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竹之塚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竹之塚站
Remove ads

竹之塚站(日语:竹ノ塚駅たけのつかえき Takenotsuka eki */?)是日本东京都足立区竹之冢日语竹ノ塚六丁目境内的东武铁道伊势崎线铁路车站。位于“东武晴空塔线”的爱称路段。车站编号是TS 14

事实速览 竹之塚站, 日语名称 ...
Thumb
西口(2015年7月)
Remove ads

历史

本站是在伊势崎线开业约7个月后的1900年(明治33年)3月21日开业。开业当时属伊兴村,1932年并入东京市后成为东京市(之后的东京23区)最北的车站至2008年东京都交通局日暮里·舍人线见沼代亲水公园站开业为止。

由于邻村竹冢村在唤呼时的发音较好,因此成为本站站名[2]

交通立体化

过去本站前后有少数采用人为操作的手动式平交道。由于交通量大,是所谓的“打不开的平交道日语開かずの踏切”。其中南侧平交道(伊势崎线第37号踏切道[3])称作“大踏切”,北侧(同第38号踏切道[4])称作“小踏切”[5]

1974年(昭和49年),北千住站至本站进行复复线工程,在运行班次的增加之下,本站周边平交道的遮断时间也随之增加。1987年(昭和62年)起,足立区为了消除平交道开始研究铁路高架化。接着2001年(平成13年)成立“竹之塚站周边地域道路、铁道立体化检讨会”。虽然平交道都是位于足立区道上,但是当时特别区无法担任事业主体实施交通立体化工程。 2005年(平成17年)3月15日,大踏切因遮断机操作失误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同年4月6日起地方联合会发起铁道高架化连署运动,同年8月12日取得216,993人联署。事故半年后的同年9月,两平交道完成自动化。2005年度起,特别区可担任事业主体实施交通立体化工程[6]

2015年(平成27年)3月1日,同个平交道发生汽车闯入平交道遭列车追撞,造成汽车驾驶死亡。2016年(平成28年)5月29日,行人闯入平交道自杀。

2006年(平成18年)3月9日,大踏切侧设置跨线天桥。此时仍持续有人进行全天候监视。2006年(平成18年)至2008年(平成20年),本站进行无障碍工程。

足立区在2011年(平成23年)3月31日决定城市规划,同年12月20日取得事业认可,2012年(平成24年)3月30日与东武铁道缔结施工协定。之后,同年11月4日举行动工典礼[7]。本次是首次以区为主体的交通立体化事业。立体化工程原先预计在2021年3月完成[8],但因需移除草加侧建设高架桥时所使的钢板,因此将完工时间延后至2022年3月[9]

Remove ads

年表

  • 1900年(明治33年)3月21日:开业。
  • 1962年(昭和37年)5月31日:开始与营团地下铁日比谷线(现东京地下铁日比谷线)相互直通运转。
  • 1968年(昭和43年)11月3日:竹之塚站大楼开幕[10][11]
  • 1974年(昭和49年)7月2日:北千住站 - 本站间复复线化。
  • 1988年(昭和63年)8月9日:本站 - 草加间复复线化。
  • 2001年(平成13年)2月27日:西口设置一座电扶梯[10]
  • 2002年(平成14年)
    • 2月27日:付费区内设置电扶梯[10]
    • 12月: 车站大楼内设置电扶梯[10]
  • 2003年(平成15年)
    • 5月26日:东口设置电梯[10]
    • 5月29日:车站大楼以“竹之冢 T BOX”重新开幕[10]。车站大楼4楼 - 10楼的出租公寓拆除[10]
  • 2005年(平成17年)
    • 3月15日:16时50分左右,竹之塚站第37号平交道发生事故造成伤亡[12]
    • 6月:第37号平交道的步道拓宽约0.7米,第38号平交道拓宽约0.4米。
    • 9月24日:西口设置电梯。第38号平交道自动化。
    • 9月29日:第37号平交道自动化。
  • 2006年(平成18年)3月9日:第37号平交道附设电梯的跨线天桥启用。
  • 2008年(平成20年)12月27日:月台设置电梯。
  • 2011年(平成23年)3月31日:交通立体化城市规划通过[12]
  • 2012年(平成24年):配合交通立体化,“竹之冢 T BOX”全店铺结束营业。
  • 2013年(平成25年)3月16日:改点,此日白天区间准急降格为各站停车,改从本站起讫(行驶区间为浅草-竹之冢)。\
  • 2016年(平成28年)
    • 5月8日:下行急行线举行铁路步行活动[12][13]
    • 5月29日:下行急行线高架化[12][5]
    • 11月30日:临时地下通道启用[12][5]
    • 12月14日:第38号平交道往北移动约15米,成为行人、自行车专用平交道[5]
  • 2017年(平成29年)
    • 8月26日:跨站式站房停止使用。
    • 8月27日:临时地下剪票口与临时月台启用,下行缓行线切换至临时下行缓行线[12][14][15]
    • 10月:跨站式站房开始拆除[16]
  • 2018年(平成30年)
    • 9月22日:旧月台关闭。
    • 9月23日:上行缓行线切换至临时上行缓行线[17]
    • 10月:旧月台开始拆除[17]
  • 2019年(令和元年)6月29日:上行急行线将切换至临时上行急行线。
  • 2020年(令和2年)9月:预计上行急行线高架化[9]
  • 2022年(令和4年)
    • 3月20日:上下线转高架并开始新站楼运营[18][19]
    • 4月16日:正式启用高架车站后月台门[20]
  • 2024年(令和6年)3月:计划通过将上拉线转换为高架结构来完成该项目[12]

