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1年台湾旱灾缺水危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1年台湾旱灾缺水危机为发生于2021年初台湾本岛西部地区的大规模干旱事件,导致各地区进入不同程度的减压供水、限水、停耕、歇业等情况,此为自1947年以来最严重干旱、又被称作“百年大旱”[1]。此波旱象于5月底~6月底连续几波梅雨锋面、阵雨、西南气流带来明显降雨而缓解,中央旱灾应变中心于6月22日解除开设[2][3]。7月底~8月初陆续有烟花台风、卢碧台风及西南气流锋面带来明显降雨,台湾本岛与离岛澎湖、金门、马祖水情于8月5日全数恢复正常,此波旱象告一段落[4]。

2021年干旱原因为2020年台湾梅雨季节短促雨情不佳[5][6],接着台风季没有台风登陆或接近[7][8]。台湾西半部水库最重要的两个集水时节都少雨,造成西半部水库蓄水量偏低,仅靠夏季阵雨补充。尔后西南部秋冬干季原本就少雨,难解旱象。原本期望可靠每年2~4月份的春雨舒缓旱象,但受反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影响[9],2021年春雨为有正式纪录以来的最低值[10][11][12],因此水库蓄水量持续下探[13][14]。5月太平洋高压异常增强西伸、梅雨锋面偏北发展,导致台湾高温少雨,影响台湾梅雨迟到也偏少[15]。补水无望,西半部水库陆续进入警戒下限,其中中部部分地区更于4月初开始限水措施。
同样位于西南部的屏东地区,因地下水资源相对丰沛且开发完善。包括日治时期由鸟居信平设计的二峰圳为台湾运用伏流水作灌溉的先锋,于2017年初修复完毕[16][17];2018年开发完成的大潮州人工湖作为地下水补注湖,完工后已挹注5000万至7000万吨水源至地下含水层成为地下水库。这些水源的储备与利用使同样少雨的屏东地区至5月份都未进入干旱警戒状态[18]。
台湾本岛北部、东半部则因2020~2021年秋冬季东北季风带来丰沛雨量,供水不虞匮乏,翡翠水库有余力在缺水期间协助支援石门水库供水区,延长石门水库供水时程[19]。
长期观测指出,台风带来的降雨,贡献了台湾整年大约40%的雨量,但2020年强烈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导致2020年台湾缺少台风[20][21]。然而,气候模式评估指出,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将使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增强[22][23]。这意味着气候变化下,台湾未来将面临着长期降水减低的干旱挑战。
Remove ads
因应措施
2017年,行政院林全内阁在前瞻基础建设计划中针对台湾气候变迁与旱涝不均情况部署了相关水利工程,经过数年建设执行,相关设施在此次旱灾中发挥效益[24][25]。2020年7月,经济部提前部署,透过强化管理调配,加速提前完成相关水资源建设及抗旱水源1.0计划。2021年度,为因应本次干旱,政府与民间寻求多种方式开发紧急水源,第二次苏贞昌内阁也在3月份推动抗旱水源2.0计划[26]。


- 开凿水井
台中抗旱水井自25口增加到88口,凿井24小时不停工,大概在月底到5月初可完成日供11.5万吨水,也相当50万人用水;紧急调派中油钻探专家,以专业设备到鲤鱼潭水库附近凿3口较深的水井,共计约日增1.5万吨水源,4月底前可完成[27][28][29][30][31]。
高雄4月水情转为橙灯后,市政府联合水利署开凿62口水井及调度挹注澄清湖水库,5月5日澄清湖蓄水提升到92%,蓄水242万吨,也解除了高雄5月水情转红灯危机[32]。
- 海水淡化
经济部于台中紧急新增海水淡化厂,五月15日第一阶段通水,每日增加1.3万吨水源。5月底增至日供1.5万吨水[33][34]。
- 伏流水
台中乌溪伏流水引导工程,新增5.5万吨水源[35][31]。
