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9冠状病毒病澳门疫情
區域疫情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9冠状病毒病澳门疫情,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在2019年12月首次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大规模暴发传染后,引发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中澳门当地的情况。该疫情最初在2019年12月于武汉及湖北省严重暴发后,再传播到中国各地,后来更扩至全球。
该疫情对澳门的影响始于2020年初,并分为六波疫情。2023年1月8日起,结束疫情过渡期,将2019冠状病毒病列为“风土病”[5]。
Remove ads
第一波疫情
第一波疫情始于1月22日,当天,澳门新增第一宗境外移入确诊个案。翌日(1月23日)起,卫生局实行保障口罩供应计划,随后2月4日,新增两宗本土感染个案。为避免疫情在社区内传播,同日澳门特区政府宣布,于翌日(2月5日)凌晨起,全澳门81家娱乐场幸运博彩经营场所,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关闭15天[6]。从 2月4日至 3月15日,澳门确诊个案一直维持在10宗。
第二波疫情
3月15日,澳门新增第11宗确诊个案,随后掀起了第二波疫情高峰期。3月24日,特区政府宣布,自 3月25日起禁止入境前14天内,曾到外国的非澳门居民入境(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居民除外)[7], 4月6日至5月6日,往返香港澳门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全面暂停营运[8]。另外,由于疫情开始时悉逢农历新年假期,所有学校包括高等教育、中小学、幼稚园及特殊学校都延后到4月下旬起复课。截至4月8日,有45宗确诊个案。5月19日,45名确诊患者已康复出院,无人死亡[9]。6月10日,45名患者全部完成康复期隔离[10]。第二波疫情于7月17日结束。
第三波疫情
第三波疫情始于2021年1月22日并持续至9月,2021年1月22日至2021年8月2日期间,共新增13宗确诊个案,均属境外移入个案,并无大规模本土感染。8月3日,新增1宗境外移入个案及3宗境外移入相关之本土个案[11][12],同日澳门特区政府宣布,下午三时三十分起进入即时预防状态,直至8月10日晚上10时解除[13]。晚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公布,于8月4日上午9时开始啟動为期3天的全民核酸计划[14] 、啟動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方案以及于翌日(8月5日)起关闭部分娱乐场所[15] 等多项措施。
第四波疫情
第四波疫情又称2021年聚集性疫情,始于2021年9月24日,源头为一名从外国返回澳门入住该酒店作医学观察的土耳其籍澳门居民,其后相继引发“保安组群”及“装修组群”共12名保安及装修人员感染[16][17][18][19][20][21][22] 。为应对疫情澳门政府宣布自9月25日零时起,进入即时预防状态[15],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方案,9月25日及10月4日,啟動全民核酸计划,以及停止所有学校面授课程等多项措施长达一个月。庆幸本轮疫情并无导致澳门引发大规模感染,10月15日中午12时解除即时预防状态[23],其后公共场所逐渐开放,学校恢复面授课程等。本轮疫情同时揭露了医观酒店防疫漏洞、黑工泛滥、核检站安排混乱等问题,引发澳门通实名制、封控措施无定向标准等争议。
第五波疫情
第五波疫情又称6‧18疫情,始于2022年6月18日,源头未明[24][25],翌日澳门进入即时预防状态,其后多次啟動核酸检测计划以及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方案,但因疫情未能及时控制,在社会上出现多条隐形传播连,引发“艳丽大厦组群”、“狱警组群”等组群。2022年7月11日至7月18日,更实施“相对静止管理”措施[26][27][28],通过核酸检测共发现784例阳性个案且个案数字持续上升,更首次出现三年疫情以来的多宗感染后的死亡个案。本轮疫情首次引入全民快速抗原检测以及首次提早结束中小幼教学阶段,另外亦引发频密地全民核检、检测能力供不应求等争议,以及在社会上引发“清零”和“共存”、停工、政府人员问责等问题的议论。
第六波疫情
