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被爆者

日语词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被爆者
Remove ads

被爆者(日语:被爆者ひばくしゃ Hibakusha */?发音:[çibaꜜkɯ̥ɕa][çibakɯ̥ꜜɕa])是日语词汇,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在日本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中受核辐射影响而出现身体健康状况异常的受害者。在日本也特指依照原子弹被爆者援护法的规定持有被爆者健康证的人。被爆者通常出现白血病癌症等,此类由原子弹爆炸而引发的病症称作原爆症。若被爆者于原子弹爆炸时怀孕,则其胎儿称作胎内被爆者,被爆者的下一代称作被爆二世,再下一代则是被爆三世等。但是核辐射能否引发遗传病,还没有科学的证明。[1]

Thumb
被原子弹爆炸灼伤的女性。身上衣服颜色较深的部位,灼伤的更为严重。
Thumb
被爆幸存者

此外,不仅是人类,受原子弹爆炸影响而暴露于辐射下的物体也有类似称呼,如“被爆建筑物”、“被爆电车”、“被爆树木”、“被爆钢琴”等。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24年7月1日公布的资料,截至2024年3月底,持有被爆者健康手册的被爆者人数为106,825人,较前一年减少6,824人,平均年龄为85.58岁,较前年上升0.57岁。依都道府县别统计,被爆者人数最多的地区为广岛县(51,275人),其次为长崎县(25,966人)、福冈县(4,311人)与东京都(3,557人)等地[2][3]

Remove ads

急性病症

由原子弹带来最直接的伤害是爆炸时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能直接造成人体灼伤,随后紧接着的就是建筑物等倒塌以及爆炸引发的火灾造成的伤亡。即使有幸逃过灼伤、砸伤等危险的被爆者在此后也大多持续出现四肢无力,高烧,泻痢等症状。此外还有脱发,身体上出现血斑等症状。出现血斑的病人,一般会在短时间内死亡,所以被称为死亡斑点。这一系列的病症通常在爆炸发生年内出现,被统称为急性病症。

被爆者健康证

事后日本政府为被爆者提供的身份证明。在日本的被爆者将此证与保健医疗卡一同出示,便可在医疗部门接收免费的诊察、医疗、投药、住院等服务。其中被爆者适用定义范围包含:

  • 原子爆炸指定区域内的直接受害人及其胎儿
    • 原子弹爆炸当时的广岛市、安艺郡祇园町、安艺郡户坂村、孤爪木、安艺郡山中村、中、落久保、北平原、西平原、寄田、安艺郡府中町、茂阴北等地区。
    • 原子弹爆炸当时的长崎市、西彼杵郡福田村、大浦乡、小浦乡、本村乡、小江乡、小江原乡、西彼杵郡长与村、高田乡、吉无田乡等地区。
  • 原子弹爆炸后两个星期之内,因援助活动、医疗活动、亲友探访等原因、进入了广岛,长崎市内的人及其胎儿。
  • 其他,因进行过尸体处理、被爆者救助活动、而身体上有可能受放射线影响的人及其胎儿。

被爆二世

所谓“被爆二世”,是指双亲或其中一方是原子弹被爆者,并在1946年6月1日(针对广岛原爆)或1946年6月4日(针对长崎原爆)以后出生的人[4][注 1]

关于被爆二世是否有遗传性影响,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没有明显的遗传影响。原爆伤害调查委员会(ABCC)针对被爆二世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新生儿异常、染色体异常、血中蛋白异常等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6]。放射线影响研究所亦于2007年发表研究,指出无论是死产、畸形、染色体异常,乃至生活习惯病,均未在被爆二世中观察到异常频度[7][8]。厚生劳动省健康局总务课亦在国会答辩中表示,依据这些研究结果,“可认为被爆二世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存在的”[6]

2020年,广岛市与长崎市的放射线影响研究所表示,已开始准备对大约900对被爆者与其子女进行基因组(基因体)分析。研究所指出,从基因组分析中发现严重遗传变异的可能性极低,并认为此研究亦可作为减轻被爆者及其后代所受歧视与偏见心理负担的契机[9][10]

