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8年香港立法会选举
第4屆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8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的第4届立法会选举,于2008年9月7日举行。与上届一样,是次选举重选立法会全数60个议席,包括30席由地区直选产生之议席及30席由功能界别产生之议席。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8月4日) |
Remove ads

泛民主派在地区直选取得19席,较上一届地方选区多取1席,但功能界别减至4席,惟成功保留立法会的三分之一以上、亦即是21席的关键议席数目[1],惟激进民主派社会民主连线取得3席,从而左右温和民主派。
民建联整体上席位没有增减,自由党在地方选区全军覆没,党正副主席连任失败,跌到第三大党;选后4名原属自由党的功能界别立法会议员退党,实力大辐下降,民建联取代自由党,成为建制派第一大党。
Remove ads
背景
选举情势与四年前有所不同。自董建华下台及曾荫权上台后,香港社会出现结构性的变化,经济向好,通涨问题日益严重,副局长国籍风波、梁展文事件等等议题在政坛风波不断。
自从2007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后,建制派的议席渐渐与泛民主派的议席接近,泛民主派侧重于政治议题的政纲开始不及建制派强调民生的政纲吸引选民。面对泛民重量级议员的相继引退,能否保住立法会21席的关键少数对泛民十分重要[1]。李柱铭、陈方安生、郑经翰等重量级泛民议员宣布不再连任,民主党世代交替、公民党正式出战、社民连积极扩展、建制派壮大等等迹象显示,这次选举十分激烈。
汲取了上次立法会选举泛民主派于新界东选区放在1张名单内失败经验,今次的立法会选举,无论是泛民主派,还是建制派,都不再事前协调,各派出多张名单参选。
是次选举最受关注的是地方选区增设一席的九龙西选区,有13张名单参选,而该区只有5个议席,竞争激烈程度为各选区之冠[2]。
今年的选举特色是,很多候选人都在网上社群(例如Facebook、YouTube)开设社群与上载竞选影片。但放上YouTube的大部分的点击率都很低,只有两段黄毓民批评对手的片段点击率较高[3]。
Remove ads
选举制度及议席分配
是次选举中,全港共分为五个地方选区,共选出30位立法会议员。每个选区均采用比例代表制,以最大余额法及黑尔数额点票。以下是地方选区的议席分配:[4]
与上届相比,随着各区人口之转移,九龙西选区增加一席至5席,而九龙东选区相应减少一席改为4席。除此以外,地方选区的选举制度与上届相同。
功能界别的选举制度及议席分配与上届相同。是次选举共有28个功能界别(完整列表见下文的候选人名单),共选出30位立法会议员。除劳工界有三席外,其余功能界别均各有一席。乡议局、渔农界、保险界及航运交通界采用按选择次序淘汰制;劳工界采用全票制;其余功能界别采用单票制。[5]
选举民意调查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一如以往为选举进行滚动调查,由香港有线电视及now宽频电视赞助。滚动调查以电话访问市民假如明日进行选举会投哪张候选名单。不过,两者的预测结果表达方式不同,前者包括不投票或未决定等的百分比,后者则先除去不投票或未决定的百分比。

投票与点票安排
投票于2008年9月7日(星期日)07:30至22:30举行。政府当局开放全港532个投票站供337万名已登记选民投票。投票结束后,大部分投票站改为点票站,以点算地方选区的选票。功能界别的选票则运往位于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的中央点票站点算。各地方选区和功能界别选举的最终结果,在国际展贸中心内的新闻中心由选举主任宣布。
-
香港岛选区于投票日的竞选活动进行情况
-
九龙西选区于投票日的竞选活动进行情况
-
九龙东选区竞选广告
-
新界西选区于投票日的竞选活动进行情况
-
新界东选区于投票日的竞选活动进行情况
投票率
- 地方选区
- 功能界别
Remove ads
选举结果及总结
