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朝鲜日治时期

1910年至1945年間日本統治朝鮮半島的時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朝鮮日治時期
Remove ads

朝鲜日治时期朝鲜语:조선 일치기朝鮮日治期),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日帝强占期朝鲜语:일제강점기日帝強占期 iljegangjeomgi),是指1910年8月29日至1945年9月2日由大日本帝国统治朝鲜地区的时期。1910年8月22日,大韩帝国内阁总理大臣李完用大日本帝国代表寺内正毅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同月29日大韩帝国正式灭亡,成为日本殖民地,由朝鲜总督府管治。朝鲜总督府所在地为京城府,即今首尔特别市

事实速览 朝鲜[1]朝鮮조선, 地位 ...

日本统治朝鲜共35年。初期采用强硬手段统治,后因民族主义运动不断,在三一运动发生后,日本开设学校,开办报章,加强皇民化运动促进内鲜一体。1940年代起,由于中日战争旷日持久以及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开始在朝鲜征召士兵并投入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并撤出朝鲜。战后,朝鲜被美国苏联分为南北两块分别占领,并分别建政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日本殖民者将朝鲜纳入其经济计划体系,在学校、铁路以及基础设施上大量投资,使朝鲜实现高速工业化[2]。然而由于工业化目的为服务日本本土,因此日本殖民者在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剥削朝鲜人民[3]

Remove ads

称谓

本时期在韩国的称谓有日本统治时代的朝鲜일본통치시대의 조선日本統治時代의 朝鮮)、日帝强占期일제강점기日帝強占期)、日帝时代일제시대日帝時代)、日帝殖民统治时代일제식민통치시대日帝植民統治時代)、倭政时代왜정시대倭政時代)、日帝暗黑期일제암흑기日帝暗黑期)、对日本战争期대일본전쟁기對日本戰爭期)、对日抗争期대일항쟁기對日抗爭期)、国权被夺期국권피탈기國權被奪期)等。其中,“日帝强占期”一词收录于韩国《标准国语大辞典朝鲜语표준국어대사전[4]。至于现今日本则多用“日本统治时代”(日本統治時代)称呼之。

在中国大陆学界,对本时期的称谓有“殖民地时代[5]:229[6]、“日据时期[7][8]

历史

日韩并合

Thumb
日韩合邦条约

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将原本朝鲜王国宗主国满清逼退,不过在俄罗斯帝国干涉下朝鲜王国由亲日转为亲俄,朝鲜王国也改为大韩帝国,日本在日俄战争击败俄罗斯后俄国势力退出朝鲜半岛,与日本签订《乙巳条约》,成为日本的保护国;日本亦在朝鲜建立了统监府。日政治界对韩国问题颇多关注,认为应该要立即性的合并,唯有首任内阁总理大臣、韩国统监、时任贵族院议长的元老伊藤博文因为国际观感因素,强力反对立刻并吞韩国,认为应该保留大韩帝国的国号、部分行政权与立法权,成为日本的保护国缓冲国,并且在顾及被统治者意愿的情况下,渐进完成并合的目标。1909年7月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并吞韩国的方针,伊藤坚持并提议暂缓施行,希望未来内阁能改变主意。[9]。重视国际协调的伊藤博文,与山县有朋桂太郎寺内正毅等意图向大陆扩张的陆军军阀经常冲突。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中国东北的哈尔滨站遭到朝鲜民族主义安重根暗杀身亡。伊藤死后,日本随即并吞韩国。

1910年5月,陆军大臣寺内正毅被任命为大韩帝国统监,负责完成合并朝鲜的任务。1910年8月22日,大韩帝国总理李完用与寺内正毅签订具有法理争议[10][11]的《日韩并合条约》,寺内正毅成为事实上的第一任朝鲜总督。大韩帝国皇帝陛下之一切统治权永久让予大日本帝国天皇陛下(并合条约第一条)、大韩帝国正式灭亡,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半岛,改统监府为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从此时至1945年,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12]。日本在朝鲜建立宪兵警察制度(1910年宪兵警察7,712名,其中朝鲜人4,440名[13]:122)用以镇压朝鲜人反抗,并对言论结社自由进行限制。

