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亚中学

位於香港九龍土瓜灣的津貼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亞中學
Remove ads

新亚中学(英语:New Asia Middle School,简称:NAMS),是位于香港九龙靠背垄农圃道的一所津贴中学。该校为新亚书院迁往沙田马料水,成为香港中文大学一间成员学院后,新亚书院创办人钱穆在农圃道前书院校址开办的一所非牟利中文中学,以继承新亚书院办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新亚人素质”。

事实速览 新亚中学 New Asia Middle School, 地址 ...

现时该校以中文作为主要教学语言,开办中一至中六级各四班。历任校董会成员包括新儒家哲学家兼新亚书院创办人唐君毅汉学家余英时教育家沈亦珍历史学家孙国栋、新亚书院前院长梅贻宝、资深传媒人香树辉等。

Remove ads

学校行政

该校创办人为史学家钱穆。国学大师牟宗三以及徐复观则为协助创办该校的委员会成员[11]。现时该校由新亚教育文化有限公司主办。2007年按《香港教育条例》成立法团校董会[12],以有效地促进校政发展[13]

于1970至1980年代,汉学家及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5]、教育家吴俊升沈亦珍[5]、历史学家孙国栋[5]严耕望唐君毅[5]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唐端正[5]岭南大学前校长陈佐舜[14]新亚书院前院长梅贻宝黄国芳、语言学家兼西密歇根大学常务副校长黎天睦、商人许让成[5]以及纺织界人士刘汉栋曾为校董会成员[14]。香港投资银行家及传媒人香树辉及教育界人士刘智辉(1992年起,至2010年代之前为止)也曾是该校的校董[12][15][16]。而从2021年9月起,新亚中学新设第3位副校长岗位。

历任校董会主席
年份 姓名 备注
1973年 - 1982年 黄国芳先生 [17],首任主席
1982年 - ? 李祖法先生 [18],新亚文商书院第二任校监
? - 1993年 唐端正先生
1993年 - 2001年 许涛先生
2001年 - 2010年 刘智辉先生
2010年 - 2023年 屈启秋先生
2023年至今 范少伟先生
历任校监
年份 姓名 备注
1973年 - 1983年[14] 孙国栋先生 首任校监[19]
1983年 - 1993年[14][15] 唐端正先生 由校董会主席李祖法委任[20][21]
1993年 - 2001年[15] 许涛先生 由校长升任[20]
2001年 - 2010年[22] 刘智辉先生 圣公会曾肇添中学的前校长[23],1992年开始担任新亚中学校董[12],曾获颁1999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24]
2010年 - 2023年[25] 屈启秋先生 由校长升任,提早离任[26],与该校校董庞忆华为同届中学同学[27][28]
2023年至今 范少伟先生 [29],原圣公会林护纪念中学助理校长及数学老师[30]
历任校长
年份 姓名 备注
1973年 - 1993年 许涛先生 担任校长早期兼任校内的中文及中国历史科教师[31]
1993年 - 2001年 刘焕英女士 担任校长前为校内的生物科教师及教务主任[31],首位由主任级教职员直接升任校长的老师。
2001年 - 2010年[32] 屈启秋先生 1973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历史系[33][34],担任校长前为校内的历史科教师,亦是教务主任。
曾以新亚书院为主题出版书籍《农圃道的足迹》。
2010年 - 2019年[35] 黄惠庭女士 1988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36],担任校长前为校内的中文科教师、副校长及教务主任。
该校第一位未满六十岁(53岁)便退休的校长。
2019年至今 梁淑贞女士 由副校长升任,担任校长前为历史科老师。
历任外务副校长
年份 姓名 备注
1973年 - 2009年 岑冠明先生 首任副校长[37]
2009年 - 2019年 梁淑贞女士 [38][39]
2019年 - 2021年 李慧敏女士 [40]
2021年至今 吕君研女士 [41],原为课外活动主任
历任内务副校长
年份 姓名 备注
1973年 - 2009年 黄华占先生 首任副校长[37],该校前独立校董[42]
2009年 - 2010年[39] 黄惠庭女士 该校第二任内务副校长一职本来由该校前训导主任堵绥丰先生出任,
但及后因健康理由辞任,由黄惠庭女士担任副校长一职。[43]
2010年 - 2014年 郑国富先生 [44]
2014年至今 卓桂瑛女士 [45]
历任副校长[注 5]
年份 姓名 备注
2021年至今 李慧敏女士 [41]
Remove ads