高雄市政府与水利署,于前瞻基础建设中于高屏溪拦河堰上游完成兴田、溪浦及大泉等伏流水设施,2020年初步完工,每日可供应40万吨原水、备援水30万吨。因应此次旱象,备援水已经启动应用[36][37][38][39]。
- 建案工地取水
台中老佛爷、勤美等2大建案工地取水,以自来水规格检验与过滤后并入自来水系统。台南归仁建案地下水质经检测,尚符合民生用水,台南市府设置大型RO净水设备,预计每日可供350吨水注入自来水管线[40][41]。
- 跨区引水
台北市长柯文哲于3月13日表示,台北已开始扩大支援用水,每天输送91万吨水到新北、基隆、桃园等县市,以利石门水库进行北水南送到新竹、苗栗[42]。
- 人工增雨
自2020年9月起至2021年4月22日,水利署增雨团队在台湾北中南各地水库集水区总计已实施45次人工增雨作业,其中包含地面增雨32次、高空焰弹增雨8次、无人机应用增雨试验2次及空军空中增雨3次[43][44]。 5月17日中午12时水利署在宝二、永和山和明德水库燃放增雨焰剂,但副署长王艺峰表示,由于云系薄弱导致降雨量甚少,本次人工增雨作业“几乎无效”[45]。
- 再生水的应用
民生污水、工业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再经由再生水厂精密过滤纯化,所得到的再生水可以供应给非民生用途使用,避免工业用水与民生、农业抢水[46]。
Remove ads
旱灾中央灾害应变中心于3月24日会议决定,苗栗、台中及北彰化部分地区(彰化市及和美、花坛部分地区)水情较严峻,自4月6日起实施分区供水红灯,另4月1日起高雄地区水情灯号由减压供水黄灯转为减量供水橙灯,连江地区由水情提醒绿灯转为减压供水黄灯。实施分区供水地区分为二区,供水5天,停水2天,以节水15%[47]。因中部水库旱灾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宣布苗栗、台中部分地区于4月6日起进入“供5停2”民生限水,受影响户数约为106.4万户。这是台湾近20年来第3次大规模分区供水。有专管的中部科学园区、后里科学园区减供而不停供[48]。4月份降雨情况仍然不理想,但几项紧急供水方案发挥效用,5月6日旱灾中央灾害应变中心拍板水情灯号维持不变[41][49]。由于石门水库蓄水率持续下探,5月21日起桃园市、新北市林口区水情灯号改为橙灯减量供水[50]。五月底连续几日午后雷阵雨,使高屏溪水量增加、澄清湖水库蓄水率回升,5月29日高雄地区水情灯号由橙灯转为“减压供水”黄灯[51][52]。6月4日~6日,彩云台风及梅雨锋面接连为台湾带来丰沛雨量纾缓水情,6月6日起取消苗栗、台中、北彰化地区分区供水红灯措施,史上最长限水终于解除[53]。
台中市政府运动局因应“供5停2”限水措施,自4月6日起暂停开放台中公立游泳池[54]。仅规划北区国民运动中心竞赛池、乌日温水泳池及中兴泳池3处,优先提供选手训练专用时段[55]。 为了降低民众停水不便,自来水公司决定紧急接管施工,利用去年在雾峰水利署水利规划试验所内开凿之深水井支援台中市大里区草湖部分地区,希望能早日完工送水,预计每天可供水2000吨[56]。
彰化县因应限水,彰北运动中心自4月6日起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暂时开放泳池。县府亦辅导公私立游泳池及三温暖业者暂停营业,但如同辅导洗车场暂停服务,部分业者表达不满[57]。为了寻找水源,许多民众申请合法凿井,110年每月申请合法水权凿井数量比去年明显增加,其中以农用居多[58]。
嘉义市自3月23日起,各国中小暂停办理游泳池课程,调整为水域救生安全宣导等室内课程替代。嘉义县从4月1日起,各学校暂停使用游泳池,游泳课调整改上替代课程,公办民营及民间游泳池则由业者自行配合中央政策。[59]
台南市自4月22日起针对辖管76座大型公园关闭公厕以外之水龙头,以确实执行节水措施,预估一个月可节省约2000吨的水量[60][61]。此外,4月26日起停止三温暖、洗车业及游泳池供水。部分洗车业者接获通知后,对于规定仅能管控合法业者却未能约束非合法业者表示不满。学校方面,亦先暂停进行游泳课程。同时为了鼓励民众与业者节约用水,台南市政府祭出奖励措施,若达到相关节水比例规定,得取得千元礼券[62][63]。因泳池停止供水将影响运动选手训练,考量选手的训练不容中断,且参赛成绩关系到升学权益,因此将媒合4座公立游泳池,做为南市游泳选手就近集中训练的基地[64]。