史称“武断统治”时期或“宪兵警察统治期”(헌병경찰통치기)。在武断统治时期,朝鲜总督府掌握朝鲜半岛的立法、行政和军队调动权,不受日本内阁控制,直接对日本天皇负责。自大韩帝国沦为日本保护国后,朝鲜民族主义运动兴起,义兵运动、国权恢复运动等民族运动持续不断,因此日本殖民者在并吞朝鲜之后,以镇压朝鲜民族主义运动为由,剥夺朝鲜人的权利,实行暴力的宪警统治。[5]:231-232

Thumb
李垠与方子女王

朝鲜纯宗退位后被封为李王,有介于日本皇族华族之间的“准皇族”待遇。李王李垠与方子女王(后改名李方子)结婚,在东京府赤坂设邸宅。二战后丧失爵位。

三一运动

1919年高宗去世。3月1日在为高宗举行国葬时,朝鲜民众借机在各地游行,韩国独立运动者在京城塔洞公园发表了独立宣言,要求韩国独立,是为三一运动。估计约有200万人参与了游行。游行被日本政府暴力镇压,被逮捕的人数超过了全朝鲜监狱所能容纳的最大人数:根据韩国方面的报告,46,948人被逮捕,7,509人被杀,15,961人受伤;而日本方面的报告则显示有8437人被捕,553人死亡,1409人受伤[14]

1919年朝鲜半岛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挑战日本殖民统治的起义,随之而来的是民族主义风潮的空前高涨以及大规模的血腥镇压。三一运动的爆发也迫使日本改变了殖民政策。1920年代,日本实行“文化统治”(朝鲜语:문화통치文化統治),按照阶层对朝鲜人进行差别对待,培养亲日知识分子,煽动阶级矛盾,动摇民族主义的根基,因此此时期也被称为“民族分裂统治期”(朝鲜语:민족분열통치기民族分裂統治期)。《东亚日报》《朝鲜日报》亦在此时期创办。[5]:233-235

Remove ads

临时政府

韩国独立运动者1919年3月21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4月11日在上海、4月21日在京城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后来三个组织合而为一,11月4日召开第一次会议,象征一个有功能的临时政府的开始。

殖民政策的改变

在独立运动以镇压收场后,日本政府改变了统治策略。受到三一运动大正民主的影响,军事政府被文人政府替代,容许有限出版自由东亚日报朝鲜日报在1920年创立。为了培养殖民地的人才,总督府在1924年成立了京城帝国大学

1930年代起主要实行“同化政治”,韩国称为“民族抹杀统治期”(朝鲜语:민족말살통치기民族抹殺統治期)。作为皇民化运动的一部分,日本宣称“内鲜一体”“日鲜同祖”,向朝鲜人灌输日本精神,实行思想控制。1939年日本曾颁布“创氏改名”令,允许朝鲜人更改日式姓名中国抗日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精神总动员也适用于朝鲜,日本军征召朝鲜籍日本兵。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号召朝鲜人全身心投入“大东亚圣战”,加强对朝鲜的同化宣传。[5]:235-238

第二次世界大战

由于朝鲜2000多万的人口确实是一大人力资源,1943年起,日本开始向朝鲜征兵。另一方面,许多朝鲜劳工被派到日本桦太东南亚从事劳力工作,许多人至今仍然留在日本和桦太。日本还在朝鲜征调大量慰安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朝鲜志愿兵加入了中国、美国及苏联的军队,参与了在中国及太平洋的对日战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则在1945年2月正式向日本和德国宣战。

日本投降

Thumb
1945年9月9日美军接管汉城,降日本国旗,升美国国旗

1945年美军轰炸机在广岛市长崎市投下原子弹大日本帝国在8月15日无条件投降,结束了日本对朝鲜半岛35年的统治。

随后,根据当时美国苏联两国秘密达成的雅尔塔协议,1945年8月21日,当时的苏联军队占领了平壤,并占领三八线以北地区。1945年8月25日美军登陆仁川,并占领三八线以南地区。1945年9月8日,美国远东军司令部在半岛南部成立驻朝鲜美军政厅(USAMGIK),北部由苏联军事政府托管,盟军托管朝鲜时期开始。但当时流亡在中国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未能回国组建过渡政府。最终在美国和苏联的分别支持下,朝鲜半岛在1948年被新成立的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八线为界分割统治。但随后因美苏冷战,1950年爆发了朝鲜战争。最终,朝鲜战争交战各方于1953年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正式分裂成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持续至今。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朝鲜日治时期行政区划为十三道制又分为、岛[15],下一级为,再下一级为[16]朝鲜总督府在朝鲜实行了一系列改造,大规模府郡面统废合朝鲜语부군면 통폐합,并引入了有限的地方自治[17]

