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贵阳市

中国贵州省省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贵阳市map
Remove ads

26°34′23″N 106°42′22″E

Thumb
贵阳新城区
事实速览 贵阳市 筑, 国家 ...

贵阳市,简称,别称世界林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1],市境西南接安顺市,西北接毕节市,北临遵义市,东毗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黔中山原丘陵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乌江流经市境北缘,主要河流还有南明河清水河)、洋水河潮底河猫跳河等。全市总面积8,043平方公里,2023年贵阳市常住人口640.29万,市人民政府驻观山湖区。贵阳是全省政治经济文教交通旅游服务中心,西部地区沟通珠三角长三角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流集散地,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Remove ads

历史

春秋战国

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之一部。春秋时期属于牂牁国之辖地,其政治中心叫夜郎邑(今长顺县广顺镇金竹屯)。春秋末期,牂牁北部领土,仍以夜郎邑为中心,定国号为“夜郎”。战国时期归属南夷夜郎国。 西汉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2] 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 据《后汉书》记载“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这是来自民间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夜郎的建国经过。夜郎在西汉后期逐渐建立政权。而“竹崇拜”则成为夜郎的一种标志。“贵州长顺县广顺镇” 为古夜郎文明中心的说法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广顺镇,坐落在天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当地人代代相传说,夜郎国时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在这里。当地老百姓称那里的古城池为夜郎王府、竹王府等。“竹”字与“夜郎”的同时存在,也证明了夜郎国“竹崇拜”的猜测。在那里仍可看到残墙断壁旧址。古城池面积为2平方公里,有4个出口,内有两道城墙,用土石筑成。近代,人们在郎山西侧山下垦荒时,还曾挖出金剑、方印、青铜匙等多种文物,也挖出过多处古夜郎的坟墓。

Remove ads

汉晋

汉朝时期由牂牁郡所辖。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王然于、吕越人等出使滇国和夜郎。滇王向使者询问汉之疆域曰:“汉孰与我大?”汉使到了夜郎,夜郎王也问了同样的话,这便是成语“夜郎自大”的缘由。

东晋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在牂牁郡西部上段置晋乐县,即今贵阳市都拉营。

唐朝

矩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贵州贵阳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贵阳市及清镇、龙里、修文等市县部分地区。南宋后废。

宋朝

宋朝称贵阳为“贵州”。“贵州”这个名称始见于宋太祖《赐普贵敉》中“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个普贵其人,是北宋初年统治矩州(今贵阳及邻近地区)的一个土著首领。五代十国战乱,矩州被土著石人部落控制,到北宋开宝七年(974),普贵以他所领的矩州向宋王朝中央归附。由于土语“矩”读“贵”,宋太祖敕文:“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于是贵州这一名称,从此开始出现。但是这个时候的贵州,实际上指的仅仅是今贵阳地区。

元朝

至元十六年(1279年)设立八番罗甸宣慰司。至元十九年(1282年)设立顺元等路军民宣慰司。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顺元、八番两宣慰司合并,设立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贵阳,仍然称作贵州,但元朝统治者称顺元城。

元世祖至元年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以金竹寨置金竹府。明初,改金竹府为金筑长官司。

明朝

Thumb
明朝甲秀楼

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于贵阳,贵州正式成为明朝的第13个行省。隆庆二年(1568年)移程番府(现今惠水县)到贵州城(即今贵阳市区)。隆庆三年(1569年)3月,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贵阳”作为行政区域的名称。万历十四年(1586年)设立新贵县隶贵阳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升格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划新贵县、定番州地之一部分置贵定县,隶属贵阳军民府。

天启二年(1622年),奢安之乱时,被围城达一年,城中军民男妇四十万,饿死几尽,仅余二百人[3]

崇祯四年(1631年),以宋氏亲领洪边十二马头地置开州(今开阳县)。明末,贵阳军民府辖新贵县、贵定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州(今属长顺县)、定番州(今惠水县),亲领四个长官司。

清朝

顺治十六年(1659年),设立了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康熙五年(1666年),移云贵总督驻贵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贵州卫、贵州前卫地置贵筑县,与新贵县同城,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新贵县并入贵筑县。乾隆十四年(1749年),贵阳府统辖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今开阳县)、定番州(今惠水县)、广顺州(今属长顺县)、长寨厅(今属长顺县)。光绪七年(1881年),增辖罗斛厅(今罗甸县)。清末,贵阳府辖四县三州一厅,即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州(今长顺县)、定番州(今惠水县)、罗斛厅(今罗甸县)。

