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空军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华民国空军史是指自1920年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航空局起,至今的空军军史。

背景

清政府时期,1901年-1913年

美国莱特兄弟1901年发明现代飞机后,中国最早出现相关的记载是在1901年出版的《皇朝经济文编》中。[1]然而要到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才开始将飞机运用于军事用途。在此之前,航空器的利用大多是使用气球热气球等设备作为侦查之用。

1905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日本购进山田式侦查气球,开启了中国武装力量的航空时代。[2]1908年1月2日,湖北陆军第8镇气球队成立,以工兵营营长王永泉兼任队长,并聘日籍教练指导操作山田式气球。同年夏季,江苏陆军第9镇气球队、直隶陆军第4镇气球队相继成立。隔年,清廷正式颁布《陆军气球预备法》,制定了购买气球、培养人才、各省组织气球侦察队等规定。同年2月,陆军大学堂编印了《气球学》,讲授气球原理并教授官兵如何操作。[3]

1910年,清廷北京南范建立航空机构。[1]

北洋政府时期,1913年-1920年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1913年北洋政府陆军部成立南苑航空学校航空研究所,并且购置法国高德隆式战机12架。这可以称作中华民国空军的滥觞。[4]同年,中国开始将飞机用于军事。在蒙古发生动乱时,北洋政府派出飞机到多伦侦察与示威。[5]

1914年4月,北洋政府的航空部队展开第一次空袭,镇压白朗起义军。时任南苑航空学校校长秦国镛率领4架飞机轰炸白朗军[5]到了1917年6月张勋复辟时,段祺瑞曾经派遣飞机轰炸紫禁城丰台兵营张勋的宅邸,并开始在各个战役中出击。到了1918年,北洋政府陆军航空部队已经颇具规模;而海军部则在福建马尾成立飞潜学校,开始培养相关人才与制造海军飞机

中华民国空军的成立

空军成立-北伐完成,1920年-1926年

  • 1920年以后,各地军阀纷纷组建自有的航空学校或航空队,以及军械或机械班,从而培养人才。
  • 1921年,中华航空协会成立。
  • 1922年,上海江南造船所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浮动厂棚(水上机场)。
  • 1923年,北京航空协会成立。
  • 1924年,北洋政府航空署成立“北京航空学校”。[4]
  • 1925年,广东航空同志会成立。[6]

南京政府时期,1926年-1937年

Thumb
1938年之前,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校门
Thumb
1936年,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焊接工与 诺斯洛普 Gamma 2E 轻轰炸机前留影
  • 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于南京创立航空班
  • 1931年 航空班迁至杭州笕桥,航空班扩编改制为航空学校,并由德籍顾问协助各项飞行训练工作。
  • 1932年 更名为“中央航空学校”,校址定于杭州笕桥
  • 1934年将航空署改组为航空委员会,主责空军发展。
  • 1936年清华大学成立航空研究所,中日战争中和西南联大航空系合并成立航空研究院
  • 1936年7月18日广东粤系军阀陈济棠的空军,临时起义宣示效忠中央,集体北飞南昌投奔国民政府,正式编入中华民国空军,此后多人备受重用担任大队长。
  • 1937年正式制订空军军旗样式,原直属于陆军总司令部的空军自此成为独立军种。[4]

