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汕尾市

中国广东省的地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汕尾市map
Remove ads

汕尾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通称海陆丰,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濒南海。市境东邻揭阳市,北临梅州市河源市,西界惠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与粤东沿海丘陵区的结合部,东距汕头市160公里,西距深圳市120公里,距香港特别行政区140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有莲花山脉,东南为低山丘陵和滨海平原。螺河黄江等从北向南流入南海,海岸线约455公里,拥有沿海大小岛屿881个。市人民政府驻城区汕尾大道429号。

事实速览 汕尾市, 国家 ...
事实速览 繁体字, 简化字 ...
Remove ads

名称

汕尾设市之前原为隶属海丰县的汕尾镇。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海丰县汕尾镇,设立地级汕尾市,管辖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

汕尾之得名,源于海沙滩的沙垅线,而港口墟集处于沙垅线尾部,当地人称之为“线尾”[2]。因海丰话谐音“线”为“汕”,故称汕尾。其名称来源与得名于“沙汕头炮台”的汕头无关。

历史沿革

史前及先秦时期

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春秋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至汉初,今汕尾市全境均属南海郡博罗县地域。汉前时期,汕尾大地散居古越民生息繁衍。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凿通闽粤险道海丰羊蹄岭,开辟了一条中原移民从东而南的广东通道,越民为避开战祸而“上山为,落(下)海为”。东晋咸和 六年(331年),置东官郡海丰县属东官郡。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东官郡与梁化郡等并置为循州,海丰县改属循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海丰县东部置安陆县,安陆县治设在大安屯(今陆丰大安镇辖地),辖今之陆丰市、陆河县及惠来、普宁、揭西之一部,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又废安陆县,并复海丰县,仍隶属循州,唐末,战火遍及长江南北,大批中原人民被迫举家南下,进入惠州(海陆丰)境内。五代南汉乾亨元(917年),循州改为祯州,海丰随属祯州。宋天禧四年(1020年),因避太子赵祯(后即仁宗)名讳,改祯州为惠州,时海丰属广南东路惠州。南宋时期,有20多万人定居海陆丰境内,形成了海陆丰客家先民居住格局。公平镇先来岭吴姓移民(客家人),定居时间是唐代僖宗年间(874—888年)。从宋代开始,福佬先民陆续进入海陆丰地区生息繁衍,慢慢发展成为海陆丰地区主体民系。海陆丰福佬先民主要从陕西、甘肃、河南先人苏皖,过长江,再沿着章、贡二水至福建沉淀了一段时间,最后经过潮汕到达海陆丰。元朝,海丰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

Remove ads

明清时期

嘉靖三年(1524年)析东部龙溪都归置惠来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石帆、吉康、坊廓三都分置陆丰县。至此,海陆丰辖境基本趋定,领兴贤、石塘、金锡、杨安、石帆、吉康、坊廓七都,逐渐演化成今之汕尾市境。清末,广东总兵俞大猷率军民抗击匪寇,石镇军民痛击英国贩运鸦片商船,由郑亚长、徐凯、郭达允等率领的较大规模反对封建压迫的农民起义,苏成、苏利为首的反对清初迁界令的渔民农民起义,甲子洪门会首领发动的“闽粤无籍穷民”起义,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的海丰黄履恭、黄殿元领导的“三点会”农民起义等。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汕尾市辖地(原海丰、陆丰)隶属广东潮循道。早期,以粤君军阀陈炯明为代表的中华民国官员管理汕尾地区。并在今汕尾地区建设了多项工程,包括今日的市区二三马路骑楼街等。“五四”以后,彭湃等发动海陆丰农民革命运动。民国十一年(1922年7月),成立全国第一个农会组织海丰赤山约农会。民国十六年(1927年),海陆丰地区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创建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民国十九年(1930年),隶属广东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海陆丰人民投身抗日救亡,组织革命武装,参加东江纵队,抗击日军,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日本投降后,又开展反内战反压迫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丰、陆丰属广东省人民政府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管辖。1952年3月改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1月,隶属惠阳专区;1959年3月22日,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6次会议通过,撤销惠阳专区,海丰、陆丰划归汕头专区;1983年12月22日,国务院以(83)国函字269号文批准,撤销汕头地区,海丰、陆丰划归惠阳地区管辖。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关于广东省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设立汕尾市(地级)。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关于广东省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设立陆河县,县城设河田镇,以陆丰县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护、南万、东坑8个乡镇及吉康林场的行政区域为陆河县行政区域;设立汕尾市(地级)和汕尾市城区,以海丰县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汕尾市城区行政区域。汕尾市政府驻汕尾市城区(原汕尾镇),辖市城区和海丰、陆丰、陆河三县。 1992年11月,划出城区田墘、遮浪2个镇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2],并析遮浪,田墘两镇新设东洲街道,原两镇改设街道办;1995年4月,撤销广东省陆丰华侨农场,设汕尾华侨管理区。199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陆丰撤县建市(县级市)由省政府直辖,委托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2011年2月,划出海丰县的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委托深圳、汕尾共同管理。2017年9月后,深汕特别合作区由深圳市主导管理。