但另一方面,仍有部分意见怀疑被爆二世的健康状况受到影响。1988年成立的“全国被爆二世团体联络协议会”,曾于2004年向时任厚生劳动大臣坂口力提交请愿书,指出被爆二世、三世中存在健康疑虑,并要求政府采取对应措施。该会于2006年总会决议中亦指出,有部分被爆二世以与原爆症相同的症状死亡[6]

在2012年6月3日于长崎原爆资料馆召开的第53回“原子弹后障害研究会”上,广岛大学名誉教授镰田七男率领的研究团队发表长期调查结果,指出若双亲皆为被爆者,子女罹患白血病的几率显著上升,显示可能存在遗传性影响。镰田教授表示:“这项发现只是起点(端绪)。”[11]

主要被爆者

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

在广岛市与长崎市,各有数十万人遭受原子弹轰炸。除了日本人被爆者外,当时也有盟军战俘、来自当时受日本统治的东南亚地区的留学生与技术劳工,以及朝鲜人被爆者日语朝鮮人被爆者中国人等非日本国籍的被爆者存在。[12][13][14][15]

另有一些人在原爆后于距爆心地稍远处(如医院等)进行救援活动时,暴露于残留放射线之下,被称为“救护被爆者”。此外,针对因支援被爆者救援行动而受到辐射照射的“第3类被爆者”是否应认定为被爆者,尚有法律诉讼在进行中。另外,当长崎市遭原子弹轰炸时,在爆心地12公里范围内的人们,如果所在地并不属于政府认定的被爆区域,即便当时受到辐射,也无法领取被爆者健康手帐。这些人被称为“被爆体验者”。若获得健康手帐,即可享有全额公费负担的医疗与长照费用[16][17]

朝鲜籍被爆者

在二战期间,朝鲜半岛处于日本统治下,当时有许多朝鲜人在广岛市与长崎市居住。殖民时期约有两百多万朝鲜人因半岛经济困难而迁移至日本,另有部分人被征召为劳工或士兵。战后留在日本的朝鲜籍被爆者,称为在日朝鲜人被爆者。[18] 估计约有两万名朝鲜人在广岛市罹难,长崎市则约有两千人死亡,推算广岛被爆者中约有七分之一具朝鲜血统。[19] 然而朝鲜籍被爆者的确切人数仍不明,且由于后续大量劳工被动员前往受灾区从事救援与复原工作,辐射暴露人数亦随之增加。[20]

长期以来,朝鲜籍被爆者在争取原子弹被害者身份认定时面临重重困难,常被拒绝享受健康补助,有人反映申请救济金与被爆者手帐时遭受歧视待遇,也有人因识字障碍无法取得政府相关救助与医疗资讯。近年来,透过诉讼等方式,一部分问题逐渐获得改善。[21]

对朝鲜籍被爆者的纪念活动,因朝鲜半岛南北分治以及韩日关系的复杂背景而具有争议性。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紧张,使得在日朝鲜被爆者团体在争取赔偿与认同的过程中,面临来自自身社群对朝鲜半岛政权分歧的困境。[22][23]

目前日本境内设有多处在日朝鲜被爆者的纪念设施,包括长崎和平公园内的朝鲜人被爆者纪念碑,以及广岛的朝鲜人被爆者慰灵碑。[24] 广岛慰灵碑原先因位于和平纪念公园外,且碑文内容引起争议,遭到不少反对。广岛市亦与在日本大韩民国民团旅日朝鲜人总联合会代表共同协商,促成慰灵碑迁入和平纪念公园内,该工作于1999年完成。[25][26][27]

截至2023年,韩国境内约有1,800名被爆者仍在世;而定居于朝鲜的被爆者人数,根据2018年的最新统计,约有382人仍在世。

Remove ads

台湾籍被爆者

战时,部分台湾民众前往日本本土求学与工作。至今,尚无完整调查能精确推估当年遇害台湾人的数量。1975年曾有推算指出,当时广岛与长崎约有数千名台湾人居住;且过去亦有日本籍被爆者证言,指出广岛原爆当时,有10名台湾人与其同乘一艘民间输送船,其中汉人与原住民族各半。