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7年-1945年

  • 1937年淞沪会战,中国空军在时任空军前敌总司令部防空总台长陈一白少将用无线电精确指挥下,第一次击落外国战机,称为八一四空战,以后8月14日被命名为空军节
  • 1937年10月美国人舒米德Vincent Schmidt)来中国参与中国空军,陆续有各国飞行员加入,并在汉口组织编空军第14队。后因该队的指挥问题,政府于1938年3月裁撤。[7][8]
  • 1938年4月政府以半年为期,雇用法籍飞行员组成空军第41队,因军纪及作战表现于同年10月起解聘。[4]
  • 抗战爆发后迁至云南昆明,并于1938年正式定名为“空军军官学校”。
  • 抗战中,中国空军大量接受苏联美国的军事援助,并且组建了苏联航空志愿队和美国志愿大队飞虎队有力的支援了抗战。美国志愿大队改制为美军陆航的第十四航空队,曾于1943年11月25日以超低空飞行越过台湾海峡,突袭日本陆航新竹基地,摧毁日军陆航各式战机达50至60馀架。对日抗战期间,中国空军出现出一批王牌飞行员包括高志航李桂丹乐以琴陈瑞钿刘粹刚柳哲生王光复等。
  • 1938年5月19日下午3时,中国空军徐焕升佟彦博驾两架B-10由汉口起飞,陈衣凡驾仅剩最后一架He 111A轰炸机担任后勤支援运输,向日本熊本福冈等大城市投下传单,向日本国民揭露有关日军在华侵略,最后三机安全返回。此事不单轰动全中国,也上了英美报纸新闻,美国报章更登出日机在中国狂轰滥炸的相片作为比较。这是中国空军第一次跨国境任务。
  • 抗战胜利后“空军军官学校”迁回笕桥,之后因国共内战爆发,“空军军官学校”于1949年随国民政府撤退至台湾,并于高雄县冈山镇(今高雄市冈山区)现址复校。
  • 1941年美国宣战并协助中国空军作战以后,曾多次派机轰炸台湾,并有部分美机在台坠落,飞行员遭日军逮捕成为俘虏,战后政府即要求驻台日军善后连络部部长安藤利吉呈报被俘虏的飞行员状况。[4]
中华民国空军1937年中华民国空军编制

自民国25年蒋中正50岁生日的“五十献机”全国活动之后,至抗日战争开战前,1937年(民国26年),中华民国空军编制如下:

空军前敌总指挥:周至柔
   副总指挥:毛邦初
    参谋长:石邦藩

总机数为295部,可用机数为234架,馀64架在维修中。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空军殉国的飞行员约202位,平均年龄不超过23岁。部分殉国官兵如下:

  • 高志航,第4大队,大队长,民国26年12月21日于周家口机场殉国,年29岁,被誉为中华民国空军“战神”。
  • 刘粹刚,第24中队,中队长,民国26年12月26日于高平迫降时殉国,年25岁,生前击落敌机11架。
  • 阎海文,第25中队,飞行员,民国26年8月17日于淞沪会战中被击中后落入敌阵自杀殉国,年21岁。
  • 乐以琴,第21中队,副队长,民国26年12月3日南京上空殉国,年22岁,淞沪会战中一个月内击落敌机9架,被誉为中华民国空军“空中四大天王”。
  • 李桂丹,第4大队,大队长,民国27年2月18日武汉空战中殉国,年24岁,在武汉空战中创12分钟独歼敌机3架记录。
  • 沈崇诲,第9中队,分队长,民国26年8月19日淞沪会战于馀山海面执行轰炸任务,因机件故障驾战机撞击敌舰殉国,年26岁,同机飞行员陈锡纯
  • 陈锡纯,第9中队,飞行员,民国26年8月19日淞沪会战于馀山海面执行轰炸任务,因机件故障驾战机撞击敌舰殉国,年23岁。
Remove ads

第二次国共内战

1945年-194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了装备持续接受美国援助全面换装美式机种外,也接收日军降机及工厂,组织架构也另外进行调整及改组,1945年9月裁撤了中美空军混合团另行成立了「空军第一联队」指挥战争期间由混合团指挥的一、三、五大队,原先的航空委员会也正式于1946年6月1日改组为空军总司令部,下辖五个军区司令部,总编制人员数为129,700人,作战用飞机共556架。全空军共编制为八个大队又1个中队的作战单位。

为配合空军番号整编及机种统一,自1946年6月1日起,空军各主要作战部队番号及配备机种如下:

中华民国空军1946年作战单位编制状态

除1946年6月解编的第六大队日制战机,1946年6月1日整编后空军编制计有12支战斗机中队、7支轰炸机中队(4中3重)、8支运输机中队、1支侦察机中队,总规模共28个中队。
Remove ads

