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法定公立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浸會大學
Remove ads

22°20′20″N 114°10′55″E

事实速览 香港浸会大学, 老校名 ...
Remove ads
事实速览 繁体字, 简化字 ...

香港浸会大学(英语: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缩写HKBU),简称浸大,是香港一所研究型大学,为香港教资会资助的八所公立大学之一,其前身为1956年创办的香港浸会书院。

浸大作为香港第一所获资助开办中医和中药本科课程的院系,于Bioinformedicine Service 《中国两岸四地中医药类院系的国际学术论文表现(2013-2017年)》的排名中问鼎品质榜单榜首,位列品质指标榜单的前三高校院系依次为: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浸大中医药学院在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和抗癌领域的研究成果先后取得多项国际专利,并于2021年获批成立运营香港首家中医医院。

浸大传理学院于2011年荣膺“全球十大新闻学院”,位列亚洲第一。截至2021年,浸大在数据库领域位列世界第11位,在人工智能领域位列世界第37位。计算机科学领域排名世界第101-125位,研究成果排名全港首位。浸大会计、金融及数学等众多学科亦位列世界200强。

浸大注重人文学科的建设,其中文系集中了多位古典研究的重要学者,在香港是研究中国经典、 古代诗歌和古代中国文明的一个重镇。中文、宗哲和历史三系在1995年共同出版了具独立评审制度的学报——《人文中国学报》。学报设有国际顾问团,喜获多位海内外世界知名的学者投稿,被中华民国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发表的《中国学门国际暨国内期刊评比研究计划》执行成果中,评定为香港地区的第二名。在2011年,喜获企业家孙少文先生的捐款,成立了“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及后,于2013年,香港浸会大学创立了香港首所国学院,以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命名,以传统国学、汉学、经学为研究基础。

浸大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华为腾讯等机构开展广泛的学术合作。2020年浸大成立六所跨学科实验室,旨在香港构建世界级水准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据浸大2018-2028发展规划,浸大将面向全球招募一百位顶尖学者,帮助其在创意艺术、传理、健康与药物研发、资料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提升科研以及教学能力。

2020年度,香港浸会大学位居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第261位,亚洲50强大学; 2022-23年度,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第281位,2010-11年度,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111位。

Remove ads

历史

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香港浸会书院(曾被邀请加入其时的中文专上院校联会,以争取及筹备成立香港中文大学,但最后拒绝加入[2]),首任校长为林子丰博士。该院于创办初期只开设外国文学系、社会学系、理学系、土木工程学系及工商管理学系的文凭课程,后来于1968年开设传理系。1972年始改称香港浸会学院,1983年,受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院校得以于1986年开始,该院开办学位课程,成为资助大专院校。

1994年11月,立法局通过有关条例[3],香港浸会学院正式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八所教资会辖下并可颁授学位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2004年,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同设立“北京-香港-新加坡非线性与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

2005年,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内地的珠海市以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建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2025年3月,该校更名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Remove ads

校徽与标志

校徽

香港浸会大学设有校徽和标志。校徽于1956年创校后开始使用,由三种图案:圣经波浪绳结组成。圣经代表优质独特的基督教育,包括学术研究和对伦理灵性的培育;波浪代表香港以岛为主的地貌,也与儒家的“智者乐水”呼应,代表大学不断努力改善质素;绳结代表在的怀抱中基督徒能够联结一起。

标志

标志则于1994年在香港浸会大学正名为大学后开始使用,由靳与刘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设计。标志建基于书本和水的图案,将学校英文名称缩写“BU”与书本的轮廓结合,使标志与汉字的“迎”和“进”相似,代表中西文化的融合。而标志在1996年10月的香港设计展获奖。

历任校长

1972年前为香港浸会书院,1972年至1994年为香港浸会学院。

更多信息 任, 肖像 ...

学术泛论

排名声誉

事实速览 大学排名, 全球排名 ...

