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柔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柔然
Remove ads

柔然中古汉语拟音:ɲuw ɲian),中国史书中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檀檀皇芮[3],公元5世纪由原始蒙古英语Proto-Mongols游牧民族在北建立的汗国,使用属蒙古语系柔然语

事实速览 柔然, 国君姓氏 ...

柔然先祖为东胡,中世纪原是附属于鲜卑拓跋部的一个民族。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主要是蒙古系的柔然和突厥系敕勒活动于蒙古高原和中国西北广大地区,与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南北朝对峙时期相始终。柔然脱离代国后北上征服敕勒诸部,建立游牧帝国,与汉化的鲜卑诸王朝对峙。

柔然曾在致南齐的国书中,称南齐为“吴”,自称为“漠”,以求和南齐结盟对抗北魏[a]。公元555年柔然因旧属突厥汗国兴起而灭国,余部分裂为许多分支,其中一支融入室韦,因此柔然也是蒙古人祖先之一,一些史学家认为有可能在最后民族相杀中,柔然的一支部落在公元568年进入了东欧建立了阿瓦尔汗国,成为欧洲人所说的阿瓦尔人,并多次侵扰东罗马帝国。七、八世纪先后被东罗马帝国卡洛林帝国打败而逐渐衰亡,其地被波希米亚人与保加尔人继承。

阿瓦尔人在西方出现一直被解读为一个为躲避突厥西征而形成的游牧民族,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资料和年代顺序,其具体意义仍有争议。中亚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认为阿瓦尔人与嚈哒帝国的灭亡有关,而非柔然汗国的灭亡[5];而丹尼斯·塞诺则认为,柔然-阿瓦尔人之分“在各篇文章、各本书中反复出现,却毫无证据支持”。[6]

Remove ads

名称

柔然,《魏书》作蠕蠕;《宋书》、《南齐书》、《梁书》作芮芮;《北齐书》、《周书》、《隋书》作茹茹;《晋书》作蝚蠕;《宋书》又称其为大檀,檀檀(大檀可汗之名)。钱大昕认为这些不同称呼是因为音译用字不同[7]

柔然始祖木骨闾之子车鹿会会有部众,自号“柔然”,成为其部族名称。对于柔然之名的来历,有不同争议。有学者认为“柔然”近于蒙古语中的“сэцэн”(TsetsenSsetsen,有聪明、贤明之意)[8],也有人认为是蒙古语“цааз”(ju'sun的对音,意思是礼义、法则)[9]。还有人认为是来自阿尔泰语,为“异国人”或“艾草”的意思[10]

中国学者冯家升则认为大檀和檀檀是人名,他根据云冈石窟《茹茹造像题记》中的“大茹茹国”字样,认为茹茹才是国名,而且《北齐书》之后的史书都作“茹茹”,也说明茹茹是北魏之后茹茹人自己选择的名称[11]。而周伟洲则认为是北魏后期柔然为了避免使用具有侮辱性的蠕蠕称号,而改用同音的“茹茹”作为自己的称呼[12]

周建奇则认为“柔然”可能与燕然山(今蒙古的杭爱山)有关。他认为杭爱山在蒙古语中作Хангай Нуруу(Н),其中的Нуруу(Н)(山脉之意)其对音就是“柔然”。在中古蒙古语中Нуруу(Н)作niri'un~niru'un,发音都与“柔然”、“蠕蠕”或“蝚蠕”相近。燕然是匈奴人起的名字,而柔然则是柔然人自己取的名字,而用山名作为族名,也有“取义嘉好”之意[13]