学校历史

筹备过程

Thumb
墙上“新亚中学”是由创校人钱穆题字
Thumb
新亚中学西北面(农圃道位置)教学楼A座为最早落成之校园建筑,新亚研究所也设于该楼

在1953年新亚研究所成立之后,时任教育司高诗雅访问新亚书院时向钱穆表示希望新亚书院能够开办一所中文中学[46][47]。钱氏到了1958年同意其时有意把益丰搪瓷厂迁址至荃湾的商人,董之英的提议 ─ 设校远市[48]。本来选中荃湾一幅背山面海的地皮(北面向山,南面向海)作为合适地点,属意聘用沈亦珍出任校长[48],并打算向政府申请兴建中学校舍[47][48]。不过因为当时新亚书院校务发展迅速,加上另一参与讨论建校想法的教育家沈燕谋不同意设校于荃湾 ─ 理由为该处仍然是工厂区域[48],学生数目不多[48]。而且居民多为楼宇租客[48],未必可以让校方储够学费用以偿还教育司署借出的贷款[48]。再者政府正准备协调组成香港中文大学,这都令钱穆暂时搁置计划[47]。1963年新亚书院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成员学院后,书院董事会根据钱穆计划与教育司多次商讨,结果取得一致共识,认为办学不应忽视基础培育,于是建议在新亚书院迁往沙田马料水后,在原农圃道校舍开办一所非牟利的中文中学,使新亚书院的理想,通过新亚研究所和新亚中学两个不同层面的教育发展。

1963年11月26日,新亚中学计划委员会成员钱穆、沈亦珍、吴俊升、董之英以及雅礼协会董事萧约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开办中学的计划[47],向教育署申请注册。当时,因香港中文大学原意希望将校舍按照计划,用作校外进修部(今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校址,迫使政府要求新亚中学要在不足一百日筹备时间之内在九月正式开学,否则校舍会另拨用途。[19]新亚书院前董事长唐炳源(1967年至1971年出任,于洽谈转让合约中途病逝)与继任的董事长李祖法(1971年至1978年)是当时负责与港英政府签订转让合约的人士[49]。1966年9月,非牟利团体“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友会学校有限公司”获政府许可注册[50],使新亚中学的筹建工作得以持续进行。学校原拟命名为“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友会学校”[50],该非牟利团体于1967年3月假农圃道新亚书院校舍举行卖物会筹款建校[50],出任赞助人的贤达有一众建校委员会委员、史学家牟润孙、时任新亚书院文学院院长兼英文系主任张葆恒、时任书院商学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兼经济系主任张丕介、中国会计教育家杨汝梅、实业家梁寒操、史学家罗香林共11位人士[50]

1968年,新亚书院校董会改组,并于两年后改选新亚中学计划委员会的成员,将注册校董人数增加至9人[47](包括李祖法、吴俊升、沈亦珍、余英时、唐君毅、黄国芳、刘汉栋、孙国栋以及许涛[51])。未改组前,计划委员会的委员只有李祖法、董之英、唐君毅、罗怡基、黄国芳以及许涛六人[52]。其后,委员会成立非营利组织新亚教育文化会(1970年10月注册之新亚教育文化有限公司)以满足当年法律的要求,即申请拨地建校的必须是非营利组织。同时,亦能使用新亚书院在农圃道的旧校舍。不久新亚教育文化会办理转移校产和选出校长、校监及九位中学注册校董。直至新亚书院于1973年暑期迁出,旧校舍改建成为中学校舍的规格。[53][注 6]同年9月5日,新亚中学就在新亚书院农圃道的校舍正式开办,隶属于新亚教育文化会辖下教育机构之一。校庆日期为9月28日。而创校成员孙国栋为该校1973至1983年间的校监。新亚中学一向遵循新亚书院的传统:重视儒家精神,致力发扬中国文化与固有道德。关于在改建为中学校舍时需要的经费(包括打拆工程、购置中学适用家俱及教具、建筑绘图及划界等工作),新亚书院前董事长兼商人(香港金钱牌热水瓶厂及益丰搪瓷公司创办人)董之英(1965年至1967年)于1960年捐出港币28万元。与此同时,钱穆向教育司接洽贷款112万元以完成改建过程[54][55],并由身兼校董的建筑师伍秉坚负责签则。