第六波疫情又称十‧二六疫情[29],澳门应变协调中心判定源头由拱北口岸地库的口岸购物广场内的快递区引起[30][31],一度实施分级分区防控精准方案、两轮重点区域核酸检测计划、两轮全民核酸检测计划[32][33]及连续多天进行自我抗原检测[34]等多项措施。该轮疫情首次在全澳学校不停课、不停工情况下开展重点区域或全民核酸检测;但在该轮疫情中首轮全民核检被指因受强烈热带风暴尼格影响导致公布时间仓卒、安排混乱和有全民核检检测站的检测样本丢失;以及后续实施针对除访澳旅客外的由广东省入境澳门持疫苗证明核检有效期延长措施,引起社会上的批评。其后在第六波疫情结束后不足两周再度断缆,先爆发第二次珠澳跨境聚集性疫情,其后在2022年11月28日起爆发由输入关系个案引起的新一轮疫情,此次疫情期间放宽“分级分区防控精准方案”,对红码或黄码区封控采取新标准;划出多个重点区域开展对区域内的人群进行“五天三检”或“五天四检”核酸检测,同时要求所有在澳人士于11月30日至12月2日期间每天或进入指定场所等进行一次快速抗原检测并上传至卫生局辖下的申报平台[35]。另一边厢,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宣布放宽防疫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跟随优化,但一方面收紧措施要求从中国大陆入境澳门人士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并抵澳首5天期间进行快速抗原检测[36]。
Remove ads
过渡期
随着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2022年12月7日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澳门于2022年12月8日进入过渡期。[37]当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大规模放宽防疫措施,包括派发“抗疫包”、设置“感染者社区门诊”;出入境措施方面,全面取消由中国内地入境澳门的额外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从港台及海外地区返澳的“5+3措施”中改为其后3天黄码,黄码的最后一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转绿码。绿码期间不得进入中国内地;同时优化“分级分区精准防控方案”,亦加强重点工作人群检测安排,但可选择每3天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38]。12月14日,澳门卫生局局长罗奕龙表示已经放弃动态清零。[37]
1月8日,因应全面通关的实施,应变协调中心宣布结束过渡期。
自疫情初期,澳门特区政府推出多项措施,包括:撤侨行动、经济援助措施、疫苗接种计划等等。
截至2023年2月3日,有大学研究团队估计全澳有8-9成人(约570,000人)已感染,其中确诊入院3,495例,累计死亡121例。全澳已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39]。
Remove ads
相关名称命名
疫情仍未影响澳门之前,各传媒、大专院校及澳门特区政府[40]称该病为“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当疫情发生后,《澳门日报》[41]、《华侨报》[42]、《力报》[43]、《正报》[44]、《濠江日报》[45]、《市民日报》[46]、《星报》[47]、《新华澳报》[48]、《现代澳门日报》[49]、《论尽媒体》[50]、《澳门观察报》[51]、《澳广视》[52]、《澳亚卫视》[53]及《澳门有线电视》[54]等传媒及澳门特区政府部门[55]称该病为“武汉肺炎”,简称为“武肺”[56];《澳门平台》[57]、《大众报》[58]则称为“武汉新型肺炎”或“新型肺炎”;澳门特区政府则在宣传上称之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59],后来澳门特区政府、卫生局及部分传媒逐渐跟随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分别改称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60],简称为“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或“新肺炎”[注 2][61]。
Remove ads
确诊个案及其治疗方式
确诊病例相关统计
各个国家/地区对澳门与澳门本土的入境限制
反应与影响
个案相关事件
1月22日上午11时,政府跨部门召开记者会,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宣布在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确诊首宗病例。一名52岁女商人于1月19日从武汉乘坐高铁到珠海,当晚约22时半从关闸入境,当时她喉咙痛,咳嗽约一周但没有发热;至1月21日傍晚17时到仁伯爵综合医院求医,至翌日凌晨2时,经两轮检测均呈阳性而确诊。在澳门期间有乘坐穿梭巴士到过置地广场之娱乐场与入住其内之酒店,澳门消防局于宣布当天早上在其入住房间内消毒,与其同行之三人亦被带离观察[62]。另外政府同日公布两宗疑似个案,自1月1日至今有两例经关闸入境的疑似个案,分别是1月21日的5岁女童与1月22日下午由武汉到珠海,经关闸入境的67岁男子,而女童已排除感染[63]。