2021年SCImago学术期刊排名发布,香港浸会大学位列全球科研能力排名(Research Rank)358位[9],香港院校第6位。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浸大于2021年位列亚洲第62名[10],成为亚洲最佳前100所高等学府之一。在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浸大位列全球第60名[11]。至于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浸大位列全球第252名,亚洲第43名[12][13]。在2025年QS世界大学的分科排名中,浸大地理系位列全球151-200名[12]。而在20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数学系位列全球151-200名,而计算机科学系更位列全球101-150名[14]。传理学院辖下新闻系在2011年经Asian Correspondent新闻网评定为“亚洲学生心中的全球十大新闻学府”[15],和榜内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齐名,乃校内招生志愿的前三名[16]

Remove ads

院系设置

概况

现时香港浸会大学设有文学及社会科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医药学院、传理学院、创意艺术学院、理学院及持续教育学院。

香港浸会大学自创校以来一直增设多项创新课程,以配合香港社会的发展,较著名的包括传理学、中医药学、社会工作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及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等。浸大开办的中国研究、体康管理、欧洲研究、翻译学及人文学等课程,也是香港首创的。

2005年,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广东省珠海市合作建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是中国第一所由中国内地香港高等教育界以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联合创办的大学,并获得教育部特批及广东省教育厅支持,该校学生毕业后会获颁香港浸会大学学位证书。

香港浸会大学2013年1月成立“饶宗颐国学院”,邀得国学大师饶宗颐出任永远荣誉院长,是香港首所国学院。[17]

为推动创意艺术发展,香港浸会大学于2022年7月1日成立创意艺术学院,为香港培育新一代创意人才,并致力协助香港发展成为国家和全球性的创意艺术枢纽。[18]

2024年7月1日,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正式合并,成为“文学及社会科学院”。[19]

校园

香港浸会大学坐落于九龙仔牛池湾沙田。校园主要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位于笔架山窝打老道的“善衡校园”、位于联福道的“逸夫校园”、位于浸会大学道的“浸会大学道校园”、位于前皇家空军军官俱乐部的“启德校园”和位于新界沙田的“石门校园”。

Thumb
善衡校园
Thumb
逸夫校园
Thumb
浸会大学道校园全貌
Thumb
香港浸会大学校园图(九龙塘)
Thumb
李兆基传理视艺楼
Thumb
浸大桥,连接善衡校园及逸夫校园

“善衡校园”的名字,是纪念积极推动该校成立的商人何善衡。校园由著名建筑师甘洺设计,于1966年落成启用,并曾于1990年进行局部重建(由著名建筑师何弢设计)。此部分的校园占地22,000平方米,内有11座主要建筑物,共提供48,000平方米可用空间。1978年5月,位于善衡校园内的“大专会堂”(即现今的“大学会堂”)落成启用,是当时香港的一个主要艺术表演场地[20]

为应付正名为大学后所增加的收生人数及未来发展,“逸夫校园”于1995年落成启用。校园以邵逸夫(Shaw)命名,占地9,000平方米,特色是设有开扬的空间和广场,以及一条贯通整个校园的大道“李作权大道”。邻近的“联校运动中心”亦于同年落成,由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共同使用。

1998年,“浸会大学道校园”落成启用,占地18,000平方米。校园原址是在1970年代中清拆的九龙塘模范村[21][22][23]。校园被浸会大学道围绕,内有教学及行政大楼、持续教育大楼、中医药学院大楼、赛马会创意校园(罗肇唐书院)、李兆基传理视艺楼及学生宿舍等设施。

Thumb
石门校园
Thumb
香港浸会大学校园图(沙田)

2006年,“石门校园”落成启用,总实用面积为30,000平方米。毗邻港铁石门站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硕门邨。主要供浸大自资衔接学士课程及国际学院的副学士课程、副学士基础课程作教学之用,亦为持续教育学院的其中一个教学地点。校园设施包括室内泳池、健身室、演讲厅、心理学实验室、环境生态资源中心和传播学实验室等[24]

Thumb
启德校园
Thumb
香港浸会大学校园图(牛池湾)

同年,由前皇家空军基地职员宿舍修复而成的“启德校园”亦宣告启用,目前为视觉艺术院的所在地之一(另一处为李兆基传理视艺楼)。校园于2009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荣誉奖”。浸大本以特惠租金租用该处,至2012年政府欲改以六倍市租更新租约。后在各方关注下浸大续以象征式租金续租,校园得以保留[25]

Remove ads

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位于浸会大学道校园,于2002年3月落成启用(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由两座建筑物组成,提供接近1,800个宿位,提供每个学生最少4年一宿。两座学生宿舍内有四个舍堂,分别是:

  • 杨振宁堂 — 位于南座单数楼层,表扬近代科学家杨振宁
  • 蔡元培堂 — 位于南座双数楼层,纪念近代教育家蔡元培
  • 周树人堂 — 位于北座单数楼层,纪念近代文学家周树人(鲁迅)。
  • 宋庆龄堂 — 位于北座双数楼层,纪念近代政治家宋庆龄