Thumb
新亚中学与新亚研究所共用校舍

至于该校与新亚研究所共用部分校舍方面,该研究所早在1950年代随同新亚书院迁址农圃道[56]。但自从香港中文大学于1967年成立“中国文化研究所”后,新亚研究所董事会因经费及理念问题反对并入该研究所。港督麦理浩于1973年同情研究所可能退出香港中文大学后,没有校址继续办学,所以就把农圃道校址交给董事会成员。及后新亚教育文化基金会先创立新亚中学,继而再办新亚文商书院(1981年[57]),以承袭新亚书院的教育理想。[58]新亚研究所由1953年办学至今未曾迁离,新亚文商书院亦然[57]

政府资助与发展

新亚中学由创校至今一直推行母语教学。1979年9月1日该校由按额津贴中学转为政府津贴中学[12][59]。因为1979年政府有见学生成绩优良,所以邀请该校接受转为全部津贴中学[60],分3年由按额津贴转为全部津贴[51]

1992年9月,该校改中六预科制度为两年制[15],学生自此参加香港高级程度会考[12]。1998年成立了家长教师会[61]。1999年8月10日,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到访该校,并对该校学生的香港中学会考成绩及辨学宗旨查询甚详。在接下来的十年,学校曾被教育局报告连续 8 年(2000年至2008年)评为正增长中学。[62][63][64]

校园发展

Thumb
新亚中学外墙未髹成蓝白色之前的外貌(左方,2006年)

校园内的“诚明”花圃有一个文物囊,是于1998年二十五周年校庆时设立的。

学校虽然没有宗教背景,然而校内早于1999年10月有校友会会长自发发起“新亚中学团契”活动[65],至今仍有聚会。

2002年7月2日,新亚中学合唱团及音乐学会参与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民政事务总署于红磡香港体育馆举办的《“龙”声飞扬 — 万人青年音乐会》[66]演出。2005年2月鼓乐团则参加过“国泰航空新春国际汇演之夜”演出。2007年起,学校与香港大学文学院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合办“龙城看世界”和“东方文化推广活动”[67]。同年,又邀请正生书院到校举行分享讲座,并进行篮球友谊赛。

2008年,新亚中学成立优等生协会(Outstanding Student Association),主要透过优等生培训计划[68],让同学能够从多元化的学术及文化交流活动,以培育他们成为领袖。凡学生成为优等生,他们都会获得优等生徽章以作证明: 蓝色者为优等生章、金色者为荣誉优等生章。而中六及中七学生如成绩仍然符合资格,则自动提升为荣誉优等生。

2010年10月13日,该校举行了孔子像开光仪式,并邀请了孔子像的捐赠者 ──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担任主礼嘉宾和举行专题演讲[69]。同年起设立“音乐日”以歌唱比赛让全校同学更加团结。又设“英语大使”向全校同学推广英语活动。就考勤纪录而言,该校早于2010年全面使用智能考勤拍卡系统[70]

2011年10月该校推行“漂书计划”,透过放置同学及老师选择或捐出的书本入漂书站内,从而推广阅读风气,让同学互相认识[71][72]

Thumb
新亚中学圆亭演讲厅

2012年6月1日,新亚中学时任校监刘智辉与主礼嘉宾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董陈志新博士于学校图书馆内为校舍模型举行揭幕礼,该日同为第35届毕业典礼举行的日子[73]。2012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完结后,该校因为修读人数少的关系停止开办中国文学科[74]。同年9月起,该校学生可以选择穿着新设计或旧款式的黑色的校褛以及四社运动服[12]。新设计的体育服式样来自2011年12月举办的体育服设计比赛中冠军得主,当年就读三忠班的欧阳乐儿的设计[71]。由创校时已设计的蓝色厚校褛则被淘汰。

为庆祝新亚中学四十周年纪念,该校出版了特刊“新亚中学:四十周年校庆纪念特刊(1973-2013)”《撷萃》[75],并于2013年9月27日在《明报》(A29)刊登“新亚中学40周年特约专辑”。同年,该校借出场地予无线电视拍摄电视剧《女人俱乐部》,学校在该剧中命名为“圣罗兰女子中学”[注 7]。2014年,该校再次借出B座校舍予香港电台拍摄节目《我的家庭医生》第七集“飙机”。该校剧社自1996年起参加话剧公开比赛[76],曾多次获得冠军或杰出奖项,例如分别于2013年及2014年香港学校戏剧节获得“杰出剧本”、“杰出演员”、“杰出导演”、“杰出整体演出奖”、“杰出合作奖 ”等奖项[77][78]