经济

Thumb
京城南大门路,摄于1937年
Thumb
水丰水库
Thumb
京城帝国大学

1912到1937年期间,朝鲜的GDP年增长为4.2%,超过西欧和日本本土[18]。从1910年到1945年,朝鲜的农业、渔业、林业、工业产值增长了十倍[19]。日本人在朝鲜建立的经济模式对于朝鲜半岛影响深远,为其二战战后的经济体系打下基础[20][21]

朝鲜在19世纪晚期曾有过一些近代化措施。京城是东亚首座同时拥有电力、电车、供水、电话和电报系统的城市[22],不过到20世纪初,朝鲜仍然是后进的农业国[23]。朝鲜在传统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亦有布匹、厨具、餐具、家具、珠宝和纸张等传统手工业,分布在各个城市[23]。其对外贸易在1911年以自英国进口最多,占39.46%,其次依次为大清美国德国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俄罗斯帝国,以向大清出口最多,占54.79%[24]:227。日本吞并朝鲜初期,朝鲜经济凋敝。为刺激经济,日本政府免除10年个人所得税。由于日本国内大米供不应求,因此日本政府最初以发展农业为重点。日本政府意图令朝鲜完全融入日本市场,引入学校、铁路和公用事业,以及近代化的经济和社会机构,实物大都留存,是朝鲜近代化的基础。比起日本国内,日本政府在朝鲜的近代化进程中更为重要,影响更加积极,其在20世纪20至30年代推出多项工程,其中不少都参照了明治时期的政策。特别是在宇垣一成总督任期内,工业为当局建设的核心,着重投建化工厂、钢铁厂和军工厂,以支持在中国方向的扩张行动[25]。日本政府统制各处资源,同时帮助为新生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日本当局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投资教育和医疗以提高生产率,成为朝鲜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23][26][27]。小学从合并前的100所上升到1943年的4,271所。人口从1910年的1,313万人发展到1942年的2,553万人。朝鲜人识字率1910年为10%,1936年上升到65%。白丁贱民身份被取消。日本自20世纪20年代起逐步取消朝鲜的贸易壁垒,对马海峡两岸的人口迎来快速增长,尤其是日本一侧以纺织业为主的地区。纺织品是日本向朝鲜出口的主要商品[28]

日本占有朝鲜的资源,优先供给本土[3]。日本的工业体系并未自出口获利,即使是最重要的棉纺织业也是如此[29],朝鲜经济亦未能惠及日本投资者,影响微薄[30]。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用以运输木材、粮食、矿产,供给日本本土加工。铁路的干线连通釜山、京城和中国边境。除了运输原材料之外,朝鲜的铁路也能支持日本在中国的战事。经济学者徐相喆指,日治时期的工业实际上是日本“强划的飞地”,参与日本本土的工业链条,对朝鲜本土影响微小。外来经济冲击朝鲜本土产业,随着朝鲜人口快速增长,平民的生活越发困难[31]。日本人限制教育,大多数朝鲜人只能接受小学教育,本土企业家阶层难以形成。1939年的统计显示,朝鲜约94%的工厂为日资所有。在5至49名员工小型企业中,61%的企业是朝鲜人所有,而92%的200名以上员工的大型企业为日本人所有[32][33][34]。日本人垄断了朝鲜的大工业,1942年的朝鲜工业投资额中,仅有1.5%来自朝鲜人。朝鲜企业需要比日本企业多缴25%的税金,难以扩张。日本人亦不断将朝鲜的土地收入囊中,致使农民出走,成为佃农,或是到日本、满洲做劳工。一部分朝鲜大米运往日本,朝鲜人均大米消费量随之减少,1932年至1936年间,朝鲜人均大米消费量下降到1912年至1916年间的一半。日本政府自满洲进口粗粮供给朝鲜,但1944年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仍比1912年至1916年低35%[26]。此外,朝鲜70%的农业人口沦为日本和朝鲜地主的佃户。地主以低价购买土地,而佃农须支付50%至70%的高额租金。许多朝鲜人遂移居满洲,成为今日多数中国朝鲜族的祖先[35]