另外,亦设有

  • 吴多泰博士国际中心 — 位于九龙塘联福道,主要供研究生及博士生使用。
  • CARE舍堂村 — 位于九龙塘联福道,为赛马会创意校园的一部分。

校外宿舍

因香港浸会大学一直缺乏校内宿位,故学校需要租用校外住址作为宿舍。此外,浸大亦于校园外设有教职员宿舍。

宾馆及会议中心

吴多泰博士国际中心于1997年成立,是一座三星级宾馆,为宾客提供方便的住宿。中心邻近港铁九龙塘站。毗邻的林护国际会议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于1996年7月正式启用,中心的设备包括1个多用途会议厅、2间研讨室、1间圆桌会议室及用作展览的门廊。中心除为大学举办的各种本地及国际会议提供场地外,也欢迎外界人士预约使用。

校牧处

香港浸会大学是由香港浸信联会于1956年创办的高等教育学府,其使命乃为香港年青学子提供基督教全人教育。由创校以来,校牧处一直牧养大学社群,致力维持和秉承香港浸会大学基督教传统信念,在关顾学生和教职员的需要上扮演重要角色,为主结出美好果子,也造就了不少基督精兵。校牧处同时跟随香港浸会大学全人教育的理念,致力培育优秀领袖人才,帮助学生寻找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并辅助他们个人及灵命成长,在大学实践全人教育路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现任校牧为谢虹牧师。[28]

浸大学生会

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会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为唯一代表全体香港浸会大学全日制本科生的学生组织,是独立于大学的独立组织。浸大学生会的宗旨是本着民主自治精神,促进同学德、智、体、群四育,鼓励同学关心社会、认识世界、谋求同学福利、争取同学应得权益、促进大学发展、提高大学声誉、并与校方一道为争取大学应得之地位而共同努力。[29]

历届学生会主要成员

届期(年份) 评议会主席 干事长(兼任会长) 编辑委员会总编辑 仲议会首席仲裁员
50(2017-2018) 黄浚轩 刘子颀 何浩贤 曾颖琪
49(2016-2017) 陈颢泓(委任) 陈天俊(署理) 黄浚轩 锺梓仪 刘睿翘 → (出缺)
48(2015-2016) 谭家浚 麦智轩 陈思豪 曾健锋 刘睿翘
47(2014-2015) 冯靖汶 麦智轩 陈天俊 陈颢泓 从缺
46(2013-2014) 黄学勤 冯靖汶 麦智轩 从缺
45(2012-2013) 陈光健 黄学勤 林颖欣 从缺
44(2011-2012) 吴迺匡 杨益强 文皓心 从缺
43(2010-2011) 陈锦铭 吕伟林 胡凯淇 从缺
42(2009-2010) 李汉基 叶楚茵(署理) 陈锦铭 从缺
41(2008-2009) 林兆荣 叶楚茵 李汉基 从缺

学生组织

兴趣学会

宿生会

基督徒学生组织

基督徒学生团契

基督徒学生团契是代表全校基督徒学生的组织,以团结校内基督徒同学为宗旨,统筹及策划相关之信仰活动,让信徒从中得到栽培及成长;团契的运作和各事工都是由学生一手策划和执行的。[30]

基督徒诗班

基督徒诗班由校内有志于圣乐事奉的基督徒学生组成,希望以圣乐来事奉和歌颂神,传扬基督的爱。此外,诗班员借着参与和策划事工,得着圣乐栽培、训练及事奉的机会。诗班每年均于校内不同活动中献唱,例如开学礼、毕业礼、毕业礼赞等。诗班亦会踏出校园,服侍教会和其他大专同学,以至整个社会,例如圣诞在商场报佳音、于教会布道会中献唱等,务求借着诗歌传扬福音,并关怀不同阶层人士,了解他们的需要。[31]

基督徒乐队

香港浸会大学基督徒乐队前身为2000年由几位基督徒教授及同学成立的香港浸会大学赞美乐队,于2006年度正式注册为香港浸会大学校牧处辖下的学生组织。作为音乐事奉团队,乐队不单装备队员在音乐上追求卓越,亦培育队员灵性上进深。因此,每周的恒常练习中,除了演出排练、演出检讨、事工准备等关乎音乐操练的环节外,亦会安排查考圣经、专题研习、彼此代祷等关乎灵性操练的环节。借此栽培队员成为更内外一致的音乐事奉者,实践队训所言“用心灵和诚实的敬拜”。[32]