1月23日,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确诊第二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病例。患者66岁,男性,武汉游客,22日下午经关闸口岸入境澳门时被卫生局检疫人员检测出有发热,体温38.7°C,随即被送往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特别急诊作进一步检查,经检验对新型冠状病毒呈阳性反应[64]。
1月26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通报再多3宗确诊个案,累计个案增至5宗。三人都居住在武汉,其中58岁女子23日上午经香港乘船至澳门,因头晕发热求诊,当日测试阴性,26日复测阳性;39岁女子22日上午经莲花口岸入境澳门,25日发热送院,翌日2次检测阳性;21岁女子23日下午莲花口岸入境,25日头晕及四肢酸痛送院,翌日确诊。[65]
1月27日,新增一名15岁男性武汉居民确诊,是26日通报患者中的39岁女子的同行儿子,于医学观察期间发现染病。[66]
1月27日晚间,通报再多1宗确诊个案,累计个案增至7宗。67岁女性,武汉居民,22日武汉乘高铁至广州,翌日转城轨至珠海经关闸口岸进入澳门,26日晚发热,翌日早送院,下午确诊。[67]
2月2日,通报再多1宗确诊个案,累计个案增至8宗。64岁女性,澳门居民,否认去过湖北或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患,1月10日至17日因带状疱疹在广东珠海住院,22日至23日在中山市三乡镇居住,并在街市购买活家禽,返回澳门后,27日发热咳嗽就诊,30及31日反复发热再就诊,2月1日右腹痛再就诊,发现有肺炎症状,之后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68]
2月4日,新增2名当地居民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其中一宗为29岁女患者上月24日,曾到另一名确诊患者家中作客,逗留约4小时,隔日开始咳嗽、流鼻水和发热,但症状后来消失。卫生局昨日追纵一名确诊案的接触者时发现她,建议她到医院检查,经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呈阳性反应。[69]另一患者为59岁男性,澳门居民。经初步调查,此患者于1月25日曾到广州并于当日往返,于1月26日起出现流涕、咳嗽和发热等症状,2月3日到镜湖医院就诊,2月4日凌晨转送到仁伯爵综合医院,经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呈阳性,被列为澳门第10个确诊个案,已被安排至隔离病房治疗。[70]
3月16日,应变协调中心公布新增一名由葡萄牙返回澳门的输入性个案[71]。
3月17日,新增第十二及十三例个案[72][73]。政府在公报刊登《第72/2020号行政长官批示》[74],由3月18日起,禁止除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居民及外地雇员身份认别证持有者以外的所有非澳门居民入境[75]。旅游局宣布金皇冠中国大酒店成为第二间作医学观察的指定酒店[76]。
3月18日,新增第十四及十五例个案[77][78],另外有一名留学英国的澳门居民初步确诊[79]。政府在公报刊登《第73/2020号行政长官批示》[80],
3月19日,新增第十六,十七例个案[81]。
3月22日,新增第十九、二十例个案[84]。
3月23日,新增第二十一至二十五例个案[85]。应变协调中心于记者会上表示,澳门符合负压病房条件的病床的最新数目共有232张[86]。
3月25日,新增第二十七至三十例个案。
3月26日,新增第三十一至三十三例个案[87]。
3月27日,新增第三十四例个案[88]。
3月29日,新增第三十八例个案[91]。
3月30日,新增第三十九例个案[92]。
3月31日,新增第四十及四十一例个案[93]。
4月5日,新增第四十四例个案[96]。
4月8日,新增第四十五例个案[97]。
6月26日,新增第四十六例个案[98]。
1月21日,两班澳门航空客机接载115名澳门居民从海外高风险国家或地区经东京成田国际机场转机返回澳门,并分乘两个航班。其中有6名居民未能登机,当中1人于英国当地接受病毒检测呈阳性,其余5人因私人原因未能登机。两个航班抵澳后所有人士随即接受快速病毒检测和常规病毒检测,首个航班 (NX861) 共69名居民全部通过检测并送往鹭环海天渡假酒店接受21天医学观察。第二个航班 (NX869) 上当中1人于快速检测验出阳性,同机上的11人随即送往路环高顶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候常规病毒检测结果。[99] 1月22日凌晨该阳性患者证实确诊成为澳门第四十七例个案,中止从2020年7月底起的连续200多日澳门没境外输入个案纪录。其中同机上的8名密切接触者继续留在路环高顶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21天医学观察。[100]