2016年,时任教育局副局长杨润雄于5月17日到访该校,与学生代表及教师代表会面交流,并就当前教育议题交换意见[79]。杨润雄又观课和参观校舍设施,包括圆亭、图书馆、校史室等[80]。校方考虑到保安问题[注 8]便于校舍内安装闭路电视。又因2016年学校的夜班校工友退休[80],而于2017至2018学年起聘用冠辉警卫有限公司负责夜间的校园保安事宜[82]

2018年5月,有教师向传媒投拆学校教师会向老师收取“病假代课金”,而教师其后需要补回因病缺课的节数。有关款项用于聚会、聚餐、贺金及帛金等福利事宜。曾有资深教师于2017年年底举行的教职员大会中表达反对意见,但教员最终表决后通过维持收费。事件被揭发后,校长黄惠庭否认有份作出决定,并承认此做法沿用多年。教育局接获消息后已促请校方将意见转交教师会以检视安排。[83][84]

2019年2月至6月,校方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艺术系学生以“薪火承传”为主题,在天光道学校外墙绘画有关新亚书院筹建历程的壁画[85]。同年9月至12月,适逢中大新亚书院70周年校庆,新亚书院与此校合作举办“结队向前行-新亚书院七十周年历史展览”,共举办四日的公众导赏活动,并由大学派出的“新亚青年学人”学生大使带领。2021年,校内校园电视台开幕[12]

Remove ads

学校校舍

Thumb
新亚中学东南面,图中左方教学楼为B座,右方建筑为连接A座之图书馆(1楼)及新亚研究所(2楼)

该校校址为九龙农圃道6号。校舍占地13,000平方米,面积偌大。[注 9]校舍原属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自新亚书院迁入沙田马料水大学校园后,校舍便成为今日新亚中学的校址。新亚中学现时校舍建于1955年至1956年间[86]

校舍设计与组成

Thumb
新亚中学内之圆亭设施带有现代主义风格,为全港中学独有

该校的校舍是由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的设计者与香港建筑师学会的创会会长徐敬直所设计。该校没有采用混合“中国式”特征的建筑风格,而是带有现代主义风格,以功能主导,线条简约流畅,重视空间安排,极具特色。[87]校舍自1956年落成至今,保存完好。最初落成之际,只有一幢校舍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圆亭[88],晚间借予联合书院第二分校使用[89]。校舍改建工程后于1976年7月竣工[90],1988年得到教育司署允许把合一道铁丝网校舍围墙改建为石墙[12]

学校校舍由A座、B座、C座、圆亭以及图书馆大楼组成。在校园的A座旁边有一个全香港中学之中独有的圆亭,原为理学院实验教室。而圆亭上层部分则有2间教室。各课室都装置了防止噪音的空调系统。A座是整个校园建筑群之中最早落成的部分。B座是第二期扩建工程的主要目标,由雅礼协会于1959年概捐18万美元协助兴建而成[91]。C座是第3期扩建工程计划项目。在图书馆大楼内,图书馆于1974年11月展开改建工程[5],与自修室和新亚研究所相连。学生活动中心添置了健身器材供学生使用,与饭堂被几块活动板块隔开。校园内共有7部钢琴,大半由校友所送赠[注 10]。学校地库通常用来储存杂物,亦是家课习作、通告及试卷印刷的地方。学校有一篮球场及一红阶砖走廊[注 11]。在校园绿化方面,校园内置有中药园以及温室,皆由园艺组的负责老师进行规划和管理。

为使学生在较佳的校园环境学习,该校于2009年起陆续更新不同的设施,如生物室物理室等。礼堂舞台旁边改为陶艺室,剧社房则被迁移到C座地下升降机旁边,设有道具室以及化妆间。2011年,该校在其校园外墙挂上由钱穆亲自提字的校名。2012年8月,该校在校园外墙及内墙涂上浅蓝色。又更换校园内的桌椅设施以及合一道校门楼梯的红阶砖以防止因地面湿滑而令学生摔倒。学校设有多媒体学习室,在电脑使用普及化前,多媒体学习室是学生上打字机打字课的地方。随着新高中学制的推行,该校的多媒体学习室被改成一间课室,占了两间课室的空间。目前全校唯一一部未被扔掉的打字机放在图书馆的借还处,由馆内的负责老师姚金兰使用。2013年,该校为庆祝40周年校庆,设立校史室,位于C座1楼礼堂对面。

