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通辽市

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通辽市map
Remove ads

通辽市蒙古语ᠲᠦᠩᠯᠢᠶ᠋ᠣᠣ
ᠬᠣᠲᠠ
中蒙通用转写Tüngliy'oo Xota鲍培转写Tüngliyou qot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前身为哲里木盟[注 1]。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华北地区东北部。市境北抵兴安盟,西北接锡林郭勒盟,西南邻赤峰市,东南界辽宁省朝阳市阜新市沈阳市铁岭市,东北毗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白城市。地处松辽平原西部边缘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西北为大兴安岭,中部为科尔沁草原西辽河冲积平原,南部为科尔沁沙地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于市西境汇合成西辽河向东横贯市境,东南部东辽河为与辽宁省的界河。全市汉族占约50%,蒙古族占约46%,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科尔沁区阿古拉大街。

事实速览 通辽市 · ᠲᠦᠩᠯᠢᠶᠣᠤᠬᠣᠲᠠ, 国家 ...
Remove ads

历史

古代

战国时期,为防御东胡入侵,燕国在通辽中南部地区修筑燕长城。此后到秦汉时期,均属辽东郡辽西郡。三国两晋时期,属鲜卑。五胡十六国的前燕统治东、西辽河流域,北燕在此设“归善王”。唐代,在通辽地区南部设饶乐都督府松漠都督府,北部属室韦都督府

辽代,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归上京道和东京道管辖。科尔沁草原成为辽帝“春捺钵”的重要场所。金代,属上京路临潢府及东北路招讨司、咸平路咸平府管辖。蒙古帝国崛起后,成吉思汗将弟弟拙赤合撒儿分封于此,奠定了后世科尔沁部的基础。元代,由辽阳行省开元路、中书省泰宁路和宁昌路管辖。

明初,归大宁都司管辖。随后该地区隶属于兀良哈三卫之一的泰宁卫。明末,成为科尔沁部牧地,逐渐归附后金。清崇德元年(1636年),科尔沁部六旗、郭尔罗斯部二旗、扎赉特部一旗、杜尔伯特部一旗,于哲里木山(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境)会盟,因此称“哲里木盟”。“哲里木”系蒙古语译音,意为“马鞍肚带”。

Remove ads

近现代

民初,原哲里木盟的各旗分属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中科尔沁左、右翼六旗属奉天省、郭尔罗斯前旗属吉林省,郭尔罗斯后旗、扎赉特旗、杜尔伯特旗属黑龙江省

民国3年(1914年),在白音泰赉(巴林太来,原属科尔沁左翼中旗境)设通辽镇。因当时商旅往来,设镇之后道路通向东边的辽源县(今吉林省双辽市),由此得名“通辽”。民国7年(1918年)改为通辽县。[1]

民国18年(1929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将奉天省改名辽宁省,哲里木盟属蒙藏委员会。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通辽被日军占领,属满洲国兴安南省

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将其大部分地区划归辽北省。1946年哲里木盟被划入中共解放区,哲里木盟政府驻科尔沁左翼中旗境内的巴音塔拉。同年,析科尔沁右翼前、中、后三旗及扎赉特旗置兴安盟。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通辽县成为哲里木盟公署驻地。

Thumb
通辽曾在1940年代末归属辽北省(地图左侧绿色部分)

1947年扎鲁特旗、奈曼旗自昭乌达盟划入。1948年库伦旗自昭乌达盟划入。1949年开鲁县自热河省划入,同年撤销科尔沁左翼前旗,并入彰武县、科尔沁左翼后旗和库伦旗;同年撤销辽北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49年哲里木盟盟府驻通辽县。辖通辽、开鲁2县及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等5旗。1951年由通辽县析置通辽市,哲里木盟盟府驻通辽市。1953年哲里木盟所属各旗、县均由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直辖。1954年恢复哲里木盟,盟府驻通辽市。

1958年撤销通辽县,并入通辽市。1964年恢复通辽县(驻通辽市)。1965年原属呼伦贝尔盟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划入哲里木盟。辖1市、2县、6旗。

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5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霍林郭勒市,以扎鲁特旗的霍林河办事处为其行政区域,驻珠斯花镇。1986年7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通辽县,并入通辽市。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哲里木盟和县级通辽市,设立地级通辽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科尔沁区,以原县级通辽市的行政区域为科尔沁区的行政区域。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原属哲里木盟的县级霍林郭勒市由内蒙古自治区直辖。[2]

地理

地势

通辽市地势南部和北部高,中部低平,呈马鞍形。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22.8%,海拔高度400-1300m;南部为辽西山地边缘的浅山、黄土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7.0%,海拔高度550-730m;中部为西辽河流域沙质冲积平原,占全市总面积的70.7%,海拔高度120-320m,其中在西辽河流域冲积平原与山地、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分布着起伏不平的沙丘和沙地,海拔高度200-400m。

水系

全市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7条,水系以西辽河水系为主,分布在其支流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以及新开河,还有东辽河下游和辽河干流的一部分支流、大凌河霍林河的一部分。由于连年干旱,全市境内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常年断流。

气候

通辽属大陆性温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冷长,夏闷热,春秋两季较短。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3.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1℃,年平均气温6.6℃。

更多信息 1981−2010年间通辽市的平均气象数据, 月份 ...
Remove ads

政治

现任领导

更多信息 机构, 中国共产党 通辽市委员会 ...

历任领导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通辽市现辖1个市辖区、1个、5个,代管1个县级市

更多信息 通辽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9] ...
Remove ads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3.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4.63万人,乡村人口138.8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02%,比上年提高0.39个百分点。男性人口143.02万人,女性人口140.4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8万人,出生率为5.21‰;死亡人口2.51万人,死亡率为8.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2‰。[14]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873,168人[15]。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39,153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265,985人,下降8.47%,年平均增长率为-0.88%。其中,男性人口为1,449,181人,占总人口的50.44%;女性人口为1,423,987人,占总人口的49.5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1.77。0-14岁的人口为417,081人,占总人口的14.52%;15-59岁的人口为1,918,926人,占总人口的66.79%;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37,161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45,357人,占总人口的12.02%。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437,489人,占总人口的50.0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35,679人,占总人口的49.97%。

民族

通辽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数量最多的地级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438,401人,占50.06%;蒙古族人口为1,325,826人,占46.1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08,941人,占3.7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53,878人,下降9.66%,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66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12,107人,下降7.2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66个百分点。其中,蒙古族人口减少115,449人,下降8.01%,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3个百分点。

更多信息 民族名称, 汉族 ...

交通

教育

大学

高中

  • 科尔沁区第二中学
  • 通辽第一中学
  • 通辽第三中学
  • 通辽第五中学
  • 通辽实验中学
  • 通辽新城第一中学
  • 通辽蒙古族中学

物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胜

名人

城市荣誉

  • 中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
  • 国家卫生城市
  • 全国文明城市
  •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全国双拥模范城
  • 国家园林城市
  • 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排名第91
  •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 内蒙古自治区双拥模范城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