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利沙伯医院

位於香港油麻地的大型政府醫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利沙伯醫院map
Remove ads

伊利沙伯医院(英语:Queen Elizabeth Hospital,简称伊院QE医院管理局内部代码:QEH)是香港油尖旺区一所大型公立地区综合医院,并且设有24小时急症室服务,占地7公顷,位于九龙油尖旺区京士柏南部、加士居道卫理道一带,其中一入口与康文署京士柏游乐场相连,并邻近佐敦

事实速览 伊利沙伯医院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基本信息 ...
Thumb
伊利沙伯医院入口
Thumb
餐厅
Thumb
伊利沙伯医院日间医疗中心新翼/T座(新翼)(2017年10月)

伊利沙伯医院于1963年启用,当时由医务卫生署(后改称卫生署)管理,以时任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命名。1992年由医院管理局接管,属于九龙中联网的龙头医院,目前由医院管理局和伊利沙伯医院管治委员会共同进行管理。该院目前设有超过2000张病床和7,000名职员[3][4]。现时伊利沙伯医院的行政总监是张复炽医生。[5]

Remove ads

历史

Thumb
1969年的伊利沙伯医院

伊利沙伯医院的原址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是枪会山军营的练靶场,1920年代租用给众多私人会所作为球场[6],计有德国会、儿童游乐场协会、皇家海军康乐会[7]、中华电力康乐会等等,以及二战前后的京士柏难民营[8][9]、孤儿院[10]

伊利沙伯医院在1952年获香港政府批准兴建,以代替1938年由一座监狱改建为传染病医院及疗养院的荔枝角医院[注 1]

兴建的目的为回应当时九龙新界区市民对公营医疗服务需求殷切,并弥补九龙医院的不足。兴建的过程中,一度发现香港日占时期的共50多具骇骨[11]。1958年11月以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命名为“伊利沙伯医院”,并由英女王夫婿爱丁堡公爵菲腊亲王主持医院奠基仪式。[12]

1960年9月5日,护士宿舍及训练学校落成,由时任港督柏立基爵士揭幕。1963年9月6日伊利沙伯医院落成,开幕典礼因台风菲尔袭港而延期。[13]伊利沙伯医院于1963年9月10日由港督柏立基爵士主持揭幕仪式,随即由医务总监麦敬时陪同下参观各部门的设备。当时,伊利沙伯医院是英联邦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医院。[14][15]

1963年12月3日,伊利沙伯医院接收第一名住院病人,为4岁小朋友黄鼎强[16]

伊利沙伯医院启用时由当时的医务卫生署管理,在当时是区域性中央医院,负责九龙东部和新界东部,[17]提供紧急性和专科的服务,并是九龙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18]直至今天,伊利沙伯医院仍在九龙区公营医疗服务中担当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角色。

2007年,伊利沙伯医院,推行“急症室病房计划”,在院内设置第一间急症室病房,现时该院已有两间急症病房,合共逾80张床。[19]

Remove ads

组织架构

  • 九龙中医院联网总监兼伊利沙伯医院行政总监:
    • 张复炽 医生
医院管治委员会
  • 主席
    • 甘博文 博士
  • 委员
    • 何超蕸 女士BBS
    • 郑荔英 教授
    • 吴家声 博士
    • 汤志超 先生
    • 李志光 教授
    • 曾浩辉 医生JP
    • 古满麟 先生
    • 叶兆光 先生
    • 余毓灵 医生
    • 李国华 博士

简介

目前,伊利沙伯医院是全港最大的综合型全科医院之一,位于九龙区的心脏地带,医院设有24小时急症服务和全方位专科服务,包括16个专科、3间专科诊所、及5间普通科门诊诊所。伊利沙伯医院亦是主要专科转介中心。在各个临床专科的病人提供高层次及高强度护理,亦在许多所设的临床专科中,扮演著第三层专介中心的角色,特别是癌症科、胸肺及心脏科、脑神经科及爱滋病科。[5]