Remove ads

历史

Thumb
蒙古历史
蒙古高原历史系列条目
匈奴 东胡
南匈奴 北匈奴 鲜卑
鲜卑 丁零
柔然 高车
突厥汗国 铁勒
东突厥
薛延陀
唐朝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
后突厥汗国
回鹘汗国
契丹 阻卜 黠戛斯
辽朝 克烈 乃蛮
蒙兀
蒙古帝国(诸汗国
元朝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北元后蒙古帝国时期
鞑靼(东蒙古) 瓦剌(西蒙古)
喀尔喀 四卫拉特
清朝清代蒙古)·准噶尔汗国
内属蒙古·外藩蒙古内札萨克·外札萨克
中华民国境内盟旗
塞北四省
博克多蒙古国
外蒙古地方
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国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国
民族 · 文化 · 地理 · 漠南 · 漠北
泛蒙古主义

源流

柔然源于东胡,4世纪中叶附属于拓跋部。根据对欧洲阿瓦尔贵族墓地的考古发掘和对遗骸的基因检测,[14]学界认为柔然与欧洲历史文献中所说的阿瓦尔人(Avares)有关,把柔然称作真阿瓦尔人,而把高加索地区的阿瓦尔人称作假阿瓦尔人(由突厥语系悦般、蒙古语系乌罗浑组成)。[15]突厥灭柔然之后,突厥使者曾向东罗马帝国索要逃居其地的阿瓦尔人也能佐证两者之间的关联。[16]台湾学者潘国键认为柔然乃东胡裔鲜卑杂胡,也混有突厥语部落。[17]

鲜卑拓跋部的主体南迁中原后,留下的鲜卑杂部进居阴山一带。其中包括柔然的始祖木骨闾,他最初是拓跋部奴隶。402年,首领社崘自号“丘豆伐可汗”,建庭于鹿浑(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合并附近的部落组成联盟。开始建立军法,以千人为军,置将一人;以百人为幢,置帅一人。作战先登有赏,懦弱退却者以石击首杀之。柔然汗国建立后,击溃主要游牧在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的高车,占据其地。[18]

强盛

柔然最盛时,在土拉河一带打败铁勒。其势遍及戈壁沙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与色楞格河,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通辽市一带)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库莫奚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伊犁河流域,巴尔喀什湖,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路诸国如乌孙服属。

柔然原信萨满教,以后传入佛教,北魏的陇西僧人法爱作过柔然的国师[19]。柔然汗国曾经与东方的北燕和西方的后秦和亲,赠送马匹,还经过吐谷浑和益州,与南朝的宋、齐、梁通好。其目的都是为了牵制北魏,以便向南进攻。柔然夏季分散部众畜牧,秋季马畜肥壮,就背寒向暖,进入北魏境内,夺取所需粮食和物资。

鲜卑人拓跋部创立的北魏政权曾多次与柔然互相征伐,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焘、献文帝拓跋弘都曾御驾亲征柔然,北魏在击败柔然牟汗纥升盖可汗,肃清其在戈壁以南的势力后,拓跋焘认为柔然人智力低下有如蠕虫,下令改称柔然为蠕蠕(其族名abarga本来就有蛇的意思)[18]

Remove ads

衰亡

552年,柔然人在蒙古高原突厥汗国土门可汗击败,汗国崩溃。柔然王室由邓叔子率领,西支柔然南逃至西魏,西魏太师宇文泰不敢收留,将此部三千余人收捕,交突厥使者全数斩杀于长安青门外,未成年男丁发配与王公贵族[20]。东支逃入北齐

还有一些柔然人逃至外兴安岭阿穆尔河附近的靺鞨(mukri)部落之中,当时聚居区在今俄国布里亚特外贝加尔一带,混入当地大室韦民族。大室韦(也就是以尼伦迭列斤两大部族组成的蒙兀国—黄金家族)是蒙古黄金家族的祖先。据一些历史学家考证,中国东北地区的契丹民族也有柔然族源。

君主列表

更多信息 尊号 (魏书音写), 名讳 ...


Remove ads

分子人类学研究

现代分子人类学学者通过研究古代样本得出柔然人群的父系基因主要传承自东胡-鲜卑一脉的单倍群C-M217>L1373>F3830,该部分基因随着时间流逝进一步传播至现代蒙古语族群通古斯民族人群[23]

注释

参考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