Remove ads

钱公柳与凤凰木

该校诚明花圃中的杨柳,又名“钱公柳”,是由该校的创校人钱穆于1965年向香港中文大学请辞后在该花圃作最后演讲后亲自栽种[92],以作纪念。及后杨柳的树干蛀满白蚁和虫,只剩下树根和树皮。几经多番除虫工作,杨柳曾回复原貌。[93]及至2024年,第一代钱公柳不敌虫害和台风吹袭[92],校方决定把它移除。同年7月,在钱穆之长孙女、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钱婉莅临校园见证下[92],校方重新种植第二代钱公柳[92],又将第一代钱公柳切割打磨砌成为一块纪念牌匾[92]

此外,学校的羽毛球场上有数棵凤凰木,每逢春天便会开花。惟羽毛球埸上近圆亭的一棵凤凰木因为树干蛀蚀严重,并且有倒塌危险,所以该校已于2017年4月18日跟从验树报告的建议展开移除程序。凤凰木原先位置现为国旗旗杆基座伫立点。

校舍设施

校舍内的设施如下:

  • 33个课室
  • 2个多用途教室
  • 2个圆亭教室
  • 陶艺
  • 语言室
  • 木工室
  • 音乐室
  • 视艺室
  • 学生会室
  • 文化教室
  • 红十字会室
  • 设计与科技室
  • 四社用品贮存室
  • 3个电脑室
  • 4个实验室
    • 1个生物实验室
    • 1个物理实验室
    • 1个化学实验室
    • 1个综合科学实验室
  • 1个多媒体学习中心
  • 校务处
  • 校长室
  • 2个副校长室
  • 会议室
  • 1个教员室
    • 接待室(教员室内)
    • 训导主任室(教员室内)
    • 教务主任室(教员室内)
    • 教员休息室(教员室内)
    • 教员电脑室(教员室内)
  • 1个地库
  • 2个更衣室
  • 1个资源室
  • 1个校史室
  • 家长教师会资源室
  • 2个社工室
  • 2个体育室
  • 2个校工休息室
  • 16个杂物贮存房
  • 新亚研究所教室、办公室
  • 圆亭
  • 温室
  • 技工房
  • Band 房
  • 小食部
  • 饭堂
  • 中药园
  • 诚明艺廊
  • 诚明花圃
  • 英语[注 12]
  • English Cafe
  • 学生活动中心[95]
  • 礼堂(双层)
  • 图书馆
    • 自修室
    • 通识教育角
    • 升学就业辅导角
  • 1个雨天操场
    • 1个小舞台(雨天操场内)
  • 1个篮球场[注 13]
  • 1个羽毛球场
  • 1个剧社房
  • iStudio[12]

图书馆

Thumb
图书馆自修室内貌

该校除一般中学应有的基本设施外,尚有可容纳200余学生的图书馆。该校的图书馆、圆亭与A座大楼为1956年新亚书院农圃道校舍的一部分,是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未搬迁的新亚书院在农圃道兴建新校舍时的建设[96]。馆内分为藏书室及自修室。校方于2005年7月16日在自修室部分为钱穆像进行了揭幕典礼[97]。而铜像的题款人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孙国栋,即是创校时的其中一名校董。还有,每一届的领袖生总队长、学生会会长以及四社社长都会各自有一个名牌。名牌会被贴在位于图书馆的领袖生总队长、学生会会长及四社社长名录板上。

图书馆每年都会挑选六个中三年级的学生担任图书馆小队长,领导一班来自中二年级的图书管理员/领袖生。而该班图书管理员会被分为A队、B队及C队。通常接任上一班图书馆小队长的人选来自现在受训练的图书管理员。此前,图书馆是由中三年级的三位总队长各自管理一队管理员。现时已改由10个小队长领导一众图书馆领袖生。一般校内图书馆管理员的徽章是红色的,并不如领袖生的徽章针分为三种颜色:黄色、绿色与橙色:一般领袖生用黄色徽章;队长会用绿色徽章,而总队长则用橙色徽章。至于管理高层方面,有训导老师及一位负责馆内事务的老师管理该校图书馆。训导老师之所以参与其中是因为图书馆为校内训导组的负责范围。而学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本为SLS,现改用Library Master。另外,又在2013年设有一个相关的图书馆专页。

整个图书馆是该校的学习设施,与校内的新亚研究所相通。学生一般只要得到研究所图书馆的管理员批准都容许进入研究所范围参观(唯研究所生员及外间受保荐读者,只可于星期六上午9时至下午5时进入)。研究所分为两层,第一层为主要收藏文史书籍及旧文献(部分为一式两份,复本为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书,已于1973年后迁出)的图书室[98],而第二层是研究室。该校的图书馆实际上是与研究所的第二层相通。新亚研究所的阁楼部分除了有藏书室之余,亦都有一间房间收藏了唐君毅先生的藏书以及其生前所用的书桌。该房间又有一对门可以通往该校的温室。