2月4日,应变协调中心公布2名东京回澳居民血液抗体检测阳性,其中1人新冠病毒特异性IgG抗体阳性,1人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将送仁伯爵综合医院作进一步检测。另1人初期检测IgM抗体疑似阳性,经复检后为阴性,考虑为假阳性可能性大,需再作复查。[101]
2月5日,东京返澳航班再多1人染疫,1名30岁葡籍澳门居民证实确诊,为无症状感染,成为澳门第48例确诊个案。与其同行女朋友被列为密切接触者,将送路环高顶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医学观察。[102]
3月15日,应变恊调中心公布4名由外国返澳居民血液抗体检测阳性,4名人士对血清IgM弱阳性或阳性,以及IgG抗体阳性,该4名人士已送往仁伯爵综合医院作进一步检测。[103]
4月2日,应变恊调中心公布3名由外国返澳居民血液抗体检测阳性,该3名人士已送往仁伯爵综合医院作进一步检测。2名人士由加拿大返澳,另1人由长居美国返澳,他们对血清IgM和血清IgG抗体阳性。3名人士已送到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进一步观察和检测。[104]
4月7日,新增第49例确诊病例,一名在葡萄牙就读留学生的澳门居民经巴黎和台北两地返澳,在核酸检测呈阴性,但在抗体检测均呈阳性,后两次核酸检测呈弱阳性,由于该患者没在葡萄牙当地确诊,因此列为澳门境外输入个案。另外,一名17岁英国留学生澳门居民经台北转机返澳,其核酸检测呈阴性但抗体检测呈阳性,该人士已送往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进一步观察和检测。[105]
5月16日,新增第50例确诊病例,患者于4月16日乘包机由尼泊尔返澳,在核酸检测为呈阴性,抗体检测IgM呈阳性,被送往路环高顶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28天医学观察。于4月28日、5月2日及5月9日的核酸结果均为阴性,5月16日的核酸结果为弱阳性,考虑为无症状复阳病例。由于这个病例在外地没有确诊,因此被列为澳门境内输入病例个案。[106]
5月24日,新增第51例确诊病例,患者曾经于2月11日及3月11日完成接种两剂新冠国药灭活疫苗。3月15日离开澳门前往香港,3月下旬由香港前往尼泊尔,5月16日于尼泊尔当地接受病毒检测呈阴性,5月17日乘机由尼泊尔前往土耳其,再由土耳其前往法国巴黎,5月18日乘机由法国巴黎前往台北桃园国际机场,5月19日乘坐长荣航空BR801航班由台北返抵澳门,入境后随即被安排前往仁伯爵综合医院接受病毒检测,核酸检测呈阴性,血清IgM抗体及IgG抗体阳性,后被安排到金皇冠中国大酒店接受医学观察。5月24日接受常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弱阳性,患者现时无任何症状,并声称自己没在外国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因此被列为澳门境外输入个案。[107] 5月26日,应变恊调中心公布第51例确诊病例患者被验出感染首次在印度出现Delta (B.1.617.2)变种病毒株,是澳门首宗验出该病毒株的个案。[108]
5月26日,应变恊调中心公布一名台湾旅客于血清抗体检测阳性,该人士为20岁男性,无业,5月16日入境澳门后核酸检测呈阴性,入住葡京人酒店接受21天医学观察。5月26日接受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核酸及血清IgM抗体为呈阴性,血清IgG抗体呈弱阳性,考虑为既往感染为无症状患者,该人士送往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医学观察。而该人士于2020年3月从英国经香港到上海,2021年3月21日再由上海返回台北。5月13日于台湾当地进行鼻拭子2019冠状病毒病核酸检测呈阴性,并否认曾确诊2019冠状病毒病及曾接种新冠疫苗。[109]