建制派在是次选举的赢家,特别是功能界别夺得23席,当中全体自动当选议员均为建制派。选举过后它们继续控制议会的过半数议席,但仍未能成功控制议会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1]。
民建联于九龙东及新界西分拆名单、加上香港岛又被叶刘淑仪名单分票,结果在总得票上损失了五万多票,在香港岛损失一席(即港岛区议员蔡素玉之一席),但同时也夺回功能界别区议会的席位,结果在议席上没有增减,继续保持第一大党的地位。如果把以工联会名义参选同时为民建联成员的黄国健、王国兴及潘佩璆计入民建联的议员名单中,更会由原本10席增加至13席。
自由党是各大党派中的大输家。它在地方选区全军覆没,而功能界别也被抢去1席,只剩下7个议席,由第二大党跌至第三大党。选举结束后,主席田北俊及副主席周梁淑怡为此双双请辞,并由刘健仪暂时代行主席职务,而周梁淑怡亦正式宣布退出行政会议。另一方面,由于有党员身份的新界乡议局主席刘皇发曾为民建联参选人、新界乡议局副主席张学明助选,而自由党内部人士把田北俊及周梁淑怡落败的原因归咎于刘皇发拒绝把乡事派票源配给自由党。于是党内人士要求刘皇发作出解释,甚至要求他退党。最后刘皇发在9月11日递信以乡议局要建筑新大楼,无暇兼顾繁重党务为由申请退出自由党,同日获自由党接纳;2008年10月8日,自由党内部分裂,林健锋、梁君彦、梁刘柔芬突然集体宣布退党。[6]
此两次退党事件令自由党在会期开始时由原本7席急跌至只剩3席,顿时丧失大党地位,有被泡沫化的危机。
泛民主派今次已预料自己在大选中没有了七一效应,泛民总议席数会倒退,所以他们今次定下的目标只是21席,有些评论更认为泛民最终只能17至19席,有泛民成员亦估计泛民今届只能夺取14至18个直选议席,将失去三分之一的关键议席数。再加上今届选举出现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况,社民连同其他泛民出现抢票及互相攻击的情况,情况更为悲观[7]。结果却令泛民喜出望外,虽然是倒退了(比原先的26席少了3席),但却比预期出色,泛民比原本的目标取多了2席,取得23席。泛民在地方选区分拆名单的策略也见凑效,除了九龙西的毛孟静败于梁美芬,多名现任泛民议员取得最后一席连任,令泛民取得19个地方议席。
民主党疑因低投票率、公民党与社民连两个光谱激进的政党参选下,在地方选区总得票上大跌十二万多票,虽然香港岛只能保住一席,但新界东黄成智重夺失去的议席。民主党也有参选功能界别,但却没有像公民党般受到社民连主席黄毓民猛烈批评,单仲偕放弃参选资讯科技界,资讯科技界则以新人莫乃光出战谭伟豪,但以35票之差失败。剩下教育界张文光1席。整体上虽然损失了1席,但因为自由党议席减少,所以能晋身为第二大党。
公民党渐渐成为泛民主派的主流,亦是泛民第二大党,挑战民主党的地位,派员参战5个地方选区,而在香港岛把余若薇排在第二位,选举结果公民党在港岛区大胜,党魁余若薇在排第二的情况下险胜连任,带同排第一的新人陈淑庄一同加入立法会,连上届与余若薇拍挡的公民起动何秀兰也成功重返立法会。在九龙西以些微票数落败,在新界西则以五千多票之差落败。九龙东与新界东也保住一席,但得票不如预期,梁家杰的得票在众当选名单之末,而汤家骅得票也只是排第六位,已敲响了公民党的警号。公民党积极参选功能界别,却惹来社民连主席黄毓民连番批评。他们在功能界别表现失色,由原本3席跌至1席,社福界未能派员参选接棒,丧失了会计界的席位,只能守住法律界的议席。
公民党最终得到5席,比上届少了1席。因为自由党内部分裂议席大跌,令公民党晋身为立法会第三大党。
成立不足两年的社民连是泛民刚冒起的新势力,在5个选区中赢得3席,比原先增加1席。社民连的长毛梁国雄排在新界东顺利高票连任,另一成员陈伟业则在新界西得票比上届低,为当选名单之末而连任。新人方面,有“癫狗”之称的主席黄毓民第一次出战迎击其他泛民主派,在九龙西以第二高票姿态当选。落选者方面,港岛区的曾健成得票比上届有近倍的增长,但依然比对手相差甚远;九龙东的陶君行点票时虽然一度逼近曾参与特首选举的梁家杰,然而最后与梁家杰的得票差距超过1万票。[8]
成功当选[注 1]
- 新任(16人):
- 连任(40人):
- 成功在同一选区/界别连任(34人):涂谨申、冯检基、陈鉴林、梁家杰、李华明、李卓人、谭耀宗、张学明、何俊仁、陈伟业、梁耀忠、李永达、刘慧卿、梁国雄、郑家富、汤家骅、刘江华、黄容根、刘健仪、张文光、吴霭仪、李国麟、何锺泰、刘秀成、李凤英、石礼谦、林健锋、黄宜弘、梁君彦、李国宝、詹培忠、霍震霆、黄定光、梁刘柔芬、方刚、张宇人
