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杨鹤(1575年—1635年),修龄弱水[1]湖广常德卫(今湖南常德)人,军籍,祖籍直隶建平(今安徽郎溪[2]。明末政治、军事人物。官至兵部侍郎陕西总督

事实速览 杨鹤, 籍贯 ...

生平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湖广乡试第三十九名举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三甲四十五名进士[3]。授雒南县知县,三十三年调长安县。三十八年考选,万历四十年(1612年),擢授浙江道御史,上疏请东宫讲学,又言时事忧危者七,多切时弊[4]。不久,出督两淮盐法,四十四年巡按贵州,当其时贵州土司相乱,土地、户口、贡赋杂乱,朝廷难以节制管理,杨鹤上任后,传檄让当时势力最大的贵州土官水西安氏尽数清查户籍税赋,查明贵州土官姓名和承袭的原由曲衷,把资料全部上交有关部门,于是自此簿牒始明,奸弊易核[5]。数年后还朝。

杨镐在辽东四路兵败,杨鹤推荐熊廷弼张鹤鸣李长庚薛国用袁应泰,使辽东军备大振,边患稍息[6],但杨鹤为官直言不讳,结果被高官所忌,引疾去职,又逢丁外艰守制。天启初,起复四川道御史,二年巡视京营,三年升大理寺左寺丞,本年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四年(1624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尚未上任,又丁内艰去职。熊廷弼在广宁兵败,魏忠贤以此为借口,将杨鹤除名。

崇祯元年(1627年),召拜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二年出任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右副都御史,加兵部右侍郎衔。

Remove ads

兵事

杨鹤素有清望,萨尔浒大败后,杨鹤曾说:“辽事之失,不料彼己,丧师辱国,误在经略;不谙机宜,马上催战,误在辅臣;调度不闻,束手无策,误在枢部。至尊优柔不断,又至尊自误”,崇祯元年又上言:“图治之要,在培元气。自大兵大役,加派频仍,公私交罄,小民之元气伤;自辽左、黔、蜀丧师失律,暴骨成丘,封疆之元气伤;自搢绅构党,彼此相倾,逆奄乘之,诛锄善类,士大夫之元气伤。譬如重病初起,百脉未调,风邪易入,道在培养。”时皆以为名言。杨鹤为官清正,但不知兵,一意主抚。

崇祯初年,山西“流寇”首领名单为:“紫金梁(王自用)其首也,余八大王(张献忠)、扫地王、邢红狼、黑煞神、曹操(罗汝才)、乱世王、闯将(李自成)、撞塌天(刘国能)、满天星、老回回(马守应)、李晋王、党家、破甲锥、八金刚、混天王、蝎子块、闯王(高迎祥)、点灯子(赵四儿赵胜)、不沾泥(张存孟)、张妙手、白九儿、一阵风、七郎、大夭王,九条龙、四天王、上天猴(刘九思)、丫头子、齐夭王、映山红、催山虎、冲天柱、油里滑、屹烈眼。”

杨鹤曾上疏指出“盗贼”之起,“总因饥荒之极,民不聊生”。杨鹤提出了“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绥靖主义战略。在杨鹤的努力下,招安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陕西的各部起义军几乎都接受过招安[7]但由于十万帑金和藩王捐助的五万白银和粮食二万石仅是杯水车薪,“所救不够及十一”。流贼神一魁投降后,杨鹤下令神一魁于耀州诱杀茹成名,最后引起神一魁的猜疑。崇祯三年(1630年),王左挂苗美率部攻打韩城,杨鹤无兵可调,只得命洪承畴部上阵,勉强解围。神一魁等贼兵既降复叛,陕西巡按御史李应期称陕西“旋抚旋叛”,归咎于杨鹤的主抚。朝廷主剿派吴甡与御史谢三宾等势力抬头,极力攻击杨鹤的绥靖主义战略,指责杨鹤“苟图结局,徇抚讳剿”。后杨鹤被朝廷拿办[8],时任山海关内道参政的杨鹤之子杨嗣昌代父求情,谪戍袁州[9],由洪承畴接任。崇祯八年(1635年)十月,杨鹤死于袁州戍所。[10]

Remove ads

家族

曾祖杨镗。祖父杨兆瑞。父杨时芳,冠带贡生。母张氏,继母张氏。具庆下。[11]

杨嗣昌,官至阁部督师。 夫人朱氏,张献忠破武陵,骂贼而死[12]

注释

延伸阅读

参考书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