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景美区

于1950至1990年存在之行政区划,今隶属于台北市文山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景美区
Remove ads

景美区,原名“枧尾”、“景尾”,位于台湾台北市南端、文山区的西半部。东以景美山木栅为界,北以蟾蜍山古亭区为界,西以新店溪新北市双和相望,南以景美溪分隔新北市新店,山地面积约占三分之一[1],有景美盆地一称[5]

事实速览 景美区 (成立时为景美镇), 国家 ...
事实速览 汉字, 白话字 ...

1950年自台北县深坑乡分出成立景美镇,1968年并入台北市改称景美区,1990年再与木栅区合并为文山区。今属台北市文山区景美次分区兴隆次分区两地。

Remove ads

由来

据《台湾岛之历史与地志》[6],景美源自枧尾,指瑠公圳大木枧之尾,其址约在今日旧景美桥附近,后取台语同音,改称“景尾”。1895年〈台北附近地形图〉曾将景尾街误植为景美街,1898年〈台湾堡图〉又改回景尾街,是最早出现景美的正式纪录[7]。1950年台湾推行地方自治,景尾自台北县深坑乡(现新北市深坑区)划出独立设镇,地方士绅林佛国建议,改用较文雅的景美,成为景美镇。“景美”名称沿用至今,但台湾话仍读作“景尾”(白话字:Kéng-bé),如台北捷运景美站之到站广播。

历史

Thumb
景尾街开道碑(明治42年9月立)

本区昔为平埔族群雾里薛社及秀朗社散居之地[1]汉人垦拓可溯自1729年的客家移民,虽曾因越界与秀朗社发生造成数百人伤亡的纠纷[8],不过仍因雾里薜圳瑠公圳等水利建设而持续开发,为台北盆地汉人较早发展的区域之一。

清治时代台北府淡水县拳山堡万盛庄兴福庄日治时期台北州文山郡深坑庄万盛兴福二个大字战后划归台北县深坑乡。1950年3月1日,景尾自深坑乡独立为景美镇。1968年7月1日,景美镇并入前一年刚升格为直辖市的台北市,改称景美区[1]。1990年3月12日,台北市行政区重划,景美与木栅合并为文山区。不过许多街道、机关名称仍多沿用景美,本地人亦习惯以此称呼本地。

地理

景美位台北市的南方,新店溪以东,蟾蜍山以南,与木栅新店两地成三角形。是台北市通往新北市新店乌来等地的交通要道。若以1990年以前的台北市行政区划来看,景美区北以蟾蜍山与古亭区为邻,东则以景美山木栅区为界,兴隆路一至三段属景美区,四段为木栅区,分界点在再兴中学马明潭附近。南与西则分别以景美溪和新北市新店区永和区中和区相望。景美区包含今文山区除万芳、万美、万兴以外万字头6里、景字头6个里、兴字头11个里,共23个里[9]。面积为6平方公里左右,约为旧木栅区的五分之一,文山区的六分之一。

著名庙宇

交通

学校

行政区划

1990年景美区行政区划图
更多信息 深坑庄, 深坑乡 ...
Remove ads

注释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