- 转战而成功连任(3人):王国兴(由劳工界转战新界西)、曾钰成(由九龙西转战香港岛)、刘皇发(由区议会转战乡议局)
- 新旧二人当选(1人)#:余若薇(陈淑庄排第一当选)[注 2]
- 重返(3人):何秀兰、黄成智、叶国谦
- 争取连任失败(7人):田北俊、周梁淑怡、蔡素玉、谭香文、刘千石、郭家麒、林伟强
- 转战地方选区失败(1人):张超雄
- 新旧交替落选(2人)#:陈婉娴(黄国健接棒)、杨森(甘乃威接棒)[注 2]
《基本法》第六十八条订明,“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规定,最终达至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的目标。” 以下议员于第三届立法会循功能界别当选,今届转战地方选区争取连任。
废票是指无效的选票[12],如白票、填写不当、涂污了的选票等,算法是把总投票数字减去有效票数的数字;而废票率则是废票数量占总投票数字的百分比,公式如下:
对每个选区而言:
有效票数 = ∑(各候选人票数) |
废票量 = 总票数 - 有效票数 |
废票率 = 废票量 ÷ 总票数 × 100% |
- 废票率
所有原始数据均摘自香港政府立法会选举网站[13],依以上定义运用前述公式作简单计算而得出下表:
选后统计
- 得票率
- 由于每个地方选区/功能界别选民基数都不同,因此所有得票数字不能直接比较。另因地方选区法定门槛每区不同,故此地方选区的得票率将会以得票除以法定门槛(即该名单得票是法定门槛的多少倍)作比较。功能界别的得票率则直接以得票百分率比较。
- 得票率最高当选名单(地方选区):新界东地方选区民建联名单刘江华、陈克勤、莫锦贵、黄碧娇、陈国旗、刘国勋、连楚强(法定门槛的1.99倍/102,434票)
- 得票率最高当选者(功能界别):航运交通界自由党候选人刘健仪(94.23%/147票)
- 得票率最低当选名单(地方选区):九龙西地方选区名单梁美芬、梁伟权、林家辉(法定门槛的0.48倍/19,914票)
- 得票率最低当选者(功能界别):医学界候选人梁家骝(32.58%/2,217票)
- 得票率最高落选名单(地方选区):新界西地方选区名单张超雄、陈琬琛、黄家华(法定门槛的0.561倍/27,910票)
- 得票率最高落选者(功能界别):资讯科技界候选人莫乃光(49.56%/1,982票)
- 得票率最低落选名单(地方选区):九龙西地方选区名单柳玉成、蒋洁凤、徐达伟(法定门槛的0.007倍/290票)
- 得票率最低落选者(功能界别):会计界候选人严定伟(0.82%/112票)
- 未能得到选举资助的地方选区名单数:16张(30.19%)[14]
- 被没收选举按金的地方选区名单数:15张(28.30%)[15]
- 未能得到选举资助的功能界别名单数:4张 [14]
- 被没收选举按金的功能界别名单数:2张 [15]
- 年龄
- 最年轻议员:民建联新界东地方选区议员陈克勤(32岁)(打破了香港回归后历届立法会最年轻议员的记录[16])
- 最年长议员:功能界别乡议局界别刘皇发[17](72岁)
- 地方选区议员平均年龄:51.7岁 [18]
- 功能界别议员平均年龄:57.5岁 [18]
- 性别
- 男议员数目:49人(81.67%)
- 女议员数目:11人(18.33%)
- 当选状况
- 新任议员数(地方选区+功能界别):8人 + 9人 = 17人(13.33% + 15.00% = 28.33%)
- 连任议员数(地方选区+功能界别):18人 + 22人 = 40人(30.00% + 36.67% = 66.67%)
- 重返议员数(地方选区+功能界别):2人 + 1人 = 3人(3.33% + 1.67% = 5.00%)
选举焦点
未公布结果前已预期今次立法会选举的投票率会下跌,主要是因为民怨高企的董建华时代过去,没有了七一效应也消失了,又没有太大政治议题吸引市民去投票。各政党预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得票下降,当中又以泛民影响较大,因为在高选投票率下选民多投给泛民,故低投票率对泛民不利,泛民还担心会失去三分之一的关键议席数[1]。结果本次选举的总投票率、各区投票率及各时段投票率属比2004年下跌,地方选区的总投票率只得45%,比上届低大约10%,泛民的选情亦不像早前票站民调所显示的那么悲观[19]。