车站结构

本站是岛式月台1面2线架空车站,过去曾是地面车站[21][22]。原月台在现在的临时月台东侧。过去的跨站式站房也已在下行线原月台停止使用同日关闭。

西新井侧有东京地下铁日比谷线车辆基地千住检车区竹之冢分室日语千住検車区竹ノ塚分室(以下简称竹之冢分室)。本站的配线从东侧起为上行急行线、上行缓行线、车站月台下行缓行线、高架线上的下行急行线4线。以前下行缓行线与下行急行线之间有前往竹之冢分室的切换线,但现在因高架化工程进行已被拆除,改从上行缓行线进入竹之冢分室。现在列车要前往竹之冢分室,须先进入车站北侧的转向线转换方向进入上行缓行线,接着与下行缓行线平面交汇后前往竹之冢分室。另外,2016年5月28日以前的下行急行线一样位于地面,因此入库时也会与下行急行线平面交汇。

谷冢侧的转向线主要供本站折返的列车使用。该转向线原先可容纳四列车辆进入,但因高架化工程缩减至一列车辆。因此,东武在草加站北方增设了转向线,将部分本站折返的列车回送至草加站转向。由于本站是竹之冢分室最近车站,加上有转向线,因有许多往来日比谷线、浅草方向的区间电车以本站为起讫点。

东口站房原先设有高层住宅,但之后改建成三层商业设施。现在因高架化工程已结束营业。

厕所过去设于跨站式站房的付费区内,现在设于月台上。

2010年(平成22年)12月10日,起,本站导入发车音乐(与谷冢站、草加站同日导入)。

Remove ads

月台配置

更多信息 月台, 路线 ...

使用情况

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车人次为73,186人[23]。在伊势崎线车站中次于北千住站、新越谷站、东京晴空塔站(包括押上站)、草加站、春日部站排行第6位。也是东武铁道只停普通列车的车站当中最多人次上下车的一站。

近年1日平均上下、上车人次的推移如下表。

更多信息 年度, 1日平均 上下车人次[25] ...
Remove ads

车站周边

东口

东口站前圆环在东武线各站中颇具规模。

西口

巴士路线

东口与西口都有巴士总站,可搭乘东武巴士中央东京都交通局的路线巴士。

东口

竹之塚站东口(东武)、竹之塚站前(都营)

更多信息 乘车处, 系统 ...
Remove ads

西口

竹之塚站西口

因应竹之塚站高架化工程,2014年(平成26年)4月14日起巴士站移往赤山街道的平交道前(竹之冢保健综合中心、西友竹之冢店前)。

更多信息 乘车处, 系统 ...

站名写法

本站所在地写为“竹の冢”,不过实际上正确的站名为“竹冢”。念法也非“たけのか”(Takenozuka),而是“たけのか”(Takenotsuka)。

相邻车站

东武铁道
TS 东武晴空塔线
急行、区间急行、准急、区间准急
通过
普通
西新井(TS 13)-竹之冢(TS 14)谷冢(TS 15)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