6月9日,新增第52例确诊病例,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就读学生,否认曾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曾接种新冠病毒疫苗。5月28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与一名朋友一同于5月30日乘星宇航空JX205号航班到澳门,座号为16H,入境后按卫生局当时检疫措施被安排到金皇冠中国大酒店单独接受医学观察,入境后首次的鼻咽拭子检测样本结果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呈阴性,今(9)日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血清结果IgM为阳性,IgG为阴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一名在台湾同住室友日前亦于台湾确诊。患者无发热、咳嗽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已安排病人送仁伯爵综合医院进一步检查[110] 。翌日,应变恊调中心公布第52宗确诊病例患者感染于英国发现的Alpha变种病毒。同日公布多1名由台湾抵达澳门的38岁男性旅客病毒血清IgM抗体抗体检测阳性[111]。
6月13日,应变恊调中心公布经粤澳联防联控机制通报一名于澳门工作的中国大陆外地雇员被列为广州2019冠状病毒病确诊患者次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该名人士于6月4日由肇庆广宁至广州南站的D2803号列车与广州确诊病例患者在同一车箱内,6月12日入境澳门,在提督马路61号御麟殿粤菜馆工作,该餐厅即时停业,在该餐厅内的其他工作人员、宿舍同住者须接受核酸检测,健康码转为黄码。[112]6月10日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在6月13日接受医学观察期间经当局进行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均为阴性,显示其受感染和传染的风险较低。[113] 在病毒检测通过后该餐厅经已重开。
6月15日,应变恊调中心公布一名18岁男性澳门居民由香港返回澳门后接受医学观察期间病毒核酸检测呈弱阳性,须进行进一步检测以判断是复阳或再次感染,暂不列作输入性确诊个案。该患者曾经于2020年12月在香港确诊,当时有发热和咳嗽,收进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进行隔离治疗,否认曾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4] 翌日 (6月16日),应变恊调中心公布该患者现时情况良好,无出现任何症状,各项临床检查结果均好,初步认为属复阳个案的机会较大。并需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认是复阳个案或境外输入个案。[115]
6月18日午夜,新增第53例确诊病例。患者为59岁男性,台湾旅客,否认曾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曾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月15日于当地进行核酸采样为呈阴性,6月17日乘坐星宇航空JX203航班抵达澳门,座位号为5H,入境后被卫生当局要求前往仁伯爵综合医院进行采样,首次的鼻咽拭子检测样本结果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血清结果IgM为阴性,IgG为阳性,证实确诊。患者否认在台湾期间曾接触有该病征的人士,或曾到人多挤迫地方逗留。台湾同家庭人均没有确诊。患者无发热、咳嗽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情况一般,将被安排到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进一步治疗。[116] 6月19日,应变恊调中心公布第53例确诊患者病毒基因排序初步发现Delta变异病毒。[117]6月20日,应变恊调中心发布新闻稿,第53例确诊患者隐瞒于2021年2月至5月曾到印度的病史,当局对其个人行为深表遗憾。[118]
6月27日中午,新增第54例确诊病例。患者为20岁女性,澳门居民,于英国就读高校的学生。6月23日于当地进行核酸采样为呈阴性,6月25日由英国前往新加坡,6月26日在新加坡转机乘搭酷航TR904航班返澳,座位编号为26A。并于当天入境后前往山顶医院接受病毒采样,其鼻咽拭子检测呈弱阳性;血清学检测结果IgM抗体为弱阳性,IgG抗体为阴性,证实确诊。患者否认有新冠肺炎病人接触史,无发热、咳嗽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目前情况一般,已被安排到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一步诊治。[119]
7月3日深夜,新增第55例确诊病例。患者为22岁女性,澳门居民,于英国就读高校的学生。7月1日于当地进行核酸采样为呈阴性,7月2日由英国前往新加坡,7月3日在新加坡转机乘搭酷航TR904航班返回澳门,座位编号为26D。并于当天入境后接受病毒检测为呈阳性,该患者已被安排到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一步诊治。同日公布1名22岁男性于瑞士就读的澳门居民留学生于当年1月曾确诊2019冠状病毒病,7月1日于当地接受病毒检测为阴性,7月2日从瑞士出发前往新加坡转机,7月3日在新加坡转机乘搭酷航TR904航班来澳门,座位编号为8D。同日病毒检测为阳性,暂列为复阳个案。[120] 7月5日,应变恊调中心在例行记者会提问中证实该患者感染Delta变异病毒株。[121]