另外,分区比例代表制度令到民意基础较少的人能够当选的情况。例如九龙东的法定门槛约为六万人票,而九龙西法定门槛只有四万人票。九龙西梁美芬虽然当选,但所得票数仅为19,914票,全港落选者中,有六人所得票数比她为多;甚至于教育界当选的张文光,所得票数也比她多。
- 香港岛
香港岛有三位现任议员放弃连任,另外民主党的杨森、公民党余若薇把自己放在所属名单的第二位,希望提携新一代政治明星。结果公民党名单中陈淑庄、余若薇名单得票成为第一名,而余若薇也能险胜保住议席,但杨森的票源不及公民党党魁余若薇再加上比例代表制增添排名单第二位当选的困难,无法连任。
民建联曾钰成空降港岛,希望拉抬蔡素玉当选。而民调则显示,另一名建制派参选人叶刘淑仪,可以连第二名史泰祖也带进立法会。叶刘淑仪曾公开表示不会与别的名单合作,于是建制派两张名单相持不下,结果建制派两张名单也是60,000多票,只能够由曾钰成及叶刘淑仪当选,无法压倒公民党,两者的余票亦输给泛民公民起动何秀兰,她得以重返议会,使香港岛议席由2004年的泛民建制各三席,变成泛民四席、建制两席的局面。
- 九龙西
九龙西是届增加一席至五席,随即引来多方参选,包括公民党的毛孟静、社民连的黄毓民、自由党的田北辰、传统左派支持的梁美芬[23]等。各有各的策略。但泛民也同时针对着这四年来表现欠佳的刘千石。结果社民连的黄毓民因为凭火爆言论,最后可以击溃刘千石及毛孟静,夺取一席。民建联曾钰成空降香港岛,由接班人李慧琼领军出选。建制派支持梁美芬以独立人士身份出选,计划以2004年曾钰成的余票,另外以其专业人士的身份希望吸取游离票。田北辰亦以自由党的支援,吸取中产游离票。所以梁田二人也不时针锋相对。
多年选情被认为“超稳定”的九龙西[24],今届因为增加了一个议席,令九龙西竞争激烈,最后一席变了兵家必争之地,三候选人也有机会问鼎最后宝座,包括自由党田北辰、建制派梁美芬和公民党毛孟静。期后受整个自由党支持度下滑所拖累,田北辰支持度急挫,变相为建制派梁美芬和公民党毛孟静竞争[24]。但公民党及毛孟静却受到社民连黄毓民不断抨击拖累了她的选情[25][26],原本被看高一线的毛孟静最终以2000多票左右的差距,败给梁美芬。新增的一席落在建制派的手上。
社民连与公民党的关系跌至冰点,选举完结后,毛孟静撰文批评黄毓民[27],直指黄违反对市民承诺,最初说要对叶刘淑仪“去到边杀到边”,自己本身于黄封咪出事之后多次义务当“撑毓民烛光晚会”主持,现在黄却攻击自己盟友。黄毓民于参选后态度缓和,虽然对功能界别立场维持不变,但愿意与公民党修好,希望公民党不应再斤斤计较,嘲笑“公民党真是小器”,还说“选举还选举,选举完后一笔勾销”,要求合作[28]。
- 九龙东
九龙东今次减少了一席,郑经翰退选,改为支持陶君行。工联会陈婉娴把自己排在第二位,希望以自己的声望可以令黄国健入局。而公民党的竞选口号“一条心,拿多席”亦显示希望抢到第二席,民主党在该区进行N+1的策略,成功说服无意参选的黄大仙区议会“票王”胡志伟分拆多一张民主党名单。结果公民党却是该区最低得票的当选者。民建联则陈鉴林得票第一。四席结果一如外界所料,由民建联、工联会、民主党、公民党平分。陈婉娴终于得偿所愿退下火线。而争取得票第五名是为了来届增加一席[32]而作出准备,首次在首名出战的社民连陶君行得票第五。而由民主党分拆出来的胡志伟。只得一万票得票第六。
- 新界西
新界西有十位原任议员参选,最多只有八位可以连任。被称为“人人有希望,个个无把握”[35]的选战。民建联与工联会正式分拆名单出选。由劳工界别的王国兴分拆为工联会名单排首名出战,王国兴经常强调自己是代表工联会出选。谭耀宗虽然没有工联会的名义。但谭耀宗却在自己的职业写明为“工联会副会长”。民建联与工联会被学者认为是进取的选战策略[36]。而民主党在原有两张名单中,再分拆第三张名单,由落选区议员的张贤登领军出战,连同何俊仁、李永达二人合共三张名单。而公民党社福界的张超雄则转战新界西,而张超雄的主要目标,其实是针对立场同样激进的陈伟业[37]。
选战中途,王国兴与张超雄的民调一直低落,后来二人急起直追,曾压倒陈伟业,但李永达及周梁淑怡的民调亦有下滑的现象。结果人人也告急,包括李永达、何俊仁、谭耀宗、王国兴、陈伟业等人。结果民主党的选民自行配票支持李永达,使何俊仁的得票被拉到第六位,在危险边沿,李永达与何俊仁也当选。民建联与工联会的总得票增加一万,谭耀宗、王国兴、张学明三人成功当选。街工梁耀忠及职工盟李卓人也成功当选。而新界西最后一席,也落在社民连陈伟业的手上。张超雄也只得到两万多票而落选。自由党的周梁淑怡因为手上的中产选票及乡郊选区票源流失,只得两万多票而落选,为十位现任议员的得票之末,选后自由党指责刘皇发全力为张学明助选。是次选举过后,新界西亦维持泛民五席、建制派三席的局面。