Remove ads

学校资料

新亚人素质[99]

明辨是非、勤奋向上
热爱生命、自律自强
勇于承担、乐于助人

校董会成员[100][101]

办学团体校董
范少伟先生(主席)
梁子威先生、庞忆华先生
庄冬华先生、林玫玫女士
黄爱仪女士[注 14]
替代办学团体校董:-
当然校董:梁淑贞女士
独立校董:郭应威先生
教员校董:卓桂瑛女士
替代教员校董:樊静仪女士
家长校董:廖瑞萍女士
替代家长团体校董
吕秋吟女士
校友校董:黄锐敏先生


办学宗旨及校名

新亚中学继承新亚书院办学精神,恪守该院创办人钱穆发扬中国文化,复兴中国伦理道德的理想,确认中文教育应该负起培养学生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责任。又强调“新亚人素质”。自创校开始,就依照这一原则,致力推行合理的德育:从个人品德陶冶逐渐增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的了解,藉以提高公民意识,培养国家民族观念,履行做人应尽的义务,希望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高瞻远瞩、关怀群体的真正人才。校名“新亚”包含新的亚洲之意。

校徽与校训

新亚书院自1955年起征求新校徽[104],其时后为石硖尾徙置区22座天台小学信义学校校长、新亚书院旧生黄祖植负责设计构思[104]。他原模仿古镜背面的图案[104],以汉墓出土石像人物两相对立作为基本式样[104],两个人物中间附上“人文”二字[104],整个校徽形状呈圆形[104]。当新亚书院校董会初审后[104],校董沈燕谋提议根据南宋赵明诚著作《金石录》中的汉墓出土画像石上第2层的孔子见老子图刻像[104],代替黄祖植设计的人物图案[104]。孔子见老子图所指的就是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情况[104]。最后新亚书院接纳了沈氏建议的校徽设计,校徽中间改为镶上校训“诚明”二字。而后钱穆跟一众创校校董敲定成立新亚中学细节时,以新亚书院校徽作基础,依照该式样去微调,变成了现时新亚中学的校徽。

“诚明”二字见于《中庸》。

《中庸》:

“诚”是德性行为方面的;“明”是知识暸解方面的。“诚”是一项实事,一项真理;“明”是一番知识,一番暸解。以此两字作为校训,是训勉学生要把为学做人视为同等重要的事业。

校歌

该校校歌的作曲者为已故台湾音乐家黄友棣,而作词人则为现代新儒家哲学家兼新亚书院创办人唐君毅[105]。部分歌词主要参照中国文学作品《礼记》和《论语》。

  • 日日新 又日新:引用《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指不断革新向前,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 勤于学 敏于事:引用自《论语》学而第一(十四)“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意指勤奋向上。
  • 慎于言 谨于行:引用《礼记・缁衣》“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诗》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指引学生说话要谨慎,行为要检点。
  • 少年的光阴如流水之悠悠易逝、少年的心情如佳木之欣欣向荣:寄语要珍惜少年光阴,怀着欣喜的心情去学习知识。
  • 敬我师长 乐我群 爱我家庭 仁我民:意思与《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一致,即抱持仁爱之心,对人对物皆亲善。
  • 天光不息 农圃长春、这儿是绿野神州 南海之滨、我们是中华民族 神明子孙、我们的学业 德业和事业 日新又日新、中华的文明 在新的亚洲 新的世界 万古常新:寄语该校学生要培养良好品德,既孝顺父母,又尊敬师长。不论学业、德业还是事业都应要自强不息地发展。[106]

班级结构

在刚创校的时代,中一至中三分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合共8班[107],中四中五各有5班(忠、孝、仁、爱、信)分别为文科3班、理科2班。1977年增办中五级分文、理2组[5],该校当时共有34班[5],到了1982年中一年级由8班减至7班[12]。1989年9月年因中三评核试成绩优良,校方获教育署准许转为中一至中五各有6班的平衡班级结构[51],当中中一7班减至6班[108],中四5班增至6班[108],同时中六至中七级各设3班(忠、孝、仁(2文1理))[109],1993年才增设中七年级[51]。随学位减少,初中至中五每级只剩余最多五班(忠、孝、仁、爱、信)加预科年级四班。中一年级自1990年代初减至6班[12],中四年级则由5班增至6班[12]。后因应自愿优化班级结构计划的推行,中一级自2011-2012年度起减去信班,各级只余下四班(忠、孝、仁、爱)[71]。自2013至2014年度开始,该校将中四年级的班别名字都更名为信、义、和、平。

