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国际电影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國際電影節
Remove ads

香港国际电影节(英语: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缩写HKIFF)是香港一项年度影展活动,创办于1977年,由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主办,旨在推广多元电影文化及促进国际电影交流。

事实速览 举办地点, 创办时间 ...
Thumb
第四十二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典礼
Thumb
第四十五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典礼

香港国际电影节通常于每年春季(3月至4月)举行,持续约两周,展映范围涵盖世界首映、国际首映及亚洲首映的电影作品。节目分为多个单元,包括“环球视野”、“纪录片竞赛”及“年轻导演竞赛”,其中“火鸟大奖”竞赛单元专注表彰新锐导演的创新作品。

影展期间亦举办多项业界活动,例如“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及“电影工业论坛”,为电影制作人提供融资及国际合拍的平台。同时,影展与香港艺术发展局创意香港等机构合作,透过“影评人推介”及“学生观影计划”等活动,培育本地观众及年轻影迷。近年,主办方致力推广经典电影修复单元,并积极探索VR电影及新媒体艺术的展映。

Remove ads

宗旨

  1. 让香港市民有机会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电影,以及体验日益精进的电影制作技术;
  2. 在电影节中放映本港电影制作人及导演的作品,以鼓励他们精益求精,力臻完美;
  3. 让市民有机会重温本港电影业的历史及欣赏其成就[1]

历史

1970年代,时任香港文化署署长陈达文,向市政局建议创办香港国际电影节,把世界各地优秀的电影带给本地观众,此建议旋即得到议员及政府的支持,于是第一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于1977年正式创立[2]。首届电影节属于试办性质,由市政局举办,选映了三十七套电影,观众人数只有约16,000人次[2],并只有香港大会堂一个放映场地。

由于首届电影节大获成功,第二届电影节起规模扩大,首次设立香港电影回顾专题,并开始出版由电影学者和影评人撰稿的特刊[4]。从第四届起,举办时间由每年暑期改至三、四月举行。第六届起,中国内地开始派团出席和选片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第十一届起,台湾电影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登场。第十四届则转用当时新落成的香港文化中心为主要放映场地,并首次选用香港与中国内地、台湾的合拍片作为开闭幕片。第廿六届起,电影节开始设立电影节大使,以向公众推广宣传。第廿七届电影节首次引入商业机构冠名赞助。第廿九届起,电影节开始以公司化运作,成为每年“香港影视娱乐博览”的其中一部分。

Remove ads

主办单位

Thumb
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

在创办之初,香港国际电影节由香港市政局主办。2000年,由于市政局解散,电影节改由香港特区政府属下、由原来市政局分拆出来的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2001年,第2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香港艺术发展局首次合办。2002年至2004年,则由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办。由2005年开始,电影节正式由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举办。

现时,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主办单位是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它是香港的一个非官方及非牟利慈善团体,以“电影令世界大同”为口号,致力发扬电影文化,推广光影艺术,加强世界对华语电影的欣赏,并把环球各地出色的电影制作,带到香港及大中华地区,以丰富香港的精神生活。

为带动电影文化和活力,协会于每年3、4月期间举办两项旗舰活动,包括“香港国际电影节 (HKIFF)”“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 (HAF)”;8月份举办以年轻观众口味为主的“Cine Fan 夏日国际电影节 (SummerIFF)”。另外协会于2013年4月创办“电影节发烧友 (Cine Fan)”,旨于推广丰富多元的电影文化,每月为香港观众带来主流电影以外的精选佳作。

奖项

Thumb
第4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评审、得奖者及代领者黄秋生、哥连·吉迪斯、安妮茜嘉·贺兰、新秀电影竞赛评审团奖得主《五星级选战》导演阿密特·马素卡、为火鸟大奖得奖者代领的李焯桃
Thumb
第42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大合照