有说法称日本当局强征朝鲜大米,对此,韩国经济学者李荣薰指,日本当局实际控制的耕地低于10%,政府的大米通常是收购而来,而非强征而来。他认为当代韩国人对日治时期的了解大多是由后来的教育工作者编造的[36][37][38][39]。不过,李荣薰的许多论点都遭到质疑[40]

日本当局还在朝鲜支持鸦片业和麻醉药业,供给日本国内医药事业,及参与出口贸易。与日本相比,朝鲜的气候和土壤更加适合种植罂粟,同时劳力成本亦较日本本土为低。20世纪30年代,朝鲜是主要的鸦片和麻醉药出口地,为满洲的日资鸦片企业供给原料。此外,朝鲜亦建有生产吗啡和海洛因的设施。许多朝鲜人在满洲从事毒品生意,组成东北亚贩毒系统的底层。日本药商向朝鲜市场提供非法毒品,令鸦片和吗啡泛滥,许多人吸食成瘾[41][42]

货币为朝鲜银行券,汇率与日圆等值。

Remove ads

交通

Thumb
京城站
Thumb
仁川港

铁路

朝鲜半岛最早的铁路是日本与李朝签订《日韩暂定合同条款》取得铁道铺设权,并于1894年8月20日开始铺设由首尔汉江西岸的鹭梁津站济物浦站仁川)的铁路。该铁路于1899年完工后成为京仁线

1905年连接首尔釜山京釜线全线完工通车,1906年为日俄战争运送军事物资及士兵所铺设的京义线首尔新义州)全线完工通车。

京釜线京义线是为了连接日俄战争后日本获得的南满铁路,担任踏足大陆的帮手的角色。1910年通过合并韩国,日本获得朝鲜统治权,并开始铺设京元线中央线湖南线等。

在线路尚不完善的1925年(大正14年)时,为了使得朝鲜的铁路经济规范化,当时由南满洲铁道管辖、之后由朝鲜总督府所直辖的朝鲜总督府铁道来管辖、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满足居民的出行需要而修筑了多条线路。

朝鲜半岛的铁路亦吸引了前往朝鲜的观光客、促成许多西式旅馆朝鲜酒店的新建。此外,日本在大韩帝国末期未铺设轨道的京城进行了行政区划,并且铺设了路面电车

汽车

巴士和出租车均有行驶。日治时期的朝鲜半岛如日本内地一样规定靠左行驶,从日本战败到现在的朝鲜韩国,规定靠右行驶(参见道路通行方向)。

日本内地和朝鲜半岛间,有关釜联络船釜山下关间)的多条航线在运航。

航空

日本国籍航空日本航空输送大日本航空前身)开辟日本内地与釜山、蔚山、京城等地间的航线,也有满洲国的满洲航空。不存在朝鲜本土的航空公司

宗教

Thumb
朝鲜神宫

朝鲜日治时期,日本人在朝鲜半岛兴建了数百个日本神社,[43]并强迫朝鲜人到神社参拜,这一政策使朝鲜人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大幅增加,这些基督教会支持朝鲜独立。[44] 日本投降后,神道教的宗教设施被朝鲜人拆除。

文化

Thumb
朝鲜博览会
博览会

1915年总督府举办了始政五年记念朝鲜物产共进会,1929年又举行朝鲜博览会

名产

朝鲜的白菜、山七面鸟()、金刚山的石耳、光州的苹果、大邱的水梨在当时被评为嘉物。[45]

此外、白头山特产的笃斯越橘饮用水也获得高评价。

文学
电影
演剧 舞蹈 音乐

受日本影响,新派剧新剧兴起。舞蹈家崔承喜活跃于世界各地。音乐则流行酷似日本演歌的韩国演歌[46][47]