高雄市政府运动发展局表示,公立自管游泳池原于110年4月1日起,关闭旗津池、三民池、鼓山池、右昌池、甲仙池、东门池,计6池。[65]并预计自4月19日起公立自管游泳池配合市府限水抗旱措施,局属10座游泳池(国际池、三民池、新兴池、旗津池、鼓山池、左营池、右昌池、楠梓池、甲仙池、东门池)全部暂停营运。委外及代管泳池不补新水,并加强水质过滤频率,以维持水质。[66]此外,高雄市政府环保局所辖四座焚化厂回馈设施游泳馆(中区、南区、冈山、仁武)自4月1日起,从原本每日开放4场次,缩减为每日仅开放2场次;然因水情仍持续严峻,四座回馈设施游泳馆自4月19日起全面关闭休馆,俟未来水情警报解除后再行开放[67]。高雄市长陈其迈于4月16日宣布,17日起自来水停供洗车场与公私立游泳池,且即日起南区水资源局与自来水公司启动凿井计划,以本月底前日增16万吨用水、5月增加至30万吨为目标,确保高雄水情不进入“供5停2”的红灯阶段[68]。

中央、地方政府趁着多个水库底部露出的机会,调派人力清除淤泥[69][70]。水利署表示,2020年清淤量达1440万立方米,是历年平均值的2.6倍。2021年的清淤量也较2020年同期增加[71],1~4月清淤量达760万立方米[72],至5月16日已清淤896万立方米,远超过2016年以前的平均值[73]。累计至5月底全国水库总计清淤约1001万立方米,为历年同期最高[74]。
影响
台中市竹笋出笋量减少、竹笋偏小,台中市府农业局估计灾损约23公顷[75]。大里区荔枝今年受旱灾影响,荔枝落果率相当高;行政院农业委员会5月5日公告台中市新社、石冈及外埔区为办理“巨峰葡萄”农业天然灾害现金救助地区,巨峰葡萄预估损失金额1,523万元;落花生预估损失金额225万元[76]。
彰化竹笋出笋量也减少,绿竹笋预计5月出笋,估计减产3成;彰化高丽菜传出“顶烧症”,菜叶与菜心出现干燥状况,卖相不佳,盘商收购意愿低,售价下跌[75]。
嘉义县大阿里山地区茶、竹笋受灾严重,云林古坑樟湖等地山区茶园亦出现茶树干枯、死亡及茶叶停滞生长之情形,导致生产面积缩小、产量较过往减少,已达农业天然灾害现金救助标准,得申请补助[77]。
台南市白河区莲花产业因灌溉水源短缺受到影响,市府启动天然灾害救助并淤有关部门调配水源灌溉[78]。
高雄青梅及茶树农损,经公所通报灾情达灾情确认门槛,市府农业局将争取青梅及茶树农产业天然灾害现金救助及低利贷款[79]。另外,玉荷包荔枝及黑叶荔枝等亦出现农损灾情,市府与农会会勘后研拟补助受灾农民[80][81]。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统计,全台因干旱影响,农业损失已经超过五亿新台币,在5月梅雨未到来前,农损可能还会扩大,已协助农民在遇到干旱时采取相关农田管理,以降低损失[82][83][84][85][86]。
Remove ads
全台最长河川浊水溪因久旱不雨,溪水干枯,连结云林二仑乡与彰化竹塘乡之自强大桥以西甚至出现断流,河床龟裂。民众发现有鲷鱼、鲈鳗陈尸在溪床,经烈日曝晒后已成干[87]。
多个水库因水位降至多年新低,原本淹没于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均重新浮现出水面,例如苗栗鲤鱼潭水库里旧台三线因水位过低重新显露于地表[88]。永和山水库的永安桥亦重见天日,吸引众多民众争相目睹[89][90]。
日月潭水位下探,4月中水位已比满水位低了13米,潭底干涸、土地龟裂、池底垃圾露出,还出现大草原景象[91][92]。南投县政府对2021年万人泳渡日月潭能否如期举办也没把握。南投县教育处长陆正威表示,日月潭具有水力发电和民生供水等重要功能,水位降低水质也受影响不适合举办,除了密切观测气象水情,也考虑弹性调整报名日期[93][94]。日月潭水位一度探底至历来最低的735.85米,较满水位低了12米,5月中旬维持在735.5米左右[95][96]。受水位过低影响,朝雾码头及玄光寺码头于4月1日起暂时封闭[97],水社码头也从4月23日起封闭[98],剩下伊达邵码头以包船型式维持营运[99]。