争议事件

李惠利用地作住宅 争取保留建中医院

Thumb
2013年,政府提出将前李惠利校舍南面约0.88公顷(9.4万平方英尺)土地改划为住宅,引起浸大、校友会及学生代表表明强烈反对,政府最后撤回改划决定,将南面用地当中约1.18万平方英尺土地增拨予浸大作中医院

浸会大学在2009年争取政府拨出九龙塘前李惠利校舍南面用地兴建中医教学医院。2013年,政府提出将前李惠利校舍南面约0.88公顷(9.4万平方英尺)土地改划为住宅,浸大、校友会及学生代表表明强烈反对[33]。2014年3月10日,城规会审议申请时发动近百名师生抗议,浸大校长陈新滋及四十几名代表向城规会申述理据。

到2014年10月31日,香港教育局向浸大表示,政府撤回改划决定,将用地当中约1.18万平方英尺土地增拨予浸大,以增加兴建1,600个资助宿位和约5.4万平方英尺的教学设施,以整幅李惠利前校舍地皮(16.3万平方英尺)计算,浸大总共获拨49%即约8万平方英尺土地,余下南部约0.77公顷(8.3万平方英尺)将用作特殊教育用途,浸大对安排表示十分欢迎[34]

浸大民调风波

2012年1月14日,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被质疑因受院长赵心树施压而公开一份尚未完成的特首选举民意调查的结果。由于该结果显示参选人唐英年民望落后的差距收窄,与最终完成并于1月17日公开的结果不符,公众质疑提前公布结果是有心为唐英年造势,并质疑浸大民调的公信力。

学生不满新校长人选咨询不足

2015年5月,浸会大学安排新校长人选会见师生和校友。唯人选只有香港大学首席副校长钱大康,他将于7月初约满港大,刚可接替卸任的现任校长陈新滋。浸大学生会不满校方在考试期只作一轮咨询,反对校董会在5月14日即进行表决;学生会要求新校长必须支持学生,在政治上中立,不会如政协身份的陈新滋否定学生在雨伞运动中的付出[35]

2015年5月14日,浸大学生会带领约60名学生多次冲击,一度“占领”聘用委员会的会议室,令会议受阻,最终校方宣布加开咨询会,未有即日通过校长任命[36]

浸大食坊续约风波

Thumb
浸大食坊被指食物质素差劣,最终在2017年6月15日正式结业。

2016年11月23日,浸大学生会抗议浸大食坊获续约,于浸大食坊举行抗议活动,并向膳食附属委员会主席麦劲生教授递交公开信,促校方“撤回续约决定”、“决策公开透明”[37]。浸大学生会成员以食虫抗议,并高叫口号“拒绝劣食,踢走虫can”。[38][39][40]

其后供应商美心于2017年6月15日正式结业,经过重新招标后,于2017年9月起由Springwood Management Group Limited接手经营。[41]

而Chartwells原定在2017年9月签定了5年合约经营的Main Canteen(俗称AAB Can)、联福餐厅及联福楼,因校方接获不少投诉,加上作出多次警告,经营半年被撤出,由泛亚饮食有限公司再次接手,继续余下4年的合约。[42]

“校巴日”

2017年2月9日,由于往返浸大校园的专线小巴25M(S)线提出加价,由4.5元加至4.7元,浸大师生认为加价不合理,又认为校方没为同学向署方反映意见,浸大学生会举行“校巴日”,以抗议运输署放任加价[43]。当日学生会提供两条循环线,往返九龙塘站及浸会大学,同学上车前须出示学生证方可免费乘搭校巴。而学生会将在各车站竖立会旗或设置等车告示,以供同学识别等车位置[44][45]。最终延至8月14日正式加价,惟实际上之前的价钱是小巴公司提供的一年“优惠”。[46]

保安外判公司不获续约 引发遣散费风波

原外判公司龙卫保安有限公司不获续约,于2017年6月30日届满,公司拒绝向于浸大服务多年的工友发放遣散费,并要求保安员自愿离职。2017年6月19日,10多名工友与浸会大学社会关注组、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会的代表到浸大与物业处处长林朗秋讨论事件及递交信件,期间有请愿人士大叫“你呃人!”,并发生碰撞,有请愿人士声称被物业处人员推跌,一度留守在办公室外现场抗议,并与行政副校长转到逸夫行政楼开会。[47]

