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胺
化學分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09年8月14日) |

地区词
在中国大陆(即便繁体),“胺”(读作:àn/ㄢˋ)字仅用作化学名后缀,即当氨基(-NR2)是化合物“主要官能团”时,称为某某胺,如:亚硝胺等;当氨基(-NR2)作为“次要官能团”时,则此官能团名称改用“氨”(读作:ān/ㄢ)字,如:氨基酸、苯丙氨酸(其主要官能团为羧基)等。“铵(根)”、“(亚)氨(基)”与“胺”类似“氢氧(根)”、“水/羟(基)”与“醇/酚”的对立[需要解释]。
在港澳台,“胺”(胺与氨均读作:ㄢ/ān)字更为广义地用在任何氨基官能团(如:胺基酸、苯丙胺酸),而“氨”字则仅用于氨气和氨水。“铵(根)”、“氨”与“(亚)胺(基)”类似“氢氧(根)”、“水”与“羟(基)/醇/酚”的对立[需要解释]。
注意:不应将“胺”(-amine/-imine)写成“氨”(ammonia),两者意义与英文名称皆不相同;-imin(o)- 与 -amin(o)-基,则分地区自由选择。
Remove ads
胺的分类
此外,胺还可根据氨分子上被取代的氢原子数量,顺次分为伯胺(一级胺)、仲胺(二级胺)、叔胺(三级胺)。此外,还有季铵盐(四级铵盐),可以看成是铵根离子(NH4+)的四个氢都被取代的产物。
命名法
胺有几个命名法。一般地,胺类化合物有“氨基”前缀或“胺”后缀。前缀“N-”表示氮原子被取代。有多个氨基的有机化合物称为二胺、三胺、四胺等。
一些常见胺类的系统名称:
低级胺类有“胺”后缀。 |
高级胺类的胺是官能团,使用“氨基”。IUPAC不建议采用这个惯例,[来源请求]反而建议使用如戊-2-胺的格式。 |
物理性质
一级胺及二级胺的物理性质主要受氢键影响,然而因为氮与氢阴电性的差别(3.0 − 2.1 = 0.9)并无氢和氧间(3.5 − 2.1 = 1.4)那么大,所以一般N-H...H氢键较不像O-H...H键那么强,故胺的沸点一般较相对的磷烃为高,却低于相对应的醇。 例如,
甲胺和乙胺在室温之下为气体,但甲醇和乙醇在室温之下为液体。甲醇与甲胺分子量相近,其沸点差异却甚大。 几乎所有胺类皆与水形成氢键,所以比同分子量的烃易溶于水,低分子量的胺类与水完全互溶,高分子胺类只适量溶于水。 气体胺带有一种类似氨的气味,液体胺则带有一种容易辨出的鱼腥味。
![]() |
⇌ | ![]() |
胺的手性翻转 |
氮原子连有三个不同基团形如NHRR′与NRR′R″的胺是有手性的,因氮有一对孤对电子,分子呈三角锥形,氮是手性中心。唯其手性翻转能垒相对很低,对于三烷基胺通常只需激活能25-37.6 kJ/mol,两个对映体在室温下就能迅速转化故对映体不能分离。[4]若季铵盐氮所连四个基团不同,则能拆分出旋光异构体。有些环状的胺因位阻不能翻转成对映体也能拆分。
合成
氨或胺氮上有孤对电子,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按SN2机理进行。许多有机卤化物以氨水溶液或氨溶液处理则变成胺类:
- RX + NH3 → RNH3 + X-
- RNH3+X- + NH3 → RNH2 + NH4+ + X-
- (X为卤素)
胺的主要合成方法是氨的烷基化。工业上使用醇与氨合成有机胺:
- ROH + NH3 → RNH2 + H2O
这些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特制仪器及额外纯化,因为得到的是一、二、三级胺的混合物,需要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其它胺合成方法见下表:
注释
参考资料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