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威廉·透纳
英國印象派畫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英语: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1];又译透纳、泰纳),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画家、版画家与水彩画家。他以富有表现力的用色、风景画及海洋艺术而闻名。他的艺术风格随着时间不断演变,逐渐远离浪漫主义,并跳过当时兴起的写实主义风格,最终在晚期作品中预示了印象派与抽象艺术的出现,这些运动在他逝世后的几十年间逐渐兴盛。他一生留下超过550幅油画、2,000幅水彩画与30,000件纸上作品。自1840年起,他受到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的极力推崇,今日则被广泛认为是将风景画提升至与历史画齐名地位的重要艺术家。[2]
透纳出生于伦敦考文特花园的少女巷,来自一个中下阶层家庭。他一生保留着该阶层特有的口音,并刻意避开成名后所带来的光环与社交圈。1789年,透纳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5岁时便首次在该学院展出作品。此期间,他也曾担任建筑绘图员。透纳靠接受委托和销售作品维持稳定收入,但因性格孤僻反叛,对卖画常感不情愿。1804年,他开设自己的画廊,并于1807年至1828年间担任皇家艺术学院的透视学教授。自1802年起,他多次周游欧洲,每次旅行都带回大量素描本。
透纳性格内向、古怪且特立独行,一生都饱受争议。他未曾结婚,却与寡妇莎拉·丹比(Sarah Danby)育有两名女儿:艾薇琳娜(1801–1874年)与乔治安娜(1811–1843年)。1829年父亲去世后,他变得越发悲观、忧郁,画廊逐渐荒废,而画作风格则更加激烈。1841年,他曾划船到泰晤士河中,只为了避免在当年的人口普查中被登记在任何住址。从1845年起,他生活在极度贫困与健康恶化的状态中,最终于1851年在伦敦去世,享寿76岁。他长眠于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Remove ads
生平

关于透纳的出生地点与出生日期,学界仍存一些争议。据称他曾说过自己与拿破仑和威灵顿公爵同年出生,若依此推算,透纳的出生年份应为1769年。[3]此外,有作家(如赛勒斯·雷丁)曾声称,透纳自述自己年幼时曾从德文郡来到伦敦。[4]事实上,透纳的父亲威廉·透纳(William Turner,1745年–1829年)约于1770年从德文郡南莫尔顿迁居伦敦。[5]
根据官方纪录,透纳于1775年4月23日出生,并于5月14日接受洗礼。[注 1]他出生于伦敦考文特花园的少女巷。[6]他的父亲是一名理发师兼假发制造师,母亲玛丽·马歇尔(Mary Marshall)则出身于屠夫家庭。[8]透纳有一名妹妹玛丽·安(Mary Ann),生于1778年9月,但于1783年8月早逝。[9]透纳的母亲自1785年起出现精神失常的迹象,并于1799年被送入位于旧街(Old Street)的圣路加精神病院。1800年,她被转送至贝德拉姆医院,并于1804年在那里去世。[5] 透纳于此期间被送往母亲的兄弟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马歇尔(Joseph Mallord William Marshall)处生活,他是一名肉贩,[10][11]住在伦敦西郊泰晤士河畔的小镇宾福特,透纳在那里上学。最早可知的透纳绘画习作即出自这段时期,当时他为亨利·博斯韦尔(Henry Boswell)所著《英格兰与威尔士古迹风景画》中的雕版插图进行简单上色。[12]
约于1786年,透纳被送往位于肯特郡东北海岸的马盖特。他在当地创作了一系列描绘城镇及周边地区的素描,预示了他后来的艺术风格。[13]此时,透纳的素描作品已开始在他父亲的店面橱窗中展示,并以数先令价格出售。[8]他父亲曾向画家汤马士·斯托萨夸口说:“先生,我儿子将来会成为画家。”[14]1789年,透纳再次与已退休并定居在萨宁韦尔(今属牛津郡)的舅舅同住。现存一整本当时在伯克郡创作的素描本,以及一幅牛津的水彩画。透纳在现场以铅笔速写作为日后创作成品的基础,这种工作方式成为他整个职业生涯的创作核心。[12]
