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英皇道

香港街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皇道map
Remove ads

英皇道(英语:King's Road),香港岛东区的一条主要道路,由铜锣湾开始,经北角到达西湾河,西接高士威道,东接筲箕湾道,全长约4.2公里。道路名称的“英皇”指英国国王乔治五世

事实速览 King's Road 英皇道, 命名日期 ...
Thumb
英皇道的东面终点夜景,近太安楼
Thumb
英皇道近模范邨
Thumb
英皇道近电照街
Thumb
英皇道近启基学校(港岛)
Thumb
英皇道夜景,近新都城大厦
Thumb
英皇道近北角道
Thumb
英皇道近炮台山站A出口的路段
Thumb
英皇道近北角城中心
Thumb
英皇道连接高士威道的西面起点,前方为英皇道2号鸿安大厦,右面的道路为天后庙道
Thumb
北角英皇道近糖水道向西望,前方为驶向西湾河电车厂的120号电车

英皇道最大的门牌号码是位于英皇道1128号的康山花园第10座,也是香港岛以门牌号码来计最大的号数。

Remove ads

历史

1840年代香港开埠初期,香港政府已开始修建一条道路沿海岸线连接铜锣湾西湾河的道路,现时电气道以东的英皇道路段便是当年该条道路的一部分。到了1880年代,因应太古公司开发鲗鱼涌成为工业区,便把该道路扩阔,并命名为“筲箕湾道[1]。不过,当时的“筲箕湾道”只是一条狭窄的泥路。

到了1934年,当时香港辅政司修顿建议开拓一条100呎阔的新路取代旧路,而开山所得的泥石,用作七姊妹填海工程。1935年6月21日,道路正式落成,为纪念英国时任国王乔治五世登基25周年银禧英语Silver Jubilee大典,便将道路命名为“英皇道”。英皇道通车后,香港电车便从只能铺设单轨的电气道改行铺设了双轨的英皇道。其后,英皇道两旁逐步发展,成为北角一带最繁盛的道路。

香港日治时期,英皇道被改名为“丰国通”。

1980年,为改善港岛东区挤塞的交通,政府把电气道渣华道改为单程东行,英皇道主要供西行车辆使用,而渣华道以西的一段东行线则只准巴士电车和前往沿途地点的车辆使用,而英皇道亦为港铁港岛线管道之一。随着康山发展和康山道建成,英皇道康山段改为只向东行。

大约于1993至1994年,政府曾经把整条英皇道重新铺设,并改善部分路口、电车站及地底设施等。

Remove ads

交汇道路(西至东)

Thumb
艇街

事故

北角学校巴士俯冲事故

2018年12月10日,一部校巴于当日下午1时50分左右,停泊于北角长康街近北角卫理小学旧校舍门外,疑因司机未拉手掣或机件问题向下溜前,并横越英皇道及俯冲进入熙和街,至撞到璇宫大厦入口处后才停下,事故造成至少4死11伤。

巴士起火

2023年12月5日下午1时许,一辆往蓝湾半岛的城巴82号线巴士沿英皇道东行驶到太古坊滨海街对开时,车尾引擎突然冒出浓烟并随后起火,现场冒出大量浓烟[2]。消防接报到场并在1时57分将火救熄,事件中无人受伤。[3]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