2008年《被爆者援护法》修订后,“被爆确认证”持有人得直接换发被爆者健康手帐,确立台湾在外被爆者的官方纪录。著名台湾籍被爆者包括蔡崇金[28][29]、水上特攻队成员陆军船舶特别干部候补生周宜隆、陈赐兵、长崎医科大学学生苏百龄[30]王文其[31][32][33]陈新赐[34]、施景星[35]、陈郭明华、郑林胜玉、施秀子(旧姓森本)、陈初音(旧姓渋江)及何慧美(旧名川浪登美子)等人。[36][37][38]

2011年,约20名台湾籍被爆者及家属首次组成“台湾被爆者之会”,并于11月5日在台北市举行成立大会,借此向日本厚生省要求加强相关资讯提供及派遣医疗团队来台救援。[39]

2015年,定居台湾且持有被爆者健康手帐的台籍被爆者人数约22人;2022年3月,厚生劳动省掌握的资料显示仅剩11人。

Remove ads

日裔美国被爆者

战前,美国第一代日裔日语一世_(日系人)移经常安子女长期赴日本学习或探亲。其中广岛县是美国日裔移民中人数最多的来源地,长崎县也有许多移民分布于夏威夷及美国本土。因此,在原子弹投下当时,广岛与长崎各有相当数量的美国出生的第二代日裔与在日本接受教育的日裔美国人生活于父母的故乡。受爆影响的日裔美国人实际数量未知,但仅广岛市内估计即有约11,000人;战后约有3,000名被爆者幸存并返回美国。[40]

另一批被视为日裔美国被爆者的群体,是1950至1960年代随日本移民潮来到美国者。此多为出生于日本,战后因寻求教育和工作机会迁移美国者,其中不少是“战争新娘”——与美国驻日军人结婚的日本女性。[40]截至2014年,美国约有1,000名登记在案的日裔美国被爆者。他们可获得日本政府的金钱补助,并接受由熟悉原爆被害者健康问题的广岛与长崎医师每两年一次的健康检查。美国政府则不提供此类支援。[40]

Remove ads

其他外国被爆者

一名英联邦公民[41][42][43][44][45]及七名荷兰战俘(其中两人姓名已知)[46]被证实在长崎原子弹爆炸中丧生。据报导,至少两名战俘在战后因罹患被认为与原子弹辐射有关的癌症而死亡。[47][48]

一名美国战俘乔·基约米亚英语Joe Kieyoomia当时身处长崎并幸存,据称他所处牢房的混凝土墙挡住了原子弹的辐射,从而使他免受爆炸的直接影响。[49]

双重被爆者

仍有少数人先后两次皆遭遇原爆,这些人被称为“双重被爆者”。2005年,国立广岛原爆死难者追悼和平纪念馆的调查确认了这一点。2009年3月24日,长崎市正式将山口彊的双重被爆经历记载于其被爆者健康手册上,作为认证[50][51]

虽然厚生劳动省未掌握实际人数,但截至2021年2月22日,注册于广岛与长崎两地“国立原爆死难者追悼和平纪念馆”中,记录显示有21位被注明为“双重被爆”[52]

海外被爆者

1960年代,英国曾于澳洲马拉林加进行核子试验英语British_nuclear_tests_at_Maralinga。尽管该地地处偏远,许多澳洲原住民仍被迫迁离,部分留下来的居民则遭受高剂量辐射暴露,日后证实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53][54]南太平洋地区,美国于比基尼环礁埃内韦塔克环礁实施多次核试验,造成大量二次辐射暴露事件,其中最为人知的是第五福龙丸事件。[55]

法国则于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地区实施大气层核试验,导致当地居民受到辐射影响并遗留严重后遗症。[56][57]中国则在青藏高原新疆地区实施多次大气层核试验,造成当地居民遭受放射性物质暴露。[58]苏联则于哈萨克塞米巴拉金斯克基地周边地区进行大量核试验,均影响当地居民的健康。[59][60]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