Remove ads
限水措施施行后,卖场统计瓶装水的销量翻倍,许多卖场也特地设置抗旱专区,瓶装水、储水桶、免洗餐具、免洗内裤等商品需求大增[101]。
台湾中油自1月6日起,陆续于水情橙灯的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等地区,实施缩短洗车服务营业时间两小时。另因应“供5停2”措施,苗栗、台中、彰化地区,提前一周自3月31日起暂停洗车服务[102]。
5月13日下午,因高雄市路竹路北超高压变电所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总线接地事故,造成兴达发电厂四部燃煤机组跳脱,引发影响近千万户的台湾大规模分区停电。停电主因是瞬间较多机组跳电加上时值下午时段用电负载过高,而原可立即反应接替的多部火力机组岁修之中,水力机组如日月潭、德基水库等则因旱象无法使用,导致供电暂时不足、电网频率下降,台电执行紧急分区轮流停电[103][104][105][106]。
水库蓄水量
2021年4月中,台湾主要水库除翡翠水库外,有效蓄水量均跌破一半[107]。 5月5日曾文水库进行调整放水,经发电后流放到乌山头水库,以因应民生、工业等各项用水,在此波放水后,乌山头水库蓄水率短暂回升到50%以上[108]。
德基水库在5月10日上午10时,水位来到1325.95米,水库蓄水率3%[109];11日22点12分起已停止放水供应下游民生使用,12日上午水位1325.59米,蓄水率仅2.77%;24日水位1321.99米,蓄水率仅1.10%再创47年来水位新低[110]。经过5月底~六月初的几波梅雨锋面以及午后雷阵雨灌注,德基水库的蓄水量于6月14日重新回升至20%[111][112]。
Remove ads
争议
祈雨
除了政策上的限水与开发水源措施,民间宗教团体、政府官员也因应此次大旱,多次举办、参与祈雨仪式。
2021年3月7日,农田水利署与大甲镇澜宫合办祈雨法会。依循古礼备有司雨神祇、商羊鸟,全场三千人着白色衣物持香祭拜。镇澜宫董事长颜清标丶台中市长卢秀燕率水利、农业等五位局长全程参与[116]。
3月15日,桃园渡船游艇公会举办妈祖水上绕境活动,特地请来百吉复兴宫的水中土地公以及邀请大溪地区28座宫庙一起参加。共出动18艘船只于石门水库游湖绕境祈福、祈雨近3个小时[117]。
4月14日,嘉义县东石先天宫举行建庙300年来首次祈雨仪式,并在现场烧化青龙17只及寿金7000,祈请四海龙王降雨解旱[118]。
4月17日,日月潭潭区居民发起祈雨活动,迎来台南正统鹿耳门圣母庙妈祖参加,民众带着妈祖神尊环潭、搭游艇、坐缆车,“陆海空”绕境祈雨[119]。嘉义县大林镇圣贤宫关圣帝君返乡祭“祈雨大典”,嘉义县长翁章梁著汉服主祭祈雨[120]。
4月18日,台南市永康区的灵霄宝殿武龙宫举办祈雨仪式,由多达11位道长联手主持,仿古例以象征神兽的四溟缸请水,进行祭典[121][122]。
4月19日,高雄意诚堂关帝庙举办祈雨法会,邀高雄市长陈其迈担任主祭官,庙方请出象征祈雨的“雷电旗”,希望旱象尽速解除[123][124]。
4月25日,松山慈惠堂举办护国祈安法会,副总统赖清德与桃园市长郑文灿出席一同为台湾祈雨求水[125]。
4月29日,台南市长黄伟哲在安平开台天后宫依古礼祈雨祭仪,晋呈“雩禳请雨疏文”后,进行“商羊起舞”古礼[126]。台南市全市37行政区也在当地寺庙同步举办祈雨祭典,由各区长主祭[127]。5月底~8月初,台湾各地雨水丰沛,水库均已达到满水位,旱象解除。安平开台天后宫庙方经过掷筊请示后,于8月7日清晨6时许,由市长黄伟哲担任主祭官,将商羊恭送回天庭[128]。
旱象解除机会
2021年4月初在西太平洋罕见地诞生台风舒力基,但根据预报不会靠近台湾,也不会为台湾带来明显降雨过程[129]。实际情势如预报所料,台风未带来降雨。