中华民国

民国3年(1914年),废贵阳府并设立贵阳县,此前的贵筑县移驻至扎佐,后移至息烽,改名为息烽县。当时贵州为道治分三道,贵阳县属于黔中道。民国9年(1920年),废黔中道,贵阳县直属贵州省长公署。民国25年(1936年),贵州省分设八个行政督察区,贵阳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1937年),贵阳县直属省政府管辖。民国30年(1941年)7月1日,贵阳市正式成立,撤销贵阳县,另设贵筑县驻花溪。民国33年(1944年),贵阳市设九个区,其中一至五区为城区,六至九区为郊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Thumb
观山湖公园远眺观山湖区天际线

1949年11月15日,贵阳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11月23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24日,贵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修文成立,辖修文龙里贵定息烽开阳贵筑清镇惠水瓮安长顺罗甸十一个县。1950年5月,贵阳市划分为七个区。一至四区为城区,五至七区为郊区。1952年,贵阳行政专署撤销,设贵定专区。1954年,贵筑县划归贵阳市管辖。1955年春,贵阳市人民政府改称贵阳市人民委员会。1957年,撤销贵筑县,将原贵筑县大部分地区划入贵阳市,将原安顺专区的清镇、修文、开阳三个县及原属黔南州的惠水县划归贵阳市管辖。1958年2月,接管贵筑县辖区。1963年10月,开阳县划归遵义专署,修文县清镇县划归安顺专署,惠水县划归黔南自治州。1967年3月,成立毛泽东思想贵阳市革命委员会,同年8月,改称贵阳市革命委员会。1973年6月,建立白云区。1982年8月,将贵阳市革命委员会恢复为贵阳市人民政府。

1993年6月,撤销花溪区小河镇、南明区小河街道办事处,成立市辖副县级小河镇。

1994年11月30日,贵阳发生空中怪车事件,附近山林被夷为平地,树木拦腰折断,被称为中国三大UFO悬案之一[4][5][6]

1996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原由安顺地区管辖的清镇市(1992年撤县设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划归贵阳市管辖。2000年4月,金阳新区宣布开始建设。2001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贵阳市小河区

2012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贵阳市小河区,并入花溪区;设立观山湖区,管辖原属乌当区的金阳街道、金华镇、朱昌镇和原属清镇市的百花湖乡(即原金阳新区)[7]

Thumb
贵旅大厦远眺南明区天际线
Remove ads

地理

Thumb
贵阳市水文位置
Thumb
贵阳市卫星图像

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上,位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东部,海拔较高,纬度低,位于东经103°36'~109°31',北纬24°37'~29°13'之间。贵阳市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接壤,西靠安顺市平坝县毕节地区织金县,北邻毕节地区黔西金沙遵义市遵义县。面积为17.61万平方公里。贵阳在地貌上属黔中丘陵盆地区,大致在大娄山以南,苗岭以北,武陵山以西,老岭山地以东,山高谷深,有千亩以上坝子(枣型盆地)300多个,年均气温14-16度。贵阳市虽地处亚热带地区,但由于地势相当高,所以冬季也经常下雪,实属难得一见之奇景。

气候

贵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丰富、无霜期较长、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多云日照少、风速较小、相对湿度较大、立体气候较明显。较高的海拔高度和较低的纬度位置使贵阳气候较为凉爽。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授予贵阳“中国避暑之都”荣誉称号。“天无三日晴”的说法反映了贵阳气候凉爽,降水丰富的特点。贵阳雨日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一个时段在每年的5~6月,太平洋热带海洋气团以夏季风的形式进入贵阳,此时贵阳的雨季到来,因此阴雨天较多。另一个时段出现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这时北方冷空气南下,冷气团从贵阳向昆明方向移动时要爬行云贵高原,移动速度极其缓慢,处于准静止状态,形成了著名的“云贵准静止锋”;贵阳处于准静止锋的锋面下,因此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而在每年的7~9月,晴天则相对较多,有的年份甚至有半个月无雨,出现“伏旱”[8]

更多信息 贵阳市气象数据(平均数据自1981年统计至2010年,极端数据自1951年统计至今), 月份 ...

政治

现任领导

更多信息 机构, 中国共产党 贵阳市委员会 ...

行政区划

Thumb
贵阳市人民广场(现筑城广场)

贵阳市下辖6个市辖区、3个,代管1个县级市

另外,贵阳市设立国家级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4年1月设立国家级贵州贵安新区,并将花溪区湖潮苗族布依族乡党武镇及清镇市红枫湖镇部分村居纳入直管区范围。

更多信息 贵阳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15] ...