要求学生修读普通话课程才能毕业 两名学生抗议遭停学

Thumb
中医学及生物医学五年级学生陈乐行(左)和浸大学生会长刘子颀(右)遭停学
Thumb
李兆基传理视艺楼地下外墙喷上“反歧视 NO PTH(不要普通话)”字眼
Thumb
2018年1月26日下午,学生会发起校内游行集会,约300名师生参与声援

自2017年起,浸大要求学生须在普通话课程成绩合格才可毕业,虽已推出豁免试,惟首批考生中只有约三成人合格。随后学生不满评分机制缺乏透明度,加上学生会早前亦发起公投,逾9成投票学生要求校方取消修读普通话课程为毕业要求,因而引发风波[48]郑松泰林忌等抨击,只要求本地生符合普通话要求,是种族歧视,其认为“浸大自动豁免对大陆学生与外地生的粤语及普通话能力要求,等如优待非本地学生”,并质疑大学有否将粤语能力列为大陆学生的毕业要求[49][50]

2018年1月17日,近20名学生发起“占领语文中心”行动,要求校方交代2017年推出的普通话课程豁免试的评分准则及上诉机制,惟当时两名负责该考试的副校长均不在校园。[51]行动期间学生会会长刘子颀一度“爆粗”。浸大校长钱大康在1月21日向师生校友发电邮,表示对学生在语文中心的不当行为,将按纪律程序严肃处理。刘子颀则回应指,自己当日只是口误,愿意致歉。事后有向副校长致歉,不担心会受罚,亦不后悔抗议行动。[52]

参与者之一陈乐行原定在广东省中医院实习,不过被内地传媒及网民“起底”,有人更致电医院“恐吓”,为了人身安全,决定提早返港。他将考虑报警,批评浸大校长钱大康对其人身安全受威胁无动于中。[53]

1月24日,校长钱大康宣布勒令会长刘子颀,和中医学及生物医学五年级学生陈乐行即时停学。刘子颀批评校长绕过纪律委员会,没有做过任何调查便惩罚的决定,在浸大是毫无先例,怀疑校方做法是杀鸡儆猴。陈乐行批评钱大康“十分黑心”[54]。有媒体翻查大学生涉行为不当事件记录,未有在纪律聆讯前被停学先例。[55]

事件发生后,中国内地《环球时报》发表评论,称“香港大学生对普通话的这种态度,内地不少人很愤怒也很遗憾”,认为“香港年轻人视野太窄,不学好普通话就相当于关闭了人生一扇大门”,并指出连特朗普的外孙女都学习普通话,推动香港市民学习普通话“是香港回归后必然的文化跟进”[56][57]。而中大城大港大民主墙有针对浸大校长钱大康的粗口标语,浸大体育中心对出的私人屋苑逸珑外墙亦出现“不要普通话”的涂鸦。[58]

有记者从浸大语文中心的普通话自学网站中,下载豁免试的样本试卷,以及“及格准则描述”。中心表明,测试重点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知识。不过,有普通话老师、母语为普通话的内地人均认为,试卷丙部的说话题难度高,即使自身母语普通话,仍有一定难度,认为试卷并非单纯考核学生的普通话能力。曾参加豁免试的学生表示,考试属口试形式、共设三部分,考生有25分钟预备时间。考场内有2名考官,考生的作答过程会被录音[59]

1月26日凌晨,逸夫校园区树洪纪念图书馆外墙被人用蓝油喷上粗言秽语“×你钱大康”,以及“反歧视 NO PTH(不要普通话)”中英文字句。到早上7时许,有职员发现传理视艺大楼(现李兆基传理视艺楼)地下外墙喷上“反歧视 NO PTH(不要普通话)”字眼。警员列“刑事毁坏”处理。[60]同日下午,学生会发起校内游行集会,约300名师生参与声援,谴责校方无理处分两名学生,要求撤回停课决定,校方派出代表接收请愿信。亲建制组织“珍惜群组”约10名成员则到校园“踩埸”,暗喻学生会为“黑社会”。[61]

1月30日,遭校方停学的刘子颀及陈乐行就1月17日当天到语文中心抗议一事,向教职员亲身致歉。会面历时十多分钟,气氛融洽,并向学生辅导长承诺不会再犯。据说有老师已原谅他们二人。[62][63]