- 新界东
由于上届泛民钻石名单浪费了不少余票,故泛民今次分拆名单上阵。民主党的黄成智也分拆名单排首名参选。而民建联的第二位则以陈克勤取代李国英,在沙田当选区议员新论坛成员庞爱兰,亦以无党籍的专业人士出战。选战中途,公民党的汤家骅与民主党郑家富在泛民报章的力挺下,打着“使第二名的也入局”的口号。希望得票压倒民建联,击溃陈克勤。
选战结果。民建联刘江华为首的名单成为票王,更带领第二位的陈克勤当选,成为香港回归后历届立法会最年轻的议员。民主党黄成智得票压倒郑家富,二人双双当选、社民连的梁国雄成新东泛民票王顺利连任,汤家骅、刘慧卿则只拿到第六席及第七席。由于泛民今次分拆名单策略成功,以56%的选票取得5席《新界东议席共有7席》。至于庞爱兰以专业人士出战及民建联抢走不少乡事票,分薄了自由党的票源,结果导致自由党主席田北俊只以5,000票之差落选。
- 全港
整体而言,泛民主派与建制派的得票大致维持六四之比。而两大阵营以外的其他人士只对选举有着微不足道的影响。
今届共有14个议席自动当选,比上届11席为多。泛民只能保住法律界、教育界、卫生服务界及社会福利界四个稳胜的席位,并于工程界、建筑界及旅游界竞逐失败。
- 旅游界由于杨孝华放弃连任,自由党推举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竞选接棒,而公民党推出司马文竞选席位。有“法律超人”之称的律师谢伟俊继上届参选后,今届亦继续参选。选举结果谢伟俊以“黑马”姿态,在小中型旅行社支持下,仅以九票之差打败董耀中,当选后他即点起火头,直言现时的旅游业架构繁杂,又有旅游业议会、旅游事务专员及旅游代理商注册处等,存在职权重叠的问题。他更批评“每间旅行社开业前,都要分别申请四个牌照才可以开业,这样的程序又是否可以简化,以更方便及加快业界经营,我想是可以再加深讨论的。”他表示不会加入任何党派,又坦言长远而言应取消功能界别。[44]
- 社会福利界中,隶属职工盟的社工总工会的张国柱打败民主党的狄志远。
- 会计界一如所料,建制派所支持的候选人陈茂波以1000多票之差压倒寻求连任的谭香文当选。
- 资讯科技界,是属于泛民主派多年控制的,但今届出现变化,在上届小败给单仲偕的建制派谭伟豪,今次以些微票数打败泛民主派的候选人莫乃光当选。11月,莫乃光入禀高等法院,要求颁布谭伟豪当选无效,指控谭伟豪选举宣传超支、未有详细申报选举经费。高等法院原讼庭判谭伟豪胜诉[45],但莫乃光其后向终审法院入禀挑战《立法会条例》规定有关立法会选举的选举呈请以高等法院原讼庭的判决为最终裁决的合宪性,2010年12月13日终审法院裁定《立法会条例》有关条文违宪[46],该案发回高等法院上诉庭处理。[47]
- 医学界四人混战中,泛民主派寻求连任的郭家麒被公立医院医生梁家骝打败。
- 区议会建制派对建制派的竞争中,虽然林伟强得到民主党和自由党区议员的支持,但叶国谦仍以100多票之差打败林伟强,重返立法会。
争议
所谓票站调查,是指调查机构于投票当日于票站出口询间已投票选民的选择,选民可选择自愿回答有关问题。根据立法会选举指引,选民无须向任何人(包括进行票站调查的人士)透露自己的选择,任何进行票站调查的机构均不得于投票结束前向公众公布票站调查结果。但这次选举的票站调查安排惹起争议,令人担心票站调查资料的准确性。[48]
泛民主派投诉,怀疑部分于2007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进行票站调查的机构有政党背景,并继续于今次选举进行票站调查。除了香港大学民意调查计划、香港调查研究中心、万国宣道浸信会盛恩基督教社会服务中心外,其他参与民意调查的组织均拒绝向传媒披露其调查目的,而这些民调组织的名称虽异,但调查范围却覆盖了全港大部分票站,而部分参与民调的的调查员,也与传统左派学校的师生名字相同。舆论普遍认为能够发动如此大规模的人手及资源去做民意调查,是有亲中方候选人利用票站调查收集选情,并即时调整竞选策略,影响选举的公平。[48][49]
泛民主派因此要求选举管理委员会澄清此举有否违反选举指引,但选举管理委员会并未正面回应,亦以确保学术及言论自由为由,表明不会要求进行票站调查的机构申报其政治联系资料。[50][51][52]泛民主批评选举管理委员会纵容票站调查成为影响选举结果的工具,并呼吁选民杯葛所有机构的票站调查。[53]另一方面,亦有市民自发呼吁向调查员说谎,以防票站调查被政党利用。[54]