Remove ads

地理

Thumb
汕尾沿海地区海岸景色一瞥

概况

汕尾市地处粤东沿海,位于东经114度54分至116度13分24",北纬22度37分40"至23度38分35"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南濒南海的红海湾碣石湾;北分别与河源市紫金县梅州市五华县相连;东邻揭阳市,同惠来县交界;西靠惠州市,跟惠东县接壤。全境陆地界线东西相距132公里,南北相距90公里,境内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交错,地势北高南低[3]

境内主要河流有螺河、黄江、乌坎河、赤石河四大水系,总长253公里,流域面积3613.7平方公里。汕尾海域广阔,海岸线蜿蜒曲折,港湾众多,主要有红海湾和碣石湾,海岸线长达302公里,有岛屿91个,并有大量浅海滩涂。

地质

汕尾市主要深、大断裂有:莲花山深断裂带和潮安普宁断裂带。莲花山深断裂带:沿莲花山山脉向东经梅县进入福建,向西至惠东,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南海,呈北东向延伸,省内长约500km,是广东主要断裂带之一,具有多旋回活动特征,第四纪以来有活动表现。潮安—普宁深断裂带:见于饶平、潮安、普宁、陆丰一带,呈北东向延伸,省内长达210km。该断裂形成于侏罗纪晚期,近期仍有活动。地层相对较简单,主要发育于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包括侏罗系(J)和三叠系(T)。侏罗系(J)的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上亚群(J3b)主要见于深汕合作区、海丰赤石—内碗窑—黄山洞水库一带,海丰鲘门、观妈山、麒麟尾及陆丰县尖峰峒一带,其他地方有小片出露。岩性为流纹质岩类、英安岩火山碎屑岩砂页岩,厚约1.28~8.46km。三叠系(T)的三叠系上统—侏罗系(T3-J)主要见于海丰、陆丰局部及陆河北部小片出露。岩性砾岩沙砾岩粉砂岩[4]

Remove ads

地形地貌

汕尾市处于潮汕平原东侧、莲花山脉腹地,山地较多。[5]由于历次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和火山岩隆起的影响,汕尾市形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兼有的复杂地形地貌。汕尾市位于莲花山南麓,其山脉走势为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莲花山脉由闽粤边界的铜鼓岭向东南经汕尾跨惠阳到香港附近入海。地形为北部高丘山地,山峦重叠,千米以上高山有23座,最高峰为莲花山,海拔1337.3米,位于海丰县西北境内;中部多丘陵、台地;南部沿海多为台地、平原。全市境内山地、丘陵面积比例约占总面积的43.7%。

气候

汕尾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平均气温22.1℃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毫米。

更多信息 1981−2010年间汕尾市的平均气象数据, 月份 ...


水文

概况

汕尾市境内主要河流有螺河黄江乌坎河赤石河4大水系,总长252千米,流域面积3613.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9.2%。汕尾境内河水流量大,汛期长,平均径流深1495毫米左右,全市年均产水量达78亿立方米。

河流

汕尾市境内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13条,其中直流入海的有4条。主要有螺河、螺溪、南北溪、新田水、龙津河、乌坎河、长山河、水东河、龙潭河、鳌江、黄江河、西坑水、吊贡水和大液河。这些河流中,有4条直流入海,分别是螺河、乌坎河、鳌江、黄江河。螺河和黄江是区域内集雨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两大河流。

湖泊

汕尾市主要的湖泊为品清湖,位于广东省汕尾市中心城区,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潟湖,也是亚洲第二大潟湖,潟湖是一种与外海相连的半封闭湖泊。品清湖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渔业增养殖区和盐业生产区,对汕尾市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此外,品清湖还是汕尾市的“母亲湖”,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有公平水库等较大水域。