中央气象局局长郑明典于4月19日发表解析文章[130],根据最新梅雨指标图研判,台湾于5月底过后有机会迎来纾旱梅雨[131]。4月30日,中央气象局举行梅雨季展望记者会,预报中心主任吕国臣指出,今年梅雨季的大范围持续性降雨的时间点可能落在5月下旬后,梅雨季5至6月总雨量以偏少到正常几率较大[132][133]。
4月28日下午至29日上午,一道结构较完整的锋面雨带通过台湾,中部以北及东北部地区有短暂阵雨或雷雨,南部山区则有短暂阵雨或雷雨,为中北部县市带来较充足雨势,水库略有进水,至29日下午4时统计,全台带来1597万吨水,相当于全台1.5天用水量。惟此波锋面移动速度快,仍需等到梅雨季才有解渴机会[134][135][136]。
5月24~25日,锋面接近台湾、对流云系发展旺盛,各地午后有短时强降雨,不仅双北降下豪雨,基隆、宜兰、高雄以北山区、花莲山区也有局部大雨现象[137]。这波降雨为全台带来约1815万吨水量,受益最大的水库分别为翡翠水库以及石门水库,对水情有正面帮助。南部水库于此波降雨收获不大,仍难以解渴[138],但受惠于此波雨势,高屏溪流量上升、澄清湖蓄水率提升,高雄地区水情灯号转为趋缓的黄灯[51][52]。
5月30日~6月1日,一波较完整的梅雨锋面为台湾带来明显降雨过程,全台水库蓄水率都转为正成长。全台水库预估入流量1.36亿吨,约两周全台用水。水利署估计,此波锋面中,北部受益最多的石门水库整体进账估2600万吨。但蓄水率仍偏低,要完全解除旱象仍需几场降雨[139][140]。
6月4日~6日,彩云台风及梅雨锋面接连为台湾带来丰沛雨量纾缓水情。本波梅雨锋面于各地水库集水区降雨效益约2.1亿吨,其中台北翡翠水库约4200万吨,石门、宝山及宝二水库合计增加1656万吨,中部地区永和山、鲤鱼潭及德基水库合计增加2270万吨,南投日月潭及雾社水库约1100万吨、台南南化水库约3210万吨、曾文及乌山头水库约4100万吨。此波降雨也让台中、北彰化地区分区供水红灯措施得以解除[53],彰化、云林转为水情提醒绿灯,南投、高雄回复水情正常[74]。
6月21日~25日,梅雨锋面徘徊滞留在台湾附近,全台皆有雨势。中央气象局表示,这波滞留锋影响最显著的时间是22、23日,主要降雨区域为西半部和东北部[141]。
气象学家吴德荣于6月25日回顾即将结束的梅雨季,他表示,虽有3波典型梅雨滞留锋面带来降雨,但若无另2波移动性锋面、连续午后雷阵雨及西南季风为中南部带来大量降雨,这场创56年记录的旱灾是无法这么容易纾解的[142][143]。
中度台风烟花于7月23~25日经过台湾东北部海面,气象局一度发布海上台风警报[144]。烟花台风虽未登陆台湾陆地,但外围环流仍为中部以北带来丰沛雨量,统计水库入流量效益约3.3亿吨。由于这波降雨有效挹注中部与北部地区的水库,桃园、苗栗地区水情转为正常,台中由减量供水橙灯转为减压供水黄灯[145]。
7月31日~8月1日,台湾受西南气流影响,台中以南地区出现明显降雨,高雄御油山、屏东大汉山累积雨量分别达到521及512.5毫米。多个乡镇发生淹水、积水灾情,部分道路交通中断[146]。气象局将此事件命名为“110年0731西南气流豪雨事件”[147]。此波豪雨为台湾地区带来约1亿吨的降水量,受益最大的分别是南化水库与曾文水库。中部山区的德基水库和雾社水库虽有降雨量,但回升的速度较慢[148]。
8月6日~8月8日,卢碧台风于登陆福建省减弱为热带性低气压后转向登陆台湾,为各地带来多日致灾性豪雨,从8月7日清晨2点累计到上午8点,短短6小时总降水量就超过23亿吨[149]。
水情灯号
2021年台湾旱灾历程水情灯号变化
-
2020-10-14,桃竹苗台中地区转为黄色灯号。
-
2020-10-26,中南部地区转为绿色灯号。
-
2020-11-18,嘉义台南转为黄色灯号。
-
2021-01-06,新竹苗栗台中地区转为橙色灯号。
-
2021-02-25,嘉义台南地区转为橙色灯号,南投云林彰化高雄转为黄色灯号。
-
2021-04-01,高雄地区转为橙色灯号。
-
2021-04-06,苗栗及台中地区转为红色灯号。
-
2021-05-21,桃园及新北市林口区转为橙色灯号。
-
2021-05-29,高雄地区转为黄灯,水情舒缓
-
2021-06-06,台中、苗栗地区转为橙灯,解除分区供水
-
2021-06-07,彰化、云林转为绿色灯号,南投、高雄回复水情正常