7月21日,新增第56例确诊病例。患者为21岁女性,澳门居民,于英国就读的学生。[122]
7月24日,新增第57及58例确诊病例。第57例患者为28岁女性,澳门居民,第58例患者为8岁男性,澳门居民,两人为母子关系,于7月24日在菲律宾乘坐菲律宾航空PR8532航班来澳门,座位编号为47A和47C。[123]
7月25日,新增第59例确诊病例。患者为31岁男性,澳门居民,在德国就读,于7月21日在德国接受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于7月23日由德国坐火车到法国,乘搭新加坡航空SQ335到新加坡,座位编号为48A,7月24日晚在新加坡转机乘搭酷航TR904航班来澳门,座位编号为20A。[124] 同日晚上,应变恊调中心公布第59例确诊病例男患者经病毒基因检测证实感染的病毒为首先在印度发现的Delta 变异病毒。另外,第57和第58例确诊患者及1名1岁大从菲律宾抵澳的复阳病例,经病毒基因检测证实感染的病毒为首先在英国发现的Alpha变异病毒。另1名从菲律宾抵澳的复阳病例则为带有N501Y变异的病毒,但未确定是哪一种变异病毒,将会安排作进一步测试。[125]
8月3日,新增第60至63例确诊个案,其中1例属境外输入性个案,另外3例属输入相关个案[12],4例确诊患者均感染Delta变种病毒[11]。
8月11日,应变协调中心再补充第62例和第63例确诊患者最新行程,两名患者于7月27日下午4时30分到傍晚6时30分曾到工银澳门置地分行,7月29日上午11时到中午12时曾到水坑尾街公共行政大楼、下午2时20分到下午2时40分曾到同一条街道妇联大厦写字楼8楼、下午3时至3时30分曾到过工银置地分行。当局认为市民感染风险方面不能凭全民核检证明没感染,当局呼吁与共同轨迹之人士尽快联系当局。[126]
8月12日,应变协调中心再补充第62例和第63例确诊患者最新行程,两名患者于7月31日下午1时20分到下午1时35分曾到澳门电讯海擎天至尊旗舰店,下午1时45分至2时14分曾到过连胜3门市。[127]
9月24日凌晨,新增第64例确诊个案,为境外输入个案[128]。同日晚上,新增第65例确诊个案,被列为输入关系个案[129] 。
9月25日凌晨,新增第66例确诊个案,为输入关系个案[130]。
9月27日,新增第67例确诊个案,为境外输入个案[131]。
9月28日,新增第68例至第71例确诊个案,同为输入关系个案。[132][133] [134]
10月4日,新增第72例至第74例确诊个案,属于源头不明个案,均为外地雇员[135][18][20]。
10月5日,新增第75例确诊个案,属于源头不明社区感染个案[136] ,该个案患者已接种两针国药新冠病毒疫苗。应变恊调中心记者会上公布第72宗病例中基因排序与第66宗相同,属于感染Delta变异病毒株,及后被修订为输入相关系个案。[137]。
10月9日,新增第76例至第77例确诊个案,为输入关系个案,均为外地雇员,分别已接种一针及两针国药灭活疫苗[138]。
12月26日,新增一宗输入性2019冠状病毒病无症状感染者,患者为23岁男性,澳门居民,于美国留学。12月27日因出现症状由无症状转为确诊,为澳门第78例确诊个案,属境外输入个案,经病毒基因排序证实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是澳门首宗该变种病毒个案。[139]
12月27日,新增一名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患者为62岁男性,澳门居民。12月25日由美国出发经新加坡抵澳,入境时接受即时病毒检测为阳性,12月29日经病毒基因测序证实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是澳门第二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个案,患者于30日出现相关症状转为确诊,改列为澳门第79例确诊个案。[140]
截至1月20日,澳门累计79例新冠病毒肺炎病例,累计死亡0例,累计出院79例。无任何医务人员受到感染。[141]。澳门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清零的国家和地区。
2月22日,新增一名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患者为58岁男性,澳门居民。2月19日在香港乘坐晚上6时开出的金巴到澳门,入境时随即接受鼻咽拭子检测,结果呈阴性,2月21日晚上复查结果呈阳性并出现轻微症状,列为澳门第80例确诊个案[142]。
6月19日,澳门发现21宗核酸检测阳性个案,政府随即展开全民核酸检测。[143]6月20日,澳门发现10宗核酸检测阳性个案。
