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以色列关系
双边关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华民国与以色列国无正式外交关系,但有互设具大使馆功能的代表机构。
政治
中华民国政府对犹太复国主义一直持同情和支持态度,[6]1949年3月初,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承认以色列,在联合国大会上投票赞成接纳以色列为会员国,允许以色列向中国派出一名领事驻节上海,处理犹太人难民向以色列的转移问题。在此期间以色列的确派了一个外交使团驻扎在上海,而且此时至少有4500名犹太人前往以色列[7]。但不久,国府迁台,以色列驻上海领事伊尔坦提出:“根据我国的承认政策,我们的承认必须建立在务实的基础之上.....毫无疑问,共和国政府是控制大陆的有效政府。”[8]这一思想奠定了以色列对华政策的大方向。
1950年1月9日,以色列正式承认了新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东地区第一个承认中共政权的国家。[6]1959年,以色列向该国驻联合国大使指示,“尽管我们与共产党中国的交往不顺[注 2],但也要尽量避免与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来往。”[9]。以色列与中华民国未建交是出于双方各自的考量因素,除了以色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之外,中华民国方面也基于对联合国内阿拉伯诸国的外交支持有所需求,故采取亲阿拉伯、远以色列的立场[10]:147-148。1967年6月“六日战争”后,中华民国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242号决议》与美国等其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同投下同意票,要求以色列撤出周边阿拉伯诸国境内的以军占领部队。然而,基于两国都是美国的盟友,美国持续对两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

1971年10月25日,以色列投票反对中华民国续留联合国,即《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然而同样在1970年代,尤其是1979年中华民国与美国断交后,台湾在美国军械减少下对第三方武器来源的需求,与以色列对外军售赚取外汇及打破孤立的需求,促使双方的台面下军事合作密切化[10]:148。
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华民国政府表示关切并申明“以色列与中共在《建交公报》中所提及任何涉及我国主权及各权利事项,将一概不予承认。对于未来中以两国之关系,我将基于国家利益慎加衡虑,再作定夺。”[11]
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5日,中华民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极感震悼。[12]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大地震,以色列总统魏茨曼发表声明表达关切,并于30日援赠医疗与婴儿用品,供灾民使用。[13]
2000年,以色列追赠“国际义人奖”给予中华民国前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肯定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宽核发犹太人赴华签证,得以脱离纳粹德国的迫害。[14][15]
2002年3月,第二届台湾、美国、以色列三边国防安全研讨会在以色列举行,邀集三方学者就外交、国防及战略等共同关切之议题进行研讨,并建立第二轨道对话。[16]
2004年5月,以色列在世界卫生大会(WHA)全会中,对于“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分参与世界卫生大会”的提案表决,投下弃权票。[17]
2012年6月13日,台湾云门舞集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歌剧院演出《屋漏痕》,荣誉团长、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周美青出席并参与演后酒会。[18]
2019年2月,台北市长柯文哲前往以色列耶路撒冷,除了做为唯一受邀的华人市长参加“全球市长会议”外,并会见台拉维夫市长胡尔代,两位市长相见时,桌上放著中华民国国旗与以色列国旗。原订和其他参加会议的市长,一起会见以色列总理纳坦雅胡,因该国总理变更行程而取消。[19][20][21]
