斩首[138],还有圣路济亚、圣乔治等圣人被其他方式杀死。第一次火灾发生16天后,又发生了第二次火灾。伽列里乌斯离开尼科米底亚前往罗马,宣称尼科米底亚不安全。[137]戴克里先也很快跟着离开。[138]

尽管随后又颁布了进一步的迫害敕令,强制逮捕基督教神职人员并进行普遍的献祭活动[138],但这些法令最终未能成功;大多数基督徒逃脱了惩罚,异教徒也普遍对迫害表示同情。殉道者的苦难更加坚定了基督教同胞的决心。[139]西部副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和西部主皇帝马克西米安没有执行后来的法令,也没有伤害西方的基督徒。[140]已成为东部主皇帝伽列里乌斯于311年撤销了这项法令,宣布迫害未能使基督徒回归传统古罗马宗教。[141]迫害期间,一些基督徒的暂时叛教和交出经文,在随后的多纳图斯派争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42]在迫害开始后的25年内,首位基督教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独自统治了帝国。他撤销所有迫害敕令,并将所有被没收的财产归还给基督徒。[143]在君士坦丁的统治下,基督教成为帝国的首选宗教。[144]戴克里先被他的基督教继承者妖魔化:拉克坦提乌斯暗示戴克里先的崛起预示著世界末日的到来。[145][146]
逊位