8月10日,应变协调中心通报一名73岁男性澳门居民核酸检测阳性,为任职港澳货船船员,曾经在澳门本地社区有活动轨迹,兼且在每天前往仁伯爵综合医院进行病毒检测。[144][145][145] 应变协调中心于傍晚公布经基因检测确定其感染的是Omicron BA.2病毒株。BA.2病毒株为香港常见的病毒株。此外,该患者共8名密切接触者(包括2名同住人和6名同船同事)的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146]
8月12日,新增一例管控中发现的输入性核酸阳性个案,为8月10日确诊船员的同行密切接触者,8月10日早上已被管控,8月7至9日期间均上班。8月4至10日每日核酸均为阴性,8月11日傍晚进行核酸检测,于8月12日凌晨确认其检测结果呈阳性,初步判断为输入性感染个案。[147]
10月26日上午,澳门卫生局接珠海市卫生部门通知,一管10混1核酸检测样本呈阳性,而涉及的8人在澳门,应变协调中心立即启动应变机制,安排该8名人士检测。当中1名66岁女性澳门居民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其居住的和乐坊第一街7号及8号宏兴大厦列为红码区[148]。
11月28日上午,新增一例输入关系新冠病毒感染,为74岁男性的士司机,于当日早上自测抗原阳性并上传至抗原申报平台,复检后呈阳性,已被送往高顶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隔离治疗[149]。
11月28日下午,再新增一例输入关系新冠病毒感染个案,14岁男学生,为74岁男的士司机确诊个案的同家庭人。由于同家庭人于今早自测抗原阳性,列为密切接触者,复检后呈阳性,被送往高顶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隔离治疗[150]。
当晚,新增两例输入关系新冠病毒感染个案,分别为60岁男性及47岁女性,11月26日曾到访74岁男司机的住所,并于11月27日有共餐史,当日早上被列为密切接触者,复检后呈阳性,被送往高顶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隔离治疗。另外,两名患者近日均有出境到珠海,于11月24至27日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目前无症状[151]。
12月6日,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表示将跟从内地放宽防疫政策,提示居民要有心理准备病毒进入社区。
12月8日,澳门新型冠状病毒应变协调中心宣布跟从内地优化多项防疫政策,包括优化划分红黄码区标准(但随后已没有再划分红黄码区)、感染者可实施家居隔离和优化5+3入境政策等。并在新发布的20条底下实行“预案”,开放社区门诊及派发防疫包。
12月15日,澳门新冠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152]。
12月23日,澳门政府取消对海外人士入境澳门的红码隔离或居家隔离政策,但维持入境所的72小时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入境后变黄码的程序,旅客入境后需一连五日做快测及上传至平台,若全部均为阴性,健康码就会变回绿码。
自澳门于12月8日放宽防疫政策后,感染新冠的人数开始暴增,期间社区门诊每日求诊人数超过一千人,疫情感染的最高峰期时12月21日-23日期间,山顶医院在高峰时期日逾1200人到急症室求诊,轮候时间超过8-10小时。短时间的感染人数暴增导致很多商户在圣诞假期间出现人手不足的状况,以及全澳开始出现不同的死亡个案,由12月8日-31日期间共有41人因感染新冠病毒离世,短短在一个月内全澳超过6-7成人口(约440,000人)染疫。但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在12月23日招见记者期间提到隔离设施的病床使用率不到四成,因此认为医疗系统仍未“爆煲”及疫情未有出现“井喷式”爆发。
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应变协调中心招开记者会,宣布把新冠病毒列为风土病,同时中港台三地全面通关,入境人士无需出示任何核酸检测证明,但维持外地人入境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快速抗原测试阴性证明。全澳11个私营核酸检测站只会提供单管检测,澳门健康码亦取消红黄码功能,因此进出各场所均无需出示健康码。但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表示因部分居民仍要靠澳门健康码程序上传快速抗原测试结果,因此不会全面下架。卫生局局长罗奕龙亦表示往后新冠病毒会像流感一样,每年都有感染的高峰,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后会有三至六个月的抗体,其后就会出现新的感染高峰。表示社区正逐步走向全面复常之路。