美术

高羲东고희동朝鲜语고희동)和金观镐김관호朝鲜语김관호)前往日本留学学习洋画、使朝鲜接受洋画。朝鲜总督府也有举办朝鲜美术展覧会(鲜展)。

体育

孙基祯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日本参赛,并获得金牌。

广播

朝鲜放送协会以日语和朝鲜语播放节目。

流行

姓名

原有的命名习惯废除后、京城开始跟日本内地一样将女性名字取作“某某子”。[48](如史美子朝鲜语사미자金明子朝鲜语김명자李敬子朝鲜语이경자 (1939년)李光子朝鲜语이광자李美子李民子朝鲜语이민자 (배우)等)。

饮料

大日本啤酒与当地资本共同出资的韩国啤酒 (现海特啤酒)成立。此外、麒麟啤酒子公司昭和啤酒 (现OB啤酒英语Oriental Brewery)也成立。上述两家公司使韩国的啤酒普及。

间谍

朝鲜北部国界地带,与苏联隔着图们江,日苏间的间谍战时常上演[49]

旅游

Thumb
日本本土的赴朝、赴满洲旅游广告

朝鲜交通便捷,其旅游资源得到广泛关注[50]

赏花名所
  • 东荚温泉
  • 大邱 达城公园
  • 水原 西湖付近 华虹门
  • 京城 昌庆苑 奖忠坛
  • 素砂 其付近
  • 仁川 月尾岛
  • 开城 铁道公园 彩霞洞
  • 桂东 成佛寺
  • 平壌 牡丹台
  • 义州 统军亭
  • 镇南浦 三和花园
  • 扶余 其付近
  • 群山 公园
  • 长城 公园
  • 木浦 儒达山
  • 场山 市街一带
  • 镇海 市街一带
  • 全州 吉野山
  • 全南光州 公园
  • 东村 其付近
  • 蔚山 鹤城公园
  • 仓洞 牛耳洞
  • 元山 市街一带
  • 会文 驿付近
  • 松兴温泉
海水浴场
  • 釜山 松岛
  • 水营
  • 海云台
  • 仙川 月尾岛
  • 木浦 儒达ヶ浦 外达岛
  • 马山
  • 镇海 千代ヶ滨
  • 浦项
  • 松田
  • 元山 葛麻半岛 松涛园
  • 西湖津
  • 梦金浦
  • 九味浦
  • 大川 军入里
  • 熊川 武昌浦
水乡
  • 新滩津 锦江岸
  • 梅浦 锦江岸
  • 安养プール
  • 东林 瀑布 药水
  • 白马 三桥川
  • 东村 驿付近
  • 三防峡 瀑布 药水
  • 释王寺 药水
新绿与红叶名所
  • 霊惊山
  • 金井山
  • 伽倻山
  • 俗离山
  • 鶏龙山
  • 冠岳山
  • 天魔山
  • 牡丹台
  • 白马山
  • 妙香山
  • 内蔵山
  • 白羊寺
  • 边山
  • 智异山
  • 金刚山
  • 道峯山望月寺
  • 逍遥山
  • 三防峡
  • 释王寺
  • 七宝山
  • 长寿山
温泉
  • 海云台温泉
  • 平山温泉
  • 龙冈温泉
  • 阳徳温泉
  • 马金山温泉
  • 金刚山温井里温泉
  • 业亿温泉
  • 松兴温泉
  • 朱乙温泉
  • 汤阳温泉
  • 白川温泉
  • 延安温泉
  • 信川温泉
  • 三泉温泉
  • 松禾温泉
  • 安岳温泉
  • 达泉温泉
登山
滑雪场
  • 三防滑雪场
  • 外金刚滑雪场
  • 元山新丰里滑雪场
  • 川内里滑雪场
  • 旺场滑雪场
  • 城津滑雪场
露营场
  • 海云台
  • 智异山
  • 天魔山麓
  • 长寿山
  • 逍遥山
  • 三防
  • 元山
  • 松田
  • 金刚山

主要建筑

更多信息 图片, 建造时间 ...

统计

更多信息 朝鲜半岛历史系列条目 ...
更多信息 道, 面积 (km²) ...
更多信息 道, 人口 (人) ...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