现在的中一至中六各有四班。中一至中三级的班别为:忠、孝、仁、爱(A、B、C、D),中四至中六级的班别为:信、义、和、平(E、F、G、H),例如1A为“一忠”、4H为“四平”等。

校园活动

校方推行多项措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课程裁剪,可因才施教[110][111];推行和发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协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挑战自己的“农圃奖励计划”[68]。为使中一学生解决家课上的疑难,该校每年都会举办“中一轻松问功课”计划。为让被记缺点的学生改过自新,又自2001年起推行“销过计划”[112]

该校的陆运会惯常在每个学年的上学期的10月或11月举行。[注 15]每年除夕为该校“文化日”,全校师生均进行课室大扫除,及有写挥春大赛。此外,该校每年都会有杰出学生选举。文教活动亦涵盖历史科,每年举办“成功人物扮演比赛”。[注 16]该校曾在校外连续获7届校际独木舟比赛冠军。

另外,基于历史因素,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亦会不定期与此校合作,在该校礼堂合办新亚文化讲座(一般为每学期一至两次,并在大学期末考试或期中考前后某星期六下午开讲;而新亚中学则会选出若干学生,代表中学出席);曾举办过的演讲例子包括由时任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教授、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总监何培斌于2016年10月22日主讲的“观析敦煌─六世纪的美学之旅”[115]、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香港新亚研究所教授邝健行于2017年1月14日主讲的“香港的新派武侠小说”等等[116]。每年8月尾新亚书院迎新营第二天下午的“城市定向”活动,部分组别新生及学长会以新亚中学为城市定向起点,完成各地点指定任务,并在指定时间内返回沙田新亚书院饭堂。

奖学金

该校的奖学金多以纪念参与创校之人士来命名。由1973年至今,绝大部分提供的奖学金项目如下[117][118]

更多信息 诚明奖学金, 学艺优异奖学金 ...

校呔

新亚中学的校呔底色为深红色并在呔结下方配上由一个校章,除了在穿着冬季校服时为强制打上校呔外,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中穿着夏季校服时亦须在短袖裇衫上打上校呔[127],但没有在日常上课日要求的。

而在部分校内外比赛、表演活动及颁奖典礼,学生亦会被要求在穿着夏季校服时必须在短袖裇衫上打上校呔。[128]

团体组织

四社

社制始于1973年[12],校内设有4个社:

颜色
紫色(Purple)
黄色(Yellow)
红色(Red)
蓝色(Blue)
校友代表 绿色(Green)

活动组织

该校除了一般学会外,创校初期至2000年代期间只有一个制服团队─九龙第63旅男童军团队(1975年12月成立[90][12]。现时还设有一个制服团队─红十字青年团 YU 312,于2010年成立。[注 26]

更多信息 兴趣组, 兴趣组(2) ...

学生会

自2000年开始,该校建立第1个学生会。学生会在校内受到评议会的监察,评议会由四名评议会干事、校内各班班会主席、各社社长、各学术学会代表、体育学会代表、评议会顾问老师等成员组成。评议会负责监察学生会的任何活动及财政预算。学生会选举于每年10月举行,并采用多数制的方式进行。若只有一个候选内阁同额竞选参与,则必须进行信任投票,信任票要过半数方能当选。候选内阁会透过派发政纲、袖珍时间表及纪念品如襟章和书签。临近选举前会在学校多人流的地点如合一道校门亲身派发政纲以争取学生支持及在Facebook设立群组宣传。每年学生会选举前夕,学生会都会在礼堂举行会员答辩大会,候选内阁需要接受师生及对手的质询。历届学生会如Galaxy、Real、Circle、尽善阁、Change 等均致力实践所订下的政纲,然而有部分则在同学的评价下毁誉参半。学生会举办过不同活动让学生参加,曾举办的活动例子包括:班际排球比赛、班际篮球比赛、社际篮球比赛、师生足球比赛、射篮比赛、九宫格足球比赛、便服日、班主任肖像绘画比赛、漫画绘画比赛、联校英文口语练习、校内歌唱比赛、年宵摊位活动、“最受欢迎校工”选举等等。

以下列表记录了该校自2000至2001学年起成立过的学生会。

更多信息 年份, 2000年 ...
更多信息 年份, 2009年 ...
更多信息 年份, 2018年 ...