因应新冠病毒感染数字已回落,应变协调中心宣布于2月27日起除了医疗机构或公共交通工具外,其它一般室内和户外场所无需佩戴口罩。
澳门健康码手机应用程序,在该月27日,正式终止运作。
4月28日,再放寛佩戴口罩的要求,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可按该机构或个人决定选择佩戴口罩或不佩戴,其余一般公共场所、室内或户外场所均无需戴口罩。唯独进入医疗机构或感染不同传染病时仍应佩戴。
4月29日,所有入境澳门人士均不需要出示任何核酸检测或快速抗原测试证明。
8月30日,自台湾及海外入境澳门后,七天内首次前往中国大陆,不再要求出示任何核酸检测或快速抗原测试证明,亦不再要求使用专道离境。
9月13日,行政长官贺一诚作出第156/2023号批示,宣布在同月18日,解散自2020年1月,所设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
相关争议
大型预案
相关安排
经济援助措施
经济、娱乐业及旅游业影响
违法犯罪事件
截至2020年9月28日,初级法院先后受理了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有关的案件共23宗。[153]
澳门COVID-19研究综述
流行病医学:澳门的COVID-19症状主要为发热(80%)和腹泻(80%)[154],潜伏期为8-11天,大部分患者在患病后的18-21天会出现抗体并逐步康复[155],但亦有部分患者出院后再度感染(34.3%),有患者在康复后的18天再次检测出COVID-19,学者认为是患者生活环境中残留的COVID-19导致的。[156]
预防医学:针对澳门的研究发现,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157]、自愿隔离[158]被认为是预防COVID-19社区传播的有效手段。政府的电子政务服务及大数据的广泛使用被认为是防疫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159]大部分澳门居民愿意接种疫苗(62.3%),认为接踵疫苗是一种社会责任(67.8%),该比例远高于香港(44.2%),是澳门防疫好于香港的原因之一。[160]总体而言,澳门的各项防疫措施对抗疫有极佳的效果,在世界各个高密度地区及国家中COVID-19流行率和死亡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值得各国家和地区学习。[161]
经济学:COVID-19期间的高疫情风险增加了旅客的负面情绪[162],导致来澳旅行的意愿下降及本地消费需求下降,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163]博彩企业对疫情普遍保持乐观,6大赌场集团中,没有一家因为疫情而裁员。[164]减少员工的办公时间,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对澳门企业的危机管理有积极作用,但开除员工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果。[165]总体而言,学者普遍认为特区政府的措施对经济复苏和未来经济发展是有效的,如财政支持和税收的调整,有效的减轻了居民和企业的压力。[166]
心理学:COVID-19导致日常生活节奏打乱,使人引发焦虑、孤独的几率大幅上升。[167]生活质量的下降增加了失眠症的发生几率(澳门居民患失眠症比例27.6%),长期失眠症会导致抑郁症状(澳门居民患抑郁症状比例38.5%)。[168]精力损失、精神障碍、内疚感是澳门居民疫情期间主要的心理不良症状,缺少运动直接导致患精神疾病的几率上升,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有效预防。[169]整体而言,澳门居民在COVID-19期间的心理健康程度要显著高于内地居民,特区政府的经济补充和政府信誉让澳门居民对疫情保持较好的心态。[170]
城市规划学:澳门的城市形态与COVID-19疫情的地理分布有关系性,大型建筑和高密度建筑群促进了COVID-19 疫情的分布,绿色公共开放空间和广场对COVID-19疫情分布有抑制作用,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助于防疫。[171]学者认为韧性城市规划对澳门疫情后的经济恢复有积极作用,如环境与生态可持续、气候变化及适应力、社区营建、人力资源恢复力、商业环境恢复力等。[172]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 澳门卫生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页官方网站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消息发布的Facebook专页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