冷战时期

1949年-1990年

中华民国空军台海战役战史纪录

名称 时间 战果
十一五南麂山空战 1955年10月15日 孙嗣文击落敌米格机一架,首创军刀机击落米格机之纪录。
七二一闽海空战 1956年7月21日 欧阳漪棻击落敌米格机二架、击伤二架。
八一四平潭空战 1958年8月14日 领队李忠立少校击落一架,秦秉均上尉击落一架,中尉潘辅德、少尉尹满荣可能合力击落一架。我七号机刘光灿于返航时,在平潭附近失事坠海殉职。 
九八澄海空战 1958年9月8日 刘宪武上尉击落二架、馀钟禔少校、秦秉钧上尉、梁金中中尉各击落一架、朱伟明少尉击落一架、梁金中中尉击伤一架。五比零纪录。  
九一八金门空战 1958年9月18日 孙嗣文少校,刘心业中尉,陆养仲少尉各击落一架,林文礼上尉击落二架。总计,两次战役战果丰硕,以五比零击败敌机。
九二四温州湾空战 1958年9月24日10时34分 米格十七型机被钱奕强击落两架,李叔元傅纯显宋宏焱马大鹏夏继藻王渊博各击落一架,唐积敏李载权合力击落一架,共计九架。又刘赓元宋宏焱各击落一架,冷培澍击伤一架,此役前卫分队一至四号机先后使用空对空响尾蛇飞弹命中敌机,此为全世界首次以响尾蛇飞弹击落米格十七型飞机之先例。安全飞返基地。
双十马祖空战 1958年10月10日07时33分 路靖少校击落一架、丁定中上尉击落二架、叶传煦上尉击落一架、张迺军少尉与米格机互撞后下落不明,罗承光靳大纪各击伤一架。空军以五比一获胜。
一一三空战 1967年1月13日13时02分 第三大队中校辅导官萧亚民率上尉飞行官胡世霖,少校分队长杨敬宗上尉,飞行官石贝波F-104G 机四架,于十二时五十一分起飞,航向金门东北执行任务。十三时零七分,长机及二号僚机发现解放军两架并辨认为米格十九型机,长机发射飞弹一枚未射出,二号机胡世霖上尉同时亦射出飞弹一枚,命中敌机并冒出黑烟,向右下方云中急坠。十三时零八分四号机石贝波上尉,接敌至四千呎时判明为解放军米格十九型机后,即发射飞弹一枚,目睹敌机中弹著火坠入云中,空战结束后,杨敬宗上尉失踪确认殉职。

飞龙计画

1962年1月12日,美国中情局驻台北代表克莱恩英语Ray Steiner Cline向蒋经国表示,将装有电子反制设备之C-123运输机予台湾,便于反攻大陆时特种作战空投之用,此为中华民国国防部所称之“飞龙计画[注 1]之始。9月时,国军已有30名飞行员赴北卡罗莱纳州接受C-123机飞行训练;1963年2月,美方5架C-123运抵台湾;7月2日,国军结训飞行员驾驶C-123机,在南越执行了首次任务,并在荣市以西之山区空投了代号为“巨人”(Giant)之特战部队。[9]

1964年2月,美方再与蒋经国商议。美方决议加强对越北之敌后作战情报工作,商请中华民国同意美国征求选用驾驶该型飞机共9个组的空勤人员,并要求中华民国现役空军飞行员以退役身分转任中华航空公司,受当时美国支持的越南航空公司雇用,由驻越美军司令部特战组节制指挥,协助空投南越情报员至越北。[10]

此任务一直持续到1968年间结束。

军事航空工业

  • 1915年,南苑附设修理工厂用外国发动机设计制造发动机后置型的陆上飞机。
  • 1918年,北洋政府海军部福州船政局创办海军飞机工程部,为第一个正规的中国军用飞机工厂。
Thumb
北洋政府空军-高德隆G3教练机
Thumb
乐士文号(孙中山和宋庆龄)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以(Rosamonde,宋庆龄的英文名)命名的第一架军用飞机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