透纳早期的素描多为建筑研究或透视法练习。他年轻时曾为多位建筑师工作,包括汤马士·哈德威克、詹姆斯·怀亚特及老约瑟夫·博诺米。[15]1789年底,他也开始向擅长伦敦景观画的测绘学绘图师托马斯·莫顿(Thomas Malton)学习。透纳从莫顿那里学到行业的基本技巧,包括临摹与上色英国城堡和修道院的线描印刷图。他后来曾说莫顿是“我真正的老师”。[16]地貌绘画当时是一项兴盛产业,足以让年轻艺术家支付学费。
Remove ads


1789年,透纳于14岁时进入皇家艺术学院,[17]一年后由约书亚·雷诺兹正式接纳为学员。他早期对建筑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哈德威克(Hardwick)的建议下转而专注于绘画。他的首幅水彩画作品《兰贝斯大主教宫殿一景》(A View of the Archbishop's Palace, Lambeth)于1790年、15岁时入选皇家艺术学院夏季展览。
作为学院见习生,透纳受训于石膏像素描课程,临摹古代雕塑。自1790年7月至1793年10月,他的名字在学院登记簿中出现超过百次。[18]1792年6月,他获准参加人体写生课,学习描绘裸体模特儿。[19]
透纳每年都在学院展出水彩作品;冬季潜心创作,夏季则广泛游历英国,尤以威尔士为重,留下大量素描以备日后发展为习作与水彩画。他特别关注建筑题材,发挥了其绘图技艺。[18]1793年,他展出了一幅名为《暴风初起,热井》的油画作品(该作直至2024年才重新发现[20][21]),此画预示了他日后对气候效果的描绘。[22][23]英国作家彼得·康宁汉在透纳的讣闻中写道,该画“被识者视为一项高尚的尝试,意图将风景画自平庸乏味中提升出来……[它]首次展现出那种后来广受赞誉的气氛掌控力。”[24]

1796年,透纳展出作品《海上渔夫》,描绘月光照耀下威特岛尼德尔斯海域的夜景,一群船只在险境中航行。[25]艺术史家威尔顿(Wilton)认为这幅作品是“对18世纪艺术家所描绘海洋景致的总结”,[26]并深受如克洛德·约瑟夫·韦尔内、菲利普·詹姆斯·德·卢塞布尔、彼得·莫纳米及法兰西斯·斯韦恩等画家的影响,后者尤以描绘月夜海景闻名。这幅画广受当时评论界赞赏,奠定了透纳作为油画家与海景画家的声誉。[27]

1802年起,透纳开始广泛游历欧洲,首先前往法国与瑞士,同年于巴黎卢浮宫研习艺术。他多次造访威尼斯。对透纳作品给予重要支持的包括约克郡奥特利附近法恩利庄园的沃尔特·拉姆斯登·福克斯,后来成为他的挚友。1797年,22岁的透纳首次造访奥特利,当时受托创作该地区的水彩画。他深深被当地风光吸引,终其一生不断重返该地。据传,《雪中风暴:汉尼拔军队穿越阿尔卑斯山》一作中的暴风景象即源自他在法恩利庄园期间,于奥特利奇文山脊上空所见的风暴。
透纳亦是第三代埃格雷蒙特伯爵乔治·温德姆于西萨塞克斯佩特沃斯府的常客。埃格雷蒙特资助透纳创作该庄园及周边萨塞克斯乡村风光的画作,包括奇切斯特运河景观。佩特沃斯府至今仍收藏透纳的20幅画作,是除泰特美术馆外最多透纳作品的馆藏地。[28]
随着年龄渐长,透纳变得愈发古怪。他与人交往不多,唯一亲近的是与他同住三十年的父亲,父亲亦是他的画室助手。1829年父亲去世后,透纳深受打击,之后常陷入忧郁。他终身未婚,但曾与年长寡妇、亦为其管家的莎拉·丹比(Sarah Danby)维持关系。一般认为,透纳是她两个女儿——艾薇琳娜·杜普伊(Evelina Dupuis,1801–1874)与乔治安娜·汤普森(Georgiana Thompson,1811–1843)——的生父。[29]

透纳晚年与苏菲亚·卡罗琳·布斯(Sophia Caroline Booth,1798–1875)发展关系,后者在第二任丈夫去世后收留透纳。自1846年起,透纳以“布斯先生”(Mr Booth)或“布斯上将”(Admiral Booth)之名,居住在她位于伦敦车路士戴维斯街6号(今切尔西长堤)的住处,直至1851年12月去世。[30][31]
透纳习惯使用鼻烟;1838年,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曾赠予他一只金制鼻烟壶。[32]另有两只鼻烟盒:一只为玛瑙与银制,刻有透纳名字,[33]另一只为木制,与其眼镜、放大镜与名片盒一同由一位住家女佣保存。[34]