另一方面,香港大学民意调查计划因应历年以来都有传媒要求提早向他们发放最新票站调查结果,亦本来计划提早于中午12时半及下午5时向5间赞助传媒提供最近票站调查结果。惟此举遭各大政党批评,担心此举会增加资料泄漏风险;选举管理委员会并指,此举可能违反不得提早公布票站票站调查结果的选举指引。[53]最后港大民意调查计划决定改变初衷,只于晚上八时才交给有关传媒的主管,作为内部参考,传媒亦承诺不会提早发放票站调查结果。[55]
选举过后各候选人发展
1.
- 林翠莲离开自由党,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 王锦泉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
2.
- 何秀兰加入工党,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香港岛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3.
- 甘乃威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放弃连任。
- 杨森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香港岛选区名单中第二位,落选。
- 徐远华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4.
- 曾健成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落选。
5.
- 曾钰成当选立法会主席,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香港岛选区名单第一位,成功连任立法会主席。
- 蔡素玉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 锺树根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担任区议会主席,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香港岛选区名单第一位,当选。
- 张国钧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 陈学锋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名单第三位,落选。
- 郭伟强离开民建联,以工联会名义参选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劳工界别,自动当选。
7.
- 劳永乐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香港岛选区名单第一位,落选。
8.
- 陈淑庄于2010年辞任议员,参与2010年香港立法会地方选区补选,重返议会;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香港岛选区名单第二位,连任失败。
- 余若薇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第二位,连任失败。
- 容咏嫦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9.
10.
- 黎志强加入公民党,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1.
- 庄永灿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2.
- 李慧琼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名单第一位,连任成功。
- 锺港武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并连任区议会主席。
- 陈伟明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西选区名单中第四位。
- 郑泳舜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西选区名单中第三位。
4.
- 涂谨申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名单第一位,连任成功。
- 林浩扬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
5.
- 毛孟静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西选区名单中第一位,当选。
- 伍月兰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
- 邓志盈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
6.
- 林依丽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西选区名单中第一位。
7.
- 梁美芬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西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 梁伟权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但后来被判当选无效。
- 林家辉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8.
- 黄毓民于2010年辞任议员,参与2010年香港立法会地方选区补选,重返议会;后离开社民连,加入人民力量,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西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 李伟仪离开社民连,加入人民力量,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后退出人民力量。
9.
- 田北辰离开自由党,加入新民党,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一位,当选。
- 何显明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10.
- 冯检基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名单第一位,连任成功。
- 莫嘉娴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西选区名单中第三位。
- 秦宝山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 黄志勇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西选区名单中第四位。
- 杨振宇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11.
- 刘千石被香港政府任命为首届最低工资委员会的委员。
1.
- 胡志伟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东选区名单中第一位,当选。
2.
- 陶君行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东选区名单中第一位。
3.
- 陈鉴林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东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 黎荣浩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东选区名单中第二位。
- 陈曼琪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 洪锦铉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东选区名单中第三位。
4.