人口

Thumb
蓝色-苗族,深绿色-布依族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5,987,018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322,61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664,407人,增长38.5%,年平均增长率为3.31%[19]。其中,男性人口为3,061,169人,占总人口的51.13%;女性人口为2,925,849人,占总人口的48.8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4.62。0-14岁的人口为1,111,270人,占总人口的18.56%;15-59岁的人口为4,079,523人,占总人口的68.14%;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96,225人,占总人口的13.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66,932人,占总人口的9.4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794,071人,占总人口的80.0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92,947人,占总人口的19.93%。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703,678人,占78.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83,340人,占21.4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093,445人,增长30.29%,占总人口比例下降4.96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570,962人,增长80.1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4.96个百分点。其中,苗族人口增加152,048人,增长61.53%,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95个百分点;布依族人口增加82,105人,增长40.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7个百分点;土家族人口增加102,642人,增长170.8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1.33个百分点;侗族人口增加55,072人,增长168.7%,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71个百分点;彝族人口增加44,306人,增长102.29%,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46个百分点;未定族称人口(未识别民族)增加44,615人,增长104.1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47个百分点;仡佬族人口增加32,832人,增长128.97%,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38个百分点。

更多信息 民族名称, 汉族 ...

经济

Thumb
贵阳花果园中央商务区
Thumb
贵阳铝镁设计院

贵阳是国务院确定的“黔中产业带”、“南贵昆经济带”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内的重要中心城市,是一座以资源开发见长的综合型工业城市。已建成囊括34个工业部门,165个门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和工业行业在全国居于重要的地位。贵阳是全国最大的铝工业生产基地之一,磷矿工、精密光学仪器是全国三大生产基地之一,电子仪器仪表是全国五大生产基地之一。航天、航空、电子是全国三大国际科学工业基地之一。卷烟、磨具磨料、轮胎、钎钢、汽车配件、中成药等是全国重点生产基地,冶金、机械、化工、食品、建筑业已形成地方工业的五大支柱产业。2014年以后,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中国第一个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中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中国第一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乃至“中英大数据港”皆落户贵阳。2015年5月1日,贵阳全域公共免费WiFi项目一期建成,市民用手机搜索“D-GuiYang”,无需密码即可免费使用WiFi,贵阳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然而,由于缺乏盈利方式,运营公司“D-GuiYang”其WiFi项目在运行3年多后,至2018年底亏损近千万人民币[21],且由于其网速、宣传力度、连接方式等方面有明显不足,推出至今并未真正意义上普及。

2024年统计,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5777.41亿元,同比增长6.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15.17亿元、1740.41亿元、3821.8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7 : 30.1 : 66.2。人均生产总值88,846元,居贵州省第一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7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68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2.05亿元,人均7,150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5.70亿元,人均12,203元[22]

交通

公共交通

Thumb
贵阳黔春立交桥
  • 贵阳市的交通工具分为公交车(在公交车车型更换后,主要依照新老车型划分票价,新型空调车票价为2元,旧型车仍为1元)、出租车(起步价10元,根据市内92号汽油加权平均价格可能会有燃油附加费,具体为:达到或超过7.22元/升时,燃油附加费为1元;达到或超过9.04元/升时,燃油附加费为2元[23])。
  • 贵阳市民对公交的依赖度很高,公交车也很方便。车站间隔小,班次密。几乎可以到达贵阳市区的任何地方。
  • 贵阳市公交公司是全国城市公交系统中为数不多的盈利公司之一,是全国第一个发展无人售票的公交系统,至今仍是各城市公交系统的学习范例。

轨道交通

Thumb
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窦官站

贵阳市的轨道交通系统由贵阳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承建,总计划为四条线路(1号线、2号线、3号线、S1号线),线网总规模达到142公里。1号线试验段于2009年9月28日开始动工,2018年12月1日全线通车(窦官站于2019年12月28日开通);2号线于2021年4月28日正式通车;3号线于2023年12月16日正式通车。

公路

  • 贵阳为贵州省的高速公路枢纽中心,多条高速公路在贵阳汇集,高速公路网路发达,可通达贵州各县市以及全国各地。 210国道 320国道 354国道过境。

铁路

Thumb
贵阳北站

贵阳为西南地区铁路枢纽,拥有黔桂铁路(1959年建成,2009改造)、川黔铁路(1965年建成)、沪昆铁路(1970年建成)3条电气化普速铁路,电气化密度居中国第一。