土壤

汕尾市境内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砂页岗石英岗变质板岩海相沉积河流沉积的细砂黏土等。土壤类别有10个土类、15个亚类、45个土属、70个土种。10个土类包括赤红壤、红壤、黄壤水稻土、菜园土、南方山地草甸土、河流冲积土、滨海盐渍土、滨海砂土、石质土等。其中,赤红壤、红壤、滨海砂土类面积分布广,占汕尾市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是耕地、林地的主要土壤类型。因受地形、地貌影响,土壤垂直分布不明显,但有一定的规律性:山地为赤红,平原为河流冲积土,山谷为谷底冲积土,台岗阶地为坡积或洪积土,内海湾为滨海沉积盐渍土,海岸沿线为滨海砂土。土壤肥力中等,普遍缺磷、钾,通透性强,适种范围广,可种植粮食作物和各种经济作物,适宜种果栽桑、放牧。

自然灾害

汕尾地区是广东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也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较频繁的地区,热带气旋带来的狂风、暴雨和海潮,往往酿成风、涝、潮灾害。汕尾市秋冬春期间(10月~次年3月),平均降雨量只占全年降雨量的15%左右,秋冬春连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汕尾由于属于副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wa),且纬度较低,因此霜冻的现象罕见,低温霜冻发生的危害极少。

政治

现任领导

更多信息 机构, 中国共产党 汕尾市委员会 ...

历任领导

行政区划

汕尾市下辖1个市辖区、2个,代管1个县级市

此外,汕尾市设立以下经济管理区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汕尾市华侨管理区。2011年由海丰县析出鹅埠、小漠、鲘门、赤石4镇成立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委托深圳、汕尾两市管理,深圳市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汕尾市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2017年9月21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批复同意《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将合作区编制纳入深圳统一管理,区内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工作全面由深圳市负责。 [11]

更多信息 汕尾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12] ...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672,819人[15]。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69,877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197,058人,下降6.87%,年平均增长率为-0.71%。其中,男性人口为1,384,574人,占总人口的51.8%;女性人口为1,288,245人,占总人口的48.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48。0-14岁的人口为691,792人,占总人口的25.88%;15-59岁的人口为1,582,242人,占总人口的59.2%;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98,785人,占总人口的14.92%,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83,345人,占总人口的10.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526,714人,占总人口的57.1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46,105人,占总人口的42.88%。

2022年末,汕尾市常住人口268.2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5.2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86%,比上年末增加0.56万人。[16]

经济

农作物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大豆、芝麻、莲藕、茨菇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桔等29科42种。香炉桔是汕尾市特有的优良无病苗木材料。

水产

汕尾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是广东省著名的渔场之一。境内鱼、虾、蟹、贝、藻类齐全,渔业生产已有数百年历史。大量生产的有蓝园参(池鱼)、海鲶(赤鱼)、竹夹鱼、鲇鱼、大眼鲷(目鲢)、大甲参、石斑等。甲壳类有墨吉对虾、近缘新对虾等。贝壳有近江牡蛎(蚝)、翡翠贻贝、蓝蚣、鲍鱼等。藻类有广东紫菜、鹅掌茶等。

工业

传统以造船、海产加工、渔具制作和纺织制作为主。 近年来,引入珠三角地区的汽车、电子、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交通

交通以海上航运和公路为主。汕尾港为粤东南主要进出口港口之一,航线达香港澳门广州上海等地。G15 深汕高速公路 236国道广汕公路 324国道)横贯市境,市区距广州市316.5公里、汕头市207公里、深圳市224公里;海运四通八达,往返快捷,汕尾港距香港仅81海里,往广州汕头厦门港也十分方便,成为粤西粤东、香港与内地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素有“小香港”之称。中国高速铁路厦深铁路亦在汕尾设站。

公路客运

省内

  • 汕尾至深圳(东湖(罗湖口岸)、草埔)
  • 汕尾至广州(天河、广园)
  • 汕尾至惠州(市汽车站、黄埠)
  • 汕尾至汕头(市汽车站)
  • 汕尾至揭西(市汽车站)
  • 汕尾至香港(往香港可在粉岭、沙田及尖沙咀下车)

市内

  • 汕尾至海丰
  • 汕尾至陆丰
  • 汕尾至陆河
  • 汕尾至田墘(红海湾)
  • 汕尾至马宫
  • 汕尾至遮浪(红海湾)
  • 汕尾至可塘
  • 汕尾至沙港
  • 汕尾至捷胜
  • 汕尾至赤坑