2020年3月14日,以色列对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扩散,总理纳坦雅胡提到,要用数位技术来追踪感染者的移动路线,包括使用手机定位追踪,并称此技术“台湾已试用,看来很成功,以色列是拥有此技术的国家之一,应该利用”。[22]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玛斯对以色列发动攻击,造成多人伤亡以及被俘,中华民国外交部对此表达严正谴责。[23]
2024年5月、2025年5月,以色列在WHA发言支持台湾的参与。[24][25]
2025年7月23日,以色列国会友台小组主席杜伯斯基发布共同声明支持台湾的国际参与,连署人包括多位副议长共72名跨党派议员,超过国会120席的过半席次,是以色列国会首度不分党派共同发声挺台。[26]
Remove ads
两国于1992年11月11日以换文方式达成互设办事处协议。[27]12月23日,中华民国行政院准予设立。[28]
1993年3月29日,中华民国设立具大使馆功能的驻台拉维夫台北经济贸易办事处(Taipei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in Tel Aviv)。5月1日正式成立;7月18日,以色列设立类似功能的驻台北以色列经济贸易办事处(Israel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in Taipei)。[27][29]
1995年9月11日,双方代表机构更名为驻台拉维夫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Tel Aviv)、驻台北以色列经济文化办事处(Israel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Taipei, ISECO)。[27][5][1]
2020年7月30日,前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逝世,驻台北以色列经济文化办事处发文表示“对前总统李登辉的辞世[注 3],及家属与台湾人民表达最深切的哀悼和不舍。他以对台湾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贡献而闻名,而且他将永远被记住。”[30]
2023年是两国相互设处30周年,驻台北以色列经济文化办事处于1月11日-3月12日在中正纪念堂举办“当台湾人遇见以色列”(Meet Israel Through Taiwanese Eyes)摄影展。[31]
2023年10月7日,哈玛斯对以色列发动攻击后,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副总统赖清德皆表达对以色列的支持与慰问,驻台北以色列经济文化办事处发文表示感谢,并以中英文称呼其为总统(President)、副总统(Vice President)。[32][33]
2024年5月6日,以色列海法市举办大屠杀纪念日(Yom HaShoah)活动,向纳粹大屠杀受害者与幸存者致敬,邀请以色列政要与各国驻以色列代表参加,中华民国驻以色列代表李雅萍亦受邀并致词,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得知后立即向主办单位抗议,要求台湾代表离场,主办单位不愿配合,便提前离场以示抗议。[34]
Remove ads
经济

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发展协会(外贸协会)在以色列事实上的首都台拉维夫设立台湾贸易暨创新中心。[35]经济部国际贸易署也在台拉维夫设立驻以色列代表处经济组。[36]
台商大都经由以色列贸易商来经营该国市场,亦有业者采取“台湾接单、中国大陆出货”方式销货至以色列,另因近年来以色列商品检验标准大幅比照欧盟规范,故部分业者产品在取得欧盟标章后,于经营欧洲市场之馀,转口输往以色列市场,降低货运成本。[37]
2022年自以色列进口的产品-天然气凝析油(属轻质原油)为首次入列,占进口总值15.3%。凝析油是中华民国炼油工业所必须之原料,乌俄战争导致全球油价飙涨,许多国家必须转移分散其石油产品进口来源。中华民国除了从⾧期贸易往来的中东国家提高进口,以色列也首次成为石油产品进口来源国。[39]
2023年的两国贸易项目如下:
出口至以色列的前10大项目为:集成电路;电话机(包括智能手机),以及其他传输或接收声音、图像之有线或无线网络通讯器具;自动资料处理机、磁性或光学阅读机;特定用途机器之零件与附件;具有特殊功能之机器与机械用具;苯乙烯之聚合物;不锈钢扁轧制品;物品用栓塞、旋塞、阀与类似用具;钢铁制螺钉、螺栓、螺帽、螺旋钩、车用螺钉、铆钉、横梢、开口梢、垫圈与类似制品;聚缩醛、环氧树脂、醇酸树脂、聚碳酸酯、聚丙烯酯与其他聚酯、聚醚等。[40]
