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朱童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朱童蒙(1572年—1637年),求我五吉,又号独葵轩主人。山东莱芜县(今山东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反对东林

隆庆六年壬申(1572年)三月二十四日生,弱冠入长垣李化龙之门,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举癸卯科山东乡试,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韩敬榜进士,授中书舍人。历任兵科给事中,任兵科都给事中。泰昌元年十月,辽东经略熊廷弼被罢,曾经上疏极力自辩。朝廷派兵科给事中朱童蒙到辽东进行调查。天启元年闰二月二十六日,朱童蒙奏报熊廷弼守辽有功,且深得辽民拥护。[1]朱童蒙、郭允厚等上疏弹劾邹元标冯从吾等以讲学为名,自立门户,缔结私党。最后冯、邹二人被迫辞职离京。

天启三年二月,朱童蒙转任湖广参政,不久后又调为苏松兵粮道右参政,期间曾经棰死告灾的百姓,吴民大哄[2]。天启四年,应天巡抚右佥都御史周起元上《去蠹七事疏》,弹劾贪横税监,并且要求治罪朱童蒙,上疏批评他“但见其官以兵粮道名,而受事一年,吴淞、青村、南汇等营有五月无粮,有六月无粮者,甚至有十月无粮者,几至脱巾。该道逐月报臣,循环粮册,秪属虚文相蒙...各兵扣工食作行粮,合营称苦者。兵粮道如此,何以整饬营伍,约束诸弁”[3],朱童蒙后来引疾辞官。东林党事败后,魏忠贤提拔朱童蒙为太仆寺少卿

Remove ads

延绥巡抚

天启六年八月,任右佥都御史、延绥巡抚。河套地区的蒙古人多次进犯延绥,皆被童蒙率军击退,他上书称颂是魏忠贤的功劳,“皆赖厂臣魏忠贤筹划严明,转输接济”。

在他任内,由于魏忠贤大肆拖欠军饷[4],朱童蒙曾上书请求解决延绥“京运欠三十余万,军士缺饷,嗷嗷告饥”的恶劣问题[5],但最终只力争到十万两补饷。为此,天启七年五月,他歌颂魏忠贤的“功劳”,并在榆林建厂臣“祝恩”生祠[6][7],其中又僭制使用琉璃瓦[8]。同时,由于朱童蒙和阉党的陕西巡抚皆乔应甲消极剿匪,乔应甲甚至向请求捉贼的人索取千金,导致陕西盗匪肆行无忌。[9]

在他离任后,三边总督史永安、新任延绥巡抚岳和声、巡按李应公合疏奏报,指延绥当地“千里荒沙,数万饥兵,食不果腹,衣不覆体,盈庭腾诉,麾之不去。间有脱衣鞋而易一饱者,有持器具贸半菽者,有马无刍牧而闭户自经者,有饿难忍耐而剪发鬻市者,枵腹之怨久酿,脱巾之変立...”[10]

阉党罪人

天启七年八月,天启帝逝世,右副都御史署南京通政司使杨所修弹劾兵部尚书崔呈秀、工部尚书李养德、太仆寺少卿陈殷、抚延绥右都御史朱童蒙等皆夺情留任,有违准则。朱童蒙遂回籍守制。十一月六日,魏忠贤于流放凤阳途中自杀。明思宗除魏忠贤后,继续清洗阉党,朱童蒙被列入逆案。[11]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十五日,朱童蒙等129人,以“交结近侍又次等”定罪,俱坐徙三年,赎为民。崇祯十年(1637年),卒。

著作

著有《独葵轩文集》、《勘辽录》、《宦游诗稿》等。

家族

曾祖朱强;祖父朱世禄,寿官;父朱绅,知县。前母田氏,母张氏,继母孟氏。慈侍下。兄正蒙、启蒙;弟包蒙、育蒙、亨蒙。娶李氏。[12]子廷倬、廷佺、廷僎、廷伯、廷侍、廷俸、廷倚、廷份、廷儒(九岁殇)。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