透纳曾与艺术家爱德华·托马斯·丹尼尔建立一段短暂却深刻的友谊。画家大卫·罗伯茨曾写道:“他崇拜透纳,当我和其他人还在怀疑时。他教会我欣赏透纳之美并分辨与他人之异……这位老画家对这位年轻牧师确实怀有一份深切的个人情感,我怀疑他是否曾对其他人有过如此情谊。”[35]丹尼尔或许在透纳失去父亲与友人后,为他带来心灵慰藉,也“平息了这位天性多思的老人面对老年将至的恐惧”。[35]丹尼尔后来于吕基亚去世,年仅38岁,透纳事后对罗伯茨表示,他再也不会与他人建立这样的情谊。[36]
在前往中东前,丹尼尔委托约翰·林内尔为透纳绘制肖像。透纳此前一向拒绝为画家坐像,因此很难说服他接受画像。丹尼尔将两人安排在晚餐时相对而坐,让林内尔得以观察透纳神情,凭记忆绘制其肖像。[36]

透纳于1851年12月19日,在切尔西切恩长堤的苏菲亚·卡罗琳·布斯家中逝世,死因为霍乱。[31]他安葬于圣保罗大教堂,长眠于画家约书亚·雷诺兹之侧。[5]据传,他临终遗言为:“太阳(或‘圣子’)就是上帝。”[37]但此说法或为传闻。[38]
透纳的好友、建筑师菲利普·哈德威克,亦是他早年导师之子负责安排葬礼。其他遗嘱执行人包括他的表亲与葬礼主丧亨利·哈普尔四世(西敏医院(现切尔西与西敏医院)的资助者)、亨利·斯科特·特里默牧师、皇家艺术学院院士乔治·琼斯,以及查尔斯·透纳。[39]
Remove ads
作品
总结
视角

透纳的才华自幼即获得肯定。经济上的独立使他能自由探索创新,他成熟时期的作品以鲜明的色彩运用与大笔挥洒的气氛处理为特色。根据大卫·派柏在《图解艺术史》一书中的描述,他后期的画作常被称为“奇幻的谜题”。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赞誉透纳为最能“激动人心并真实描绘自然情绪”的艺术家。[40]
透纳的创作灵感来自船难、火灾(包括1834年他亲眼目睹的议会大火,并以一系列水彩速写记录)、以及阳光、暴风、雨雾等自然现象。他深受大海狂暴力量吸引,这点在1840年皇家艺术学院展览中尤为明显:他的《奴隶船》与《信号弹与蓝灯(近岸)以警告蒸汽船浅水区》首次展出,皆以激烈海象为主题。2003年,克拉克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指出,这两幅画在主题与尺寸上的相似性,显示它们可能为一对对应作品。[41]
不过,透纳的作品亦曾遭同时代人批评。1840年皇家艺术学院展览的一篇匿名评论(后被证实为约翰·伊格尔斯所写)称其画作为“荒唐夸张,玷污展览的名声”。[42]皇家艺术学院画家第七代乔治·博蒙特爵士更斥之为“一团模糊”。[43]
透纳在版画领域的重要成就是《习作集》(Liber Studiorum,意即“研究之书”),从1806年至1819年间创作共70幅版画。此集为他对风景画艺术理念的展现,灵感部分来自克洛德·洛兰的《真理之书》,后者为其画作的草图集,并曾在德文郡宫出版复制版而大获成功。透纳也希望其版画广为流传,并依内容分类为六种类型:海景、山景、田园、历史、建筑,以及崇高田园或史诗田园。[5]版画制作是透纳创作的重要组成之一,美国萨拉索塔的“透纳博物馆”即以收藏其版画为宗旨,由道格拉斯·蒙特罗斯-格雷姆于1974年创立。[44]
透纳早期的作品,如《丁特恩修道院》(1795年),忠实呈现英国传统风景画风格。而在《雪中风暴:汉尼拔军队穿越阿尔卑斯山》(1812年)中,对大自然破坏力的强烈表现已初现端倪。他独特的绘画风格将水彩技法应用于油画,创造出轻盈流动、富含空气感的光影效果。[40]
透纳晚年创作中,油彩运用愈发透明,作品近乎纯粹呈现光本身,以闪烁色彩营造气氛。他成熟风格的代表作之一为《雨、蒸气与速度——大西部铁路》,画中物体几乎无法辨识。他对色彩饱和度与短暂光线的执著,不仅让他在英国画坛居于领先地位,也对法国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印象派,尤其是克劳德·莫内曾细致研究透纳的技法。他也被普遍认为是抽象画的先驱之一。
1816年,因坦博拉火山爆发造成大气中火山灰浓度异常,该年被称为“无夏之年”,日落景色异常壮观,成为透纳部分画作的灵感来源。约翰·拉斯金曾指出,透纳早期赞助人、贝德拉姆医院主治医师、藏家与业余画家托马斯·门罗对他风格的影响深远:
他真正的老师是门罗博士;他在门罗的实际指导下,学习了简洁而明智的水彩技法,与好友托马斯·吉尔丁一同切磋,使他的艺术潜能稳定发展;而这份潜能本身的伟大,实难以估量。
透纳与多位年轻艺术家常聚于门罗位于伦敦的宅邸,临摹当时主要地貌绘图师的作品,精进素描技巧。然而,门罗所藏{{Link-en|约翰·罗伯特·柯曾斯|John Robert Cozens’’的水彩画,其奇异的气氛与光影效果远超当时常见的工整地形描绘。柯曾斯描绘阿尔卑斯山的庄严景象,对年轻的透纳产生极大启发,让他认识到水彩媒材能够传达情感氛围,而非仅仅再现地貌资讯。