伊院是医生、护士及专职医疗人员的基本及研究生训练的教学中心,与各有关的大专院校关系密切。

伊院也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马术比赛的定点医院之一。

重建

由于伊利沙伯医院目前病床挤迫,设施亦开始陈旧,大量市民都倾向选择在伊利沙伯医院接受治疗也使医院的手术室使用率近乎饱和,香港政府正积极考虑落实伊利沙伯医院重建计划,及纳入2014年1月公布的《施政报告》中。重建伊院将征用启德两幅预留医院用地,即兴建脑神经科卓越医疗中心及一间中小型急症医院的用地,病房确实数目仍未落实。伊院现时所有服务会全部搬进启德新院,新院亦会预留一两层楼开设脑科中心,并会支援旁边的香港儿童医院[20]伊利沙伯医院是继港岛西联网玛丽医院九龙中联网广华医院九龙东联网联合医院后,第四间需要重建的医院,但与前三者不同的是,伊利沙伯医院并非原址重建,乃本港首次。

当伊院迁院启德后,仍倾向留在九龙中联网。医院管理局消息指出,伊院搬走后,原址拟留作公私营医疗服务发展,包括兴建一间日间诊断治疗中心,以及一间有800张病床的专科医院。[21]

建筑设施

伊利沙伯医院由一座手术室大楼、一座赛马会放射诊断大楼、一座日间医疗中心、一座赛马会放射治疗及肿瘤学大楼、一座行政大楼、一座综合服务区大楼和一座普通科护士学校组成。一座癌症研究实验室。

手术室大楼

手术室大楼由建筑署设计,1997年2月开工,1998年9月竣工。手术室大楼是一座楼高七层,建筑面积为18,805平方米,楼内共设22间大型手术室及治疗部、康复部、教授房和会议室等。

日间医疗中心新翼

2016年12月12日,原于油麻地炮台街油麻地专科诊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分阶段迁至新落成的专科诊所大楼——伊利沙伯医院日间医疗中心(新翼)/T座(新翼)。[22]

综合服务区

此大楼前身为葛量洪教育学院校舍,2000年关闭后曾用作培正专业书院循道学校校舍。及后,政府收回该校舍,供伊利沙伯医院及卫生署使用。该大楼内设有社区复康中心、医护训练设施及卫生署货仓。

赛马会癌症研究实验室

伊利沙伯医院在1960年代已设立癌症实验室,在2014年获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赠5,470万元进行重建工程,包括装修、提升实验室设施及添置高端研究设备。[23]

主座大楼

Remove ads

服务范围和病房分布

2019冠状病毒病定点医院

香港政府于2022年3月9日下午5时58分[24]透过紧急警示系统[25]首次发放内容,内容如下:

特区政府提示,医管局伊利沙伯医院3月9日起成为定点医院,专门接收新冠病人,其急症室亦以接收新冠确诊病人及有生命危险的紧急病人为主。其他人士请勿前往,多谢市民配合。 HKSAR Government alerts you that starting from 9 March,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QEH) of the Hospital Authority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a 'designated hospital' to receive COVID-19 patients. A&E of QEH will admit mainly COVID-19 patients and patients in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s. Other patients are advised not to go QEH. Thank you for the cooperation.

——2022年3月9日下午5时58分发出的香港政府紧急警报系统警报

有市民和政界人物被有关警示吓倒,以为是空袭警报,批评有关内容不紧急,并表示“受惊”。[26][27][28]不过特首林郑月娥认为是有需要,更称看到有市民表示“都几好”。[29]

争议

2013年数据显示,伊利沙伯医院的急症手术以及预约手术死亡率均为全港最高。[30]2017年7月中,医院使用率达124%,病人入住内科病房等候时间平均超过15小时,急症室内摆放了超过40张流动病床。[31]

取景

伊利沙伯医院是无线电视剧《On Call 36小时II》的主要拍摄场地。

途经之公共交通服务

更多信息 交通路线列表 ...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