自以色列进口的前10大项目为:计量或检查用仪器与器具、定型投影机;电话机(包括智能手机),以及其他传输或接收声音、图像之有线或无线网络通讯器具;石油原油与自沥青质矿物提出之原油;X光或阿尔法、贝他、伽马放射线器具;积体电路;理化分析用仪器与器具、计量或检查粘性、多孔性、膨胀性、表面张力与类似性能之仪器与器具,计量或检查热量、音量或光之仪器与器具、理化分析用切片机;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与其他供计量或检查电量之仪器与器具,供计量或侦测X光、阿尔法、贝他、伽马放射线、宇宙或其他离子辐射线用之仪器与器具;内科、外科、牙科或兽医用仪器与用具;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与平面显示器用之机器与器具、零件与附件;特定用途机器之零件与附件等。[41]
Remove ads
根据中华民国经济部投资审议司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台商赴以色列总投资金额约2.14亿美元,计有45件;以色列赴台湾总投资金额约0.24亿美元,计有150件。[42]另有统计截至2022年,台商赴以色列总投资金额约5.6亿美元。[37]
高科技产业为两国厂商的主要合作领域,目前台商在以色列的投资主要是入股投资,较少介入实际经营,与以色列业务有密切往来的业者,例如旺宏电子、华邦电子、致茂电子、广达电脑、联发科技、新唐科技、友达光电、大银微系统、宏达国际电子、鸿海科技集团、中国信托金融控股、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37]
2020年6月,台湾林口新创园国际新创专区(International Program X Innovation Park, IP2 Launchpad)的台以专区举行商业合作协定签约仪式,该计画促成多家以商与台商进行实质合作,林口新创园并与以色列新创国家中心(Startup Nation Central)签约,建置台湾创新搜寻器(Taiwan Innovation Finder)。[39]
Remove ads
目前举办的有:台以次长级经济合作会议,通常每两年轮流在两国举办,至2022年已举办第14届;台以民间经济联席会议,至2021年已举办第8届。[42]
2003年11月,以色列出口协会举行两场会议,共计15国外贸推广单位派员参加。主办单位为彰显该会议之国际性,于会场悬挂与会的15国旗,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员察觉中华民国国旗亦悬挂于会场,即向主办单位抗议,在抗议无效后离开会场,以示不满。[44]
军事


以色列航太工业和中华民国的军事合作关系,可追溯到1971年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后,中华民国国军追求武器的自力更生,分散采购来源。以色列刚好在这个时期大力扩军,希望藉军品外销,分摊武器研发成本。但顾虑到中华民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一切都在机密情况下进行。[45]
1975年,当美国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压力而拒绝向中华民国出售响尾蛇飞弹时,以色列却出售了防空飞弹,并特许就地生产天使二型反舰飞弹(中华民国国军改名为“雄风”,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雄风系列飞弹)和发射架。这是双方第一笔军火交易。1979年中华民国与美国断交后,除了台、以双方对彼此的军售合作需求外,美国也由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而必须减少军武售台,需要以色列作为第三方来补足对台军售的角色。[10]:148到1989年,总共生产了523枚飞弹和77座发射架。其馀特许生产的还有50艘塔瓦尔(Dvora)快艇,以及大批枪械和迫击炮,包括127公釐蟒蛇火箭炮,加利尔步枪、乌兹微型冲锋枪,以及其他各种电子设备和武器。[46]
此后双方的军售无论是在量还是在质都迅速上升。中华民国的经国号战斗机和300架F-5战斗机全部由以色列升级换代,装上了以色列特许在中华民国生产的雷达,以及中华民国海军的阳字号驱逐舰安装了天使反舰飞弹、以色列航太工业出售的罗塞特(Reshet)火控和指挥系统,其他公司则翻新了13艘旧军舰。此外,地下飞机掩体系统、武器和燃料储存系统据信都采用了以色列模式。[47]
Remove ads
英国《詹氏年鉴》于1980年代曾经推测过青锋飞弹的研发过程受到以色列大量的技术支援。2001年,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也曾经在内部刊物中指明青锋飞弹有来自以色列的协助。该飞弹已于1991年10月服役。
在中国大陆购买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后,为了维持台海平衡,中华民国军方寻求购买新式常规潜艇。因为美国以发展核子动力潜艇为主,已不再生产常规潜艇,故将目光再一次投向以色列。考虑到中国大陆的反应,故由美国出面协调,制定了以色列设计、德国生产、美国购买交货的方式。[48]以色列的海豚级潜艇是军方多年来的目标,为此,曾任中华民国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的江春男、谘询委员柯承亨等人曾赴美国、以色列实地考察。[49]