香港国际电影节从第23届开始,打破以往只展映不颁奖的惯例,首次设立“国际影评人联盟奖”。香港国际电影节现时颁发的奖项为五个,包括由电影行业专业人士担任评审团选出的“国际影评人联盟奖”、“新秀电影竞赛(华语)”奖项、“新秀电影竞赛(世界)”奖项、“纪录片竞赛”奖项,以及“国际短片竞赛”奖项。

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始于第23届,由国际影评人联盟的影评人组成评审团进行评选,颁给一部由新晋导演执导的影片,以肯定新生代对电影发展的贡献。

更多信息 奖项, 导演 ...
Remove ads

新秀电影竞赛

从第27届开始增设(起初命名为“亚洲数码录像竞赛”,第36届易名为“新秀电影竞赛”),评选新晋导演的第一或第二部作品,鼓励新晋电影人努力探索及开拓电影更多的可能性。第43届起再分拆为“华语”及“世界”两个单元,并增加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评选。

更多信息 火鸟大奖, 导演 ...
Remove ads

第43届起

更多信息 火鸟电影大奖, 最佳导演 ...
Remove ads

纪录片竞赛

“纪录片竞赛”的设立是表扬关注社会议题的杰出作品,肯定纪录片导演在探索新形式的贡献。

更多信息 火鸟大奖, 导演 ...
Remove ads

国际短片竞赛

更多信息 火鸟大奖, 导演 ...
Thumb
第42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大使 古天乐

已停颁奖项

天主教文化奖

第28届-第41届曾与香港公教影视协会合设首次在亚洲区国际级电影节颁发的“天主教文化奖”,以鼓励电影工作者透过艺术传达人道价值,宣扬电影对社会、人权的人文关怀。

更多信息 奖项, 特别表扬 ...
Remove ads

观众票选大奖

第41届及第42届,增设观众票选大奖给参与电影节的观众投票选出他们最喜爱的电影。

更多信息 影片, 导演 ...

历届资料

更多信息 日期, 开幕电影 ...
Thumb
第4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电影——《春娇救志明》

放映场地

Thumb
香港文化中心
更多信息 放映场地 ...

出席嘉宾

香港国际电影节多年来广受海外及本地知名导演和红星支持。

历届应邀亲身出席“大师班”讲座的嘉宾包括:阿尔拔塞拉(HKIFF49)、域陀艾里斯(HKIFF48)、马田麦当奴(HKIFF48)、比尔布林顿英语Bill Plympton(HKIFF48)、李沧东(HKIFF43)、阿斯哈·法哈蒂(HKIFF43)、姜文(HKIFF43)、华纳·荷索(HKIFF42)、原一男英语Kazuo Hara(HKIFF42)、蔡明亮(HKIFF42)、伊迪高·安怡迪(HKIFF41)、安妮丝嘉·贺兰(HKIFF41)、奥利华·阿萨耶斯(HKIFF41)、贝拉·塔尔(HKIFF40)、莫森·玛克玛尔巴夫英语Mohsen Makhmalbaf(HKIFF39)、佩德罗·科斯塔(HKIFF39)、彼得·格林纳威(HKIFF39)、奇洛·李维斯(HKIFF36)、贾樟柯(HKIFF35)、王家卫(HKIFF37)等。

应邀透过视像出席“大师班”讲座的嘉宾包括:王兵(HKIFF49)、戴丹兄弟(HKIFF46)、锺孟宏(HKIFF46)、佛烈·怀斯曼(HKIFF45)。

历届应邀出席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海外知名导演还有:里奥卡哈斯(HKIFF49)、中岛哲也(HKIFF49)、尤荷古奥斯曼连(HKIFF49)、辛·贝克(HKIFF42)、侯孝贤(HKIFF40)、奉俊昊(HKIFF38)、云·温达斯(HKIFF24)、古兹托夫·奇斯洛夫斯基(HKIFF18)、李安(HKIFF17)、积葵·丹美(HKIFF13)、艾丽丝·华妲(HKIFF13)、马田·史高西斯(HKIFF8)、大岛渚(HKIFF8)、保罗·舒里达(HKIFF4)、萨雅吉·雷(HKIFF3)等。

参看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