Remove ads
透纳在颜料选用上实验性极强。[45]他使用如胭脂红等不耐久的配方,即便当时专家建议应使用更稳定的色料也未听从。因此,许多作品的色彩如今已经褪色。鲁斯金曾批评透纳作品的退色速度惊人;但透纳对后世评价漠不关心,总选用在刚涂上时视觉效果最佳的材料。[46]至1930年代,人们已对他部分油画与水彩作品褪色的问题表示担忧。[47]
作品
-
《多佛的渔夫小屋》(Fisherman's Cottage, Dover),1790年,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典藏
-
《米诺陶战舰的倾覆》,1793年
-
《从剑河岸眺望克莱尔学院与国王学院教堂》(Clare Hall and King’s College Chapel, Cambridge, from the Banks of the River Cam),1793年,水彩画,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典藏
-
《钓客》(The Angler),1794年,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典藏
-
《康伯兰康尼斯顿群峰之晨》,1798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典藏
-
《风暴中的荷兰船》,1801年,油画
-
《加来码头》,1803年,油画,国家美术馆典藏
-
《从格林威治公园远眺伦敦》,1809年,油画,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典藏
-
《康瓦尔索尔塔什的水上渡轮》,1811年,油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典藏
-
《风雪: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1812年,油画,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典藏
-
《常青藤桥》,1813年)
-
《多特或多德雷赫特:来自鹿特丹的多特邮船无风可行》,1818年,油画,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典藏
-
《滑铁卢战场》,1818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典藏
-
《科隆:邮船黄昏抵达》,1826年,弗里克收藏馆典藏
-
《威尼斯:税关与圣乔治马焦雷教堂》,约1834年,美国国家美术馆典藏
-
《1834年10月16日国会大厦火灾》(The Burning of the Houses of Lords and Commons, 16 October 1834),油画,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典藏
-
《1834年10月16日国会大厦火灾》,约1835年,油画,费城艺术博物馆典藏
-
《诺森伯兰海岸的抢救者》(Wreckers Coast of Northumberland),约1836年,油画,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典藏
-
《奥斯塔山谷:雪暴、雪崩与雷暴》(Valley of Aosta: Snowstorm, Avalanche and Thunderstorm),1836–37年,油画,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典藏
-
《勇莽号战舰最后的航行》(The Fighting Teme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 up),1838年,油画,国家美术馆典藏
-
《风雪:港口口外的蒸汽船》,约1842年,油画,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典藏
-
《洪水之夕》(The Evening of the Deluge),约1843年,美国国家美术馆典藏
