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四大才子

金庸、倪匡、黃霑、蔡瀾的合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四大才子
Remove ads

香港四大才子”,又称“香江四大才子”,是指香港四位具有重大文化影响力的文人: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科幻小说作家倪匡、填词人黄霑,以及食评家蔡澜(依长幼顺序排列)。他们各有所长,均是饱学之士,各自在其领域独当一面,虽非生于香港,却有份塑造香港文化,而且分属好友,因而被公认及合称“香港四大才子”。[1][2] 四人之成就于1970至1980年代开始被广为认识、推崇。

倪匡、黄霑及蔡澜曾于1989年至1990年间共同主持亚洲电视经典成人清谈节目《今夜不设防》,节目挑战电视尺度,广受观众欢迎,节目播出后三人曾被传媒并称为“香港三大名嘴”。[3] 2013年,倪匡及蔡澜应黎智英邀请,在黎氏旗下壹传媒主持每星期一集的清谈节目《乱噏24》。[4]

四位在文坛举足轻重的才子黄霑(1941—2004)、金庸(1924—2018)、倪匡(1935—2022)、蔡澜(1941—2025)已先后因癌症辞世。

Remove ads

合称来源

2022年8月8日,根据分别认识金庸、倪匡、黄霑及蔡澜四人的香港作家沈西城于《亚洲周刊》所发表的〈香港四大才子从何而来〉一文中考证,“香港四大才子”的并列及合称最早可追溯至沈西城在1982年撰定初稿、并于1984年由香港利文出版社出版的《金庸与倪匡》一书,但该书只将金庸及倪匡二人并举。[5]

1989年至1990年间,倪匡、黄霑及蔡澜三人一同主持亚洲电视成人清谈节目《今夜不设防》,广受观众欢迎,节目播出后三人曾被传媒并称为“香港三大名嘴”。例如于1989年4月14日,香港的亲国民党报章《华侨日报》便曾于“娱乐圈”版面刊载过一篇题为〈“今夜不设防”三名咀 访问梁玉瑾于莉〉的报导。[6] 1989年12月6日,《华侨日报》“娱乐圈”版面中又有题为〈黄霑倪匡三大名咀 续约亚视机会甚大〉的报导。[3]

2000年代初,中国内地已见将金庸、倪匡、黄霑及蔡澜四人并称“香港四大才子”或“香江四大才子”之说。例如于2000年12月3日,在广州发行的日报南方都市报》刊载过一篇题为〈蔡澜在签名售书〉的报导,明确地把金庸、倪匡、黄霑及蔡澜合称“香江四大才子”。[7] 2002年5月7日,在天津发行的晚报今晚报》中的一篇题为〈金庸说蔡澜好伙伴 蔡澜评金庸真知己〉的专访蔡澜之报导,则把四人合称“香港四大才子”。[8]

2004年11月24日,黄霑逝世。11月25日,据《华西都市报》报导,有“巴蜀鬼才”之称的中国内地作家魏明伦得知“香江鬼才”黄霑死讯后,既悼念故友,并曾表示:“‘香江四才子’中,金庸写,蔡澜吃,董桥学者,黄霑歌,黄霑算是在娱乐圈中很有才气学养的了。”魏明伦遂将金庸、黄霑、蔡澜及董桥四人合称“香江四才子”。[1] 然而,在香港乃至华人地区大部分大众及传媒眼中,“香港四大才子”仍是指涉金庸、倪匡、黄霑、蔡澜四人。[9]

其后,据沈西城忆述,在2008年,当时属于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的利文出版社之主编舒非女士曾接洽沈西城,商谈《金庸与倪匡》一书再版事宜,并指编委以原书内容稍嫌单薄,建议于再版中加入谈及蔡澜的部分。沈西城同意后增订内容,并由利文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香港三大才子——金庸、倪匡、蔡澜》一书。然而,该书出版后,有读者向沈西城反映指谈论香港才子独缺黄霑,有欠公平;况且倪匡、黄霑、蔡澜三人曾一同主持亚洲电视清谈节目《今夜不设防》,实应补入黄霑,而沈西城亦颇同意。其后,舒非及利文出版社均未有就再增订出版事宜与沈西城联络,但沈西城认为黄霑补入而与金庸、倪匡、蔡澜三人合称“香港四大才子”之说早已为大众所公认。[5]