市城区公共汽车

  • 1路:东涌镇霞洋客运站
  • 2路: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凤山妈祖
  • 3路:龙溪轮渡
  • 4路:埔上墩路口星河湾
  • 5路:祯祥村汕尾站
  • 6路:华南师大汕尾校区到汕尾站
  • 7路:星河湾市人民医院
  • 8路:汕尾碧桂园霞洋客运站
  • 9路:东涌镇霞洋客运站
  • 10路:红草镇(海梧围)海港大厦
  • 11路:汕尾站霞洋客运站
  • 12路:信利电子厂东门马宫客运站
  • 13路:海港大厦长沙村(马宫街道)
  • 102路:粤运汽车总站友谊路口
  • 103路:联检大楼品清壹号
  • 105路:轮渡比亚迪生活区
  • 106路:联检大楼崎坑乡(全福村)
  • 107路:盐仕村市人民医院
  • 108路:海港大厦汕尾站
  • 111路:联检大楼红草工业区
  • 112路:保利金町湾汕尾站
  • 114路:林伟华中学星河湾
  • 116路:汕尾站红海湾遮浪
  • 117路:粤运汽车总站市人民医院
  • 226路:海港大厦陶河路口

铁路

厦深铁路

Thumb
高速铁路汕尾站

中国高速铁路厦深铁路已于2013年12月落成通车,并在汕尾境内设有3个车站,分别是:

汕汕铁路

中国高速铁路汕汕铁路已于2023年9月落成通车,并将在汕尾境内新设两座车站,分别是:

广汕铁路

中国高速铁路广汕铁路已于2023年9月落成通车,并将在汕尾境内新设一座车站:

汕尾站通往市区公交线路︰

  • 1路:开往霞洋客运站
  • 6路:开往华南师大汕尾校区

出租车

汕尾市市区出租车起步价7元/2公里,之后每公里2.4元,每250米0.6元,单程行驶超过15公里,每公里运价加收30%;晚上11时至次日早上6时,每公里运价加收20%;等候费(包含堵塞)4分钟内不收费,4分钟后每分钟0.30元;行经收费桥梁:收费公路等费用由乘客支付。

教育

本科教育

大专教育

中学

Thumb
汕尾中学
  • 汕尾中学
  • 凤山中学
  • 白沙中学
  • 红城中学
  • 林伟华中学
  • 红草中学
  • 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
  • 城区:田家炳中学红草第一中学马宫中学东涌中学、香洲中学、逸夫中学、石洲中学、凤翔中学新城中学
  • 陆丰市:龙山中学碣石中学碣南中学、甲子中学、玉燕中学、甲秀中学、林启恩纪念中学汕尾市普宁华美实验学校
  • 海丰县:海丰中学海丰三中陆安中学、华大实验学校、沙港中学、赤坑中学、梅陇中学、可塘中学、南涂中学、彭湃纪念中学
  • 陆河县:河田中学陆河中学、水唇中学

小学

Thumb
红卫小学
  • 红卫小学
  • 渔村小学
  • 市实验小学
  • 奎山小学
  • 凤山中心小学
  • 新园小学
  • 盐町头小学
  • 凤山第四小学
  • 市第二小学
  • 香洲小学
  • 新光小学
  • 林伟华小学
  • 海丰县实验小学

名胜

Thumb
捷胜得道庵
Thumb
凤山祖庙石雕神像
Thumb
红海湾
  • 黎明洞
  • 得道庵
  • 龟龄岛
  • 玄武山
  • 清云山
  • 凤山妈祖
  • 铜鼎山
  • 雷公庙
  • 鸡鸣寺
  • 白石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

语言

汕尾市大部分地区通用闽南语中的海丰话,接近泉漳话,而非潮汕话

海丰县陆丰市的北部地区以及陆河县全境使用客家话,属客家语海陆片

此外,部分居民也使用粤语(白话)。境内少数乡镇、村落亦分布军话,为官话方言岛,是明代卫所”军制的直接产物。

海丰县鹅埠镇红罗畬族村的畬族居民使用畬语,属苗瑶语系苗语支

小吃

菜茶、菜粿,薯粉饺、咸茶、牛肉汤丸(饼)、咸甜薄饼、海鲜、层糕、猪肠、碗仔、牛腩、猪脚、菜头、鼎溜、升煽、鸭蓝、铜盘、发粄、菜包、还有各式各样的条汤粿,糯米丸、尖米丸之类。

事件

注释

  1. 汕尾市区为城区。
  2. 剔除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面积和人口后计算得出。
  3.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4. 常住人口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5. 不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常住的65,663人
  6. 包括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常住的56,366人
  7. 不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常住的65,663人
  8. 包括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常住的14,193人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