-
《雨、蒸气与速度——大西部铁路》,1844年,油画,英国国家美术馆典藏
-
《诺勒姆城堡,日出》,约1845年,油画,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典藏
-
《沉船浮标》(The Wreck Buoy),约1849年,萨德利别墅典藏
-
《舰队出航》,1850年,国家美术馆典藏
Remove ads
影响
透纳生前留下了一笔小型遗产,他希望这笔资金能用以资助他所称的“破产画家”。他原计划在伦敦西部的特威克纳姆设立一所慈善院,并附设画廊以展示自己的作品。然而,其遗嘱遭到亲属质疑,最终在1856年经法院裁定后,他的几位堂兄弟(包括托马斯·普莱斯·透纳)分得部分遗产。[48]另一部分资金则拨交给皇家艺术学院,该学院偶尔会以“透纳奖章”表彰优秀学生。透纳的完成画作则捐赠予英国国家,并希望能为这批作品设立一座专门画廊。然而,因场地选址产生分歧,画廊最终未能实现。透纳逝世22年后,英国国会通过法案,允许这些作品出借至伦敦以外的博物馆展出,自此开启原应集中保存之作品的分散命运。
在收藏透纳作品者中,亨利·沃恩是最重要的一位。他于1899年辞世时,拥有逾百幅透纳的水彩画与素描,以及数量相当的版画,几乎涵盖透纳所有类型的纸上作品,包括早期地形素描、气氛浓厚的风景水彩、色彩习作、文学插图与展览巨作。其中包括近百张《习作集》的试印版与23幅相关素描,是至今最完整体现透纳六十年艺术生涯的想像力与技术演进的收藏。沃恩将大部分藏品遗赠予英国与爱尔兰各地的公立画廊与博物馆,并附带条件:透纳水彩画收藏“必须同时完整展出、免费对外开放,且仅限每年一月展览”。此举在当时展现了对保存条件的罕见重视。[49]
1910年,透纳遗赠中的未完成画作与素描被移至英国国家艺术画廊(今泰特不列颠)的“杜文透纳厅”。1987年,泰特画廊新建克洛尔画廊,专门典藏透纳遗赠。不过,部分重要作品仍存放于国家画廊,违背透纳“集中展示”的初衷。如今,这些画作日益频繁外借国际,也进一步偏离透纳希望“永久于专设画廊展出”的遗愿。
巴特西圣玛利亚堂于1976至1982年间设置一扇彩绘玻璃窗以纪念透纳。[50] 圣保罗大教堂、皇家艺术学院与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也均设有纪念他的雕像。谢菲尔德博物馆与艺廊馆藏一幅由科尼利厄斯·瓦利(Cornelius Varley)以其自制的投影望远镜为透纳绘制的肖像。2009至2010年间,该画像曾由邓迪大学的凯莉·弗里曼(Kelly Freeman)与收藏于[国家肖像馆]]的透纳死亡面具比对,以确认其真实性。西敏市则于1999年6月2日,在透纳位于考文特花园梅登巷21号的出生地设立纪念铭牌。[51]
1975年,塞尔比·惠廷汉(Selby Whittingham)在伦敦与曼彻斯特创立“透纳协会”,曾支持泰特画廊设立克洛尔厅以解决透纳遗赠收藏争议。然而,惠廷汉后来辞职,另创“独立透纳协会”。1984年,泰特画廊设立年度艺术大奖“透纳奖”,以纪念透纳的艺术成就。20年后,皇家水彩画家学会与温莎牛顿合作设立“透纳水彩画奖”。2003年11月7日至2004年2月8日,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举办大型展览《透纳的英国》,展出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作品,包括《勇莽号战舰。2005年,该画作在BBC举办的全国票选活动中,被选为“英国最伟大的画作”。[52]
1974年,由麦可·达洛执导、泰晤士电视制作的电视剧《太阳即神》(The Sun Is God)中,李欧·麦肯饰演透纳。[53]该节目于1974年12月17日,在伦敦举办的透纳双百周年纪念展期间播出。[54]
英国导演麦克·李编写并执导了《特纳先生》,描绘透纳晚年的生平,于2014年上映。由蒂莫西·斯波饰演透纳,其他演员包括多萝西·阿特金森、马里恩·贝利与保罗·杰森。该片在2014年戛纳影展竞赛单元首映,斯波并因此荣获最佳男演员奖。[55][56]
英格兰银行亦于2019年宣布,透纳的肖像(背景为《勇莽号战舰》将自2020年起印制于新版20镑钞票上,该版本为首张以聚合物印制的20镑钞票。[57] 该钞票于2020年2月20日正式发行流通。[58]
Remove ads
注解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