意外事件

中七男生轻生

2003年2月23日,该校一名二十岁中七商科班男生洪可斌疑因考试压力大于秀茂坪宝达邨达欣楼住所内吊颈身亡。他被送院抢救后证实不治[132]。校方之后作出善后辅导师生情绪[133][134][135][136]

中一男生遇交通意外

2008年4月3日4时半,天光道马头围道方向的交通灯位正值红灯,该校两名分别十三岁姓陈及十四岁姓吴的中一男生不依交通规则穿越车罅横过马路。两人其后遭一辆沿天光道亚皆老街行驶的空载的士撞倒,陈姓男生头部受伤,胸骨碎裂;而吴姓学生则右脚骨折断[137]。事后时任校长屈启秋在周会上以此意外告诫学生小心过马路。

中四女生堕楼

2011年9月27日,该校一名16岁以兼职赚取生活费及品学兼优的中四孝班女生洪恺蔚于凌晨下班回家后,疑欲再外出会友庆祝生辰被家人阻止、沟通出现问题。至清晨就以纤幼尼龙绳绑手,在所住唐楼4楼寓所越窗沿外墙游绳地面,但中途尼龙绳不胜负荷折断,她凌空堕楼,头部重创身亡。于事件发生当日,校方接受传媒采访,并启动危机小组安排心理学家辅导同学。[138][139]翌日,该校一连数天在校内设立大壁报板让同学凭吊悼念。而其朋友在社交网站Facebook成立“为洪同学报上深切的哀悼及祝福”群组,勉励同学不要再为事件伤心,且将一切伤痛转化为学习的推动力。网上亦有创作人凭诗吊唁。

中四女生感染肺炎

2013年11月,该校一名就读中四年级的女生林纯净证实感染严重肺炎,肺功能只余下三成且呼吸衰竭,情况危殆。由于正值肺炎链球菌传播期,事后该校即时通知卫生署及教育局,并在学校课室消毒。[141]但姓林女学生于2014年4月22日因右边心脏衰竭不治。[142]学校随后安排追思会以作悼念。[143]此前于2013年12月2日,HERO艺人篮球队球员,包括队长艺人许家杰、领队阿感(黎国辉)、周志康周志文陈安立罗天宇陈伟洪、香港甲一队篮球员司徒伟杰等曾探访该校,并与学校的篮球队进行友谊赛。此举目的在于切磋球技以及为林纯净拍摄短片打气以表关心[144]

校友

新亚中学校友会于2002年成立,以下为部分校友资料。[75]

演艺界
商界
公共事业、政治及宗教界
教育、学术及文化界
社会福利、资讯科技界
其他界别

其他资料

  • 乐善堂梁𨱇琚书院前任副校长刘添球曾在1982年至1986年间于新亚中学任教中文科[注 33]
  • 已故汉城1986年亚运会香港保龄球代表队领队堵绥丰先生,曾带领队员车菊红于该届亚运取得香港第一面的亚运金牌。他生前在该校任教英文科、任职训导主任,2012年因病去世。[注 34]
  • 香港作家、《博益月刊》前主编、《星岛日报》前文化版及专栏版策划及顾问、香港理工大学前中文及双语学系助理教授黄子程曾在该校当教师。[20]
  • 脑基础学习培训师、脑基础教育学会主席、教育局小班教学学习圈导师及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研究所兼职讲师陈惠良曾在该校任教[144]
  • 香港版画协会主席、艺术家吕慧珠曾为该校的视觉艺术科老师[214]
  • 深水埗桂林街曾有一所同名中学“新亚中学”[215],下设附属小学及幼稚园部[215],由新亚书院毕业生列航飞担任校监。但该校并非隶属现时新亚中学的办学团体 ─ 新亚教育文化基金会,只属列氏在新亚书院迁址农圃道之后,购入桂林街校舍来营办的学校[216]
  • 新亚中学聘用之首位外籍老师为 Mrs. Mary Vanessa Roberts[217][注 35]。第二任外籍老师为 Ms Gae Richards Butler[注 36],第三位为 Ms. Hollie Krysten Ivany[注 37]。现时的外籍老师为 Mr. Dignadice Christian James De Cruzman[注 38]
  • 2013年,该校借出场地予无线电视拍摄电视剧《女人俱乐部》,学校在该剧中命名为“圣罗兰女子中学”[注 39]。2014年,该校再次借出B座校舍予香港电台拍摄节目《我的家庭医生》第七集“飙机”。

参见条目

注解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