戴克里先于303年初冬入罗马城。11月20日,他与马克西米安庆祝其在位二十周年(vicennalia)、四帝共治十周年(decennalia),以及对波斯战争的胜利。戴克里先很快就对这座城市失去了耐心,因为罗马城居民对他的举动,正如爱德华·吉本效仿拉克坦提乌斯所言,是“放荡的亲昵”。[147]罗马人民对他的最高权威缺乏足够的尊重;他们期望他表现得像一位贵族统治者,而不是君主。303年12月20日[148],戴克里先缩短了在罗马的逗留时间,前往北方。他甚至没有举行授予其第九任执政官的仪式,而是在304年1月1日在拉文纳举行了仪式。[149]《拉丁颂歌》和拉克坦提乌斯的记载都表明,戴克里先为他和马克西米安未来在罗马的退位做好了计划。根据这些记载,马克西米安在朱庇特神庙举行的仪式上宣誓遵守戴克里先的计划。 [150]
戴克里先从拉文纳出发前往多瑙河。在那里,他可能在伽列里乌斯的陪同下,参加了对卡尔皮人的战役。[148]他在征战期间患了小病,但病情迅速恶化,于是他选择乘坐轿子出行。夏末,他前往尼科米底亚。304年11月20日,他公开露面,为他宫殿旁的竞技场开幕式致词。仪式结束后不久,他就病倒了。在304年至305年的冬天,他一直待在宫殿里。城中谣传戴克里先的死讯被保密,直到伽列里乌斯掌权。12月13日,有人错误地宣布戴克里先自杀。全城陷入哀悼,直到公众宣布戴克里先仍然活着后才恢复过来。305年3月1日,戴克里先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他已经憔悴不堪,几乎无法辨认。[151]
伽列里乌斯于3月下旬抵达城中。据拉克坦提乌斯所说,他带着重建四帝共治、迫使戴克里先下台、并让顺从他意愿的人入主皇位的计划而来。透过胁迫和威胁,他最终说服戴克里先遵从了他的计划。拉克坦提乌斯还声称,他在色米姆对马克西米安也做了同样的事情。[152][151]学者们对拉克坦提乌斯的记载表示怀疑,因为他对伽列里乌斯怀有强烈的偏见,并可能试图将他妖魔化。[153]305年5月1日,戴克里先召集了他的将军、传统的伴生部队以及来自远方军团的代表。他们在距离尼科米底亚5公里(3.1英里)的同一座山丘上会面,戴克里先正是在那里被宣布为皇帝。在他的守护神朱庇特的雕像前,戴克里先向众人发表演说。他眼含热泪,向他们诉说着自己的软弱、需要休息、想要辞职的意愿。他宣称自己需要将帝国的重任移交给更强大的人。因此,他成为第一位(也可以说是唯一一位)自愿退位的皇帝。[154]
大多数人认为,西部凯撒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之子君士坦丁和西部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安之子马克森提乌斯,这两个在位皇帝仅有的成年儿子,长期以来一直在为继承父业做准备,将被授予凯撒的头衔。君士坦丁曾在戴克里先的左右巡游叙利亚巴勒斯坦,并于303年和305年出现在尼科米底亚的宫殿。马克森提乌斯很可能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 [155]根据拉克坦提乌斯的记载,当戴克里先宣布他要辞职时,全体民众都望向君士坦丁。[156][157]但事与愿违:塞维鲁二世和马克西米努斯·戴亚被宣布为凯撒。马克西米努斯出现并接过了戴克里先的皇袍。同一天,塞维鲁在梅蒂奥拉努从马克西米安手中接过了皇袍。君士坦提乌斯继任马克西米安成为西部奥古斯都,但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在权力交接过程中完全被忽视。这对四帝共治制未来的安全而言并非好兆头。[158]
戴克里先退居故乡达尔马提亚。[159]他搬进了宏伟的戴克里先宫,这座防御工事严密的建筑群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小镇斯帕拉图姆附近,靠近省级行政中心萨罗纳。[160]座宫殿的大部分保存至今,构成了今克罗地亚斯普利特的历史核心,并于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161]
他的同僚马克西米安退居坎帕尼亚或卢卡尼亚的别墅。他们的家远离政治生活,但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关系密切,彼此之间保持着定期联系。 [162]伽列里乌斯于308年担任执政官,与戴克里先共事。308年秋,伽列里乌斯再次在卡农图姆(现为奥地利彼得罗内尔-卡农图姆)与戴克里先会谈。308年11月11日,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都在场,见证了伽列里乌斯任命李锡尼为奥古斯都,取代死于马克森提乌斯之手的塞维鲁。他下令马克西米安永久下台远离政治,因为马克西米安曾试图在退休后重返权力中心。在卡农图姆,人们恳求戴克里先重返皇位,以解决君士坦丁掌权和马克森提乌斯篡位所引发的内战。[163] 戴克里先回答:“即使你们能把我亲手种下的卷心菜拿给你们的皇帝看,他也绝对不敢建议我用永不满足的贪婪之风来取代此地的和平与幸福。”[164]
戴克里先又活了四年,终日在宫廷花园中度过。他目睹了他亲手建立的四帝共治体制崩溃及其继任者陷入内战。他听说了马克西米安第三次觊觎皇位、被君士坦丁打败后被迫自杀以及被“记录抹煞”的传闻。在他自己的宫殿里,他前任同伴皇帝的雕像和肖像被推倒毁坏。戴克里先在病痛折磨下,于311年(或312年)12月3日去世[165],有人认为他是绝望中自杀的[165]。
改革
戴克里先亦进行了经济改革。在301年,戴克里先尝试制止第三世纪的通涨情况恶化,并创立限制最高价格法。这个限制价格于固定位置的方法适用于过千种货品与工资,并对违例的商人处以死刑。然而其无法制止通涨恶化,最终被人们忽略,但其是一份了解古罗马经济的重要文件。
戴克里先将军队由四十万人增至超过四十五万人并将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边防军与作为后备的野战军。大约三分之二的军队为边防军。而其他为野战军,由奥古斯都与凯撒在其领土里直接控制。因为其与权力核心更为接近,其发动政变的可能性更大,所以野战军的待遇较边防军为高。这使得边防军产生怨恨,并使帝国在其后陷入危机。
根据过往的经验与机动骑兵营的系统使戴克里先裁减野战军的军团组成人数至每军团一千人,使军队可以确保战略与战术的弹性而不用派遣分队作战。而边防军的军团则维持完整强度(四千至六千人)。两军的辅助部队每队人数相同,为每队一千人。在戴克里先时,禁卫军队长的权力被大幅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每个奥古斯都与凯撒各自拥有两个军队统帅:士兵统帅与骑兵统帅。这并非只是将军队统帅的军事承担分散,而且是减少其发动政变的可能,但这亦使骑兵在罗马军队里的重要性大为提升。
很多由戴克里先开始的军事改革被其继承者继续推行,并于君士坦丁一世时大致完成。君士坦丁一世废除了禁卫军制度,以较细、较易控制的四千人皇帝卫队取代。
影响

戴克里先的改革在某些特定领域,如对军事,民政与罗马官僚系统的改革十分强而有力,并使罗马帝国的生命延长一个世纪。
其创立的四帝共治制却为日后内战埋下伏线,并且在其死前已出现。四帝共治制只有在其直接管辖时才有效,当其放弃帝位与权力回到亚得里亚海海滨的田园里种菜时,四帝共治制很快便由内部崩溃,而一个新的,强大的统治者最终获得胜利。其将帝国一分为二的政策,最终使帝国永久分裂,而东部帝国后来演变为拜占庭帝国。西部帝国只持续多约两个世纪,而拜占廷帝国,部分经由戴克里先的亲自改革而来,则持续了另一个千年。
对基督徒与被其认为具有危害的宗教的逼害,却使被逼害者更为闻名并影响更多民众。其开创的神权统治使君士坦丁大帝与基督教在日后兴起。虽然宗教迫害对基督徒而言是污点,但事实上其统治时期为罗马历史的转折点。
戴克里先为罗马帝国去掉了过多的罗马共和国残余,而最后则如古罗马政治家辛辛纳图斯一样,退隐田园。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