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基督徒
篤信基督教的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基督徒(Christian)一词是指相信耶稣是基督及神的儿子,并且跟从其教导的人,现泛指教会的成员,包括天主教会信徒、东正教会信徒、新教信徒、独立教会信徒在内的基督教各宗派人士,部分信奉基督教但不加入任何基督教教派或教会的信徒,亦可被称或自称为基督徒。截至2016年,全世界基督徒约有24亿人[1]。此名称出自《新约圣经》,其原始写作所用的通用希腊语称这些人为“Christós”(Χριστός),意思是“跟从基督的人”。
![]() |
“基督徒”一词多次出现在《新约圣经》的书信部分,例如在《使徒行传》第11章第26节、第26章第28节与《彼得前书》第4章第16节:从安提阿的教会聚集起首,他们被称为基督徒;及后,希律亚基帕二世曾对保罗表示:“保罗少许的说话,便叫亚基帕作基督徒吗!”。《彼得前书》里,彼得把“基督徒”与“受苦”连在一起,也表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耻,而是荣耀上帝的事”。在保罗传教时代,基督徒较常以“圣徒”自称。《马太福音》第28章第19-20节提到耶稣交给基督徒的大使命是:“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注 1]。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Remove ads
历史

公元44年左右,耶稣基督的忠贞跟从者开始以“基督徒”这个名称为人所知。早期有些人认为,“基督徒”这个名称是由外人怀着贬意称呼他们的。可是,好些《圣经》词典编者和注释家却指出,《使徒行传》第11章第26节所用的动词含有受上帝指引或启迪的意思。因此,这节经文在《圣经和合本》译作:“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2]到公元58年,甚至罗马帝国官员也熟知“基督徒”这个名称[3]。
耶稣基督的使徒仍然在世的日子,基督徒这个名称的确独特而具有识别作用[4]。所有以基督徒自居,但行为或信仰却与基督的教训相背的人,均被逐出基督徒群体之外。可是《新约圣经》记载称使徒们去世以后,撒但便趁机撒下一些产生假基督徒的种子,这些冒充信徒的人也自称为基督徒[5]。
早于唐朝时,已自波斯(今伊朗)传大秦景教入中国,现流传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清朝未年,在中国的基督徒被称为“教民”;由于某些不平等因素(例如教案),导致义和团的出现。义和团与教民冲突导致双方多人死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政府推行国家无神论政策(state atheism),加上中共担心有组织性的宗教通过外部势力介入中国大陆的政治(如听命于罗马教廷圣座的天主教会),加上政治运动及文化大革命等政治因素,宗教活动曾受到严厉打压和限制,所有宗教的寺庙和教堂主持人都由官方雇用与规范,如三自教会,也有一些不受官方规管的地下教会。而仍受中华民国政府统治的台湾,在相对自由的宗教环境下,基督教有相当弹性的发展。

对基督徒的定义
一些传统的基督教宗派如天主教、浸信会及福音派等等认为,某人在受洗之后,便正式成为基督教徒,并且可以领受圣餐。然而,有人区分基督教徒与基督徒这两者,其认为,基督徒是要真正的有经历到主,并且口里承认、心里相信并在世人面前作见证,才算是受浸,而且这样还不表示有真正地与主交流过,所以,基督徒并不是相信一个宗教、一个规条,而是相信有一位救主──基督[6]。有些基督教徒选择离开宗教,有神学研究者探讨了不再信奉基督教者是否已经背弃了神这个问题[7]。
有些人认为,近年以来,香港的教会出现去中心化现象,当地堂会的重要性减弱,香港基督教徒的教会生活已被改变[8]。据统计,近年香港一些教会的成员数量增幅出现放缓迹象[9]。另一方面,据统计,近年西方国家国内参与教会活动的年轻人数量有上升趋势[10]。
其他名称
基督徒之间有些特别的相称,如“弟兄”、“姊妹”、“教友”、“信友”、“会友”等。但有基督徒认为,根据《圣经》[11][12],基督徒最好以弟兄姊妹相称,不适合使用“教友”或“会友”。
对基督徒定义的常见误解
由于新教在汉语语境经常被直接称为“基督教”,而新教信徒大都自称或被称为基督徒,因此不少人以为只有新教信徒是基督徒。然而,天主教徒及东正教徒同样相信耶稣为救主,因而都是基督徒[13]。
人口统计





参见
注释
- 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