- 梁家杰于2010年辞任议员,参与2010年香港立法会地方选区补选,重返议会;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东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 黄鹤鸣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
5.
- 李华明放弃连任。
- 计明华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
- 黄启明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 黄伟达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
6.
- 黄国健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东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 陈婉娴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名单第一位,重返议会。
- 王吉显于2012年被委任区议员。
- 简铭东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东选区名单中第二位。
1.
- 张超雄离开公民党,加入工党,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一位,重返议会。
- 陈琬琛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 黄家华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2.
- 李卓人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后加入工党,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 谭骏贤加入工党,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二位。
3.
- 谭耀宗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 张学明获委任行政会议成员,放弃连任。
- 梁志祥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担任区议会主席;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一位,当选。
- 陈恒镔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一位,当选。
- 龙瑞卿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二位。
- 梁嘉铭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六位。
- 老广成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 吕坚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三位。
4.
- 何俊仁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名单第一位,连任成功。
- 许智峯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香港岛选区名单中第六位。
- 卢民汉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7.
- 陈伟业于2010年辞任议员,参与2010年香港立法会地方选区补选,重返议会;后离开社民连,加入人民力量,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8.
- 邹秉恬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四位。
9.
- 王国兴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香港岛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 麦美娟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一位,当选。
- 曾梓筠于2012年被委任区议员。
- 徐帆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 梁子颖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名单第二位。
- 邓家彪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劳工界别,自动当选。
- 姚国威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 陈文伟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三位。
10.
- 邝俊宇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名单第二位。
12.
- 周梁淑怡辞任行政会议成员,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二位。
- 周永勤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13.
- 梁耀忠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 黄润达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二位。
14.
- 李永达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失败。
- 王雪盈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
- 林绍辉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名单第三位。
- 林立志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名单中第二位。
1.
- 田北俊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一位,重返议会。
- 方国珊离开自由党,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一位。
2.
- 萧思江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别。
3.
- 刘慧卿加入民主党,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 柯耀林加入民主党,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二位。
4.
- 黄成智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失败。
- 莫兆麟离开民主党,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
5.
- 梁国雄于2010年辞任议员,参与2010年香港立法会地方选区补选,重返议会;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6.
- 李子荣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7.
- 郑家富离开民主党,放弃连任。
- 任启邦离开民主党,加入新民主同盟,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二位。
- 何淑萍离开民主党,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
- 梁里离开民主党,加入新民主同盟,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三位。
- 关永业离开民主党,加入新民主同盟,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五位。
- 容溟舟离开民主党,加入新民主同盟,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九位。
- 林少忠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三位。
8.
- 汤家骅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 曾健超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落败。
9.
- 庞爱兰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一位。
10.
- 刘江华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名单第一位,连任失败。
- 陈克勤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一位,连任成功。
- 莫锦贵当选沙田乡事委员会主席。
- 黄碧娇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三位。
- 陈国旗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
- 刘国勋于2011年香港区议会选举当选,参与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选区名单中第二位。
相关节目
- 港台节目《2008立法会选举:听其言》8月4日至9月5日12:55于本港台播出,13:20于翡翠台播出
- 港台节目《2008立法会选举:地方选区论坛》8月16日、17日、23日22:30至23:45、8月30日22:30至24:00、8月31日19:00至19:55于翡翠台播出
- 港台节目《2008立法会选举:功能界别选举论坛》8月25至29日19:00至19:30于本港台播出
- 《全家动员选代表》9月1日至5日19:25于翡翠台播出,翌日14:05重播
- 《选举快讯》9月7日07:30、11:00、14:00、15:00、17:00于本港台播出
- 《2008立法会选举:投票》9月7日07:30、09:00、10:00、11:00、12:00、16:00、17:00于翡翠台播出
- 《2008立法会选举:票站调查》9月7日22:25-22:35于翡翠台播出
- 《2008立法会选举:点票直击》9月8日00:45-02:15于翡翠台播出
备注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