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第七届立法会

2022-2025年香港立法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第七屆立法會
Remove ads

立法会香港立法机构,亦是香港的一院制议会第七届立法会(英语:Seventh Legislative Council)经2021年12月19日的选举产生,90名议员分别从地方选区普选20位、功能团体间选30位、选举委员会产生40名。任期原由2020年10月1日开始,但因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行职责的决定》,延长第六届立法会任期不少于一年。后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21年3月11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二关于立法会的议席产生办法和候选人参选资格,政府为配合先选出新的选举委员会而将本届立法会任期延至2022年1月1日才开始,并至2025年12月31日结束。

事实速览 第七届立法会, 概览 ...

由于泛民主派主要政党均杯葛本届立法会选举而拒绝派员参选,大多数泛民主派支持者亦参与杯葛拒绝投票,功能界/组别选举之投票率为32.22%,是自1985年香港立法局选举以来最低;地区直选投票率为30.2%,也是自1991年香港立法局选举以来最低[1][2]香港开埠以来,该届立法会首次由建制派及中间派全数包揽所有立法机关议席,亦是历届立法会派别席位比例最悬殊的一届,而民主派则在立法会绝迹。

Remove ads

选举制度改革

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决定审议《全国人大关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以改革香港选举模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21年3月11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并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及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3月30日通过新修订的《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就相应的本地立法工作,政府于2021年4月14日向立法会提交《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并于2021年5月27日获立法会三读通过。《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已于2021年5月31日刊宪生效[3]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选举委员会由1500名委员组成,委员必须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当中包括修改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和香港立法会议员候选人参选资格与议席产生办法,以配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的中共中央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落实“全面管治权”及“爱国者”管治模式[4][5]

Remove ads

年表

Remove ads

议员列表

根据《议事规则》及《内务守则》,连续担任立法会议员的时间较长者排名较前,而连续担任议员时间相同者则按宣誓的先后决定排名,即按中文姓名繁体字笔划较少者为先,下表乃根据立法会公布之排名次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页面存档备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而列出。议员的政治联系是根据议员向立法会申报的资料,双重党籍者则列出较主要者,或其载列于立法会网页的首项党籍计算,而于任期内有任何改动者,则按其任期结束前最后情况列出。政治派系仅为大概分类,并不代表同一派别议员只有单一取态;于重大事项中的投票取态可视为分类的依据[16][17]

更多信息 顺序, 选区/界别 ...
Remove ads

议席分布

更多信息 政党, 选后议席 ...

政党组成

Thumb
第七届立法会议席分布

第七届立法会以民建联为第一大党,其次为经民联。按议员或政团过往表决时的投票倾向、言论立场,大致可分类为建制派中间派

根据《基本法》附件二:“政府提出的法案,如获得出席会议的全体议员的过半数票,即为通过。”;另外,“立法会议员个人提出的议案、法案和对政府法案的修正案均须分别经功能团体选举产生的议员和分区直接选举、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议员两部分出席会议议员各过半数通过。”[18]

截至2022年12月27日的政党分布如下,下表以议员向立法会申报的政党为准:

更多信息 政党, 议员 ...
Remove ads

委员会

立法会内设有不同委员会,以履行研究法案、监管公共开支及监察政府施政等职能。以下列出第七届立法会各主要委员会于各年度的正、副主席[19]。蓝色及灰色分别表示建制派中间派[20]

更多信息 委员会, 年度主席 ...
Remove ads

委员会主席列表

更多信息 委员会, 届别任数 ...
Remove ads

持有外国居留权的议员

根据《立法会条例》第37条。只有12个指明功能界别的立法会议员可以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外的国家的居留权。[21]

更多信息 议员, 功能界别 ...

特别事件与争议事件

2022年1月,有20位亲中派立法会议员卷入洪为民生日派对事件

会议纪要的记录方式不再具名

2023年1月,《明报》发现由今届起,各委员会的会议纪要的记录方式不再具名,改为以“一名议员”代称。立法会秘书处指有关改动可方便公众、议员和官员掌握会议流程、讨论要点和回应,做到“精简归纳和整合与会者发言重点”。而公众可透过翻看个别议员或官员发言片段以知道身份。议员狄志远批评有关改动是倒退,并削弱立法会工作透明度。不过议员杨永杰认为有关的改动不影响立法会透明度,但同时承认具名发言记录方便市民查阅[22]

表决的比率低

2023年8月,《明报》发文指议员参与政府法案表决的比率低,点名指出江玉欢邓家彪何君尧林琳四名议员在23次法案三读表决中只出席了4次,出席比例仅为16.67%。报道刊出后,有被点名的何君尧在社交平台发文,指立法会选举制度完善后,议会运作良好,不存在议员缺席导致流会或法例不能通过的情况,批评有人作文章“明示或暗示议员不在席投票就等同吞噗或偷懒”,要求为他眼中的“无冕皇帝”传媒进行“立宪”[23]

举办活动煞停

2023年8月,13名立法会议员原定9月8日出席“立会好声音”演唱会,不过最后以“现时并不宜举行”为由而取消音乐会。有建制中人指因应近日民政专员饯行宴引起的风波,加上立法会“班长”廖长江的千字文提及目前议会就议会外活动,包括舞蹈、唱歌、体育活动“较活跃”,可能让市民感觉不务正业。而部分筹备中活动,包括国庆及中秋庆祝亦正酝酿取消[24]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