2月1日,校长钱大康向全体师生发出公开信,指学生辅导长邓裕南分别与刘子颀和陈乐行及语文中心同事会面后,决定撤销两人的暂时停学令,即时生效。[64]公开信另指出大学宗旨是教育而非惩罚,衷心希望二人真心悔过,并珍惜获第二次教育的机会,从错误中学习。校方并绝对尊重学生和平、理性表达意见的权利。不过,学生纪律程序如期进行。[65]刘子颀认为校方未审先判,表示“不觉得好开心或胜利”,希望大众未来可对焦在普通话毕业要求;陈乐行则表示“不敢松懈”。[66]

4月1日,校方决定将涉及事件的4名学生,包括学生会前会长刘子颀及中医药学院学生陈乐行一律处分。刘子颀罚停学一个学期,而中医药学院学生陈乐行则停学8日、撰写道歉信及在校内进行40小时服务。陈乐行表明会提出上诉。[67]

后续

2018年6月26日,浸大教务议会通过维持普通话毕业要求,但批准同学选择是否将普通话成绩计入大学总成绩(cGPA)内。如修读不计入大学总成绩的普通话课程,其成绩将会以优秀/合格/不合格标示。浸大学生会署理会长暨教务议会学生代表雷乐希批学校“换汤不换药”。[68]

同年10月,学生事务处工作小组检视纪律委员会条文,计划修订“能导致他人有实质或潜在痛苦或伤害行为”的定义,其中“行为”除包括言语攻击、恐吓、侮辱或不道德行为外,计划将涵盖“对大学声誉造成伤害”或“伤害大学与社会关系”等行为。[69]

要求上庄要考牌

2018年6月,“浸大山神”指出校方要求学会干事出席名为“CODE”的课程,若不出席有关课程,则无法行使学会权利。若学会干事缺席核心课程,须递交悔过书及为每一个缺席讲座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功课。学生及网民计批评校方安排“反智”、“大学变小学”、“有心打压学生组织”。[70]

设立辱校罪风波

浸大学生事务委员会于2017年11月决定成立工作小组,检讨纪律程序。小组于2018年10月的首次会议提出修订纪律程序的建议。其中最大争议是在条文中新增“伤害大学与社群关系、损害大学声誉的反社会行为”、“扰乱大学正常运作”、“制造过量及不能接受的噪音造成他人痛苦”、“多次或重复轻微违规”等违规行为可当作“辱校罪”。违纪程度较轻者会被罚款、强制要求出席工作坊、暂时被禁止使用校内设施和服务,严重者或会被停学,甚至被永久退学。学生批评校方做法限制学生言论自由。[71]

宿舍粉尘爆炸事件

2018年11月22日凌晨1时许,大学宿舍伟伦楼南座12楼发生火警,有约20名学生在多用途活动室为同学庆祝生日,其间怀疑有人向周围撒面粉,蜡烛火舌燃着导致粉尘燃烧,同学们走避不及,事故造成8女4男共12人受伤,伤者年龄介乎18至23岁,主要为手、脚及面部烧伤,其中1名21岁女生一度情况严重。校长钱大康到医院探望受伤同学,表示会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72][73]

学生会长被捕风波

解放军于浸大校门前设监控镜头

大学邻近九龙塘解放军九龙东军营。有学生发现自2019年9月29日起,解放军于师生往来校园的联福道、禧福道及联合道外围增设多部监控镜头,令人担心隐私遭侵犯。“浸大山神”兼浸大学生陈乐行担心有关镜头具人脸辨识功能,而且虽然有学生在10月曾去信校方就事件表达忧虑,但一直未有回复。[74]

院校禁止公众进入

2020年1月3日,校方物业处发出电邮,表示于学校所有出入口设置闸机,要求同学及教职员拍卡出入,校园短期内不再对外开放。[75]其后改为在浸大学生陪同下,登记个人资料后可进入校园。[76]