“香港四大才子”之合称出现后,倪匡及蔡澜曾于2006年由香港无线电视制作的访谈节目《煮酒话金庸》中,一同接受嘉宾主持倪震的专访。在该专访中,蔡澜曾表示他对自己被列入“香港四大才子”感不满,亦认为他自己、倪匡及黄霑三人并不能与金庸相提并论,因金庸的地位早已超越所谓才子,而倪匡亦同意这点;特别对蔡澜而言,金庸更像是一位老师。[10][11]2022年7月23日,蔡澜出席香港书展2022“蔡澜倾计会”新书发布会活动后,在记者会上重申不满“香港四大才子”之并称的观点,因他认为金庸是“大师”,倪匡、黄霑及蔡澜三人始终不能与其相提并论。[12][13]

Remove ads

四大才子

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2018年10月30日逝世,为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时事评论家,并被公认为四大武侠小说家之首(另外三人为古龙梁羽生温瑞安)。他笔法铺陈,描写人物感情细致,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所著武侠小说在华人世界中广泛流传、家传户晓。他所撰写的十五部小说,全数皆被拍成电影电视剧,作品被翻译成十数种语言。其中尤以《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等最广为人知。金庸于香港创办《明报》系列报刊,并在1980年代涉足政界。据其好友陶杰称,查良镛生前罹患肝癌,并于去世前三年开始有脑退化征兆。[14]

倪匡

倪匡原名倪聪,1935年生于浙江宁波,1957年偷渡到香港,2022年7月3日逝世。是华人科幻小说界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的结局往往出人意表。他笔下有很多名作,其中以卫斯理系列原振侠系列、浪子高达系列、亚洲之鹰罗开系列、女黑侠木兰花系列、年轻人与公主系列、侠盗影子系列等最广为人知。另外,也曾编剧精武门等电影,替金庸捉刀天龙八部》的数回共4万多字。1986年受洗为基督徒。[15]倪匡曾于2019年透露自己患有皮肤癌[16]

黄霑

黄霑原名黄湛森,1941年生于广东广州,1949年随父母移居香港,2004年11月24日因癌症逝世。香港最具影响力的跨媒体创作人,尤工于填词、作曲、广告创作。当代粤语流行歌曲的重要人物之一,创作接近2000首流行曲。著名填词作品包括《狮子山下》、《问我》、《世界真细小》、《上海滩》、《忘尽心中情》等,亦有不少改编自金庸武侠小说的影视作品的歌曲,如《俩忘烟水里》、《万水千山纵横》、《世间始终你好》、《沧海一声笑》等。经典广告作品有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宣传曲《两个够晒数》、珠江桥牌玉冰烧广告歌、裕华国货广告歌“裕华国货,服务大家”、关键旅游广告歌、名酒宣传语“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等。2003年,以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获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及社会学系颁发哲学博士学位。黄霑原为天主教信徒,后虔心向佛,2004年他因肺癌逝世,享寿63岁,逾万名香港市民参加其追思会,其丧礼按遗言以佛教仪式办理。[1]

Remove ads

蔡澜

蔡澜,1941年生于新加坡,籍贯广东潮州,2025年6月25日逝世。1963年定居香港,是华人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食评家、作家之一,也曾任电影制片人。他的父亲蔡文玄是位诗人,受父亲影响,著有不少散文集,亦为众多报纸和期刊撰写专栏。在品评美食方面他也极具影响力,于各地设立蔡澜美食坊,也经常主持电视台饮食节目,如《蔡澜逛菜栏》等。2025年因癌症感染养和医院安详离世,享年83岁。[17]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