贵广高铁作为贵州的首条高速铁路,于2014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贵开铁路已于2015年5月1日开通,沪昆高速铁路已于2016年底全线通车,渝贵铁路已于2018年1月25日正式通车;成贵高速铁路已于2019年12月16日开通。这些铁路建成,使得贵阳东西南北都有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组成的铁路运输网。贵阳已形成至市域半小时经济圈,至省内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至成都、重庆、昆明、长沙等地形成2小时交通圈,至武汉、广州、西安等地将形成4小时交通圈,至上海6小时、至北京7小时快铁交通圈。

贵阳市区拥有贵阳站(客运)、贵阳东站(客运)、贵阳南站(货运)、贵阳北站(客运)、贵阳西站(客运)、黔灵山站(客运)、龙洞堡站(客运)、南岳山站(货运)8个火车站。贵阳站是铁路一等客运站,日发送旅客2万余人,有连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国内重要城市和省内各主要城市的直达列车。

新贵阳站也称贵阳北站,2009年12月动工建设。2014年12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设计32股铁道、15个站台,是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综合性铁路交通枢纽工程。贵阳北站是上述各条高速铁路或城际铁路:贵广高铁(贵阳至广州:4小时)、沪昆高铁(上海至昆明)、成贵高铁(贵阳至成都:2小时)、渝贵铁路(贵阳至重庆:2小时)的枢纽始发车站。同时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贵阳市域快铁也于此设站。

机场

Thumb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三字码:KWE。四字码:ZUGY。位于贵阳市东部,距离市中心11公里,车程约20分钟。于1997年5月28日正式建成通航。属于国内先进的4E级民用干线机场,可以起降除世界上最大机型A380以外的所有飞机。机场东跑道长4000米,宽60米,西跑道长3500米,航站楼建筑面积38.2万平方米,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万吨、飞机起降25万架次的需要。机场于1997年5月28日正式投入空运,是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航空枢纽。2006年1月19日,贵阳龙洞堡机场更名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第四家国际机场。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主要建设规模为新建航站楼11万平方米,并改造现有航站楼;新建停机坪26万平方米,长度4000米的新跑道,货运站2.1万平方米,停车场(楼)10.5万平方米,配套建设空管、供油、供电、给排水、供冷、供热、燃气、消防救援和辅助生产设施,用地规模约1086亩。

目前贵阳机场拥有2条近距离跑道(3500米,4000米),为超大型国家枢纽机场,地铁2号线可直达市区。

文化

Thumb
甲秀楼
Thumb
青岩古镇
Thumb
黔灵山弘福寺
Thumb
阿哈湖湿地风雨桥
Thumb
河滨公园望南明河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文物古迹

名人

科教

科技

教育

高校

中学

  • 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
  • 贵阳市第一中学
  • 贵阳市第六中学
  •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贵阳市第八中学
  • 贵阳市第三中学
  •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 贵阳雅礼高级中学(贵阳市第九中学,原贵阳市田家炳中学)
  • 贵州省实验中学(由贵州省教育厅直接管理,附属于贵州师范学院
  • 贵阳市第五中学
  • 贵阳市第二中学
  • 华师一贵阳学校
  • 贵阳市第十八中学
  • 贵阳市第七中学
  • 贵阳市十三中学
  • 贵阳市十六中学
  • 贵阳市十七中学
  • 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 贵阳市十九中学
  • 贵阳市二十五中学
  • 贵阳市三十二中学
  • 贵阳市三十三中学
  • 贵阳市第三十八中学
  • 贵阳市第三十九中学
  • 贵阳清华中学
  • 贵阳市白云兴农中学
  • 贵阳民族中学
  • 贵阳市贵阳金筑中学
  • 贵阳市白云区第二中学
  • 贵阳市育强中学
  • 贵阳市小河区第一中学
  • 贵阳市小河区金竹中学
  • 贵阳航天中学
  • 贵阳市乌当中学
  • 贵阳市修文县景阳中学
  • 贵阳市白云区第六中学
  • 贵阳市白云区第七中学
  • 贵阳市第十四中学
  • 贵阳市第二十一中学
  • 贵州大学附属中学
  • 贵阳市乌当区为明中学
  • 贵阳为明国际学校
  • 贵阳市开阳县第一中学
  • 贵阳市新世界学校[24]

民俗

特产

小吃

荣誉

  • 2004年10月,国家林业局授予贵阳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 2005年起,贵阳连续5年获得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GN国际合作委员会、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机构联合评选的“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第一名。
  • 2010年《2009-2010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将贵阳与北京南京等城市一起列为中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10个城市。

国际关系

友好城市或姐妹城市

贵阳同以下城市结交为友好城市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