国安教育课堂疑设闭路电视及不明人士拍摄

路透社报道,浸会大学的国安课堂设有闭路电视监察,更有身份不明人士在课堂内拍照。课堂由法律界选委、曾于律政司工作、大律师范凯杰教授讲课,他在课堂上播放了长达200页的投影片,当中警告学生国安法具有震慑力,违者将受到严惩。学生听课后须回答20条选择题,例如堵塞铁路触犯国安法哪条罪行。有学生担心答问题会带来麻烦,甚至被政府检控。另外有学生则形容课堂是企图重建学生思想,亦有学生认为这类课堂无用,不会听课后而突然变得爱国,惟有内地出生的学生则表示欢迎课堂,指西方国家影响了香港学生的思想,令他们缺乏国安意识,而他们自小就受国安教育,有很强的国家身份认同意识。范凯杰回复《立场新闻》查询称,有关课堂内容包括香港宪制与法律制度的基础、香港原有的国家安全相关刑事罪行及《港区国安法》的法律基础与内容等,引用了唐英杰案、马俊文案、35+ 案、黎智英案及港大学生会案作例子。而就未曾定罪的案件就重点在于从二手材料剖析执法部门的执法基础与律政司的检控基础。他声称在课堂上提及的所有例子都是合适,同学有需要知道从事相关行为的法律风险,以免堕法网。教育局回复路透社指大学国安教育是法定责任,社会期望大学能维持良好管治、对公众负责、运作须遵守法律和符合学生与广大社会的利益。浸大回应指有关课堂并没有任何摄录安排,并澄清主办部门安排职员拍摄少量相片作为活动纪录。[77] [78]

学生编委会宣布总辞

2022年1月28日,学生会第54届编辑委员会内阁“楚鸣”,因不满刊物内容受到干预及审查,宣布全体请辞。根据总辞声明,校方于1月21日在没有书面通知的情况下,要求编委会当天下午五时前下架《浸报 Jumbo》54.1,并删除《浸报》54.2 征稿贴文,校方还表明会阻止《浸报》54.2 的出版,更在同一天撤销编委会对浸大编委官方电邮(sueb@so.hkbu.edu.hk)的使用权。此外,在1月初,编委会曾报道校内升旗礼情况,但被校方要求澄清。过后,校方再次就报道字眼向编委会的总编辑反映,要求停止使用“武汉肺炎”一词。声明中还提及,2021年针对编委会的第二期记者招募电邮,校方要求编委会删减内容;而有关国安课程的报道也受到校方的干预。编委会表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对所出版过的刊物、撰写过的报道,本会内省不疚,问心无愧。”虽然编委会任期只剩一个多月,但“服务空间愈见狭獈,仅余的自由不再开花,吾辈不忍苟延残喘。”因此决定全体总辞,并对未能在余下任期继续服务浸大学生而致歉。声明还指,“浸大率先敲响打压学媒的警钟,未来其余院校学媒必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79]

总辞的声明在脸书发表大约四小时后,编委会又发表了一篇新的声明,进一步说明总辞是因为编辑委员会“过去一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政治干预及审查。”而且,在编委会成员达成总辞共识后,学生会署理会长、评议会及仲议会向编委会成员施压,要求他们息事宁人,劝阻他们发布“总辞声明”,并且要求取得编委会的社交媒体账户登入资料,企图删除编委会发布的“回收《浸报 54.1》启示”及“浸大编委总辞声明”。[80]

传理学会进行在囚者信件征集活动 遭暂停运作

2022年11月中,浸会大学传理学会举办名为“笔见•不散”的信件征集活动,希望透过收集同学祝福语句,将信件寄送给被关押人士。不过校方拒批出场地申请,更向学会成员展开纪律聆讯。最终学会被迫取消活动,部分学会成员分别收到口头和书面警告,学会同时暂停使用学校场地一个月。同学指目前趋向恶劣的政治环境下,表达空间越来越狭窄。[81]而《文汇报》指活动宣传海报有2019年反修例运动常见的元素,有“煽暴”意味,涉嫌误导校方,并指引起校内及校外人士投诉。[82]到同年11月30日,校方以“行政指令”下令该会即日内停止运作,直至2023年2月28日。

学生会干事会成员遭校方纪律处分

2023年4月初,浸大校方接获就学生会第五十六届干事会“沧溟”竞选政纲内容的投诉,与网上平台所发表的政纲、年度计划书及财政预算有关。校方指“干事会在网上平台发布的资料,部分对过去事件的描述,出现夸大、缺乏事实根据及偏颇的情况,并不符合社会的标准和价值观。”因此学生事务处认为有关对干事会的投诉成立,并会对相关学生作出纪律处分。浸大学生会指,学生会“既没有参与整个聆讯过程的权利,校方也没有给予作出公开澄清或回应的机会”,促请校方给予合理解释,同时指干事会的竞选政纲中所引用的资料是“可从网上报导找到的客观事实”,表明会上诉到底。[83]

校友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