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素数之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素数之恋》(英语:Prime Obsession)是美国科普作家约翰·德比希尔创作的数学史书籍,主要内容介绍19世纪数学家伯恩哈德·黎曼与至今尚未解决的黎曼猜想。本书采穿插叙述数学、历史的手法,在奇数章节由浅到深介绍与黎曼猜想相关的数学,偶数章节介绍相关历史人物及史事;除了介绍黎曼之外,也大篇幅记载欧拉、高斯、希尔伯特等多位前后为此贡献的数学家事迹。
Remove ads
概述

第一章探讨无穷级数以及收敛性、发散性,以一叠扑克牌在静力平衡状态下一张一张向外伸长为例,来解释调和级数;第二章介绍黎曼,以及当时19世纪西欧大事记。第三章解说素数定理,即素数计数函数π(N)的大小可以用自然对数函数log(N)近似:
第四章是高斯与欧拉的生平,以及素数定理的发展过程;第五章从巴塞尔问题开始探讨黎曼ζ函数:
第六章提及中国虚岁来说明一些数论概念,并介绍黎曼的老师狄利克雷;第七章借用埃拉托斯特尼筛法,推导黎曼ζ函数与素数p的关联,得出作者称为“金钥匙”(Golden Key)的欧拉乘积公式,作为本书介绍黎曼猜想的基础:
Remove ads
本书有几种不同版本的中文译本。台湾繁体中文版本在2005年由天下文化出版,书名《质数魔力》,分为上下两册《横跨两世纪的狂热》[1]、《百万美元大挑战》[2],曾在2006年入选为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的寒假数学书单[3];中国大陆简体中文版本在2008年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书名采直译《素数之恋:黎曼和数学中最大的未解之谜》,不分册,收入哲人石丛书第三辑[4][5]。
回响
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教授詹姆士·劳弗评论,这本书利于了解黎曼猜想的数学理论及历史[7]。中密歇根大学教授悉尼·格拉汉姆称赞《素数之恋》的浅显解说让大学生也能理解,尤其适合要去读研究所的人;尽管基础数学解释详细、高等数学解释不足,但是对于数学已经足够了解的人,这本书是以有趣的角度描述他们熟悉的领域[8]。唐·雷蒙批评,虽然偶数章节详细介绍历史,但奇数章节的数学不够正式以至无用,若读者数学程度不足则难以理解,也未解释黎曼假设的重要性[9]。芬兰数理杂志《阿基米德》评论,作者跳过一些晦涩概念,以高中数学解释黎曼假设,更擅于人物描写;本书能激发读者对数学和科学史的兴趣,对一般数学文献而言是难得的补充[10]。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教授单维彰的书评写道,选择黎曼猜想作为科普题材是很有勇气的选择;推测由于更早一些大数学家更著名的的缘故,作者在此书着重“叙人”,是较为特别、少见的读物[11]。国立台湾大学数学系副教授翁秉仁在《科学美国人》指出几处错译,评价德比希尔不是专业数学家而“至少写了半本好书”,可让读者入门理解黎曼假设的背景。后半部分面临更为艰深的数学领域(随机矩阵、算子理论等)不可能深入,读者须自行意会;偶数章节则可圈可点,具有调剂、穿针引线或补充注释的功用。以往一些相关科普书籍连专业人士也未必接受,却纷纷推荐《质数魔力》;作为“外行人”的作品,这本书也适合其他领域的数学家[12]。
Remove ads
参考数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