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军需省
大日本帝國太平洋戰爭時期強化軍需生產之行政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军需省(日语:軍需省/ぐんじゅしょう Gunju shō ?)是太平洋战争时期大日本帝国设置的行政机构之一。由于战时的军事工业加强的必要性,昭和18年(1943年)11月1日,依敕令第824号确立“军需省官制”,由商工省和企划院之国家总动员部门统合而成[1]。以军需大臣(ぐんじゅだいじん)为首,下辖军需次官、内部部局之大臣官房、八个总动员局和外局,且组成各地方支分部局,负责管辖军需品相关产业公司。
Remove ads
概要
军需省所揽业务为军需品原料及材料和特定军需品的生产管理、订货及调度,工矿产品(不含纤维工业产品及民需品)及硬化木材的生产及配给,民间工场利用及设备经营的指挥及统制[2]。
由于军部介入政府,因此在许多情况下由陆军省和海军省要员担任重要职务[3]。1945年2月战争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和同盟国联军对大日本帝国内地的全面空袭而导致军事工厂人员的疏开,于省内建立了临时生产防卫对策中央本部,且中央本部总裁、事务总长、事务次长分别由军需大臣、总动员局长、总动员局第2部长兼任。1945年8月26日因同盟国联军及盟军最高司令官总令部登陆近在眉睫由椎名悦三郎次官等人的指示下恢复原先商工省之名称。
组织
- 大臣官房
- 文书课
- 总动员局
- 总务部
- 总务课
- 考查课
- 监理部
- 第一部
- 总动员课
- 生产扩大课
- 总务部
- 航空兵器总局
- 总务局
- 总务课
- 产业机械课(原隶机械局)
- 第一局(1945年6月6日改称兵器局长)
- 第二局(1945年6月6日改称资材局长)
- 第三局(1945年6月6日改称经理局长)
- 第四局(1945年6月5日并入第三局)
- 总务局
- 机械局
- 产业机械课(后改隶航空兵器总局)
- 铁钢局
- 轻金属局
- 非铁金属局(1945年6月6日改称矿山局)
- 化学局
- 工业用盐自给推进本部
- 燃料局
- 石油部
- 石炭部
- 电力局
- 企业整备本部
- 燃料研究所
- 中央度量衡检定所
- 地质调查所
- 机械试验所
- 临时生产防卫对策中央本部
- 建设部
人事
注:
Remove ads
注:
- 1945年3月10日军部人员一律降职为军需监理部次长
- 1945年6月10日更名为军需监理局长官
注:
- 1944年11月1日东京军需监理部更名为关东军需监理部
- 1945年6月10日关东军需监理部更名为关东信越军需管理局
- 桑原虎雄海军中将(1943年12月27日~1945年2月11日)
参见
相关资料
- 秦郁彦编‘日本陆海军总合事典(原文:日本陆海军総合事典)’第2版、东京大学出版会、2005年。
- 外山操编‘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覧 陆军篇(原文:陆海军将官人事総覧 陆军篇)’芙蓉书房出版、1981年
- 国立国会图书馆议会馆长资料室:军需省设置要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国立国会图书馆议会馆长资料室:军需省设置ニ关スル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野文库:各省官制通则(明治26年敕令第122号),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