-
2021-06-22,嘉义台南地区转为绿色灯号,桃竹苗转为黄色灯号,旱象大致解除
-
2021-06-30,桃园转为绿色灯号,新竹嘉义台南地区恢复正常
-
2021-07-27,台中地区转为黄灯,本岛其余地区水情恢复正常
-
2021-08-05,台湾本岛、澎湖、金门、马祖地区,全区水情恢复正常
评论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于3月10日下午主持国民党中常会,在致词时抨击执政党的“凿井”政策“贻笑大方”[150]。
国民党于3月25日召开记者会,文传会主委王育敏表示,政府编了前瞻基础建设计划等大笔预算,却未能解决台湾缺水问题,质疑预算的钱都花去哪了。文传会副主委王鸿薇则表示总统蔡英文在旱灾时都没去视察水库,如同神隐,如此不重视水情,如何唤起全民危机意识[151]。
民进党籍的谢佩芬于3月25日表示,面对台湾56年来的最大旱象,政府去年就已启动应变机制,至今调度节水累积达8亿公吨、约4座石门水库的水量。希望雨季来临前,国人能团结、发挥力量,突破难关。有关国民党对民进党治水政策的批评,谢佩芬呼吁国民党,政治口水无法解决台湾56年来最严重的旱象问题,而是要团结、发挥力量,以突破难关[151]。
2021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110年国庆大会展演活动以“捍卫台湾”为主轴,“抗旱国家队”获邀参加国庆日游行,有功人员代表由包括水利署、台湾自来水公司、14处水库人工增雨工作人员、气象专家、中科院、台湾大学、勤美、忠泰、国统、新纹、政东、诠禾、广运等相关协力厂商共同组成,国人自行研发的抗旱装备也参与游行[152]。经济部表示,对抗此次旱灾,中央与地方合作透过各项超前部署措施,包括人工增雨、联通管、建筑工地地下水、紧急海淡等措施,还有国军协助运水及净水车,在全体国人共同配合节水下,顺利度过百年大旱的考验。希望透过国庆大会活动,让全民一起感谢这批守护台湾的英雄[153]。
经历此次百年大旱冲击,苏内阁加强推动再生水等多元水源,经济部水利署2022年初预告修正“再生水资源发展条例”部分条文,删除“位在水源供应短缺之虞地区”才要使用再生水的条件,大幅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未来一定规模以上的开发案都要使用一定比率的再生水。再生水之适用范围、使用比率、对于“一定规模”定义等规范,每三年检讨一次。4月29日,修正案于立法院无异议,三读通过[154]。
BBC报导指出,全球最高端的芯片约有90%在台湾生产,因此台湾的干旱可能对全球电子业不利。此次干旱除了电子业可能受到影响外,台湾农民受到的冲击最大。而造成此次干旱的原因,除了1960年代以来,台湾每年的雨天数明显减少的气候变化外,过度低廉的水价调整导致台湾人把水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水管漏水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和台湾政府对水资源管理方式的忽视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源[155][156]。
华尔街日报指出,拥有全球三分之二半导体制造产能的台湾正遭受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在全球面临近期历史上最严重的芯片短缺之际,旱灾令台湾承受的压力陡增。尽管由于台湾政府对半导体生产商给予破例用水照顾使其短期内不会遭受重大影响,但随着缺水状况持续,需要使用大量水资源的半导体产业可能被迫做出调整,并且导致同样迫切需要水资源的农民因为水资源优先配给给工业区而被迫放弃灌溉导致土地荒废。由于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在未来几年可能会成为一个更持久的问题[157]。
参看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