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家太空中心 (中华民国)
中華民國(台灣)的太空發展專責機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家太空中心(英语:Taiwan Space Agency,缩写:TASA)是中华民国研拟与执行国家太空计划之专责机构,为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辖下之行政法人[1][2]。成立于1991年,2023年从国家实验研究院独立设置为行政法人机构。
国家太空中心的总部位于新竹科学园区内,紧邻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光复校区,该机构负责研拟与执行国家太空科技计划、研发太空科技技转与加值应用、促进太空科技国际合作交流、进行国际太空法制研究、办理国家发射场域选址与运营等业务、办理发射载具与航天器登录及发射载具发射许可的审查业务、培育太空科技人才及推广空间科学普及教育等;并负责维运与管理国科会位于屏东县牡丹乡旭海村的短期科研探空火箭发射场域。[3]
Remove ads
历史

- 1991年10月3日,行政院核定“国家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成立国家太空计划室筹备处做为中华民国太空计划的执行单位。
- 2002年12月,“第二期国家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经国科会委员会议审议通过,计划之执行期间为2004年至2018年。
- 2003年6月1日,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成立,国家太空计划室筹备处改隶其管辖并更名为国家太空计划室(National Space Program Office,简称NSPO)。
- 2005年4月1日,更名为国家太空中心(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同样简称NSPO)。
- 2012年5月9日,国家太空中心、国立交通大学(今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国立屏东科技大学签署前瞻探空火箭研发合作备忘录。
- 2019年7月23日,国家太空中心、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放射医学研究所、长庚大学放射医学研究院,同日共同宣布加入航天中心之第三期太空计划。[4]
- 2021年7月19日,中华民国科技部推出《行政法人国家太空中心设置条例》草案。[5]
- 2022年4月19日,立法院三读通过《行政法人国家太空中心设置条例》。5月4日总统公布《国家太空中心设置条例》,10月13日行政院发布预定2023年1月1日施行。[6][7]

Remove ads
历任首长
Remove ads
人造卫星

- 福尔摩沙卫星一号:台湾第一颗自主拥有的卫星,是一枚低轨道的科学实验卫星,于1999年初发射升空。主要的任务包括进行电离层等离子体电动效应测量、海洋水色照相、及Ka频段通讯实验等三项科学实验。2004年正式除役。
- 福尔摩沙卫星二号:台湾第一颗遥测应用卫星,于2004年5月21日发射升空。位于距地球表面891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飞行,任务为对台湾及全球陆地及海域进行遥测作业,它在白昼地区拍摄的影像资料有多方运用;当卫星运行到黑夜地区(eclipse)时,则对高层大气象上闪电之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观测。2016年正式除役。
- 福尔摩沙卫星三号:原名中华卫星三号,由陈水扁政府改名,同系列从此全部一起改名,于2006年4月15日发射升空。为一大型台美双边国际合作计划,由双方授权执行,以建立全球大气即时观测网之先进技术发展计划。此星系共有六颗微卫星,借由接收美国24颗全球定位卫星所发出的讯号,进行全球气象资料搜集及计算分析,约每90分钟更新一次。2020年正式除役。
- 福尔摩沙卫星四号:正式名称为ARGO卫星。与德国RapidEye等公司合作,加入德国、英国与加拿大等国共同投资的RapidEye星系计划[11]。原定于2008年发射升空,但因爆发采购弊案以及加拿大的MDA公司未能取得加国政府的输出许可,进而中止此计划,另以福卫五号取代。国家太空中心亦对本案另有说明[12]。
- 福尔摩沙卫星五号:台湾第四颗人造卫星,于2017年8月25日发射升空。是中华民国首次自制的光学遥测卫星,其将着重于卫星本体及光学遥测与科学有效载荷自主能力的建立。
- 福尔摩沙卫星六号:原定以灾害防救与环境观测研究为策略性任务。2009年国科会重新评估技术可行性,并明确界定台湾太空科技发展以科学研究为目标,与国防军事用途彻底脱钩后,决定取消2012年自行发射卫星计划,回归委托国外火箭公司执行发射任务,进而中止此计划。国家太空中心亦对本案另有说明[13]。
- 福尔摩沙卫星七号:于2019年6月25日发射升空。为台美大型国际太空合作案,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合作执行。福卫七号是福卫三号的后续计划,由六颗卫星执行为时5年的科学任务计划。
- 猎风者卫星:于2023年10月9日发射升空,为国家太空中心自行设计、制造的科学卫星,原计划与福尔摩沙卫星七号(FORMOSAT-7)共同规划,因此沿用FORMOSAT-7的序号,但在其后加上字母R成为FORMOSAT-7R以为识别,另因其任务特性而冠以猎风者(TRITON)的名称。
- 福尔摩沙卫星八号:为“第三期国家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主轴,为高分辨率光学遥测卫星,预计发展六枚星系,分辨率1米,布建于太阳同步轨道。根据执行策略,目前预计于2025-2028年间,共发射6颗。[14]
Remove ads
- 蕃薯号卫星
- 台俄微卫星合作案:台湾称ESEMS,俄国称Tatyana II,2009年9月17日发射升空,2010年初卫星失联。[15][16]
- 地球磁层能量与辐射探索计划(ERG):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合作的卫星研究计划,任务卫星荒濑号已于2016年底发射。[17]
- 立方卫星
探空火箭

1991年定案的第一期太空发展长程计划,除了发展卫星外也决定发展探空火箭;在国家太空中心与中山科学研究院的配合下,自1997年起研制第一枚探空火箭,并于1998年成功发射,并持续发展新型探空火箭实验项目。
Remove ads
发展长程计划
第一期国家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国科会编列国家太空科技法展长程计划,总经费达197亿新台币,此计划执行时间共计15年。
第二期国家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自2004年至2018年,共计15年,发射15次探空火箭。[18]
国科会有意提升中华民国太空科技研究的层级,欲成立国家太空研究院,但设置草案尚未在立法院通过。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