2001年9月10日,《联合报》披露,中华民国军方对中国大陆进行监控的方式有“重大突破”,双方达成一项秘密协议,正式租用以色列的地球资源观测一号(EROS A)商用间谍卫星以及另外三颗即将发射的同类型卫星,在为期6年的时间内,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设施和部队动态实施侦搜。依靠这颗卫星,侦测目标将深入到中国内陆,侦查对象包括所有“对中华民国具有威胁的飞弹发射基地”。根据卫星提供的情报,可为军方“突袭”中国大陆提供精确资料。在这笔交易中,以色列获得的利润将高达20亿美元。[50][51][52]此外,双方还合作一项高度机密的“天贵”计划,这项电子定向侦测计划目的是提高军方对雷达定位和无线电监听的能力。
核技术
中华民国很早就与以色列有核技术来往,双方经常进行核科学家的互访,并提出派遣核研究人员赴以色列相关研究机构参加培训,认为“这不仅将提高我们研究人员的水准,也有利于增进我们之间的了解。”[53]
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试爆原子弹后,中华民国便决心发展核武器,建立自主核能力。1965年7月,时任总统蒋中正亲自命国防部次长唐君铂负责筹建中山科学研究院(中科院)与核能研究所,并拨专款1.4亿美元,加快核武器研制和生产。但由于1955年7月18日就与美国签有《和平使用原子能合作协议》,1965年5月25日又与国际原子能总署签定《原子能安全保障检查三边协定》,因此只能借民用之名,从当时世界上核能研究较为先进的国家获得技术援助。[54]
1965年初,以色列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伯格曼受邀访台,会见了国防部长蒋经国,[55]并出任中科院首任外籍顾问。[56]:186-187根据《纽约时报》的报导,1981年,双方的科学家联合参与了南非核计划。[57]
与以色列的核往来推动了中华民国核技术的快速发展,但拥有核武器不符合美国的东亚战略,因此防止发展独立核力量是美国的一贯政策。70年代早期,美国认为中华民国在五年内将具备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国际原子能总署的例行检查也发现了异样,于是在美国和国际的压力下收手。[58][59]
交流
与以色列台拉维夫大学东亚学系、希伯来大学东亚学系合作开设“台湾讲座”课程,邀请台湾学者、教授赴以色列进行短期讲座。另提供台湾奖学金、华语文奖学金、台湾奖助金予以色列学生或学者赴台学习中文或从事研究。[60]
2020年5月22日,对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扩散,中华民国政府捐赠以色列国家救援组织“红大卫盾会”10万片外科口罩;[61]8月12日,捐赠“夏米尔医疗中心”1万个N95口罩、2,000件防护衣与8,000件隔离衣等防疫物资,协助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对抗疫情。[62]
台湾自来水公司选择以色列TaKaDu公司的管理解决方案,以协助改善水网络管理并节省水资源。目标是在全长3,000公里的管道中选择特定地区试用TaKaDu的软件,然后逐步将其扩展到全台湾。[63]
台湾台塑石化与以色列IDE Technologies公司合作。IDE为台塑石化建造逆渗透的海水淡化厂。厂址位于云林县麦寮乡,日处理能力为105,000立方米,生产可供工业用的高质量水。该厂利用IDE的除硼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达到硼浓度低于0.01ppm的公司。[63]
2021年5月,经济部水利署与以色列水务局(Israel Water Authority, IWA)举办台以水资源交流视频会议,针对两国水资源利用与海水淡化推动情形进行交流,由经济部水利署⾧与以色列水务局⾧共同主持。[39]
协定
签证


持有载明身分证字号的中华民国普通护照之中华民国国民可以免签证的方式入境以色列,每180天内停留时间不得超过90天。以色列对于免签证入境的外国国民,自2025年1月起须事前线上填报旅行授权电子系统(Electronic Travel Authorization, ETA-IL)。对于免签证入境的外国国民另实施“入境卡”制度(entry card),为身分证大小的硬质纸卡,效力与入境章戳相同,于出境时由移民官收回。停留以国期间若前往巴勒斯坦地区,要再返回以色列时,以国军方检查哨会查验入境卡与护照后才能放行。经以色列过境转机亦可免签证。[75][76]
2025年6月,有鉴于中东紧张情势升高,外交部领事事务局调升以色列与伊朗的旅游警示等级,并暂缓执行台以度假打工计画。[80]
交通
两国无直航班机,可经由(不计航点远近,截至2023年6月16日):
注释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